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64-68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1980年1月~2018年1月)关于比较盆底仿生物电刺激和对照方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临床试验,共704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进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盆底仿生物电刺激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厚度[WMD=0.78,95%CI(0.62,0.95),P0.00001];可以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率[RR=1.62,95%CI(1.25,2.09),P=0.0002];对子宫内膜血流阻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1,95%CI(-0.04,0.05),P=0.76];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1,95%CI(0.88,2.26),P=0.15]。结论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率。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仿生物电刺激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复方玄驹胶囊组,各56例.复方玄驹胶囊组单纯采用复方玄驹胶囊治疗,联合组采用仿生物电刺激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观察2组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明显高于复方玄驹胶囊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流分型Ⅱ型、Ⅲ型比例明显高于复方玄驹胶囊组(P<0.05).联合组痊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复方玄驹胶囊组(P<0.05).结论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应用仿生物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治疗的整体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后再次妊娠的有效性及对胚胎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诊断为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选择芬吗通治疗组(对照组)和电刺激阴道+穴位(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肾俞)联合芬吗通组(观察组),每组各36例,治疗时间为3个排卵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肌力、子宫内膜容受性、再妊娠及孕产结局等临床数据。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子宫内膜容受性,再妊娠率均有改善,盆底肌I类肌纤维及Ⅱ类肌纤维肌力有明显提升,且子宫动脉血流RI值较观察组显著降低(均P<0.05),再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A型子宫内膜形态比例均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无创产前检测、剖宫产率、产时出血量、胎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妊娠期主要并发症为妊娠期糖尿病。结论 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盆底肌肌力差,联合穴位、药物阴道电刺激能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仿生物电刺激技术用于子宫内膜薄的临床疗效,讨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50例子宫内膜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雌激素(补佳乐)进行治疗,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比较三组子宫内膜变化及受孕率。结果:跟踪治疗2年,实验组及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受孕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物电刺激技术用于子宫内膜薄的治疗,具有与雌激素相当的疗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U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252个自然周期中因不明原因子宫内膜生长不良而受孕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隔日1次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直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排卵后给予黄体酮20mg/d黄体支持;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2mg,直至HCG注射日,排卵后给予黄体酮20mg/d黄体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情况,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子宫内膜内血流、内膜下血流分布、生化妊娠及临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内血流和内膜下血流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8仿生物电刺激促进子宫内膜生长,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提高临床妊娠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病例1:患者 ,女性 ,40岁 ,因"胚胎停育清宫术后经量减少9月"于2016年11月来本院就诊.病史如下 :患者9月前于孕60+天 ,因胚胎停育行清宫一次 ,清宫后未避孕一直未孕 ,近9个月月经规律,月经周期1~2/28~29天,量少 ,减为原经量的1/3,月经来潮后使用卫生巾2~3块 ,1~2天即净 ,无痛经.G5P1A4L1.宫腔镜显示宫腔中央前后壁粘连 ,粘连带延续至宫底 ,无正常宫腔形态 ,诊断为宫腔粘连 ,遂行宫腔粘连分离术 ,术后见宫腔形态尚可 ,当月起给予人工周期4个月 ,每周期服用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 ,拜耳 ,德国 ,1 m g/片)4 m g/d × 21天 ,于后10天加服地屈孕酮20 m g/d × 10天.同时患者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经阴道超声监测内膜厚度 ,超声显示内膜一直较薄 ,厚度约3~5 m m.2017年3月13 日监测到优势卵泡11 mm × 10 mm ,当天始经阴道加放补佳乐2 mg/d ,于3月16日测到卵泡大小为16 m m × 13 m m ,内膜为4mm,A型 ,LH定量为20,给予 HCG6000IU 肌注促进卵泡排出 ,指导同房.3 月30 日于本院查血 ,β-HCG 159.5 IU/L ,E21069 pmol/L ,P >190.5 nmol/L ,诊断为生化妊娠 ,调整用药为保胎治疗.于4月26日本院经阴道超声显示宫内妊囊41mm×33mm,胚芽大小14mm×8mm,见胎心搏动 ,胎心率162 bpm ,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7.
薄型子宫内膜导致不孕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生殖健康,临床表现为闭经、女性不孕和反复流产等。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富血小板血浆(PRP)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在细胞增殖和组织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和迁移、抗炎、促血管生成、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等机制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而影响PRP质量的因素众多,在PRP灌注部位、最佳浓度等方面优化PRP的质量,可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宫腔内灌注PRP为探索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8.
黄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2):251-254
【目的】观察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法对人工流产手术(简称人流术)后子宫内膜血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200例孕12周内行早孕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患者使用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预防性治疗,对照组不用该治疗。所有患者于人流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5天行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参数情况。【结果】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效果较对照组好,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S/D、RI、PI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仿生物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并且无创的治疗方式,配合中医经络理论的选穴原则,其治疗更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为促进人流术后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的恢复及子宫内膜的修复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行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和未行机械刺激的IVF-ET患者在降调日、hCG注射日、ET日的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情况,比较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和妊娠结局.结果:机械刺激组在降调日、HCG日、ET日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低于非机械刺激组(P<0.05);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和43.3%,种植率分别为36.96%和31.67%(P>0.05),但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可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对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改善IVF-ET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用生长激素(GH)可促进子宫内膜发育,改善子宫内膜的功能,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从而提高妊娠率。同时,GH刺激子宫内膜癌细胞基因的表达,使子宫内膜癌细胞总数增加,肿瘤体积增加,并且促进了癌细胞的迁移或浸润,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致癌性。GH拮抗剂可能会在子宫内膜癌晚期提供一个有用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这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胃电刺激备受关注,其原由为电子技术发展迅猛、功能性胃肠疾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及胃电刺激对胃轻瘫和肥胖患者治疗巨大进展。本文系统的回顾了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治疗的作用机制。本综述通过对Medline检索,其结构如下:①胃电刺激方法;②胃电刺激肥胖治疗的临床运用;③胃电刺激作用机制;④胃电刺激前景展望。目前研究显示胃电刺激能有效地减少食物摄入和体质量,是因其可抑制胃动力、激活饱食神经元并改变中枢和外周饱食和食欲相关性肽和激素的作用。然而,为进一步证实胃电刺激的临床有效性,需开发新一代的胃电刺激器和进行临床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吞咽功能评级5级以下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13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加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2个疗程后进行吞咽评级比较。结果:2研究组吞咽评级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用神经电刺激治疗后,单侧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双侧大脑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明显提高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非内膜取样方法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部分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影响胚胎的成功着床。了解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对不孕症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刮取子宫内膜,但该方法为有创性操作,不适合应用于临床。非内膜取样方法评价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具有无创、便捷的优点。本文综述了超声检查和内分泌指标变化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近十余年来的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文献,对不同的电刺激仪及其各自的临床效果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全面复习关于电刺激仪的种类、基础研究、临床效果、影响因素及必要的辅助措施等方面的文献,阐述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该注重的研究方向.结果电刺激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是确实有效的,其适应证广泛,不受患者以前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是否感染、是否体重过大及骨折处有无金属固定物等因素的影响.结论今后应加强对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同时,如果能将电刺激与合适的外固定器械结合起来研究,既可以获得有效的骨折处固定,又解决了电极的植入问题,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迅速开展,如何提高妊娠成功率已成为该项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胚胎着床的成功,除了胚胎的质量外,关键在于胚胎发育必须与子宫内膜同步化。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已成为国内外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现主要从子宫内容的细胞形态学、超声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方面综述国内外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人卵母细胞的电脉冲辅助激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脉冲刺激进行人卵母细胞的人工辅助激活的可行性。[方法]不同卵龄和来源的人卵母细胞分为4组,49个新鲜成熟的卵母细胞作为A组,42个常规体外受精(IVF)中未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为B组,C组为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未受精卵母细胞57个,D组为体外培养48h的ICSI后未受精卵母细胞37个,所有卵母细胞以直流电脉冲刺激2次,观察电脉冲刺激后卵母细胞激活和胚胎发育情况。[结果]A组卵母细胞激活率为43%(21/49),与B、C、D3组相比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中激活后卵母细胞主要表现为一原核二极体(IPN+2PB),而C组和D组则以二原核二极体(2PN+2PB)占多数。A、B、C组激活后卵母细胞分裂率分别为81%(17/21),83%(24/29)和88%(38/43),较D组(19%,5/26)显著增加(P<0.01),在电脉冲刺激后第3天,A、B、C组分别有18%(3/17),29%(7/24),31%(11/35)的胚胎发育到8-细胞阶段。[结论]不同来源和卵龄的人卵母细胞在电脉冲刺激后表现为不同的激活类型和胚胎发育情况,直流电脉冲作为一种有效的卵母细胞人工激活方法可以应用于辅助受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