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金镇位于汉水和长江之间 ,为江汉平原腹地 ,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 ,乡镇企业发展迅猛 ,为湖北省首强乡镇和国家试点乡镇之一 ,也是湖沼垸内沟渠型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1999年镇内企业 42个 ,产值达亿元以上企业 4个 ,10亿元以上产值企业 2个 ,企业员工 8873人 ,其中非疫区外来人口占 2 5 .82 % (2 2 91/ 8873)。为了掌握非疫区外来人口在高度流行区工作和生活期间感染血吸虫的情况 ,为采取针对性的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于 2 0 0 0年采用血清免疫学的方法对该人群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抗原与试剂 环卵沉淀…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分析与防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就已基本将血吸虫病的流行区界定,以后对发现有钉螺孳生和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畜的地区,叫作新流行区。及时发现和控制或阻断新流行区血吸虫病的传播,是防制血吸虫病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1979~1998年共发现新流行区15个乡镇[1~4],现就查阅到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如下。1 新流行区的分布、疫情特征及形成原因15个血吸虫病新流行乡(镇)分属7个县、市(表1),占全省原24个流行县市的三分之一。其中桃源县、长沙市岳麓区和株洲市荷塘区属首次发现的县级流行区。按流行区环境分类,属丘陵型的10个…  相似文献   

3.
快速控制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疫情的试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控制湖南省新疫区血吸虫闰流行的防制对策.方法:通过对新流行区进行重点纵向观察,根据各流行区的流行因素特点,合理组合运用现有防治方法。结果:桃源试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998年的12.16%下降到2000年0.14%,下降了98.8%,耕牛感染率由15.91%下降到1.35%,下降了91.5%,活螺密度由9.12只/0.11平方米下降到0.11只/0.11平方米,下降了98.8%,感染螺密度由0.0248只/0.11平方米下降到0.00只/0.11平方米,长沙市傅家洲和益阳市黑湖洲试区均在短期内取得了消灭钉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结论:合理组合运用现有的防制措施,在短期内可以达到快速控制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疫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荆门市血吸虫病疫区交界地区流动人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北部 ,方圆 4170 km2 ,人口 10 5万 ,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12 33.81万 m2 ,病人 80 2 8人。经过 30多年的防治工作 ,于 1990年已达到阻断传播血吸虫病标准。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荆州、潜江、天门、钟祥、当阳等血吸虫病流行区包围之中 ,与这些县 (市 )交界的有 14个乡镇、人口约 5 0万。随着经济发展 ,出入周边疫区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输入性的血吸虫病人也愈见增加。经 1995年调查 ,部分地区输入性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已达 4.9%。为巩固荆门市血防成果 ,寻找控制输入性血吸虫病的有效办法 ,于 199…  相似文献   

5.
选择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阳新、江陵两县进行晚血病情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晚血核实诊断率为68.97%,漏检率为35.73%,误诊率为16.15%。年龄最小4岁,50~59岁晚血为34.25%。分型中以巨脾型为主,占50.41%,其中Ⅲ级及以上急需手术切脾又占52.21%。切脾后腹水占全部腹水病人的30.46%。70例死亡晚血中,腹水型死亡为80%,50岁以上死亡为78.57%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血吸虫病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相关因素,2005年作者在原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进行血吸虫病患者感染HBV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的定量调查及再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血吸虫再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制定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对策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某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观察试区,定量调查居民接触疫水的方式和规律及再感染发生的情况,分析各种因素与发生疫再感染的关系。结果:成年男性以生产性接触疫水为主;成年女性生产性接触疫水和生活性接触疫水并重;青少年主要为生活性接触疫水,且暴露水平较低;该疫区的再感染年龄分布呈双峰型曲线分布;暴露强度与再感染发生有密切关系:“易感组”平均年龄较“拮抗组”小19.89岁。结论:湖沼型疫区不同人群接触疫水的特点不同,青少年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其行为改变,达到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的目的成人接触疫水多系生产性或生活必需的,要减少其疫水接触在现实中可能比较困难,应该加强个人防护。暴露强度是影响血吸虫再感染的重要因素,但可能存在着年龄依赖的对血吸虫再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力,因此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免疫、遗传及生理条件等。  相似文献   

8.
潜江市1980~1993年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湖北省潜江市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王文梁,田祖洪,舒帮训湖北省潜江市血吸虫病防治所蔡宗大,刘凤春,张玉琪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傅义,苏卓娃,陈伟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血吸虫病防治站杨发良,柴光新,漆良君...  相似文献   

9.
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小型兽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不同生境小兽的种群组成、分布和密度。方法:用鼠笼、鼠夹和电网捕鼠,并测定密度。结果:共采集标本1036只,隶属4目5科9属14种。以褐家鼠、黄胸鼠和大足鼠为主要种类,分别占33.01%、27.22%和22.68%。夹夜密度居民区为15.12%,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农耕区为10.73%,以大足鼠为优势种;果园为12.61%,以斯氏家鼠为优势种。结论:该地小兽种类多,密度高,部分种类可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流向、工种、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行为学,分析外出打工者血吸虫病感染现状及造成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潜在危险。方法分别从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中,随机抽取500人以上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结果非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77人,血清检查阳性率15.53%,粪检阳性率1.89%,务工期间有99.8%的人员接触过疫水;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29人,血清检查阳性率32.82%,粪检阳性率3.40%,务工期间98.9%的人员未接触疫水。结论非流行区外出人员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务工期间,以务农为主接触疫水时间多,容易形成血吸虫病新感染;流行区外出人员中的血吸虫病人或传染源,在城市工厂打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机率少,造成当地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可能性小,但对有螺无病区、历史流行区、不知情疫源地,是造成血吸虫病再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识别和监测洞庭湖地区血吸虫病潜在风险区。 方法 借助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利用光谱特征和环境因子特征,提取洞庭湖地区血吸虫病潜在风险区。基于流行病学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测算地区疫情指数和环境易感指数,与潜在疫情风险区在洞庭湖区格网系统中融合,形成2006-2016年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风险监测图。 结果 2006-2016年洞庭湖地区血吸虫疫情高风险区集中在常德市辖区中、北部临湖地区(年平均疫情指数R=0.330 5,区域平均易感指数Y=2.458 2),敏感地类为湖泊地区(敏感度系数β=1.236 6),南县及沅江市北部大通湖周边地区(R=0.426 0,Y=0.836 8),敏感地类为水田地区(β=0.202 1)和其他建设用地(β=0.308 0)。极高风险区集中在津市境内部分临湖地区(R=0.449 1,R=3.917 0),敏感地类为有林地(β=1.234 5)。流域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澧水、沅水、资水、湘江。 结论 洞庭湖地区要将高风险、极高风险地区作为未来疫情控制的重点,并做好疏林地、高覆盖度草地、水库坑塘等疫情敏感地类的查灭螺和环境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养牛户对以机代牛意愿及影响因素,基层干部对以机代牛工作的认知及工作难点,为开展以机代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血吸虫病重疫区22个县、每个县选取9个村共400养牛户进行问卷调查;选取1个开展了以机代牛的县的基层干部进行现场访谈。结果共调查8239户养牛户,愿意以机代牛的占56.51%,不愿意以机代牛的占43.49%;不同地区间以机代牛意愿相差很大,最高是77.45%,最低仅27.65%;经过统计分析,对养牛户淘汰牛意愿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是村疫区类型、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田块分布结构、养牛主年龄;疫区基层干部对以机代牛工作有较高的认识。结论以机代牛可先在群众意愿较高的地区整体推进,然后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3.
黄志  陈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6,(13):2323-2327
目的 了解2008-2015年怀化市出生缺陷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怀化市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 《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对怀化市36家医院进行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对其8年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8-2015 年怀化市监测出生缺陷率平均113.34/万,最低为2008年91.14/万,最高为2012年122.08/万,8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3年起先天性心脏病位居出生缺陷发生首位,其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男性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女性,<20岁组和>35岁组孕母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20~3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怀化市监测出生缺陷率逐年升高,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最为突出,建议加强遗传优生宣教力度,提升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技术水平,规范孕产妇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相应的防治策略及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洞庭湖及长江中游5个湖沼型县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2个乡镇12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为监测点,调查区域内的地理环境、人畜感染状况、家畜饲养方式、垸内外钉螺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其原因。结果2012-2013年5个县市共调查6~65岁常住居民119 708人次、耕菜牛(主要传染源)19 828头次、钉螺孳生环境10 646.22 hm2,至2013年,监测区域内人畜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85%和0.48%,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32.98%、64.55%和100.0%,疫情比往年有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同年全国其他地区。影响血吸虫病的主要因素仍是敞放于有螺地带的家畜(R复相关=0.64,P<0.05)以及具有疫水接触频率高的职业人群(RR=1.75)。结论湖沼型地区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需继续加强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查治病、查灭螺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控制家畜传染源对垸外感染性钉螺的控制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湖南、湖北省3个典型的湖沼型地区选取15个乡镇2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调查家畜传染源控制前后垸外钉螺感染状况及其控制效果,应用logistic步回归法分析钉螺阳性率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2009-2011年累计调查564户家畜4077头次、垸外钉螺面积10624.51hm2有螺洲滩野粪污染14处130.73hm2,结果显示,钉螺阳性率与家畜感染率(r=0.832,P〈0.01)及野粪阳性率(r=0.903,P〈0.01)有高度相关关系。采取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后,家畜、钉螺和野粪感染(阳性)率分别下降了74.90%、92.42%和84.51%。结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控制垸外感染性钉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湖北省襄阳市2008-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报告发病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襄阳市2008-2014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及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襄阳市2008-2014年共报告腮腺炎病例12 342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32.04/10万。4~6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47.37%;襄阳市7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樊城区(104.06/10万),其次是谷城县,最低为枣阳市。男女性别比为1.62:1,15岁病例数占病例报告总数的90.87%(11 215/12 34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共报告25起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全部发生在学校,小学占88.00%(22/25)。结论襄阳市腮腺炎发病高峰主要在4~6月,半数病例集中在襄阳市城区,发病人数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小学是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沧州市2008-2012年梅毒的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沧州市辖区医疗机构2008-2012年上报的梅毒病例信息.结果 2008-2012年沧州市共报告梅毒2023例,发病率从2008年的2.61/10万上升到2012年的9.87/10万,年均递增39.45%;梅毒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总发病数的47.06%,但构成比逐年下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9∶1;年龄分布以20~4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县区报告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53.49%,高发职业为农民.结论 近年沧州市梅毒疫情呈不断上升趋势,应根据沧州市流行特征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控制梅毒的流行.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控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2008-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分析2013年达到传播控制目标的难点与采取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12年荆州市9个县(市、区)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全市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15%和0.44%,分别比2008年下降65.77%和84.56%;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感染率≥1%的村数分别为316个、47个,占总流行村个数比例分别由2008年76.57%、70.54%降至2012年16.84%、2.50%。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5年来未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2012年秋季未查出阳性钉螺。结论 2008年以来,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但各项疫情指标离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尚有差距,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2013年全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考核作好全面准备。  相似文献   

19.
周运朝  龚建仁 《职业与健康》2013,(24):3324-3326
目的了解2008-2012年西安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西安市的梅毒报告发病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西安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均发病率为10.66/10万。梅毒发病以Ⅰ、Ⅱ期和隐形梅毒为多,其合计构成占全部病例的96.78%。梅毒的高发年龄段为20—34岁,在该年龄段女性病例多于男性(P〈0.01)。梅毒的多发年龄段为20—49岁,该年龄段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5.69%。结论西安市梅毒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需加强针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以降低梅毒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2004—2008年风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杉  符文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8):894-896
目的了解沈阳市2004—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沈阳市2004—2008年报告发病率在1.8/10万~159.3/10万。4、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11.0、9.6、17.4、17.0和18.3岁,发病高峰年龄分别为10~14、15~19、15~19和20~24岁。风疹不仅危害少年儿童健康,而且对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的威胁有逐渐增大趋势。结论沈阳市风疹发病高峰年龄后移明显,应调整控制风疹的策略和措施,预防控制风疹的暴发以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