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日龄0-28d新生儿分为三组:A组188例,日龄0-3d,非感染性新生儿,依据入院时龄分为六个亚组;B1组30例,日龄4-28d,诊断新生儿败血症;B2组30例,日龄4-28d,非感染性新生儿。采血以分别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结果 A组的非感染性新生儿在出生后24-36h血清PCT浓度达到高峰(1.27-2.94μg/L),48h后逐渐降至正常范围(0.24-0.41μg/L)。以PCT≥0.68μg/L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90.0%、93.3%、93.1%、90.3%、91.7%、83.3%,优于CRP≥7.5mg/L的80.0%、86.7%、85.7%、81.3%、83.3%、66.7%。结论新生儿PCT浓度在出生后0-3d存在生理性高峰。PCT≥0.68μg/L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51-53
目的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应用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无感染症状的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在抗生素应用前、应用后1周检测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患儿PCT水平、WBC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PCT阳性率、CRP阳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T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均优于CRP;观察组恢复期CRP、PCT值均显著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有重要价值,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入院时及恢复期行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与同期出生的46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入院时PCT、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降至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入院时PCT检测的阳性率为93.4%,与CRP阳性率78.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素钙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前降钙素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降钙素(PCT)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3例新生儿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将其分为非感染对照组(50例)、全身细菌感染组(58例)、局部细菌感染组(45例)和病毒感染组(50例)。检测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其他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1)血清PCT水平在全身感染组高于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局部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对照组(均P〈0.01)。(2)血清CRP水平在全身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亦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但全身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判别函数式Y1=0.011CRP+0.158PCT+0.007日龄-1.972,Y2=0.031CRP+0.413PCT+0.005日龄-2.365,对临床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有指导意义。结论:血清PCT、CRP水平可作为全身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但在鉴别全身性感染与局部感染和病毒感染时,PCT优于CRP。判别函数式可以用于临床帮助早期诊断全身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前降钙素对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前降钙索(PCT)检测在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中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重症细菌感染新生儿和35例正常新生儿在入院时进行血清前降钙素的定量检测,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对照组治疗72小时后复查PCT、CRP。结果:35例重疗细菌感染患儿在入院时的PCT浓度均〉0.5ng/ml,阳性率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RP在入院时只有19例异常,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结论:重症细菌感染新生儿早期的前降钙素血浓度是优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细菌感染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中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新生儿败血症(其中24例血培养阳性,8例血培养阴性而临床确诊)患儿血中PCT浓度的改变,同时以32例普通细菌感染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作为对照。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急性期血中PCT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在疾病的恢复期PCT浓度明显下降,治疗前后PCT浓度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T可以作为判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血前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性休克血前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浆中前降钙素原作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8例新生儿败血症(40例并败血症休克)的血浆PCT水平,并比较CRP水平。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惠儿血清P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败血症性休克组尤为明显;败血症性休克患儿发生率及死亡率随PCT值升高而升高;PCT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PCT的敏感性(87.5%、特异性(82.4%、阳性预期值(74.5%)和准确性(84.3%)最高。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时PCT升高较早,且随病情的加重持续升高。PCT对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优于CR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80例作为检测组,检测组患儿均进行PCT与CRP水平检测,同时,选取8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PCT与CRP水平。结果检测组患儿的PCT与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新生儿PCT、CRP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行PCT与CRP联合检测,可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对病情的及时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EG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将围生期有窒息史的78例患儿按照临床表现分为两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和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并对每个病例做EEG检查后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EEG全部异常,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仅2例异常;EEG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脑电图有异常.EEG对临床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院日龄7 d以上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4月住院的4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新生儿败血症分离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4株;革兰阴性杆菌14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100%耐药,敏感药物主要有万古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100%耐药,对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泰能)高度敏感.结论:日龄7 d以上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抗生素一般可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重症选用碳青霉烯类;对怀疑葡萄球菌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病例应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情况。方法 对血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8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院外感染以静脉药瘾者常见为33.8%,有基础疾病者26.4%。18.8%为院内感染。临床上97.5%有发热,常伴寒颤。95.0%外周血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0.80者97.5%,26.3%有2个以上脏器损害表现。对青霉素-G和氧苄西林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是克林霉素和氟喹诺酮类。结论 临床上疑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病例尽早做血、骨髓培养及药敏试验,联合应用敏感药物治疗;危重症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血清PCT检测和血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败血症患儿中PCT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败血症组PC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0%。结论 PCT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快速灵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早产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40例出生1~3天(胎龄28~36周)的早产儿血清IgG,并把这40例的败血症患儿参考相似的孕周、体重及月龄随机分为IVIG组及对照组各20例,所用的抗生素均相同,对照组加用血浆治疗,IVIG组按0.4~0.6g/kg稀释成50ml在1~2小时内静脉滴注。结果:出生后的早产儿IgG及其亚类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0.99,P〈0.01),IVIG组治疗1周后IgG均值从5.82g/L升到13.16g/L,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仅6.24g/L,IVIG组病死率10%,对照组病死率30%(u=2.493,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VIG治疗早产儿败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败血症细菌药敏分析及治疗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抗生素敏感性及治疗对策。方法:对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新生儿,入院24h内,作血液培养,用改良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6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2株。出生3d内发病的16例中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属;出生3d以后发病的40例中前3位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抗生素总敏感率:环丙沙星92.4%、亚胺培南+西司他丁85.2%、万古霉素82.8%及头孢类抗生素70.4%。结论:出生3d内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出生3d以后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是比较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致病菌耐药性的变化,指导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9年3月至2004年6月诊断为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所有病例。结果 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主要分布于感染科、血液科和ICU:前三种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菌出现多重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结论 感染科、血液科和ICU是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高发科室;革兰阴性菌出现多重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应重视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防治,开展常规产酶菌的检测,指导抗生素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5例,随机分为同步换血治疗组25例,非换血治疗组30例.比较同步换血组与非换血组之间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脏器功能受损的程度与病死率间的关系;比较同步换血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值及肝、肾、生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同步换血治疗组病死率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非换血组(P<0.05).同步换血后酸中毒得到纠正,PaO<,2>升高,PaCO<,2>下降,同步换血后胆红素明显下降,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P<0.05):而同步换血前后电解质,血糖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败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