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香砂调味汤治疗老年胃癌术后的体会。方法:老年胃癌术后脾胃亏虚患者应用香砂调味汤口服.观察患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胃癌术后转移率明显降低。结论:香砂调味汤具有较好的抗胃癌术后转移及增敏抗毒作用,并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曲马多联合吗啡术后镇痛对胃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27例和观察组(曲马多联合吗啡)27例,将两组患者术后12h、24h及48h的VAS评分及术前、术后1、5、10d的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及48h的VAS评分及术后1、5、10d的细胞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马多联合吗啡术后镇痛在胃癌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较好.且对患者免疫功能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下肢多发骨折内固定手术创伤重,会对机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手术创伤可诱发术后炎性反应、疼痛和应激反应,强烈的应激反应可抑制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可加重炎症反应,过度的炎症反应不利于患者的预后。麻醉及术后镇痛可减轻伤害性刺激对机体的损害。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类手术,可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静脉术后镇痛,也可采用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本研究拟从围术期炎性反应和术后愈合的积极因素的角度,探讨适宜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术后疼痛是指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后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它表现为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及情感上的一种不愉快经历,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而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等各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术后康复。随着术后镇痛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各种不同的并发症及护理处理策略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黄芪加新鲜血浆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杰  孙艳  王琪 《中国药业》2002,11(6):46-47
目的:探讨黄芪加新鲜血浆可否提高胃癌术后患的免疫功能。方法:32例胃癌根治术后患,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新鲜血浆,并同时口服黄芪水煎剂治疗,采用酶标及单向琼脂扩散等技术测定其疗前疗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活性(CR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CRA,TNF-α水平升高,,Ig含量增加,CIC,sIL-2R水平下降。结论:口服黄芪加静脉滴注新鲜血浆可降低胃癌术后患体内封闭因子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术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而麻醉和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又可抑制免疫功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影响术后化疗开始时间。国内外开展不少针对加快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尽早开始术后辅助化疗的相关研究。许立国等[1]研究表明,术后镇痛有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可促进其较早康复。本文回顾性分析行术后镇痛的236例胃癌手术病例资料,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开始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理 《中国实用医药》2008,3(6):115-116
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在胃癌患者中非常常见,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及时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减少胃癌术后并发症、加速伤口愈合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对保证营养支持顺利实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朱岩 《河北医药》2013,(24):3818-3819
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随着医疗水平以及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开始选择术后镇痛。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本文选取2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通过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的观察及对采用术后镇痛患者的分析,将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镇痛期间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腔置管接镇痛泵(PCEA)的应用使手术后患者获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抑制患者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加快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也存在不少副作用,其中肠蠕动的恢复往往是患者恢复的限速环节,也是影响术后镇痛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选择了379例术后患者,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患者肠蠕动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但是术后镇痛也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合理的防治、细致的观察及护理特别重要。1镇痛药物与镇痛设备1 .1镇痛药物:主要是吗啡和枸椽酸钠芬太尼等。1 .2镇痛设备:百特Ⅰ型2ml/小时持续镇痛泵(PCA)。该泵包括3部分:(1)注药泵;(2)自动控制装置;(3)输注管。术毕、麻醉医师将泵与留置的硬膜外导管连接,可维持镇痛时间48~72小时。2观察与护理2 1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定时测量血氧饱和度(SPO2)。必须把观察重点放在术后6小时。病人…  相似文献   

11.
自控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剖宫产适应证的放宽,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术后镇痛护理日益被产科临床所重视,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对87例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和肌肉注射哌替啶两种方法镇痛,观察48h内的镇痛效果和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还不同程度地影响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等各系统功能,从而造成许多并发症,影响病人术后康复。我院自2000年6月起给妇产科手术后的患者使用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得到患者的好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手术后患者的疼痛问题,保证了患者术后的充分睡眠,无明显副作用。笔者现将该泵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脾养胃膏对胃癌术后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9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给予单纯化学治疗,治疗组在化学治疗同时服用健脾养胃膏,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脾虚症状的疗效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化疗第12周期后,治疗组CD3和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脾虚总有效率为71.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82%,P<0.05;治疗组毒副作用发生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养胃膏有助于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术后疼痛可诱发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呼吸受限,缺氧诱发原有心脏病、肺病或肾病,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目前,静脉自控镇痛(PCIA)技术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基本满足了不同患者、不同时刻或不同疼痛强度下对镇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凯芬用于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需行手术的老年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昂丹司琼术后镇痛,观察组实施芬太尼+昂丹司琼+凯芬术后镇痛,观察两组镇痛药物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前各项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白介素-1β、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a、免疫干扰素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芬用于术后镇痛可调节老年患者细胞因子失衡的现象,对免疫能力影响小,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后疼痛可以使患儿机体应激性增高、代谢和氧耗增加、免疫功能下降、造成术后恢复延迟,因此,术后有效的镇痛可以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儿童由于受语言表述限制,疼痛评估变得复杂化,且术后疼痛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单纯的术后镇痛很难涉及痛阈及量级的考察,因此,术后疼痛给临床工作提出了挑战。多个阶段、多种途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代表了小儿术后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治疗轻到中度疼痛的有效药物,此外还有抗炎的作用,联合使用NSAIDs能够显著增强镇痛效果。本文就NSAIDs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硬膜外术后镇痛已被广泛应用,不同配伍的术后镇痛液不一而足,术后镇痛效果经常差强人意,因而常常加大剂量,来提高镇痛的效果。由此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发现术中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致敏作用可导致术后疼痛的扩散和延长,在术前超前制止CNS的兴奋性,可明显降低甚至消除CNS的致敏作用,所以,有效的术后镇痛应当是预先给药,超前阻止CNS致敏以及伤害性感受的传入,达到减轻术后疼痛、延长镇痛时间和减少镇痛药需要量的目的。本文将比较超前和术后注入氯胺酮一吗啡混合液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麻醉和术后镇痛对围手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术期应激反应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等的变化,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和转归。麻醉和术后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日苴受到重视。本文综述应激机制、应激评估指标及麻醉和术后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李丽萍  江晓  葛衡江 《重庆医药》2009,38(14):1802-1804
目的观察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行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PCIA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6、24、72h及术后第7天分别进行神经精神功能的3个量表的测验。结果两组患者中有60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的全部测验。术后出现认知功能明显改变的病例数,镇痛组少于非镇痛组(P〈0.05)。结论手术后疼痛是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早期出现认知功能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减轻术后疼痛对于减少术后认知功能改变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傅华 《安徽医药》2003,7(4):321-322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对患者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胃癌术后病人进行随机分组 ,PCEA(pa 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组 :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 (30例 ) ;对照组 :采用间断注射镇痛剂 (30例 ) ,观察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肠蠕动恢复时间PCEA组 (5 2 1± 4 3)h ,对照组 (5 1 5± 4 4 )h。肛门排气时间PCEA组 (6 5 4±7 5 )h ,对照组 (5 6 1± 9 3)h。PCE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术后镇痛不影响胃癌术后肠蠕动恢复 ,但应加强术后早期活动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