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动力学疗法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PDT对鼻咽癌诊断和定位的有效性。方法:组织中的癌变细胞对某些光敏药物(例如血卟啉衍生物HpD)具有特殊亲和力,同时光敏剂在适当波长激光的激发下能发出特征荧光,正常组织细胞对HpD等则吸收很少,并迅速排除。通过荧光成像、光放大和计算机组成的图象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达到临床实时诊断、准确定位癌组织的目的。前景与展望:如果能通过肿瘤荧光成像系统精确定位癌变组织的解剖位置和侵犯范围,包括临床上常被漏诊的黏膜下型鼻咽癌,则可解决至今仍无有效早期诊断鼻咽癌方法的国际性难题。此法将是一种快速、无创、高灵敏…  相似文献   

2.
在法国 ,研究光动力学疗法 (PDT)主要有两条途径 :PDT的临床试验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已获批准的药物的临床研究 ,采用间 四羟基二氢卟吩(mTHPC)的基础研究 ,以荧光作为光敏剂的标志物从单细胞水平到肿瘤组织水平对光敏剂进行研究 ,其它还有PDT生物学效应 ,光剂量以及光敏剂药代方面的研究。一、基础研究研究的光敏剂主要包括HpD、ALA、Chlorins、Phtalocyanins和Bacteriochlorins等。光动力学疗法涉及的几个阈值问题 :开始产生单态氧和自由基的光化学反应阈值 ,造成单个细胞破坏的生物学反应阈值 ,造成…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光动力学疗法经过50余年的发展,从临床医学到基础研究,从光敏剂应用开发到产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一切使得本届光动力学疗法学术交流大会的召开有着特殊的意义。会议定于2005年8月21~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33篇。为了及时反映本次大会的内容,便于广大同道了解和交流,我们将会议论文摘要进行编排刊出,以飨读者。本次会议得到重庆华鼎现代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独家赞助。  相似文献   

4.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利用光敏剂、光和氧分子,通过光动力反应选择性地治疗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等疾病的微创疗法。PDT作为国际前沿交叉学科“医学光子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各种实时、无损和高灵敏度光学检测与成像技术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学疗法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常见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肿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但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仍是医学界的棘手问题。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与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规手段。但这些传统的治疗手段常难以获得理想疗效,医学界仍在不断探索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逐渐趋向成熟的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在临床上,光动力学疗法及其与传统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已逐渐被接受。为了有效控制和根治恶性肿瘤,光动力学疗法以及其他传统治疗手段往往在抗肿瘤免疫的参与下,才有可能达到抗局部原发肿瘤、抗转移肿瘤和防止肿瘤复发等理想效果。本文对光动力学疗法诱导抗肿瘤免疫的临床前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光动力学疗法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的机制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活体微循环观测方法,建立更适合光动力学研究的微循环观察方法并加以验证。 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模型,通过微循环血流流态、红细胞流柱宽度和血流流速三种指标评价该方法是否适合于光动力学-微循环效应的研究,并通过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学-微循环损伤效应予以验证。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激光组、单纯光敏剂HpD组、HpD-PDT组。每组Wistar大鼠10只。 结果实验观察120min,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组血流流态正常,未见明显红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等改变,红细胞流柱宽度百分率未见明显下降(P〉0.05),血流速度未见明显减慢(P〉0.05)。单纯激光组和单纯光敏剂组对微循环无明显影响,与观察的活体肠系膜微循环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单纯激光组P〉0.05;单纯光敏剂组P〉0.05)。在观察光动力学效应的HpD-PDT组,可见明确的光动力学损失效应,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改良大鼠肠系膜-活体微循环观察技术,方法可行,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微循环正常的结构和循环动态,实现对微循环光动力学损伤效应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7.
注射光敏剂与激光照射间隔时间的光动力学疗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恶性肿瘤光动力学疗法注射光敏剂后的最佳照光时间.方法 制作昆明小鼠S180肿瘤实验动物模型155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单纯肿瘤组,不给以光敏剂和激光照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光敏剂Photofrin 7.5 mg/ml并以能量密度为120 J/cm2的630 nm激光照射肿瘤,注射光敏剂后激光照射时间间隔分别为1、5、15、30和60min,6、12、24和48 h相应的分为T1~T9组.在光照后即刻、光照后48 h每组各处死1只小鼠获取肿瘤标本,另有12只小鼠作长期疗效观察.光照后每天观察肿瘤及皮肤变化情况并计算小鼠生存率.光照后40 d处死所有小鼠获取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光照后小鼠皮肤反应以T1~T5组为重;T6~T9组光照后患侧肢体瘫痪的发生率较低;光照后40 d T6~T9组部分小鼠修复皮肤易形成瘢痕;用光敏剂后1~12 h肿瘤复发率低;从皮肤组织学修复方面看PDT的光照时间应当在应用光敏剂后6 h以内;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显示T5、T6、T7组光照后即刻线粒体肿胀最为明显.讨论PDT的最佳光照时间在注射光敏剂后6~12 h.  相似文献   

8.
He-Ne激光治疗过敏性鼻炎210例  相似文献   

9.
重视与加强分子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分子和(或)细胞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非侵袭性、高分辨率、实时、在体分子和(或)基因显像技术日益凸现其重要性,分子影像学应运而生。广义上,分子影像学是1门活体内在细胞与分子水平对生物过程进行描述与测量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和测试新的成像工具、试剂、方法,对活体内的重要分子,特别是对一些疾病的产生、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分子及其传导途径进行成像,以便早期诊断疾病、在体筛选活性药物及直接评价治疗效果。它一改传统影像学基于解剖组织结构改变诊断疾病的模式,直接研究活体内对疾病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或分子及其传导途径的成像方法,使影像学超过了原有的解剖和病理学范畴,将影像学诊断引入分子和(或)基因水平。医学影像学迎来了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0.
1961年中国制造处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随着1965年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了红宝石激光视网膜凝固动物实验,激光医学生物学研究从此逐渐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非侵入性光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侵入性光学诊断具有以下特点 :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后的光波可传送关于组织的大量信息 ;对组织内部化学环境的变化敏感 ;由于光子与电子的高速度 ,具有很高的响应能力 ;能精确地反映组织的成分与位置两方面信息。我们以光学多通道分析仪为主要实验装置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肝脏移植的特殊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肝脏移植的发展现状与实践中所面临的特殊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并对有关问题的处理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作者认为 :“乙肝相关病”———肝硬化和肝癌系我国肝脏移植的“主流适应证” ,乙肝复发和肝癌复发常极大地影响肝脏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重症肝炎和暴发性肝衰竭是肝脏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非吻合口狭窄和移植肝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作者指出 :拉米夫定和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可以有效预防乙肝复发 ;肝癌病例手术适应证应严格选择和控制 ,术中术后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肝癌复发。重症肝炎和暴发性肝衰竭病例应加强术前肝脏功能支持 ,创造条件开展人工肝治疗。非吻合口胆管狭窄后果严重 ,经胆道行狭窄部球囊导管胆管扩张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部分病例须施行再次肝脏移植。应进一步提高移植肝脏活检率、活检取材质量及病理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应征青年体格状况及历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现阶段我国应征青年的体格发育状况和时代变迁 ,采用整群抽样法 ,收集 2 0 0 1年全国 31个省 (市、自治区 )、1 0 0个抽样点 730 0 0名应征男青年体检资料 ,对身高、体重、胸围和体块指数 (BMI)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东北、华北地区平均身高最高(分别为 1 70 3、1 70 6cm)、体重最重 (分别为 6 0 4、6 1 6kg)、胸围最宽 (分别为 83 4、84 6cm)、BMI最大 (分别为 2 0 8、2 1 5kg/m2 )。与 1 95 5和 1 974年度资料相比 ,全国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 6 6、4 1cm ,平均体重分别增加了 5 6、3 5kg,胸围的增长幅度较小。 1 95 5、1 974和 2 0 0 1年度的全国BMI平均值分别为 2 0 3、2 0 1、1 9 8kg/m2 。西南、西北地区体重增加最少 ,胸围、BMI为负增长。提示我国应征青年的体形存在明显地域差别 ,个别地区胸围和BMI的负增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首台激光器发明于 196 0年 ,并于 196 7年开始应用于皮肤科。从 80年代开始激光在皮肤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至90年代 ,随着新型激光器的出现 ,其应用领域更加广阔。目前我们激光中心拥有十余种激光器 ,如Q开关、长脉冲以及连续波的Nd∶YAG激光器、翠绿宝石激光、染料激光、超脉  相似文献   

15.
16.
光动力学疗法在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动力学疗法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 70年代末 ,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开始研制光敏剂和适用于PDT治疗的激光器。 1981年 7月 ,北京同仁医院治疗 1例左下睑基底细胞癌患者获得成功 ,开创了国内PDT应用的先例。接下来的10年是肿瘤的光动力学治疗快速发展的时期 ,国内很多医院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90年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开始探索应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 ,并于 1991年 1月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成功 ,开创了PDT治疗良性疾病的先河。目前由中国自行研制并被应用于PDT治疗的激光器主要包括铜蒸气激光器、…  相似文献   

17.
从最初的太阳能激光器治疗黄斑裂洞以来的40年中,激光技术在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先进的激光眼科技术在中国都已经开展。诊断技术包括激光多谱勒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等,用于眼血流测定、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厚度分析等。治疗技术包括激光眼睑成形手术,泪道手术,屈光手术,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的激光治疗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西北地区鼻咽癌6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症30例和40例鼻咽外恶性肿瘤组织进行了细胞EBV-DNA检测,发现鼻咽癌细胞EBV-DNA阳性率71.6%,其它肿瘤均阴性;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症及癌旁上皮组织中也可发现少数EBV-DNA阳性细胞。在上述60例鼻咽癌中,随机抽取12例患者,对其血清中EB病毒抗体与癌细胞中EBV-DNA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证实,在西北地区鼻咽癌发生中,EB病毒可能具有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国际脑研究有非常迅猛的发展。神经科学家们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和整合的角度研究神经科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很快。我国发展脑科学研究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集中力量从分子细胞、神经回路到整体脑功能等一系列水平上展开深入的、开创性的研究。我们的战略应当是:有限目标,重点迎头赶上,补上重要缺门,发挥中国特点。  相似文献   

20.
放大内镜对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视性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用于胃黏膜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可视性诊断的可能性。方法 对 14 0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OlympusGIFQ 2 4 0Z型放大内镜对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进行观察和分型 ,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rthin Starry银染色检测H .pylori感染 ,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将胃窦黏膜小凹形态分为B型 (短棒状 )、C型 (树枝状 )、D型 (斑块状 )及E型 (绒毛状 ) 4种基本类型 ,C型小凹黏膜的H .pylori感染率 (5 8 3% ,2 1/ 36 )明显高于B型小凹黏膜 (36 3% ,2 9/ 80 ) (P <0 0 5 ) ,H .pylori阳性黏膜胃小凹常伴有开口扩张、表面发红等表现。胃体下部集合静脉形态可分为R(规则 )型、I(不规则 )型及D(消失 )型 ,3种类型的H .pylori感染率分别为12 2 % (9/ 74 )、6 0 % (9/ 15 )和 84 3% (4 3/ 5 1) ,R型与I型或D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放大内镜对胃黏膜H .pylori感染有一定可视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