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内压的监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朝丽 《当代护士》2008,(12):70-71
总结237例采用膀胱内压间接测定腹内压患者监测中的护理,主要包括动态观察腹内压的变化、配合医生对腹内高压病人及早诊断、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认为腹内压监测为危重病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护士准确测量腹内压对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就腹内压监测的临床进展进行了综述。腹内压监测能够反应腹内压力的变化,快速有效的诊断腹内高压,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腹内高压,并可以预防腹腔间室综合症,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检索相关文献,从经膀胱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优点、影响因素进行了陈述,并阐述危重症患者经膀胱腹内压的监测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虞瑜  陈建时  杨汉喜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4):1308-1310
目的探讨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8月我院ICU需经膀胱行腹内压监测的危重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人工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和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对相同患者每日监测3次,比较两组方法所测值的差异以及监测通道开放次数、护理时数、护士满意度。结果 40例患者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和人工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数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经膀胱行腹内压监测法的监测通道开放次数、护理时数和护士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经膀胱)监测结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护士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联合血液滤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AP)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给予腹内压监测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并做好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护理后腹内压、APACHEⅡ评分、病死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腹内压、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联合血液滤过治疗SAP效果确切,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腹内压监测应用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外科近5年(2010~2015年)诊治的12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腹内压监测组与非腹内压监测组疗效差异。结果腹内压监测组疗效明显优于非腹内压监测组(P0.05)。结论 SAP患者及时行腹内压监测并实施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早期诊断腹腔室间隔综合征(ACS)并显著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的早期监测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膀胱内测压法对48例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上机前2 h与上机后每8 h监测1次腹内压(IAP),腹高压(IAH)者采取干预措施,48 h后根据腹内压情况分IAP正常组和IAH组,记录两组患者上机时间及病死率.结果48例患者在上机前IA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着上机后各种治疗措施及多种护理干预的实施,IAP正常组病情逐渐好转,带机时间及病死率明显低于IAH组.认为腹内压的监测对评估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9.
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的早期监测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膀胱内测压法对48例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上机前2h与上机后每8h监测1次腹内压(IAP),腹高压(IAH)者采取干预措施,48h后根据腹内压情况分IAP正常组和IAH组,记录两组患者上机时间及病死率。结果48例患者在上机前IA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着上机后各种治疗措施及多种护理干预的实施,IAP正常组病情逐渐好转,带机时间及病死率明显低于IAH组。认为腹内压的监测对评估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金俊  陈浩  史文  徐静  张淑香 《全科护理》2023,(14):1878-1882
目的:评价、总结成人危重病人腹内压(IAP)监测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循证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及专业协会网站中有关成人危重病人IAP监测的高级证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对证据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汇总了23条与成人危重病人IAP监测相关的证据,包括评估、危险因素、监测管理、IAP控制目标、腹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管理、质量控制、监管及培训7个方面。结论:该研究总结了成人危重病人IAP监测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监测及护理对危重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CU病人根据病人肾功能分为正常组66例和异常组54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膀胱测压法进行腹内压和腹腔灌注压的监测并给予适当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病人的肾功能、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变化。[结果]护理前异常组腹内压高于正常组,而腹腔灌注压低于正常组(P0.05),且正常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高于正常组,尿肌酐低于正常组(P0.05)。护理后异常组腹内压、腹腔灌注压和肾功能均有改善,腹内压、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高于正常组,腹腔灌注压和尿肌酐则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肾功能异常病人可出现腹内压升高和腹腔灌注压下降,适当护理可改善危重病人腹内压、腹腔灌注压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是指隐藏在腹腔内的压力,临床上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腹内压升高,持续腹内压升高≥12 mmHg称为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继续升高持续>20 mm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60 mmHg,同时合并单个或多个器官衰竭称为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通常危及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以腹内压为主要依据的护理标识预警系统,为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的手术救治提供依据。方法比较应用腹内压护理标识预警系统前后腹部创伤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预后及住院天数;同时比较应用腹内压护理标识预警系统后不同标识患者的手术率。结果应用腹内压护理标识预警系统后,各标识患者接受手术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住院天数降低(P〈0.05)。结论腹内压护理标识预警系统的应用可以对手术时机的把握提供依据,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陈红娟  贾晓颖 《天津护理》2020,28(6):688-689
目的: 探讨腹内压监测在指导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至12月236例入住ICU并实施EN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一次性膀胱内压测量器监测腹内压,并根据腹内压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7 d喂养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泻、胃残余量增加、呕吐/返流、便秘等喂养不耐受并发症低于对照组,7 d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肠鸣音减弱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自制一次性膀胱内压测量器监测腹内压能减少ICU危重患者早期EN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Meta分析,为今后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搜集关于腹内压监测用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1年3月。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然后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1249例患者,其中实验组628例,对照组621例。与常规肠内营养相比,在腹内压的指导下进行肠内营养可以降低血乳酸SMD=-2.23,95%CI(-2.49,-1.97),P<0.00001]、内毒素SMD=-1.09,95%CI(-1.40,-0.77),P<0.00001]、APACHE-Ⅱ评分SMD=-2.46,95%CI(-2.74,-2.18),P<0.00001],通过监测腹内压指导肠内营养使患者腹胀RR=0.5,95%CI(0.45,0.61),P<0.00001]、腹泻RR=0.51,95%CI(0.37,0.69),P<0.0001]、胃潴留RR=0.34,95%CI(0.19,0.63),P<0.0005]和恶心呕吐RR=0.43,95%CI(0.30,0.62),P<0.00001]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在腹内压的指导下给予肠内营养可降低血乳酸、内毒素、APACHE-Ⅱ评分,使腹胀、腹泻、呕吐、胃潴留等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有效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腹内压监测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空肠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8例,对照组给予疾病积极治疗及空肠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态腹内压监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病死率、营养状况、恢复普通饮食时间及空肠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患者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肠道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腹内压监测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空肠营养,能更合理指导空肠营养,有效降低空肠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所需热量的摄入,维持患者肠道功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并总结重症患者经膀胱腹内压监测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提出循证问题,并系统检索BMJ循证医学库、UpToDate、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医脉通、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世界腹腔间隙综合征协会与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网站等关于经膀胱腹内压监测管理方面的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推荐实践,从体位、零点位置、生理盐水灌注量、监测时机及频率、镇静镇痛方案的使用5个方面汇总11条最佳证据。结论 该研究规范了经膀胱腹内压监测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为重症患者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提供参考。医护人员需结合临床情境,考虑患者意愿,审慎地选用证据,从而提高经膀胱腹内压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内压(IAP)检测在危重病患者监测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分析比较危重病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的IAP结果、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结果,及计算腹内压正常组和增高组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及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即刻、第1天、第2天、第3天IAP值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5、2.56、3.22、3.95,P均〈O.05)。监测腹内压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入院IAP及入院24hAPACHEII和MOD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5、2.56、3-22、3.95、3.07、2.89,P均〈0.05)。腹内压增高组与正常组入院24hAPACHEⅡ和MO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9、2.16,P均〈0.05);腹内压增高组的预后病死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P〈0.05)。结论腹内压升高与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对重症患者入院后进行腹内压测定有助于对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导尿管监测腹内压力的方法和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各种情况下腹腔内容的急剧增加都可以导致临床上腹腔内压力 (IAP )的增加。IAP的增高可以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 ,IAP测定和早期诊断是十分必要的。监测腹内压力有几种途径 ,其中 ,膀胱内压力测定是一简单而实用的定量检测腹腔内压力的可靠方法。我科自 1999年元月~ 2 0 0 2年 4月采用此方法对 30例病人进行IAP监测 ,现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2 0~ 94岁 ,平均年龄 5 8岁。腹部外伤 5例 ,腹部外科手术后 2 0例 ,重症胰腺炎 5例。1.2 方法1.2 .1 监测安…  相似文献   

20.
王冉  刘芳  杨倩倩 《上海护理》2014,14(5):72-74
<正>早期肠内营养不仅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更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危重症患者只要胃肠道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就要积极采用肠内营养[1]。肠道是对腹内压升高反应最敏感、受影响最早的器官[2]。正常状态下腹腔内压力(IAP)与大气压相近,平均压力都小于10 cmH2O,各种因素引起腹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继而进展为腹腔室间隔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