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腰2椎体骨质疏松致压缩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注入治疗前后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观察对比病椎与相邻椎体治疗前后应力的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例70岁腰2椎体骨质疏松致压缩骨折经皮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双侧腰2椎弓根予以少量骨水泥注入,2年后随访其病椎与相邻的椎体均未见新发骨折,并且局部无疼痛。参照治疗前后患者腰椎CT资料,建立三维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并模拟患者腰椎旋转、屈伸及左右侧屈,观察对比病椎与相邻椎体治疗前后应力的改变情况。结果成功建立腰2椎体骨质疏松致压缩骨折予以少量骨水泥注入治疗前后的三维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共计211618个单元生成,其中20914个4节点壳单元、190107个10节点体单元、597个杆单元。骨水泥注入后,腰2椎体的伸、屈及侧屈应力较前增加(P均〈0.05),椎体旋转时应力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1及腰3椎体伸、屈、旋转及侧屈时应力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有助于腰椎骨质疏松致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治疗的预后判定。关键词:腰椎骨折;骨质疏松;骨水泥;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2例,其中PVP组40例,PKP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椎体恢复高度、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椎体恢复高度、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手术前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快速、有效缓解疼痛的作用。PVP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但渗漏率高,无法恢复椎体高度。PKP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减少渗漏,但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过度恢复椎体高度可增加椎体再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OVCFs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腰椎骨密度、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代谢指标、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麻醉方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情况。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得出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17例老年OVCFs患者中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与吸烟史、术中骨水泥使用剂量、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术后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程、手术入路、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CVFs患者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骨水泥使用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椎基静脉孔形态对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对照组(未渗漏)和观察组(渗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总结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38例(21.11%)发生椎内裂隙征,其中15例(39.47%)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术后发生65例(36.11%)骨水泥渗漏,其中B型骨水泥渗漏34例(52.31%)最为多见;两组注射时期、骨水泥注入量、脊柱后突Cobb角、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穿刺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粥状期注射、脊柱后突Cobb角大、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单侧穿刺及骨水泥注入量大是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可能是增加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增加对存在椎内裂隙征患者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通过椎基静脉孔发生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实验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及近期、远期临床疗效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较高,骨水泥渗漏率较低;椎体高度较高,Cobb角较低,Oswestry伤残指数(ODI)较低,简明健康状态调查评分(SF-36)较高(P0.05)。结论 PKP能够显著降低老年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患者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超  赵卫东 《山东医药》2008,48(24):67-68
获取1例健康老年女性胸腰段CT平扫数据,通过Mimics及Geomagic对胸腰段椎体进行三维实体化,并修饰模型,使之符合分析要求,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通过改变椎体骨质、椎间盘的物理属性设定,获得健康及退变腰椎在不同躯体姿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显示正常骨质、正常间盘、前屈姿势下,椎体上表面最大应力几乎相同,且应力分布趋向于中央;正常骨质及骨质疏松骨质在退变间盘、前屈姿势下,压缩骨折与非压缩骨折相比,其应力分布更趋于前方,而且其最大应力值较非压缩骨折最大应力值增大了近20%.认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前屈姿势能够造成椎体局部应力的显著增大,可能导致再骨折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UI-PKP)治疗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UI-PKP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OVCF患者187例,男63例,女124例;年龄60~89岁,平均73.5岁。骨折椎体分布,胸椎(T)10 27例,T11 40例,T12 49例,腰椎(L)1 43例,L2 28例;PKP术后再骨折18例。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全脊柱MRI及压缩椎体三维重建,针对不同患者影像资料进行穿刺钉道设计,指导术中穿刺。观察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在骨折椎体的填充情况、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与术后3 d、3个月、1年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压缩椎体前缘、中线高度。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骨水泥注入量(4.3±1.7)ml。术后3 d、3个月、1年,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骨折椎体前缘、中线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充分填充166例(88.8%),不充分填充21例(11.2%)。23例(12.3%)发生骨水泥渗漏(硬膜外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12例,椎旁软组织渗漏8例);2例椎旁渗漏致肋间神经压迫,术后出现放射性疼痛和麻木,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封闭等治疗好转;其余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未行翻修手术。未出现气胸、血管神经损伤、脊髓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UI-PKP治疗胸腰段椎体OVCF,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弥散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骨水泥强化术已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骨水泥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研究认为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力学、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等。本文就骨水泥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椎体增强技术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12具尸体腰椎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椎体骨折组、自体骨椎体成形术(ABG)组、椎体成形术(VP)组分别进行实验应力分析。通过各种工况的生物力学测试,说明椎体增强技术对伤椎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采用椎体内植骨或骨水泥填充能显著改善伤椎稳定性(P<0.05)。结论采用椎体内植骨或骨水泥填充部分改善了伤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6例,在X线透视下经皮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3—7ml。结果X线检查显示骨水泥充盈良好,骨折复位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iGill-Melzack评分测试疼痛缓解81%;术后2d的VAS评分为(2.43±0.82)分,与术前的(8.53±1.23)分相比,P〈0.01;术后2d的MiGill—Melzack评分为(2.434-0.82)分,与术前的(8.53±1.23)分相比,P〈0.01。对18例患者随访3~6个月,疼痛未复发,椎体形态未见改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王春丽  梅伟  李国栋  杨勇 《山东医药》2010,50(14):50-51
目的观察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1例(33个椎体)。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椎体高度得以恢复。结论采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缓解疼痛,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7例、椎体肿瘤致病理性骨折6例。结果术中单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5.2ml。术后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平均12.7个月,X线及CT检查椎体强化良好,椎体前壁高度平均恢复〉25%,椎体中间高度平均恢复〉15%,无椎体高度丢失者。结论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1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7 ml,20例患者腰背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19例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椎体高度恢复平均2.2mm,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3~48个月,无再骨折及疼痛加重者。认为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有效,适合多数新鲜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行择期PVP患者180例,按照有无出现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骨折组(48例)和对照组(132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史、骨密度(BMD)的T值、术前已存在的骨折椎体个数、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椎体个数、手术部位、骨折椎体严重程度、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例数、新发骨折的部位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MI>24 kg/m2或<18.5 kg/m2、有过骨折病史、BMD>2.5 SD、术前已存在的骨折椎体个数>2、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椎体个数>2的患者医院发生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比率较高。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值、骨折病史、BMD值、术前已存在的骨折椎体个数、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椎体个数是与PVP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PVP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邻近椎体有无继发骨折进行分组,分为继发骨折组20例与未继发骨折组106例,记录一般资料,分析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继发骨折组矢状位垂直轴(SVA),-32.83~43.44 mm、43.45~48.79 mm占比、骨盆投射角(PI),50.09~55.40°占比均明显低于未继发骨折组,SVA 48.80~55.86 mm、55.87~57.82 mm占比、PI 55.41~61.56°、61.57~88.45°占比均明显高于未继发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年龄、原发节段、骨水泥弥散方式、椎体裂隙征、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骨折组体重指数(BMI,≥28.0 kg/m 2)、骨水泥渗漏占比均明显高于未继发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VA 48.80~57.82 mm、PI 55.41~88.45°、BMI≥28.0 kg/m^2、骨水泥渗漏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帮助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控制体重等方式降低PVP术后继发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副突定位单针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单针穿刺副突定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68例,76个病椎,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w,术后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患者VAS评分、改良Macnab评分,术前术后改善明显(P0.05),术后1 w,1、3个月比较无差异(P0.05)。有3例病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没有临床症状。结论单针穿刺副突定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通过将穿刺点继续向外侧移位,使穿刺终点更容易接近或越过中线,能够在单针穿刺下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弥散,减少手术风险和手术时间,并获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普通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7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组(高粘度骨水泥组14例)及普通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普通粘度骨水泥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腰背部疼痛、腰背部功能、伤椎椎体高度%、伤椎后凸畸形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X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显著(P<0.05);骨水泥注射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DI评分明显降低,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高粘度骨水泥组骨水泥渗漏率(14.3%)与普通骨水泥组(30.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不仅可以达到与普通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相同的临床效果,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骨水泥渗漏,减少X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年龄65岁、因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分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统计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平均每节椎体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住院总花费等指标。结果 48例患者的82节椎体均经双侧入路成功完成手术,PVP组为24例37节椎体,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2.82±0.41)mL;PKP组为24例45节椎体,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2.94±0.32)mL,2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2组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PVP组术中透视累计时间为(13.58±3.79)s,PKP组为(21.38±4.1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结论 PVP与PKP均为微创手术,均可缩短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卧床时间,在缓解疼痛和增加椎体稳定性方面疗效较好,疼痛缓解可维持至术后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及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骨质疏9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1例,随机分为手术组3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PVP治疗和保守治疗。通过X线片测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a患椎上下椎体前缘压缩率、中柱压缩率、后倾角(θ角)。观察治疗后1 a两组患椎邻近椎体的退变情况及骨折发生率。结果手术组术后1 a患椎上下椎体前缘压缩率、中柱压缩率及θ角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1)。手术组术后1 a发生患椎邻近椎体骨折5例(16.7%),对照组无邻近椎体骨折发生(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加速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并增加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KP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105例临床资料,将手术治疗有效的86例纳入有效组,其余治疗无效的19例纳入无效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等),将所有可能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可能影响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实施PKP疗效的因素。结果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中采用单侧穿刺手法、骨水泥用量过多且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前骨质疏松程度、术前胸腰段后凸Cobb角均是影响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实施PKP疗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中采用单侧穿刺手法、骨水泥用量过多且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前伴严重骨质疏松、椎体侧后凸畸形严重均会影响PKP术后疗效,针对上述情况,术前应积极防治高危因素,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以提高术后疗效,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