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额叶大脑皮质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实验分行为学加脑梗死灶体积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2轮进行,每轮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异氟醚预处理组(n=8)。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阻断前脑血供2 h、再灌注24 h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氟醚预处理组于缺血前1.5 h经半密闭的吸入箱吸入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1.5%),持续1 h。再灌注24 h后用Zea 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法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法测定额叶大脑皮质PKC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增加;缺血再灌注组额叶大脑皮质PKCγ表达减少,异氟醚预处理组额叶大脑皮质PKCγ表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异氟醚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梗死体积减少而额叶大脑皮质PKCγ表达增多(P均〈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可能是通过上调额叶大脑皮质PKCγ蛋白表达而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皮层脑片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损伤组(缺氧缺糖损伤10 min)、吸入麻醉药+损伤组、印防己毒碱(GABAA受体拮抗剂)+吸入麻醉药+损伤组.通过脑片病理切片、HE染色和TTC 染色、定量比色测定吸光度A值,观察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程度.结果1.0 MAC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处理30 min后,皮层脑片神经细胞的病理损伤较损伤组明显减轻.1.0 MAC和2.0 MAC的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明显提高损伤所致脑片的低A值(P<0.01).50 μmol/L的印防己毒碱完全抑制了2.0 MAC安氟醚的作用(P<0.01),部分抑制了2.0 MAC异氟醚的作用(P<0.01),但不影响2.0 MAC七氟醚的效果 (P>0.05).结论1.0 MAC和2.0 MAC的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GABAA受体参与了安氟醚和异氟醚的脑缺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七氟醚对缺氧无糖损伤大鼠海马 NR1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缺氧无糖(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大鼠海马NMDA受体NR。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海马脑片随机分为3组(n=3),用RT—PCR方法检测对照组、缺氧组及七氟醚组大鼠离体海马脑片OGD损伤14min恢复氧糖供应孵育1、2、4h后NMDA受体NR1亚基mRNA的表达。结果恢复氧糖供应1、2h后NR1亚基mRNA的表达3组无明显差异,而缺氧组4h后NR1亚基mRNA的表达增高,七氟醚组恢复氧糖供应后4hNR1亚基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七氟醚可通过下调OGD损伤引起的NR1亚基mRNA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皮层脑片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损伤组(缺氧缺糖损伤10min)、吸入麻醉药+损伤组、印防己毒碱(GABAA受体拮抗剂)+吸入麻醉药+损伤组。通过脑片病理切片、HE染色和TTC染色、定量比色测定吸光度A值,观察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程度。结果1.0MAC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处理30min后,皮层脑片神经细胞的病理损伤较损伤组明显减轻。1.0MAC和2.0MAC的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明显提高损伤所致脑片的低A值(P<0.01)。50μmol/L的印防己毒碱完全抑制了2.0MAC安氟醚的作用(P<0.01),部分抑制了2.0MAC异氟醚的作用(P<0.01),但不影响2.0MAC七氟醚的效果(P>0.05)。结论1.0MAC和2.0MAC的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GABAA受体参与了安氟醚和异氟醚的脑缺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对缺氧大鼠海马脑片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离体海马脑片缺氧模型,观察丙泊酚对缺氧大鼠海马脑片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外记录方法,电极刺激海马CA3区谢弗侧支,在CAl锥体细胞层记录诱发电位。观察丙泊酚对缺氧海马脑片诱发电位———顺向群峰电位(OPS)和缺氧损伤电位(HIP)的影响。大鼠海马脑片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脑片。缺氧组:脑片用缺氧无糖的人工脑脊液(ACSFOGD)灌流14 min,实施缺氧过程;药物组分为P1、P5和P15组:在ACSFOGD灌流液中分别含1,5和15μmol.L-1的丙泊酚。结果缺氧组OPS消失时间为(186±26)s,在缺氧10 min左右,均出现HIP,持续时间为(113±16)s;恢复供氧后,OPS恢复率和恢复幅度分别为25%和(30±23)%。与缺氧组相比,P5及P15组OPS消失时间向后推迟,OPS恢复率和恢复幅度都有增加;并且HIP出现率下降,其出现时间明显延后、持续时间显著增加。而P1组各项指标与缺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丙泊酚能改善缺氧海马脑片细胞外记录电生理指标,提示对脑缺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GD)损伤神经保护机制中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5(ERK5)的作用。方法使用雄性SD 大鼠,将其麻醉后取出海马组织,制成离体脑片,然后随机进行正常对照组(Con 组)、损伤组(OGD 组)和药物处理组的处理。采用花粉活力染色(TTC)法评价各组脑片损伤程度,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使核糖核酸(ERK5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ERK5蛋白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OGD组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海马组织内ERK5 mRNA和p-ERK5表达升高(p <0.05);XMD组阻断ERK5 mRNA和p-ERK5表达,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p <0.05)。与OGD、1.5%ISPOC和4.5%ISPOC组比较,3.0% ISPOC 组脑片损伤程度减轻、海马CA1 区凋亡细胞减少,海马组织内ERK5 mRNA和p-ERK5表达升高(p <0.05)。与3.0%ISPOC组比较,XMD阻断ISPOC海马组织内ERK5 mRNA 和p-ERK5 表达,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 区凋亡细胞增多(p <0.05)。结论一定浓度的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对抗OGD损伤的保护性机制可能与上调ERK5 mRNA和ERK5 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芦曼  陈永权 《浙江医学》2017,39(15):1239-1242
目的探讨TLR4/NF-资B信号通路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作用,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异氟醚预处理组(ISO组)、TLR4抑制剂TAK-242组(T组)、异氟醚+TAK-242预处理组(ISOT组),每组8只。S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只穿线不结扎;IR组只进行缺血再灌注;ISO组:吸入1.0MAC异氟醚30min,停止吸入15min;T组:予尾静脉注射TLR4受体抑制剂TAK-242(10mg/kg);ISOT组:吸入异氟醚前1min尾静脉注射TAK-242(10mg/kg),之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完成后取出心脏,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TLR4受体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的变化,以及NF-资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IR组比较,其余各组TLR4mRNA和TLR4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与ISO、T组比较,ISOT组TLR4mRNA和TLR4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与ISO组比较,T组TLR4mRNA和TLR4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与IR组比较,其余各组NF-资B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T、ISOT组比较,ISO组NF-资B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1)。与IR组比较,其余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减少(P<0.01);与ISO组和T组比较,ISOT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而ISO组和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4/NF-资B信号通路参与了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晶素对缺氧缺糖海马脑片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余刚  向德兵  朱洁  李光勤 《西部医学》2009,21(3):357-360
目的观察血晶素(Hemin)对海马脑片氧糖剥离(OGD)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生8~10dSD大鼠,制备厚约400μm海马脑片,培养2周后筛取完好无特异荧光着色的脑片,分为正常培养对照组(HOTC)、缺氧缺糖组(OGD)、预加Hemin再缺氧缺糖组(Hemin+0GD)和预加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再缺氧缺糖组(Znpp+OGD)。除HOTC组外,其余各组在5%C02、95%N2的混合气体中培养1.5小时,其后恢复培养24小时。海马脑片冰冻连续冠状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处理技术观察海马脑片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和HO-1表达变化,并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海马脑片发生缺氧缺糖时,神经元中Ngb蛋白和HO-1蛋白表达增加,血晶素促进神经元Ngb蛋白和HO-1蛋白表达,并减轻海马脑片缺糖缺氧性损伤。Znpp抑制神经元Ngb蛋白和HO-1蛋白表达,并加重海马脑片缺糖缺氧性损伤。结论血晶素可减轻海马脑片缺糖缺氧性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诱导HO-1表达从而增加神经元Ngb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左旋硝基精氨酸抗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损伤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进一步证实一氧化氮合酶 ( 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 ( L -NNA)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离体海马脑片 ,用电生理记录技术 ,观察 L-NNA对缺氧时海马脑片顺向群峰电位 ( OPS)的影响。结果 :使用 L-NNA的海马脑片缺氧后 OPS的恢复程度和恢复率分别为 10 4.79± 6 6 .2 5 %、75 .0 0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L-NNA有明显抗缺氧脑损伤作用 ,作用机理可能是 L -NNA抑制了 n NOS活性 ,降低缺氧时神经源性 NO的形成 ,减轻 NO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对海马脑片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 :电刺激离体海马脑片诱发顺向群峰电位 (orthodromic population spikes,OPS)的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对缺血条件下 OPS变化的影响。结果 :银杏内酯 (37.5 mg/10 0 m l) OPS恢复幅度和恢复率分别为 (5 4 .8± 4 8.2 ) %、5 7.2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而且银杏内酯组 OPS恢复幅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银杏内酯对海马脑片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并与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藏药合剂抗脑缺血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藏药合剂对大鼠海马脑片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电刺激离体海马脑片 CA3区的 Schaffer侧支 ,记录 CA1区锥体细胞层的顺向群峰电位 (orthodromic population spikes,OPS) ,观察藏药合剂对缺血状态下 OPS的影响。结果 :藏药合剂组用药后 OPS恢复程度为 (6 4 .0± 19.5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在离体海马脑片模拟缺血损伤的研究中 ,藏药合剂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而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大鼠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海马脑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海马脑片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模型;分为正常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H/R)组、PHC 2μmol/L(PHC2组)、PHC 10μmol/L(PHC10组)、PHC 50μmol/L(PHC 50组)、Sco 50 μmoL/L(Sco50组),测量各组LDH释放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海马CA1区Bax、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PHC各组LDH释放率均较H/R组下降,以PHC50组效果最好(P〈0.01)。PHC50组Bcl-2阳性细胞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均较H/R组升高,Bax和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均较H/R组降低(P〈0.01)。Sco50组Bcl-2阳性细胞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也较H/R组升高,Bax和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均较H/R组降低(P〈0.01)。结论PHC可能通过减少LDH释放和Caspase-3、Bax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轻大鼠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海马脑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异氟醚组及对照组,观察七氟醚和异氟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吸入麻醉药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术中三组病人红细胞SOD活性无明显变化,两吸入药组血浆LPO含量无明显上升(P>0.05);两吸入药组开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均高于对照组,异氟醚组尤甚。提示七氟醚与异氟醚能抑制心脏换瓣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LPO水平的上升,能减轻自由基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整体动物和离体海马脑片实验研究复方人参制剂的抗脑缺氧作用.方法:(1)在密闭三角烧瓶中观察小白鼠缺氧存活时间;(2)在大鼠离体海马脑片上观察缺氧过程中缺氧损伤电位(hypoxic injury potential,HIP)的出现率及缺氧后诱发顺向群峰电位(orthodromic population spike,OPS)的恢复率和恢复程度.结果:(1)小白鼠缺氧存活时间(min):正常对照组26.44±4.58,用药组48.46±16.80,用药组显著延长(P<0.001);(2)对照组OPS恢复率20%,恢复程度30.2±36.6%,HIP发生率80%;人参制剂组OPS恢复率100%,恢复程度84.90±35.0%,未出现HIP.与对照组比较,OPS恢复显著,HIP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实验用复方人参制剂有明显的抗脑缺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人参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少能耗,从而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异氟烷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神经递质机制及其保护作用是否具有限时陛。方法:1.4%异氟烷+空气连续吸入5d预处理大鼠,最后一次预处理24h后缺血。采用清醒全脑缺血模型。观察清醒、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组织间液谷氨酸递质浓度改变及再灌注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记录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及运动功能评分。双盲记数海马CA,区锥体细胞数和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全脑缺血10min、15min后预处理组BIS及翻正反射恢复好于对照组;谷氨酸递质浓度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全脑缺血15min,预处理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处理组缺血10min、15min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计数及锥体细胞凋亡明显好于对照组。全脑缺血20min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对非致死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有限时陛;其脑保护作用与降低谷氨酸递质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催产素(OT)预处理对胎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后催产素受体(OTR)、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基(GABAARβ1)表达的影响,探讨OT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胎龄20dSD大鼠海马脑片,实验组经含10-6mol&#183;L-1OT人工脑脊液(ACSF)孵育预处理后行缺氧无糖损伤(OGD),对照组经正常ACSF孵育后直接行OGD,各15min,SP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测定海马CA1区OTR、GABAARβ1表达变化,电镜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海马CA1区OTR、GABAARβ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118、P=0.048;t=2.272、P=0.036)。对照组大量神经元受损,核固缩或碎裂,部分核膜溶解,实验组细胞核、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核膜较光滑,胞浆肿胀较对照组减轻。结论:OT上调胎鼠海马OTR、GABAARβ1表达,减少神经元变性坏死,增强大脑耐受缺氧损伤的能力,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晶素(hemin)对缺氧缺糖(OGD)海马脑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8~10d SD大鼠海马脑片,培养2周.将脑片分为正常培养对照组(HOTC),缺氧缺糖组(OGD),预加Hemin再缺氧缺糖组(Hemin+OGD),预加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再缺氧缺糖组(Znpp+OG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处理技术观察海马脑片HO-1蛋白表达,并观察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HO-1在正常海马脑片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弱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OGD组海马已失去正常结构,锥体细胞发生坏死,HO-1蛋白表达增强.与OGD组相比,Hemin+OGD组海马脑片形态基本正常,锥体细胞数较多,HO-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Znpp+OGD组海马结构消失,HO-1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血晶素对缺氧缺糖海马脑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HO-1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丹参合剂抗脑缺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和离体海马脑片实验,研究丹参合剂的抗脑缺氧作用。方法:观察密闭三角烧瓶中小白鼠缺氧存活时间;观察大鼠离体海马脑片缺氧过程中缺氧损伤电位(HIP)的出现率及缺氧后诱发顺向群峰电位(OPS)的恢复率和恢复程度。结果:小白鼠缺氧存活时间(min),用药组(33.16±6.87)较正常对照组(21.1±3.97)显著延长(P<0.01);用药组OPS恢复率71.4%、恢复程度92.4±53.2%、HIP发生率14.3%,对照组OPS恢复率20%、恢复程度30.2±36.6%、HIP发生率80%,组间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用丹参合剂有明显的抗脑缺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丹参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少能耗,从而保护脑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9.
曾甜  王强  熊利泽 《医学争鸣》2009,30(12):1072-1075
目的:探讨1倍最低肺泡有效浓度(1MAC)的异氟醚和七氟醚预处理是否能够诱导大鼠快速脑缺血耐受,并比较两者预处理的保护效应有无差异.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对照组,异氟醚组,七氟醚组.分别接受970mL/L O2,1MAC的异氟醚(15mL/L异氟醚+970mL/L O2),1MAC的七氟醚(24mL/L七氟醚+970mL/L O2)预处理1h.从各组中随机抽取4只大鼠在预处理前后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气.其余大鼠在预处理1h后行局灶性脑缺血,2h后恢复灌注至72h.分别在再灌注24,48,7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BS),72h评分后取脑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异氟醚组和七氟醚组的NBS在3个时间点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异氟醚组和七氟醚组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分别为(31.9±3.7)%和(38.5±2.3)%,明显小于对照组[(48.6±2.2)%,P=0.001,P=0.032].比较异氟醚组和七氟醚组的NBS和梗死容积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MAC的异氟醚和七氟醚预处理可以诱导大鼠快速脑缺血耐受,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两者的保护效应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人参炔醇对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氧自由基三种脑片损伤模型的作用.方法通过大鼠皮质和海马脑片孵育技术,建立缺氧缺糖、谷氨酸和过氧化氢三类损伤模型,采用新鲜脑片TTC染色酶标仪比色法,定量考察人参炔醇对不同类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缺糖、谷氨酸和过氧化氢均能明显降低皮质和海马脑片TTC染色OD490值,2~4μmol/L人参炔醇可显著减轻缺氧缺糖及过氧化氢所致的脑片组织损伤(P<0.01),对谷氨酸所致损伤无作用. 3μmol/L cAMP阻断剂RpcAMPS可显著减弱4μmol/L人参炔醇对缺氧缺糖和过氧化氢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人参炔醇能够保护大鼠脑片对缺氧缺糖和过氧化氢所致损伤作用,但对谷氨酸所致损伤无保护作用,其保护活性可能与提高神经细胞内cAM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