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封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和种类分布。方法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新鲜粪便样本的隐孢子虫卵囊,用18S rRNA基因对隐孢子虫进行PCR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基于gp60基因位点对微小隐孢子虫进行基因亚型鉴定。结果粪便样本中隐孢子虫阳性率为8.4% (52/622),不同调查点、年龄段和养殖条件下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18S rRNA基因位点成功扩增出50个样本,分别经Ssp I和MboII酶切进行鉴定,发现安氏隐孢子虫为优势虫种,为23份,微小隐孢子虫、牛隐孢子虫和芮氏隐孢子虫分别为5份、12份和6份,4份为牛隐孢子虫和芮氏隐孢子虫混合感染。序列分析显示5个微小隐孢子虫均为人兽共患基因亚型IIdA19G1。结论开封地区奶牛感染人兽共患微小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具有人兽共患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无锡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寄生于人或动物胃肠道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原虫病。陈义民等于1986年在兰州首次发现犊牛隐孢子虫病例,1987年韩范在南京首次发现人的隐孢子虫病例。但至今未见对无锡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为此,为今后该地区开展奶牛隐孢子虫病综合防制提供依据而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上海地区养殖场奶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 采集上海市奉贤区、金山区和青浦区5个养殖场的奶牛粪便,过滤沉淀,应用商品化试剂盒提取DNA,基于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对阳性PCR产物进行测序,鉴定虫种,并统计相应的感染率和构成比. 结果 共采集奶牛粪便样本204份,其中奉贤123份,金山43份和青浦38份,共发现36个隐孢子虫阳性样本,阳性率为17.65% (36/204);经测序鉴定,奶牛感染的主要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占94.44% (34/36),少量为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占5.56% (2/36). 结论 安氏隐孢子虫是该地区奶牛感染的主要隐孢子虫虫种,存在潜在的公共卫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兔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7个地区14个兔场兔新鲜粪样,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共检测1 681份兔粪样,52份隐孢子虫卵囊阳性,平均阳性率为3.1%。小于1月龄兔、1~3月龄、3~7月龄和7月龄以上兔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3.7%、5.9%、3.2%和0.3%。长毛兔、肉兔和獭兔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2%、5.6%和3.0%。结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品种兔均可感染隐孢子虫,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进口奶牛寄生的隐孢子虫对引种场污染情况及是否影响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在当地的分布。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河南省某规模化引种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结果基于18SrRNA基因位点进行PCR检测,奶牛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7.8%(90/507),鉴定出4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微小隐孢子虫、牛隐孢子虫、芮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隐孢子虫感染率随牛年龄增长而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断奶前犊牛以微小隐孢子虫为优势感染种,断奶前犊牛腹泻与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gp60基因位点,43份微小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成功扩增出35份,序列分析显示35个微小隐孢子虫均为人兽共患基因亚型IIdA19G1,而奶牛引种地(澳大利亚)的牛源微小隐孢子虫均为IIa亚型家族存在显著不同。结论证实微小隐孢子虫为犊牛腹泻病原之一,IId亚型为中国独特分布的微小隐孢子虫亚型,其基因亚型存在地理隔离遗传特征,引种青年牛和成年牛不影响当地重要人兽共患虫种微小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分布,从这个角度考虑不具有生物安全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进口奶牛寄生的隐孢子虫对引种场污染情况及是否影响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在当地的分布。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河南省某规模化引种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结果基于18S rRNA基因位点进行PCR检测,奶牛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7.8%(90/507),鉴定出4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微小隐孢子虫、牛隐孢子虫、芮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隐孢子虫感染率随牛年龄增长而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断奶前犊牛以微小隐孢子虫为优势感染种,断奶前犊牛腹泻与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gp60基因位点,43份微小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成功扩增出35份,序列分析显示35个微小隐孢子虫均为人兽共患基因亚型IIdA19G1, 而奶牛引种地(澳大利亚)的牛源微小隐孢子虫均为IIa亚型家族存在显著不同。结论证实微小隐孢子虫为犊牛腹泻病原之一,IId亚型为中国独特分布的微小隐孢子虫亚型,其基因亚型存在地理隔离遗传特征,引种青年牛和成年牛不影响当地重要人兽共患虫种微小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分布,从这个角度考虑不具有生物安全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感染隐孢子虫奶牛血液免疫和抗氧化体系指标。方法对安徽省某奶牛场325头奶牛粪样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选择隐孢子虫感染强阳性的7头奶牛作为感染组,同时取7头隐孢子虫粪检阴性奶牛作为对照组,早晨饲喂前从奶牛颈静脉采血,分别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中性粒细胞吞噬率、T淋巴细胞转化率、白细胞介素-2(IL-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糖(GLU)、甘油三脂(TG)、Cl-和Ca2+等19项指标。结果 325头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1.7%(103/325),根据卵囊的形态和大小,初步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奶牛血清中TP、ALB、IgM、IgA、GSH-Px、ALT、AST、ALP和Cl-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中MDA和NO含量分别升高59.9%和28.1%(P<0.05或0.01);而血清中IgG、SOD、GLU、TG、Ca2+和IL-2含量,以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分别降低了32.9%、11.1%、18.6%、78.9%、14.5%、7.0%、22.0%和20.2%(均P<0.05)。结论感染隐孢子虫奶牛部分免疫指标下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8.
隐孢子虫病 (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病 ,隐孢子虫被认为是人类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 Nime氏 (1976 ) [1 ]首先在美国发现人体病例 ,韩范 (1987) [2 ]在南京地区首次报道本病。现将乌鲁木齐市腹泻病人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和病原学检查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9年 6~ 8月及 2 0 0 0年 7~ 9月乌鲁木齐市某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病人。1.2 病原学检查方法 :采集腹泻病人新鲜粪便标本 ,先做大便常规检查 ,然后直接涂片干燥后 ,过火焰固定 ,再用金胺 -酚 -改良抗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部分地区断奶前奶牛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四川省10个地区的11个奶牛场(规模化养殖7个,散养4个)采集1月龄内断奶前牛犊的新鲜粪样。采用改良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处理粪样,提取粪样DNA,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小亚基核糖体核苷酸(SSU r RNA)基因,以扩增阳性数计算隐孢子虫感染率,分析不同养殖模式感染率差异。感染率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SSU r RNA基因测序后提交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鉴定扩增序列所属的虫种,采用MEGA 7邻接法构建基于SSU r 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对SSU r RNA序列比对确定为微小隐孢子虫的样品,扩增相对分子质量(Mr)为60 000的糖蛋白基因(gp60),鉴定基因亚型。结果共调查牛犊278头,采集粪样278份。SSU r RNA基因检测隐孢子虫阳性40份,总感染率为14.4%。11个养殖场中10个存在隐孢子虫感染,其中感染率最高为绵阳1场,为35.7%(10/28),其次为阿坝(35%, 7/20)和资阳(30.8%, 8/26),最低为眉山(0)。10个检测阳性的养殖场牛犊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规模化和散养养殖场的牛犊感染率分别为17.4%(34/195)和7.2%(6/83)(P 0.05)。隐孢子虫感染阳性的共40头牛犊中,感染牛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瑞氏隐孢子虫分别为28、 7、5头。40条隐孢子虫序列剔除相同的序列后共获得10条序列(ABC881、 AYC6953、 AYC6969、 CDC16111、CDC16117、 DYC014、 MYC116、 MYC117、 MYC126、 ZYC6874, GenBank登录号:MF671870至MF671879)。序列比对结果显示,AYC6953、 AYC6969、 CDC16117、 ZYC6874序列与牛隐孢子虫(JX515546)一致性均为99%; DYC014序列与瑞氏隐孢子虫(HQ179574)一致性为99%; MYC126与牛隐孢子虫(JX416366)一致性为99%; ABC881与微小隐孢子虫(AH006572), CDC16111与瑞氏隐孢子虫(HQ179574), MYC116与牛隐孢子虫(HQ179573), MYC117与牛隐孢子虫(MH166335)的一致性均为100%,在系统进化树上显示为同一分支。7份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样品的gp60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均为ⅡdA15G1,与已报道的宁夏分离株(KM067092)一致性为100%结论四川省部分地区断奶前牛犊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虫种为牛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瑞氏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安徽及周边省份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流行情况及分子特性。方法 选择安徽省及其周边的河南、江苏和山东部分地区的7个规模化绵羊场和10个规模化山羊场,分别采集832份和781份新鲜绵羊和山羊粪便样品,利用隐孢子虫SSU rDNA基因特异的巢氏PCR技术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调查上述地区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和虫种分布;对获得的微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进行gp60基因扩增与分析,以鉴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安徽及周边省份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5.8%(48/832)和8.7%(68/781)。SSU rDNA基因分析显示,绵羊感染的隐孢子虫为肖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山羊感染的隐孢子虫为微小隐孢子虫。gp60基因分析显示,泛在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均为XIIa亚型2,微小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均为IIdA19G1。结论 人兽共患泛在隐孢子虫XIIa亚型2和微小隐孢子虫 IIdA19G1基因亚型的鉴定,提示绵羊和山羊可能为人隐孢子虫感染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11.
1976年 Nime及 Meisel等[1 ,2 ] 首先报告人的隐孢子虫病。此后证实隐孢子虫可致急性肠道感染 ,临床特征是腹泻。免疫正常人群感染呈自限性 ,免疫缺损者特别易感 ,可引起严重的慢性腹泻 ,并可发生胃肠道外感染甚至可导致死亡。目前已经证明 ,隐孢子虫病是一人畜共患疾病 ,分布广泛 ,世界上已有六大州 74个国家 ,至少 30 0个地区发现隐孢子虫病流行。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腹泻患者中 ,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 0 .6 %~2 0 %与 4 .0 %~ 2 0 % [3] ,是致儿童和免疫缺陷病人腹泻的重要的病原。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 5 0 0 0万 5岁以下儿童感染…  相似文献   

12.
男性静脉吸毒人员中隐孢子虫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 1976年Nime等在美国首次报道了人的隐孢子虫病。最初报告的病例大多数见于艾滋病患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因而认为该病是免疫功能缺陷者的机会性感染疾病。对于吸毒人员中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 ,国外个别报道 :阳性率为 13 6 %。目前国内未见报道 ,为此 ,我们对男性静脉吸毒人员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的调查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2 0 0 0年 6月~ 8月对长沙市某戒毒所男性戒毒人员 (均为静脉吸毒者 )进行登记并收集粪便标本 2 94份 …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猪牛感染隐孢子虫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隐孢子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病。可引起人、畜腹泻等病症。我市在 90年代曾作过人群感染调查 ,为了解我市牲畜的自然感染状况 ,于 1999年 7月至2 0 0 0年 4月 ,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本次调查 5个国营或集体蓄牧场 ,其中云燕奶牛场和高峰猪场位于市北郊 ,另三间位于市南郊。高峰猪场共育有 170 0 0头猪 ,其中乳猪 (1月龄 ) 20 0 0余头。云燕牛场共育有 10 0 0 0条奶牛 ,乳牛 (1月龄 ) 10 0 0余条。番禺正安猪场共有 6 0 0 0余头猪 ,其中乳猪约 10 0 0余头。海珠区金鼎和番禺珠江奶牛场各育有 10 0 0余条奶牛 ,<1岁的犊牛各约2 0 0条左右。1 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安徽及周边省份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流行情况及分子特性。方法 选择安徽省及其周边的河南、江苏和山东部分地区的7个规模化绵羊场和10个规模化山羊场,分别采集832份和781份新鲜绵羊和山羊粪便样品,利用隐孢子虫SSU rDNA基因特异的巢氏PCR技术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调查上述地区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和虫种分布;对获得的微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进行gp60基因扩增与分析,以鉴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安徽及周边省份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5.8%(48/832)和8.7%(68/781)。SSU rDNA基因分析显示,绵羊感染的隐孢子虫为肖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山羊感染的隐孢子虫为微小隐孢子虫。gp60基因分析显示,泛在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均为XIIa亚型2,微小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均为IIdA19G1。结论 人兽共患泛在隐孢子虫XIIa亚型2和微小隐孢子虫 IIdA19G1基因亚型的鉴定,提示绵羊和山羊可能为人隐孢子虫感染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15.
广州奶牛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病,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有许多动物可以感染隐抱子虫。特别是奶牛隐抱子虫感染,因其与人关系密切是人感染隐抱子虫的重要传染源。1995年4~12月我们选择广州3个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抱子虫感染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所调查奶牛来自广州燕塘奶牛场、广州奶牛研究所奶牛场、广东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奶牛场。1.2方法用消毒玻璃肛管采集奶牛新鲜粪便。所取粪便先用细铜网水洗过滤,然后再用二层沙布过滤,滤液经5O00r/min离心IOmin,弃上清液,取沉渣涂片,用…  相似文献   

16.
人,畜隐孢子虫病在云南的发现及其实验感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1988年3~8月检查昆明市医院门诊腹泻病人73人、腹泻犊牛22头和幼猫4只,在9人(12.3%)、6头犊牛(27.3%)和1只幼猫(25.0%)的粪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以犊牛粪中的隐孢子虫卵囊实验感染1只猕猴和2只雏鸡,7日后猴粪中首次排出该虫卵囊,剖检查到其内生期虫体。雏鸡不被感染。鉴定出2个虫种,上述人、犊牛、猫和实验猴粪中的卵囊为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另在1头犊牛粪中检到较大型的卵囊,鉴定为鼠隐孢子虫(C·muris)。本文还对隐孢子虫的分类、宿主特异性及卵囊形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所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隐孢子虫被认为是人类肠道重要病原。为了解菏泽市腹泻病人隐孢子虫感染状况,于2002年6~11月份和2003年3~11月份对菏泽市腹泻病人进行了隐孢子虫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内容与方法1.1调查对象:为2002年6~11月份和2003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安徽省江北地区猪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 2014年10-12月从安徽省江北多地规模化猪场共采集500份新鲜猪粪样,采用基于隐孢子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获得的阳性样本SSUrD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隐孢子虫虫种。结果 安徽省江北地区猪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8%(24/500),其中阳性样本主要分布在潜山(40.0%)和滁州(6.3%),其他地区猪场未见隐孢子虫感染。SSU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有隐孢子虫阳性样本均为种母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crofarum)。> 60日龄猪种母猪隐孢子虫感染率(9.1%)高于< 30日龄(1.2%)和30 ~ 60日龄(1.0%)猪(P 均 < 0.01)。结论 安徽省江北地区规模化猪场存在隐孢子虫感染,且发现的种母猪隐孢子虫可能是人和其他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的来源,存在人兽共患潜在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 隐孢子虫能感染哺乳类、禽类和鱼类等多种动物。隐孢子虫病自Nime等于1976年报告了人类第一个病例以后,己被确认为人兽共患病。我们于1987年7月对广东省某鸽场进行调查,证实该场的种鸽感染隐孢子虫。 材料和方法 广东某鸽场种鸽的品种为杂王鸽。部分种鸽出现腹泻症状,尤以11~13月龄的种鸽为严重。我们对5幢鸽舍2406只种鸽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刚开产至18月龄种鸽1706只,2~4月龄后备种鸽700只。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腹泻患者中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 方法  1997~ 2 0 0 0年每年的 3~10月份 ,收集云南省 6个地 (州、市 )所属 7个县 (市、区 )寄生虫病防治试点 37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 ,进行碘液直接涂片和粪便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结果  7个县 (市、区 ) 378例腹泻患者的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 3.97%和5 .2 9% ,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最高 ,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 10 .6 4%和 8.5 1%。圆孢子虫在罗平、元阳和普洱 3个县内查出 ,隐孢子则在泸水县、景洪市、普洱县、罗平县、元阳县和昆明西山区 6个县 (市 )内查出。 结论 圆孢子虫呈局部流行 ,隐孢子虫则流行分布广泛 ,学龄前儿童 2种孢子虫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