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2.99%,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老年人高血压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为探讨黑龙江省老年人单纯高血压及其有关因素的关系,我们利用计算机对有关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病率高:据国内洪氏报道,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高。老年人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的患病率在我国低于西方国家,美国Framingham地区对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调查,发现为48%,是混合型高血压患者的2倍;我国刘氏报道390例老年人高血压中混合型占55%,而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占45%。广东省1711例住院病例分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14.9%.[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前后大量研究资料证实,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不是高龄者的生理状态,而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状态。2003年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中ISH患病率达21.5%,占老年人高血压总数的53.2%,据此估计,我国约有老年ISH患者3000万人。而在西方国家,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0%~70%,其中ISH占60%,因此,国内外目前均十分重视ISH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对我省1991年9个市县40100人进行高血压调查。结果发现高血压者3286人,总患病率8.21%,标化患病率7.78%;男女间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城市居民患病率明显高于乡村农民(P<0.05)。女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1.95%,比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高;男性与上相反。60岁以后老年男、女均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京北部分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特点,为该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提供数据。方法:以2009年811月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19个行政村60岁及以上1 236例老年人健康体检横断面调查结果为样本,对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该地区≥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71.3%。②1 236例老年人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44.49、83.49、61.00 mm Hg。随年龄增长收缩压逐渐增高,舒张压逐渐降低,脉压逐渐增大。③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率为27.3%,占高血压的42.8%(338/790)。结论:农村老年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社区医生在老年人高血压三级预防中的作用,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为农村地区高血压病的预防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平塘县593名农村老年人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4.96%,男女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体质指数、吸烟、职业、劳动强度、文化程度与高血压患病率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其高血压进行监测与干预,是当今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
调查合肥市郊区743名55岁以上农民,结果表明该人群约有23.95%的人患有高血压,其中55.87%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与年龄俱增,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则变化不大。两类高血压在各年龄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研究揭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是不同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独特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保健措施提供依据。②方法采用问卷和现场体检方法,对天津市北展区西堤头镇751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高血压患病现状及患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③结果在751名农村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因素有年龄(P〈0.05)、爱吃甜食(P〈0.05)、爱吃成食(P〈0.05)、食用蔬菜量(P〈0.01)、体重指数(BMI)(P〈0.01)、腹型肥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危险系数与BMI、年龄、成食食用量、腹型肥胖程度呈正比,与蔬菜食用量呈反比。④结论老年人高血压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高血压患病相关因素的健康教育,促进农村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医疗卫生保障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线索。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济宁市575位65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进行一对一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为72.35%,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最高为38.61%。高血压患病率位于首位(26.26%),其次为关节炎(20.17%)、胃溃疡(14.26%)。有31.30%的农村老年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参加医疗保险者占9.22%,参加合作医疗者占54.56%。有5.04%的农村老年人表示目前就医不方便,23A8%表示一般,71.48%表示比较方便。87.82%的老年人表示对老年保健知识根本不了解或了解较少;42.26%的农村老年人希望获得老年保健知识;在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中排在首位的为医务人员。结论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患病率高,且就医状况不容乐观,提示应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就医状况,加强相关健康和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抽取上海市某社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3543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其高血压患病率为72.0%(95%CI:70.5~73.5);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44.4%(95%CI:42.8~46.0),占高血压人数的61.7%;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上升(均P<0.01)。高血压知晓率为75.9%,控制率为21.5%。年龄大、男性、有糖尿病和肥胖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提示本中心城区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开展防控。  相似文献   

11.
对于医院图书馆而言,传统医院图书馆不会消失且会长期存在下去;数字图书馆作为传统医院图书馆的补充,两者将共存互补,共同发展;医院图书馆将以复合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髓室核固位体的烤瓷冠修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用髓室核固位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冠的五年临床治疗效果,确定该种修复方法的适应范围及探讨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选择牙冠大面积破坏并经完善牙髓治疗的磨牙108例,利用磨牙的髓室作为主要的固位型,制作核,在此基础上制作金属烤瓷全冠,分别在6月、5年定期观察.结果:108例磨牙残冠利用髓室核固位进行全冠修复,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仅7例出现修复体脱落.结论:髓室核固位可以满足临床上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从而大大减低了临床操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部队在各种“处突”及“灾害救援”行动中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卫勤保障准备,使部队防病治病措施迅速到位。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疾病构成比。结果: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发生最多,占总接诊人数的27.29%,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接诊人数的21.98%,损伤和中毒占21.42%。传染病最低,显示出部队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结论:抗洪官兵的疾病谱显示多元性,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呈现集中发病的特点。在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的同时,应加强对部队官兵卫生宣传及生活指导,同时对皮肤科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报告30例95岁以上老人(长寿组)和30例中年人(对照组)细胞遗传学的比较研究结果。染色单体畸变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和亚二倍体细胞百分率长寿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0VS1.56/每100细胞、5.3±1.5/细胞VS4.1±0.6/细胞和8.88%VS6.78%,(P<0.05),故均可作为衰老指标。而有丝分裂指数(6.85%VS6.56%,P>0.05)两组无显著差别,说明长寿老人的细胞还能保持相当的分裂能力。加松胞素B(CB)后双核细胞微核率两组差异不显著(15.2‰VS13.9‰,P>0.05),其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医院门诊工作创新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笔者针对在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市场竞争的新形式下,从门诊服务的工作中理念、流程、模式、技术和环境创新5方面,阐述了当前形式下门诊发展与建设方向和目标,以及在管理工作中具体的实施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的一组学生和使用正常教学法的一组学生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班平均成绩80.56分;对照组平均成绩72.10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好于普通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社会现象文化基础的视角出发,对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主体撕裂”“价值撕裂”“行为撕裂”现象进行了客观描述和分析,并据此对中国式医患冲突做出初步判断,明确从医学文化视角看,当前医患关系虽已“撕裂”,还未“断裂”,尚可“医治”.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唯物辩证的思想为指导,对当前医患关系冲突现象进行了医学文化基础原因的深入分析,认为医学文化的社会基础要素、医学文化的自身基础要素的内在冲突是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文章明确提出了医学文化的4个社会基础要素和9个构成要素的理念,并且提出了解决医患冲突、重建医患关系的“5个和谐”之道,以弥合医患裂痕,实现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