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后早期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行心脏MHVR的老年患者210例进行前瞻性随访.调查时间为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采用面对面问卷填写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华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探讨华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标准。方法:以瓣膜术后的总体抗凝标准和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单瓣置换的抗凝标准为研究对象,检索相关文献,对入选文献按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系统评价,将总体抗凝标准分为A、B两组:A组的平均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B组平均目标INR2.0。结果:27篇文献纳入研究,共包括5609例患者。A组血栓栓塞率较B组高(RR=4.3,P0.01),但出血和总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RR=0.41,P0.01;RR=0.67,P0.01)。在抗凝目标INR≤2.0的亚组分析中,主动脉瓣置换组经抗凝治疗后血栓栓塞率较二尖瓣置换组更低(RR=0.40,P0.01),而出血和总事件发生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R=1.08,P0.05;RR=0.86,P0.05)。结论: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华人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以达到INR≤2.0较为有利,建议将抗凝标准控制在INR1.5~2.0。主动脉瓣单瓣置换术后理想的INR范围在1.5~1.8,二尖瓣单瓣置换术后INR在1.8~2.0为宜。  相似文献   

3.
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体质量与心功能对华法林维持剂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体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认为可利用瓣膜置换患者的体重与心功能指导术后早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首次接受MHVR的老年患者128例,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疗效、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死亡4例,牙龈出血9例,鼻出血5例,皮下淤斑4例,月经过多4例,咯血1例,血栓栓塞4例。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15/108),术后3、6个月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9/108)、5.56%(6/108)。术后1月、3月、6个月再次入院率为8.3%(10/108)、4.6%(5/108)、2.8%(3/108)。结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控制在1.52.0对老年MHVR患者安全、有效。针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抗凝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次入院率。  相似文献   

5.
165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使凝血酶原时间(PT)维持在正常值的1~1.5倍,并定期复查PT.结果术后4个月~9年8个月内死亡6例(3例颅内出血,2例心脏骤停,1例肺癌),出现月经增多、经期延长20例,牙龈出血11例,皮下出血点6例,皮下淤斑4例,咳血1例,其余均正常.提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定期检测PT指导华法林应用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方法及效果,我们对1997年5月至2004年6月定期入院复诊的153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脏瓣膜置换机械瓣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目前常用方法是口服华法林,所需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术后早期剂量较难掌握,为寻找口服华法林抗凝的剂量规律,分析103例患抗凝表及相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进行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进行电话回访,随访满2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遵从医嘱的依从率,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区域、文化程度患者按时服药、按量服用药及定期复查的分布特征,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时,按依从性分为依从性较好组和依从性较差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按剂量服药与定期复查的比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18岁以下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有依从性的非常好,≤60岁组按时服药及定期复查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城镇和农村患者对按剂量服药的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患者本人或家属文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受到性别、年龄、城乡区域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电话回访和有针对指导利于提高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标准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资料完整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53例,年龄60~73(64.3±5.1)岁。根据其手术方式分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组10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组164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组91例。再根据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一步分为低水平组(INR1.6)19例、目标组(1.6≤INR≤2.5)299例、高水平组(INR2.5)38例。连续随访,记录其INR、血栓及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血栓5例(1.4%),出血49例(13.8%),目标INR 1.6~2.5。AVR组、MVR组和DVR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水平组、目标组和高水平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在1.6~2.5,抗凝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的给药方法、影响因素和可达到理想抗凝效果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方法从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对113例因瓣膜疾病行人工瓣膜置换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术后按计划采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出院后复查随访由专人负责按照设计时间做INR值的测定。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瓣膜相关病态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手术后住院期间无死亡,出院死亡4例,占3.54%,脑出血1例,占0.09%,泌尿系出血1例,占0.09%。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病态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关,与患者当时的肝功能有关系。手术后前4天给等剂量华法林,大多患者INR呈持续上升,应根据病情及国人的生理特点给个体化药量。我们推荐INR值在1.8~2.6之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给药方法和国际标准比值(INR)的关系。方法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323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术后使用华法令抗凝,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记录年龄、性别、华法令剂量和INR值等,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患者术后抗凝达到稳定状态后,总体INR值为1.5~2.5,术后413例无不良事件的发生,10例出现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3例,抗凝有关出血7例。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根据INR给予个体化剂量华法令,控制INR值在1.5~2.5可以达到相对安全的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其治疗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以解除病变瓣膜造成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患者心功能[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循环栓塞的发生[2]。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抗凝药物剂量不足有导致血栓形成、栓塞的危险,抗凝药物过量有导致出血的危险[3]。如何在抗凝预防血栓的治疗中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规范的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少与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现对老年房颤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1老年房颤的流行病学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约有230万房颤患者,每年因房颤住院的患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颤动(房颤)的最常见致命性并发症是血栓塞事件,血栓事件一旦发生将危及老年患者的命。在2010年ESC房颤治疗指南推荐中除低危患(孤立性房颤、年龄<65岁)或存在抗凝治疗的禁忌证患者,所有房颤患者均应接受抗凝治疗[1]。本文对  相似文献   

15.
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60~69岁人群房颤患病率为1.3%,而≥80岁为7.5%[1].血栓栓塞是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降低血栓栓塞的有效方法.本文分析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强  李彤  胡晓霞  蔡振杰 《山东医药》2002,42(18):16-18
将50名风显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为三组,并于术后定时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相应的INR,D-二聚体(D-dimer)浓度,抗凝血酶Ⅲ活度(AT-Ⅲ:C),并监测其术后出血及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机械瓣膜置换术(HVR)后,INR控制于1.3-2.0范围内即可保持D-dimer浓度,AT-Ⅲ:C,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1)。采取高的INR值虽可以降低D-dimer浓度,提高AT-Ⅲ:C,但差异不显著(P>0.01),而出血发生概率明显增加(P<0.01)。三组术后并未出现血栓形成,说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术后采取INR控制于1.3-2.0的低强度抗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各种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已在成千上万的患者身上置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也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故需长期抗凝。该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发展及现状,以及抗凝相关问题的处理。对于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的抗凝强度以及方法,国内外也仍有争议,今后机械瓣膜抗凝强度的研究仍将是重点。  相似文献   

18.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已在成千上万的患者身上置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也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故需长期抗凝.该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发展及现状,以及抗凝相关问题的处理.对于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的抗凝强度以及方法,国内外也仍有争议,今后机械瓣膜抗凝强度的研究仍将是重点.  相似文献   

19.
华法林抗凝患者进行起搏器置入术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华法林抗凝患者进行起搏器置入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2月至2003年10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的口服华法林的患者进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完整病历55份.将病例分为术前INR<2.0组与INR>2.0两组,对比其出血并发症的情况;及术后有出血并发症与无出血并发症两组,对比其术前INR均值.结果术前INR<2.0组(n=45例)与INR>2.0组(n=10例),两组间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一致(11.1%与10.0%);术后出血的患者组(n=6例)与无出血并发症患者组(n=49例)的术前INR水平一致(分别为1.53±0.51与1.61±0.40,P=0.671).结论术前不中断抗凝治疗或不必使INR低于必须的抗凝指标(2.0)并不会增加起搏器置入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临床意义起搏器置入术前对于正常抗凝治疗的患者不必停用华法林,可以显著减少因中断抗凝治疗带来的血栓栓寒风险,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花费,符合治疗经济学.研究局限由于该研究为回顾性且涉及样本较小以及终点事件发生率较低都削弱了研究结论的广泛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在80岁以上患者中临床应用的现状,评价其临床适应证、疗效及风险,探讨在超高龄患者中华法林的合理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31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8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的起始及维持剂量、国际标准比值(INR)监测及栓塞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 93.55%患者均属于被动抗栓治疗。70.97%的患者INR达2.0~3.0,70.97%的患者达标剂量<3 mg/d,41.94%的患者维持1.5 mg起始剂量。发生缺血性卒中2例,INR<2.0;出血事件2例,INR>2.5。结论 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1.5 mg/d的起始剂量安全有效;INR维持在2.0~2.5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