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T2DM,依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T2DM合并脑梗死组(DMCI组)30例及单纯T2DM组(T2DM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h血糖监测,同时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应用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IMT,以IMT=0.9mm为切点,将DMCI组分为IMT正常组(IMT〈0.9mm)与IMT增厚组(IMT≥0.9mm)。比较DMCI组与T2DM组以及1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之间的血糖波动及血脂、HbA1c、血压水平,并将上述指标与IM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DMCI组与T2DM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IMT、血压、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MCI组中IMT正常13例,IMT增厚17例,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MAGE、收缩压(SBP)、LDL、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相关性分析:MAGE、SBP、LDL与IMT显著相关(r=0.912、r=0.851、r=0.850,P〈0.01),以IMT为因变量,MAGE、血脂、HbA1c、血压、病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AGE、LDL、SBP进入最终方程。结论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升高,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在高效降糖的同时应平稳降糖,以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的57例T2DM为研究对象,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T2DM合并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0例(A组)、T2DM合并轻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5例(B组)、单纯T2DM组32例(c组)。对3组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糖参数进行比较。结果A、B组病程、收缩压、LDL均显著高于c组(P〈0.05)。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均比c组明显增加(P〈0.05),A组血糖标准差(SDBG)比c组明显增加(P〈0.05)。A组病程、MAGE、SDBG、MODD均比B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糖波动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制定临床方案时除降压、降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之外,更应重视平稳降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T2DM6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及内中膜厚度(IMT),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无病变组(A组)30例、有病变组(B组)35例。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血糖标准差(SDBG),并测定IMT,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①B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HbAIc、SDBG、MAGE、LAGE、MPPGE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IMT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强,血糖波动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2例由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且合并T2DM住院患者(A组),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评分;选择同期住院的48例不合并冠心病的T2DM患者为对照组(B组)。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γ-谷氨酰转肽酶(GGT),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A组BMI、FPG、HbA1c、TC、TG、LDL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MI、FPG、HbA1c、TC、LDL、GGT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02、r=0.660、r=0.614、r=0.508、r=0.347、r=0.808,P〈0.05),HDL与Gensini评分旱显著负相关(r=-0.371,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GT、LDL—C、BMI、FPG是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降低体重、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是T2DM心血管病变防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GGT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及T2DM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lc)〈7%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特征,探讨其血糖波动凋控目标。方法将68例HbAlc〈7%的T2DM患者分为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止常组(31例)与MAGE升高组(3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用MAGE、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MBG)、日间血糖绝对差(MODD)对血糖波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低血糖时间、低血糖时间百分率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基于避免低血糖的发十,以ROC曲线对血糖波动控制目标进行探讨。结果①血糖波动特征:68例MAGE(4.54±2.87)mmol/L,MBG(7.14±1.73)mmol/L,SDBG(1.80±0.95)mmol/L,MODD(1.92±1.25)mmol/L。低血糖发生率63.24%(43/68),共发生低血糖59次,其中夜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占81.36%(48/59),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89.58%(43/48)。②MAGE止常组与MAGE升高组比较。低血糖发生次数构成比、低血糖时间、低血糖时间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MAGE、MBG、SDBG与低血糖时间、低血糖时间百分率相关(P〈0.01)。⑧基于避免低血糖的发生,MAGE控制目标为〈3.6mmol/L,SDBG控制目标为〈1.73mmol/L。结论血糖控制达标的。F2DM患者中仍有较多患者存在血糖波动大的现象,较易发生低血糖。临床治疗应选择可降低血糖波动、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T2DM58例按体重指数(BMI)又分为正常体重组(16例)、超重组(22例)和肥胖组(20例)。测定正常对照组和T2DM各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APN、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超重组和肥胖组的APN显著降低(均P〈0.01),肥胖组APN较超重组显著降低,超重组APN较正常体重组显著降低(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各组HOMA-IR显著升高(均P〈0.01)。所有研究个体APN与BMI(r=-0.538,P〈0.01)和HOMA-IR(r=-0.459,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并以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APN与HOMA-IR和BMI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收集189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求回归方程,分析低血糖指数(LBGI)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MBG),血糖〉10mmol/L、〈3.9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10,AUC3.9),平均血糖波动次数(NGE)之间的相关性。用ROC曲线求约登指数。调整MBG对LBGI的影响后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LBGI与MAGE、SDBG的相关性。结果LBGI与MAGE、SDBG、AUC3.9呈显著正相关[r=0.167(P=0.011),r=0.172(P=0.009),r=0.279(P=0.000)],与MBG呈显著负相关(r=-0.179,P=0.007)。AUC3.9、MBG、SDBG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MBG≥9.250mmol/L时,无低血糖风险。调整MBG对LBGI的影响后,LBGI与MAGE、SDBG相关性更大。结论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越低,血糖波动越大,低血糖发生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8.
蔡铁海 《安徽医药》2015,(3):521-523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重症监护室(ICU)非糖尿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 ICU 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分为死亡组(n =42)和存活组(n =78)。监测患者入住 ICU 24 h 内的血糖水平,记录患者的的初始血糖水平(GluAdm)、平均血糖水平(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血糖状况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下面积(AUC)判定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GluAdm、GluAve、GluSD、GluCV、LAGE 以及 MAGE 等各指标与 ICU 非糖尿病患者预后评价的相关性。结果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每日肠内营养补充的平均能量、入住 ICU 的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死亡组的 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5),死亡组的住院总时间显著低于存活组(P <0.05)。血糖方面,死亡组的 GluAdm、GluAve、GluSD、GluCV、LAGE 以及 MAGE 显著高于存活组(P 值均<0.05)。APACHEⅡ评分、MAGE、LAGE、GluCV 及 GluSD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均明显高于 GluAve 和 GluAdm 的 AUC(P值均<0.05)。结论血糖波动与 ICU 非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密切相关,降低患者的血糖波动可能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孙翠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76-217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其中单纯脑梗死患者42例(脑梗死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高血压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高血压组)及健康体检患者40例(对照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水平及脑梗死组、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情况。结果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轻度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P〈0.05),而重度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较中度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组、脑梗死组、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较高血压组、脑梗死组均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大面积梗死、再发性梗死、多灶性梗死的发生率较脑梗死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且与患者脑梗死病变程度有关。常规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防、治疗、预后等具有萤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CSS评分、BI评分、MDA、SOD含量基本一致(均P〉0.05)。1个疗程后,CSS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通过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循环中MDA、SOD的浓度,从而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活化功能(PAC-1、CD62p)水平的关系;探讨HCY、PAC-1、CD62p在青年和老年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学上的意义;分析HCY与PAC-1、CD62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4例发生脑梗死3d内的青年患者、64例年龄大于45岁发生脑梗死3d内的老年患者、38例正常青年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仪方法分别检测其HCY、PAC-1、CD62p值,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HCY、PAC-1、CD62p水平与正常青年人和老年脑梗死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的HCY与血小板活化晚期功能(CD62p)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749,显著性p值〈0.05)。结论监测HCY、PAC-1、CD62p的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测青年脑梗死;HCY、CD62p在青年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大于老年脑梗死;青年脑梗死的HCY水平与CD62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9月本院接诊的35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就诊的35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遗传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以大片梗死、腔隙性梗死、多变性梗死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较多,预后相对较差。严格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合理的选择抗凝治疗,对防治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52例为糖尿病组,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HCY、CRP水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6 d后再次检测血清HCY、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CY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泵治疗后血清HCY、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HCY与CRP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结论 HCY和CRP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可改善HCY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85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mg,曲克芦丁注射液250ml:0.8g,每天静脉滴注,疗程2周;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用5%葡萄糖500ml加入注射用血塞通针800mg,每天静脉滴注,疗程2周。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hs-CRP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CS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牲差异。结论注射用血塞通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8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春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12-32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B蛋白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8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人血Hcy和S100B蛋白的含量,并且探讨观察组Hcy、S100B蛋白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Hcy、S100B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29±10.27)分,与Hcy呈正相关关系(r=0.2793,P <0.05),与S100B蛋白呈正相关关系(r=0.4017,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和S100B蛋白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对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112例作为脑梗死组,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102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24.89±1.96)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8.58 ±2.34) μmol/L](P<0.01)、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4.79±2.35) μg/L和(228.67±114.75) ng/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5±2.64) μg/L和(320.53±154.78) ng/L](P<0.01);脑梗死组IMT[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1.12±0.25) mm、右颈总动脉叉处(1.09±0.28) mm、左颈内动脉(1.18±0.23) mm、右颈内动脉(1.03±0.24) m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0.65±0.18)mm、右颈总动脉叉处(0.61 ±0.24) mm、左颈内动脉(0.58±0.22)mm、右颈内动脉(0.61 ±0.19)mm] (P <0.05).对照组血浆HCY与IMT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081,P>0.05),脑梗死组HCY与IMT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 =0.834,P<0.01).结论 血浆HCY增高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初发脑梗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脑梗死的诊断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聪香液对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62例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复聪香液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复聪香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本院制剂复聪香液治疗,疗程为14d,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复聪香液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聪香液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神经缺损程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