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多重PCR体系并探讨其用于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可行性。方法用真菌通用引物内转录间区(ITS)联合曲霉属、镰刀菌属、毛孢子菌属、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用单重和四重PCR检测模拟体液和30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的真菌。结果ITS可与5对属或种特异性引物任意组合(二重PCR),四重PCR组合为ITS+毛孢子菌属+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30例临床标本中,真菌培养、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6.67%和43.33%,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重和四重PCR敏感性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耗时短,可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深部致病真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建立能用于临床实践的检测常见致病真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 设计了以热启动PCR为基础的实验方法,首先用真菌通用引物对标本进行单重PCR,若阳性,再用白念珠菌、烟曲霉和新生隐球菌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三重PCR来检测这3种常见致病真菌.结果 对9属55种78株常见深部真菌均扩增出260bp的DNA片段,而对细菌和人DNA均未扩增出目的 片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结论 以热启动PCR为基础的单重PCR和三重PCR方法可能成为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理想的快速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1991~2011年疑诊深部真菌感染的分离株的菌种情况,了解其动态变迁,为临床医生对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统计、分析1991~2011年我科真菌室接受的疑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并对前后十年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从27801份标本中分离出阳性标本8794份,阳性率31.63%,分离出26个菌种,共8867株真菌。分离出的菌株主要有: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其他念珠菌,曲霉菌,新生隐球菌,申克孢子丝菌,马尔尼菲青霉,着色真菌等。2001~2011年间与1991~2000年间比较,白念珠菌构成比下降(礸2=62.3),而非白念珠菌(礸2=125.9)和马尔尼菲青霉(礸2=5.1)构成比上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后十年来,白念珠菌的构成比显著下降,非白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构成比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4.
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微波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临床常见的几种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选用鼠抗曲霉单克隆抗体、免疫新生隐球菌及兔抗白念珠菌多克隆抗体,分别对34例深部真菌感染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PAS染色、微波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16例可疑曲霉感染14例阳性,11例可疑隐球菌感染全部阳性,7例念珠菌感染6例阳性,菌体染色清晰几无背景。结论:微波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检测具有高敏感、低背景、快速简便的特点,在真菌病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重要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组织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索在组织中鉴定重要条件致病真真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方法 以实验小鼠白念珠菌感染组织和可疑念珠菌、隐球菌和曲霉感染的临床组织病理标本进行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兔抗白念株菌多克隆抗体、兔抗新生隐球菌多克隆抗体和鼠抗曲霉单克隆抗体可以分别鉴定组织中的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曲霉。免疫组经和PAS染色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免疫组化为组织中确定真菌和鉴定真菌种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重PCR技术在快速鉴定引起真菌血症的重要医学酵母菌中的应用。方法:扩增酵母菌位于18S rRNA和5.8S rRNA基因之间的内转录间区(ITS)1的片段,以及白念珠菌位于ITS2区的特殊DNA片段,建立多重PCR方法,并鉴定血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结果:通过扩增片段长度分析显示光滑念珠菌482bp,季也蒙念珠菌248bp,近平滑念珠菌229bp,白念珠菌218bp和110bp,热带念珠菌219bp,新生隐球菌201bp,克柔念珠菌182bp。采用多重PCR方法共检测29例患者47份血培养阳性标本共50个分离株,其中白念珠菌27株,热带念珠菌8株,光滑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4株,新生隐球菌2株,克柔念珠菌1株,季也蒙念珠菌1株,均与培养鉴定结果一致,实验敏感性96%(47/50),特异性100%。多重PCR实验检测全过程共需8h。结论:多重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有助于播散眭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真菌病     
20010790重要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组织免疫组化研究/狄梅(北京大学一院皮肤科)…//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324~326 对实验小鼠白念珠菌感染组织的可疑念珠菌、隐球菌和曲霉感染的临床组织病理标本进行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兔抗白念珠菌多抗、新生隐球菌多抗和鼠抗曲霉单抗可分别鉴定组织中的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曲霉。免疫组化和PAS染色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免疫组化方法有助于临床诊断。参9(张孝友)20010791玻璃珠-盐析法提取常…  相似文献   

8.
玻璃珠-盐析法提取常见致病真菌DAN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提高提取 DNA的效率并减少污染和毒性,以适应临床 PCR检测的需要,建立玻璃珠-盐析法快速提取常见致病真菌 DNA。方法 分别采用玻璃珠-盐析法和经典的酶解-酚氯仿法比较从白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烟曲霉、黄曲霉和马内菲青霉等 8种常见致病真菌中提取 DNA,同时行 PCR以评价其可靠性。 结果 本方法从 8种常见致病真菌均提取浓度较高且较完整的 DNA,用于 PCR也获得良好结果。结论 玻璃珠-盐析法提取致病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安全、快速且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送检拟诊深部真菌感染病例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为临床更好的诊治深部真菌感染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6)年真菌室深部真菌送检病例临床资料和真菌检查结果。结果 2 158例送检标本中,镜检查出菌丝和/或孢子的阳性标本共336例,镜检阳性率为15.57%,培养阳性标本共496例,培养阳性率为22.89%;鉴定出白假丝酵母菌406株(82.19%),光滑假丝酵母菌48株(9.72%),其他真菌的比例不足10%。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口腔,占26.91%;光滑假丝酵母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更易发生在(31~40)岁年龄组;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则易发生于(41~50)年龄段和71岁以上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真菌培养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但光滑假丝酵母菌等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各菌种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白念珠菌、烟曲霉及新生隐球菌是3种机会致病真菌。这些真菌一旦感染人体,即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激活机体的天然免疫,继而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其中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对宿主抵御感染和防止菌体免疫逃逸发挥重要作用。概述近几年有关白念珠菌、烟曲霉及新生隐球菌感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研究现状,并分析3种真菌免疫的异同点,以期为开展此类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PCR-RFLP鉴别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快速鉴别3类医学上重要真菌-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分子生物学说法方法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地蒙念珠菌、近平滑珠菌、热带念珠菌、乳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格梯变种、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罗伦隐球菌格梯变种、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罗伦隐球菌1、工霉、黄曲霉和杂色曲霉进行体外研究。新生隐新生变种、罗伦隐球菌、曲霉隐球菌放增出310bp经PCR含珠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木姜子油试管内抑制某些致病性真菌的实验结果.本品对我国常见的浅部和深部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对9种常见的皮肤癣菌为0.01-0.005%;对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孢子丝菌及几种皮肤着色霉菌为0.1-0.033%;对烟曲霉和黄曲霉为1%.  相似文献   

13.
应用PCR-RFLP进行申克孢子丝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快速的申克孢子丝菌的鉴定方法。方法 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来源于不同地区及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 2 8株申克孢子丝菌以及 9种其他临床上重要的真菌进行PCR扩增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鉴定。结果 所有 2 8株申克孢子丝菌和其他 9种真菌均扩增出一条约 3 5 0bp的片段 ,其中 2 8株申克孢子丝菌RFLP带型一致 ,与 9种其他临床上重要的真菌RFLP带型差异较明显。 结论 PCR RFLP可以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鉴定申克孢子丝菌的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PCR检测部分病原真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和评价PCR技术在检测和鉴定病原真菌方面的作用,重点是引物的选择。首先比较了来自rDNA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的通用性,并用3对种特异性引物进行2次套式扩增。结果表明3对通用引物均能扩增出预期的靶DNA带,平均大小分别为620bp,485bp和580bp;3对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DNA,并提高了敏感性。说明用通用引物和种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可以用于病原真菌的检测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核糖体基因内间隔区(IGS)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快速鉴定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和格特隐球菌。方法 选取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IGS中变异度最高的Ⅰ区(IGS1)为靶点,经ClustalW2多重比对,并结合Oligo6软件在不同序列位点设计针对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和格特隐球菌的引物用于多重PCR分析。通过51株新生隐球菌(VNⅠ-VNⅣ和VNB基因型)和41株格特隐球菌(VGⅠ-VGⅣ基因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将该方法与已报道的CGB显色培养和采用特异性引物GPA1A、CLA4D和SOD1gattii扩增格鲁比变种、新生变种和格特隐球菌的单一引物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基于IGS的多重PCR分析成功鉴定所有92株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对其他常见致病酵母的扩增均阴性,显示所设计引物较高的特异性;已报道的基于GPA1A和CLA4D引物PCR分别在鉴定2株和1株格特隐球菌时出现假阳性结果;CGB培养基在鉴定1株格鲁比变种和1株新生变种时出现假阳性结果。上述方法在鉴定时均未出现假阴性结果。结论 建立的多重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AD杂合子和格特隐球菌,且优于已报道的单一引物PCR 或CGB显色培养法。  相似文献   

16.
白癜风患者郎格罕细胞的光,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癜风患者郎格罕细胞的光、电镜研究杜娟①朱铁君①郎格罕细胞(LC)是抗原呈递细胞,在许多皮肤病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很多文献也报道了LC在白癜风皮损中的数量变化,但结论很不一致。本研究旨在通过严格的自身平行对照,观察白癜风患者白斑、白斑边缘及远离白斑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12月期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状况。方法对目标时间内住院病人送检标本,进行真菌检查、鉴定和药敏实验;对检出真菌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收到标本l313例,真菌培养阳性213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24例,68.55%,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临床资料显示: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主要相关因素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病原菌。结论2007年6月至12月期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内真菌感染阳性检出率为16.22%;68.55%,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对氟康唑敏感。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主要相关因素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病因原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甘露糖醋酸醛糖腈乙酯衍生物诊断深部念珠菌病.实验显示播散性念珠菌病血清甘露糖浓度最高,平均为925.24±73.64μg/ml.系统性(非播散性)病例较低,平均为654.58±31,19μg/ml.而健康人最低,平均502.76±76.83μg/ml.3者有显著差异(P<0.01).兔感染白念珠菌一天后血清甘露糖浓度迅速增高(267.36-1053.57μg/ml).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裴氏着色霉菌及几种常见细菌培养标本均未检测到甘露糖.此法对诊断系统性和播散性念珠菌病有实用价值,特别对后者的早期感染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