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西20多年来防治疟疾的效果和流行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的疟疾流行以山地丘陵区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微小按蚊。用杀虫剂室内喷洒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微小按蚊,降低新感染率,从而控制流行。 目前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的发病率皆已明显下降,总的发病率降到3.4/万,三日疟已极为罕见,恶性疟流行区已大为减少,但在残存的恶性疟病原点已证明有抗氯喹恶性疟出现。 今后的抗疟措施应着重在新病例的发现和根治,部分疟疾高发区应加强室内滞留喷洒,并大力消灭抗氯喹恶性疟。  相似文献   

2.
在灭疟初期,仅知道微小按蚊是泰国的主要传疟媒介。试验区从1961年开始每年进行1~2次杀虫剂喷洒。喷洒以后在山麓区和丛林地区发现微小按蚁的习性有改变的迹象。同时,随着进入丛林区农业人口的增加,巴拉巴按蚊作为媒介的重要性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3.
黔桂边境6地(州)24县1976年成立灭疟联防区,广西片包括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天峨、东兰、南丹、环江、罗城、融安、融水和三江等12县,人口317万,是以微小按蚊或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的高疟区〔1,2〕,也是广西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4.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5个乡(镇),人口14.4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200~600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1988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采用按蚊密度调查方法和生态习性调查方法在广东疟疾流行区进行传疟媒介普查。结果:广东有个县(市)发现嗜人按蚊,嗜吸人血,兼吸牛血;9-10月份为密度高峰,与疟疾发病高峰相一致。全省绝大多数县发现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的分布,三者均主吸牛血,兼吸人血。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0.35%-0.54%,中华按蚊为0.15%-0.93%,微小按蚊为0.23%-5.94%,日月潭按蚊为0.05%。结论:在广东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的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其中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是当前广东省疟疾流行的重要媒介,中华按蚊是疟疾传播中起次要作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深圳地区疟疾暴发流行主要传播媒介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圳地区1983年发生间日疟暴发流行,为了判定当地疟疾主要传播媒介,提供制定灭疟措施的科学依据。为此进行此项调查。 方法选择若干疟疾暴发点,包括疟疾发病率高的山坳区临时工棚、发病率低的低丘区临时工棚和农村居民点,用半通宵捕蚊方法进行按蚊调查。 结果与讨论共发现嗜人按蚊(原称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中华按蚊、微小按蚁、日月潭按蚊、嵌斑按蚊、美彩按蚊、多斑按蚊、带足按蚊和小洁按蚊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全省疟疾流行态势,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类疟区的防治工作。方法 根据各地疟疾监测报告和传染病报告,划分为中华、嗜人及微小按蚊流行区,并对不同地区的疟疾态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全省疟疾609例,发病率1.65/10万,较2000年上升20.44%,微小按蚊疟区发病率下降,嗜人及中华按蚊疟区均不同幅度上升,嗜人按蚊疟区发病率最高,达1.06/万,中华按蚊疟区升幅最大,达27.84%。结论 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防治难度高,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 方法 采用按蚊密度调查方法和生态习性调查方法在广东疟疾流行区进行传疟媒介普查。 结果 广东有 12个县 (市 )发现嗜人按蚊 ,嗜吸人血 ,兼吸牛血 ;9~10月份为密度高峰 ,与疟疾发病高峰相一致。全省绝大多数县发现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的分布 ,三者均主吸牛血 ,兼吸人血。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 0 .35 %~ 0 .5 4 %,中华按蚊为 0 .15 %~ 0 .93%,微小按蚊为 0 .2 3%~5 .94 %,日月潭按蚊为 0 .0 5 %。 结论 在广东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的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 ,其中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是当前广东省疟疾流行的重要媒介 ,中华按蚊是疟疾传播中起次要作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 15 个乡(镇),人口 14.4 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 200~600 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 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 1988 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 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对辖区内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下称“四热”…  相似文献   

10.
从1989年12月13日至15日在贵州安龙县召开黔桂两省(区)6地(州)24县(市)灭疟联防区第14次年会。黔桂两省(区)6地(州)24县(市)人口650万,总面积78598km~2地处南盘江、红水河和都柳江流域,是历史上的瘴疠之区,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是间日疟和恶性疟的混合流行区。联防区经过14年的协同作战,从1975年至1989年,疟疾发  相似文献   

11.
蚊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是制约化学防治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华按蚊是云南间日疟流行区的主要媒介,分布于云南省海拔4000m以下的所有地区。主要疟疾媒介微小按蚊在全省129个县的89县有发现,在北纬25°以南,海拔600~1400m的地区为危险地带[1]。在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及时掌握全省疟疾流行态势 ,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类疟区的防治工作。方法根据各地疟疾监测报告和传染病报告 ,划分为中华、嗜人及微小按蚊流行区 ,并对不同地区的疟疾态势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1年全省疟疾 6 0 9例 ,发病率 1 .6 5 /1 0万 ,较 2 0 0 0年上升 2 0 .4 4% ,微小按蚊疟区发病率下降 ,嗜人及中华按蚊疟区均不同幅度上升 ,嗜人按蚊疟区发病率最高 ,达 1 .0 6 /万 ,中华按蚊疟区升幅最大 ,达 2 7.84 %。结论疫情不稳定 ,波动幅度大 ,防治难度高 ,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3.
蚊媒防制是控制疟疾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非洲地区一直主要采用室内喷洒化学杀虫剂和药浸蚊帐的方法来杀灭成蚊。随着杀虫剂在公共卫生领域和农业上的大规模应用,近年来,蚊媒对杀虫剂的抗性问题日显突出,因此包括生物控制措施在内的各种替代和综合蚊媒控制措施应运而生。目前已发现数种可以有效杀灭幼虫的生物制剂,但可用于成蚊防制的生物制剂很少。实验室研究表明,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归属于丝孢纲)可通过跗节的接触感染而杀灭非洲传疟媒介冈比亚按蚊。该类真菌使用方便,可行性好,无需被成蚊消化,只需接触成蚊跗节即可产生灭蚊效果,而且丝孢纲…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恶性疟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解江苏省恶性疟的流行特点和媒介传疟作用,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以尽快控制和消灭恶性疟,我们通过多年大量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证实嗜人按蚊是江苏省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根据调查和研究结果,在全省恶性疟流行区采取了大范围持续的室内滞留喷洒灭蚊,和药物浸泡蚊帐巩固灭蚊,同时抓好传染源和易感人群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恶性疟的流行,并大幅度降低了间日疟发病率,经多年疟疾监测证实,已连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东部地区原是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1955年疟疾发病率曾高达544.8/万,居民平均原虫率为21.69%。主要传疟媒介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1]。经大力防治,疟疾发病率稳步下降,到1992年东部地区26县、市全部达到部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海南省部分地区传疟媒介按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于2008-2010年在多年使用杀虫剂防治疟疾的高疟区昌江县王下乡和东方市江边乡采集媒介按蚊,在昌江县王下乡以人诱法采集大劣按蚊,在东方市江边乡采用牛诱法采集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取F0代中华按蚊雌蚊、F1代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雌蚊为测试蚊虫,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上述测试蚊虫接触4%DDT(1.428g/m2)、0.05%溴氰菊酯(0.0178g/m2)、0.15%氟氯氰菊酯(0.053 4 g/m2)和5%马拉硫磷(1.78 g/m2)等4种杀虫剂的区分剂量60 min内的击倒率,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计算半数击倒时间(KT50)和24 h后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结果 DDT、溴氰菊酯和马拉硫磷对大劣按蚊的死亡率均为100%;DDT和溴氰菊酯对大劣按蚊的击倒率分别为82.0%和100%,KT50值分别为46.9 min和18.4 min。DDT、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对微小按蚊的死亡率分别为98.1%、99.0%、100%和100%;DDT、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对微小按蚊的击倒率分别为96.3%、99.0%和100%,KT5...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传染源不断输入并在当地引起传播,广东省近年来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当前疟疾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者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漂按蚊、前两种是主要是;广东省流行的均为间日疟,已不存在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山丘地带,疟疾病人中有3/4是流动性民工。  相似文献   

18.
实验区有11个县,面积28428km~2,约615万多人,分居24223个村屯。是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1982年起,分为以微小按蚊为主疟区和以中华按蚊为主疟区,在健全基层三级管理与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开展本题研究。全面开展血检发热病人为主和重点村屯、病灶点居民血检以及结合荧光抗体(IFAT)等方法及时发现残存的传染源和病灶点,进而分类治疗。血检阳性者,进行三个疗程根治;IFAT阳性者(≥1:20),服药3d;恶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传染源不断输入并在当地引起传播,广东省近年来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当前疟疾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者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前两种是主要媒介;广东省流行的均为间日疟,已不存在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山丘地带;疟疾病人中有3/4是流动性民工。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大新县灭疟后期巩固防治效果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新县1980年带虫发病率已降至0.57‰。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只发现间日疟患者,残存病灶点甚少,病例呈散在性分布;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发现间日疟患者和恶性疟患者,残存病灶点较多,病例较集中。1980年起在病灶点内采取室内DDT喷洒和全面开展疟疾监测,防治效果显著。1983年后全县年带虫发病率降至0.1‰以下,恶性疟已基本消灭,间日疟呈高度散发,三日疟仅偶见于输血感染。该县灭疟后期发病率的下降与开展灭疟后期的监测管理、清除残存病灶点和加强群众性防蚊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