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血浆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TNF-α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需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依达拉奉组(Y组)和对照组(C组)各15例.患者均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后,Y组给予依达拉奉0.5 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静滴;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单肺通气60min(T1)、术后2 h(T2)抽取静脉血4 mL,测定SP-D、TNF-α、IL-8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两组T1、T2的SP-D、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To(P均<0.05),Y组T2的SP-D、TNF-α、IL-8水平明显低于C组(P均<0.05);T1、T2时Y组SOD明显高于C组(P均<0.05),MDA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减轻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单肺通气下食管癌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F组和C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15 min,F组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侧卧双肺通气5 min( T1)、单肺通气30 min( T2)和恢复双肺通气30 min( T3)采集动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肺内分流率( Qs/Qt )。结果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压(Pmean)、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PaO2降低,Qs/Qt升高(P均<0.05);与T2时比较,两组T3时PaO2升高,Qs/Qt降低(P均<0.05);与C组比较,F组T2、T3时Qs/Qt降低,T3时PaO2升高(P均<0.05)。结论麻醉前15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可减少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提高动脉氧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24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3μg/kg,吸入8%七氟醚。麻醉诱导后,观察组加依达拉奉0.5mg/kg;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麻醉维持相同。两组均于麻醉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60min(T2)、膨肺后60min(T3)、术后1h(T4)、24h(T5)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两组TNF-α、IL-6、IL-8和MDA于他均明显升高(P〈0.05),至T4时达峰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TNF-α和MDA浓度于12~4均明显降低(P〈0.05),IL-6、IL-8浓度于耶明显降低,持续至T4(P〈0.05)。SOD活性在单肺通气后各时点无明显变化;对照组SOD活性在T2-4较明显低于基础值及观察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减少氧自由基产生,抑制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围术期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VATS右中下肺楔形切除或肺活检术成年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肺叶隔离组和单肺通气组各19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肺叶隔离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将9 Fr Coopdech支气管堵塞管置入右中间支气管。单肺通气组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两组均行双肺正压通气,20 min后摆放左侧卧位,肺叶隔离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左肺和右上肺叶通气;单肺通气组行左单肺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 min(T1)、左单肺通气或左肺和右上肺叶通气后20 min(T2)、胸腔镜下见右肺或右中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及术后第1天(T5)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T1~T4的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结果肺叶隔离组T2、T3、T5时点PaO2、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单肺通气组;T2、T3时点Ppeak均明显低于单肺通气组,Cdyn明显高于单肺通气组(P〈0.05或0.01)。结论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用于右侧VATS,可提供清晰术野,改善术中低氧血症,复合短时间单肺通气可使气道控制更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复合氯胺酮预处理对肺癌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组、氯胺酮组、联合组各12例。四组均先行麻醉诱导,依达拉奉组于诱导后予依达拉奉0.5 mg/kg,氯胺酮组于诱导前予氯胺酮0.5 mg/kg,联合组于诱导前予氯胺酮,诱导后予依达拉奉,剂量同前两组,对照组诱导前后予等量生理盐水。单肺通气时双腔管非通气侧开放,与大气相通,呼吸参数不变。于切皮前即刻、膨肺后60 min、术后60 min取四组血样测定TNF-α、IL-6和IL-10水平。结果依达拉奉组、氯胺酮组、联合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依达拉奉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氯胺酮组;联合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及氯胺酮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P均<0.05。联合组TNF-α/IL-10、IL-6/IL-10值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结论依达拉奉复合氯胺酮预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维持围术期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平衡,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围术期脑氧饱和度(rSO2)与静吸复合依达拉奉麻醉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入院择期行腹部及下肢手术的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依达拉奉1组(E1组:30mg依达拉奉溶于100ml 0.9% NaCl)、依达拉奉2组(E2组:60mg依达拉奉溶于100ml 0.9% NaCl)和空白对照组(C组:100ml 0.9% NaCl),每组20例,麻醉后手术中30min静脉点滴完成。麻醉前均不用术前药,入室后给予阿托品0.5mg,缓慢静注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在正常范围,监测术中的rSO2变化。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连线测试及凹槽拼板测试来评定3组患者术前24h,术后4,8,12,24h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1)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术前MMSE、连线测试及凹槽拼板测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2组和E1组患者术后认知测试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0.05),术中3组患者的rSO2数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在静吸复合麻醉中的应用,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能与其独特的神经保护,消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提高中枢对于缺血低氧的耐受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干预作用。方法取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慢阻肺模型组、低剂量依达拉奉组和高剂量依达拉奉组,每组各18只,四组大鼠于造模4周后对肺功能、血清抗氧化因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以及肺组织中金属蛋白酶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慢阻肺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f、RI明显增高,Cdyn以及PI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慢阻肺模型组相比,低剂量依达拉奉组RI明显降低,Cdyn、PIF水平明显升高,高剂量依达拉奉组f、RI均明显降低,Cdyn及PIF明显升高。与低剂量依达拉奉组相比,高剂量依达拉奉组Cdyn明显升高(P0.05)。血浆抗氧化物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慢阻肺模型组MDA、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慢阻肺模型组相比,低剂量依达拉奉组和高剂量依达拉奉组MDA明显降低(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及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慢阻肺模型组WBC、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慢阻肺模型组相比,低剂量依达拉奉组和高剂量依达拉奉组WBC、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依达拉奉组相比,高剂量依达拉奉组WBC、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慢阻肺模型组MMP-9、MMP-12、Caspase-12、CHOP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慢阻肺模型组相比,低剂量依达拉奉组和高剂量依达拉奉组MMP-9、MMP-12、Caspase-12、CHOP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与低剂量依达拉奉组相比,高剂量依达拉奉组MMP-9、MMP-12、Caspase-12、CHOP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聚集以及改善蛋白酶调节,对延缓慢阻肺临床病理进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流量单肺通气对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需单肺通气的择期肺癌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常流量组(A组)和低流量组(B组),各20例.两组单肺通气前吸入高流量(4 L/min)的氧气和1%安氟醚,10 min后将A组氧气流量调为3L/min,B组调为1L/min,两组每60 min给予高流量(4 L/min)的新鲜气体吸入5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吸入安氟醚,恢复吸入氧气流量至4 L/min.在单肺通气前(T0)及单肺通气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aw)、动态肺顺应性(Cdyn),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较双肺通气时Ppeak、Pmean、Raw增加(P均<0.01),Cdyn、PaO2下降(P均<0.01);其他各指标两组间相近(P均>0.05).结论 低流量单肺通气对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小,低流量麻醉可安全用于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9.
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择期在单肺通气、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单肺通气期间采用定压控制通气模式。分别于入室后未吸氧时(T1)、全麻插管时(T2)、单肺通气后10min(T3)、3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五个时点自桡动脉取血测定PaO2、PaCO2。结果:单肺通气期间PaO2比麻醉后双肺通气有明显下降(P〈0.01),但比麻醉前未吸氧时明显升高(P〈0.01)。认为单肺通气用于经右胸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手术切除肺癌单肺通气患者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90例手术切除肺癌单肺通气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C组与D组各45例,C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常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两组各45例。通过ELISA法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单肺通气前即刻(T2)、单肺通气1 h(T3)、膨肺后1 h (T4)及术后1 d(T5)时的血清XOD及MPO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并对两组PMN计数进行测定,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肺通气时间及苏醒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尿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T3—T5时XOD、MPO表达水平及PMN计数均高于T1(均P 0. 05),且D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C组(均P 0. 05); D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C组(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切除肺癌单肺通气患者PMN计数,降低XOD与MPO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减轻患者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荣艳  梁新华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37-1338
目的分析有创与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COPD并呼吸衰竭使用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108例,无创(FMMV)组62例,有创(ETMV)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变化及疗效相关指标。结果机械通气4h后,ETMV组的PH、PaCO2、PaO2均明显改善(P〈0.05),FMMV组仅PaO2明显改善(P〈0.05),PH、PaCO2 12h后才出现明显改善(P〈0.05)。ETMV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FMMV组(t=2.086,P〈0.05),两组总住院时间及治疗成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时,ETMV能更快地改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短于FMMV;FMMV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气管插管;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在总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气管导管内清洁装置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60例行机械通气的ICU病房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干预组采用气管导管内壁清洁装置,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气管导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46.7%);干预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6.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我院研制的气管导管内清洁装置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与无刨序贯性机械通气的疗效。方法:41例神经肌肉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A组)22例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B组)19例。A组按常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撤机。B组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够触发呼吸机,即撤机拔管,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以后渐减压力水平直至脱离无创呼吸机。结果: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5.7±6.2d.明显长于B组的10.2±4.6d(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6±8.5d,明显长于B组的16.3±7.2d(P〈0.05),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5.5%,明显高于B组的15.8%(P〈0.05);A组患者的一次脱机成功率为54.5%,明显低于B组的84.2%(P〈0.05);A组存活率为95.5%;B组存活率为94.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神经肌肉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比较,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序贯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分析指标影响.方法 将118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对照组患者继续接受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改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结果 观察组VAP、再插管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及有创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脱机时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脱机时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可显著减少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因感染诱发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抗炎、祛痰、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通过纤支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比较两组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插管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插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纤支镜吸痰肺泡灌洗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能促进痰液引流,更有效的改善通气,控制感染,减少气管插管及有创机械通气的机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合并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炎化痰平喘和无创通气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72 h临床症状、格拉斯哥(GCS)评分、血气分析、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格拉斯哥(GC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135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5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应用激素和抗生素时间长、机械通气、糖尿病、Ⅱ型呼吸衰竭等有关(P0.05),其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长、Ⅱ型呼吸衰竭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理运用药物,加强营养支持,早期脱机和控制血糖,可减少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日娜  杨敬平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86-1487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的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与优缺点。方法选择呼吸监护室的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治疗组n=30)与肠外营养组(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瑞高,对照组给予一般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血气、营养指标变化、撤机、住ICU与营养支持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住ICU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一样可取得较好疗效,但肠内营养方便,并发症较轻,可缩短住ICU时间,是花费低、效果好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60例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待有更换机械通气方式指征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拔除气管插管改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死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差异性(P>0.05),但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可降低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4例AECOPD患者,将其按入院随机号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插管再通率、VAP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能显著缩短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