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社区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社区门诊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8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对照以及平均的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接受社区慢病管理.对比分析2组在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存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效果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573人和糖尿病患者399人,调查管理对象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变情况、疾病控制率和对管理效果的评价.结果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服药控制率分别为65.4%和26.7%,接受健康指导的管理对象行为发生改变,缺乏锻炼、文化程度、1月内随访、知晓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与疾病控制效果有关(P<0.05).结论 社区慢性病管理应以定期随访和行为干预为主要手段,对不同病种的管理应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可进一步探讨适当的随访频次. 相似文献
3.
社区门诊高血压诊疗和路径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高血压社区门诊诊疗和慢病管理的新途径,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慢病管理水平。方法: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2010)为基础,应用信息化手段以路径形式制定高血压社区门诊的诊疗规范。同时在路径中纳入高血压慢病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使高血压社区门诊和慢病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结果:路径实施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了服务流程,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了高血压慢病管理质量和效率。结论:社区门诊实施高血压诊疗和路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对有效开展高血压慢性病防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碧敏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18(11):41-42
本文介绍采用联村医生责任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的办法,通过健康教育、联合干预、定期随访等措施,积极督促,强化管理,使高血压社区防治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直以来最为困扰广大患者的一种疾病,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为糖尿病患者的康复送去福音。本文首先阐述了糖尿病的概念,接着从宣讲糖尿病知识、指导科学饮食、指导合理运动和指导适当用药等四个角度叙述了社区糖尿病的慢病教育内容,然后根据数据采集样本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社区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一直以来最为困扰广大患者的一种疾病,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为糖尿病患者的康复送去福音。本文首先阐述了糖尿病的概念,接着从宣讲糖尿病知识、指导科学饮食、指导合理运动和指导适当用药等四个角度叙述了社区糖尿病的慢病教育内容,然后根据数据采集样本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社区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西省慢性病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现状,并研究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为综合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持。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11个市118个县中抽取56个县,在每个县的电子档案系统里等距抽取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各10份进行电话问卷调查,核实电子档案信息和各种检查记录,依据国家规范判定档案信息真实性和服务规范性,计算血压/血糖控制率,分析血压/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高血压患者档案信息真实率为87.5%、服务规范率为61.4%、血压控制率为61.1%,而糖尿病患者分别为88.9%、60.8%、55.4%。健康管理服务的不规范项具体情况如下:不知道/未通知是患者未体检或未随访的最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78.0%和79.5%;未进行健康指导是服务内容不规范的主要因素,占比为35.6%;BMI≥24者未指导减体重是未进行健康指导的主要因素,占比为57.0%;用药情况是随访记录存在空漏错项中的主要因素,占比为34.1%。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79.0%、79.5%。结论 江西省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档案服务规范性基本达标,但仍需加强管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潘茹军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17(6):40-41
高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也是社区慢性管理的重点。近年来,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本)》的要求,对辖区内的24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有效社区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钱峰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1):28-3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以2016年为界限,根据2016年前后两年建立的患者档案,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观察在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措施前后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 2014年与2015年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前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血压水平明显高于2016年与2017年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后的血糖水平与血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发生7例脑梗患者,6例心肌梗死患者,2例患者进行心脏支架;2015年发生3例脑梗患者,5例心肌梗死患者,3例间质性肺炎患者,3例患者进行心脏支架;2017年发生1例患者进行心脏支架。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与降糖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的社区管理,有效帮助高血压的治疗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7—2009年间对本社区204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包括分层建档、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指导、分级管理和效果评估。结果实施社区管理后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提高,而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实施社区管理是控制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评价不同社区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12月在浦东新区部分社区开展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对照研究,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1 578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管理方法,管理组采用细节管理,由健康专员及社区医师负责随访以及相关资料收集。结果 管理组的心脑血管发病率(1.33%)小于对照组(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升高、高血压病程增长、有高血压家族史、血肌酐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均为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管理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348倍(P<0.05)。结论 高血压细节管理相对于常规管理有优势,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社区医师随访对社区开展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99例,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管理组(49例)和对照组(50例).由社区医师对管理组患者在社区进行2型糖尿病随访管理,对照组患者自觉到内分泌专科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进行差异化管理10个月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管理组管理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相关行为遵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多因素分析中,高BMI、高FBG、高TG、高TC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而高的血压达标率、高的糖尿病饮食依从率、高的遵医嘱用药率则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促进作用.结论 社区开展社区医师2型糖尿病随访管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管理效果及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升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8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80名社区护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总分为(155.55±26.04)分,工作单位、年龄、职称、护理工作年限、有无三级医院工作经历、月收入和接受慢性病相关培训次数的社区护士,其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工作单位(β = - 0.177,t = - 2.570)、有无三级医院工作经历(β = - 0.173,t = - 3.304)及接受慢性病相关培训次数(β = 0.105,t = 4.085)是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R2 = 0.113,F = 8.589,P<0.05)。结论 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工作,提高其护士的福利待遇,增加社区护士在三级医院进修的机会,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加强慢性病管理培训,提高其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的具体方法,明确管理方法的运用状况。方法在我国5省10个调查点,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59个社区,其中应答的有55个社区,应答率为93.2%。通过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调查高血压健康管理负责人,收集各个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方法。从慢性病管理模型的六个方面分析社区采取的各种管理方法所占的比例。结果自我管理支持的健康教育方面:采用饮食控制、锻炼及用药指导的比例分别为100.0%(55/55)、96.4%(53/55)与98.2%(54/55),自测血压、医患协作治疗与社会心理指导的比例分别为83.6%(46/55)、85.5%(47/55)、85.5%(47/55);医疗机构调整方面:采用医生培训、部门协作、改善随访系统及健康促进的比例分别为100.0%(55/55)、67.3%(37/55)、72.7%(40/55)及74.5%(41/55);决策支持方面:采用按指南治疗、专家咨询及健康维持的比例分别为72.7%(40/55)、67.3%(37/55)及92.7%(51/55);医疗信息系统支持方面:采用随访系统及慢性病监测系统的比例分别为80.0%(44/55)及89.1%(49/55);社区资源与政策支持方面: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有益健康的社区环境、开展社区健康活动的比例分别为96.4%(53/55)、72.7%(40/55)及85.5%(47/55);卫生系统对慢性病管理的组织支持方面:制定效果评价指标、领导支持慢性病管理、制定连续性实施的策略及提高高血压在社区的报销比例分别为81.8%(45/55)、85.5%(47/55)、74.5%(41/55)及61.8%(34/55),制定激励措施、调整社区人员配置、社区参与政策的制定与适当提高社区医生的待遇的比例分别为58.2%(32/55)、50.9%(28/55)、54.5%(30/55)及34.5%(19/55)。结论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运用了慢性病管理模型的主要方面,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但是卫生系统有关增加社区人员编制、鼓励社区医生参与政策制定、增加社区医生待遇及激励措施的采用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才有利于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算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成本,为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经费预算及强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经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标准项目内容及工作步骤;随机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测定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工作时间、2013年服务量等。结果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包括3大类别,18项服务内容及54条工作步骤。60家社康中心2013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调整工作时间合计174 664.9 h。按调查社康中心、全市社康中心、基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当年的在编人员平均收入水平和专家建议人力成本价格得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总成本分别为1 447.5万元、1 465.0万元、1 639.7万元和1 878.9万元;人均成本分别为13.7、13.9、15.5和17.8元/人年;规范管理1名高血压患者的单位成本分别为370.2~480.6元/人年;规范管理1名糖尿病患者的单位成本为372.1~483.0元/人年。预测2015年深圳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若要达到国家规范标准中档目标,所需人均成本为28.3~36.7元/人年,若要完全达到国家标准目标至少需45.1元/人年。结论政府需加大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经费投入,以保证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优化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对珠海市南虹社区231名29~65岁居民进行为期半年的健康调查、评估、干预,并进行健康管理前后效果评价,选择38名慢性病患者采用知己饮食、运动量化管理模式。结果231名居民生活方式得到明显优化,参加知己管理模式的38名慢性病患者6个月后平均体重下降1.3kg,体重指数下降0.5,腰围减少1.8cm,健康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社区进行居民健康管理是十分可行和有效的,尤其是对慢性病患者实施知己饮食、运动量化管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务人员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增强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能力及工作力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培训考核的方法,对试点地区475名参加培训医务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协方差分析筛选其影响因素。结果培训前后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知识得分分别为(74.3±15.6)分和(85.8±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9,P〈0.01)。培训后,本科学历的医务人员得分高于大专学历者(P=0.011);从事慢性病防治工作4—10年的医务人员得分高于1~3年的医务人员(P〈0.01)。医务人员对患者自我管理的3大任务、胰岛素注射技能和烟草控制策略等掌握不足。结论经过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提示,今后可根据医务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慢性病防治工作年限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课程,以期进一步增强我国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