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空肠造瘘置管对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空肠造瘘置管组(观察组),鼻十二指肠置管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对上述导管的耐受情况及导管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空肠造瘘置管组对导管的耐受力高于鼻十二指肠置管组,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十二指肠置管组(P〈0.0.5)。结论空肠造瘘置管组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降低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且患者免受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造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近 10 年来行十二指肠造瘘术 47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其中传统十二指肠残端造瘘 20 例, 经空肠十二指肠造瘘 27 例。结果47 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无手术死亡。其中传统十二指肠残端造瘘术有并发症4例, 经空肠十二指肠造瘘术无并发症,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经空肠十二指肠造瘘与传统十二指肠残端造瘘相比, 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或十二指肠瘘的疗效确切, 不增加手术操作难度, 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十二指肠残端造瘘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胃十二指肠造瘘减压在十二指肠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十二指肠手术的52例患者经胃前壁于十二指肠内置人造瘘管,用于十二指肠减压引流。结果52例十二指肠手术患者50例治愈,术后5d肠功能恢复,经胃十二指肠造瘘管造影,无液体外流情况,经造瘘管给予患者肠内营养供给,术后14d后拔管。治愈4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5%。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经B超、CT、钡餐等复查未发现异常及远期并发症。结论经胃十二指肠造瘘减压能够降低十二指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简化手术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全切术后Roux—en—Y术与空肠间置代胃术行胃肠道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Roux—en—Y组实施Roux—en—Y术式,空肠间置代胃组使用空肠间置代胃术,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营养状态及随访2年的并发症。结果空肠间置代胃组术后1年期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均未较术前有显著变化(P〉0.05),且均高于Roux—ell—Y组(P〈0.05),Roux-en-Y组术后1年期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均低于术前(P〈0.05),空肠间置代胃组发生饱胀、食欲减退、腹泻和反流性食管炎的比率均显著低于Roux—en—Y组(P〈0.05)。结论空肠间置代胃术有效保留了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的功能,对于保证消化道正常功能、提高患者术后营养意义重大,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胃十二指肠造瘘减压在十二指肠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十二指肠手术的52例患者经胃前壁于十二指肠内置入造瘘管,用于十二指肠减压引流。结果 52例十二指肠手术患者50例治愈,术后5 d肠功能恢复,经胃十二指肠造瘘管造影,无液体外流情况,经造瘘管给予患者肠内营养供给,术后14 d后拔管。治愈4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经B超、CT、钡餐等复查未发现异常及远期并发症。结论经胃十二指肠造瘘减压能够降低十二指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简化手术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食管癌术后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空肠造瘘置管,对照组采用鼻十二指肠置管.观察2组并发症和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观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显著降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4.5±1.0)d短于对照组的(8.0±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通过空肠造瘘置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朱理仁 《江西医药》2014,(6):513-5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优越性。方法将9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切口感染、肠粘连及术后镇痛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9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以空肠造瘘置管,对照组则予以鼻十二指肠置管,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28.9%)(P〈0.05),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空肠造瘘置管实施肠内营养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可行性,患者可以及早下床活动,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胃减压空肠营养管(鼻胃管)在食管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胸胃排空障碍患者15例,利用胃镜置入鼻胃管,通过胃管行胃减压,通过肠管输入营养素,观测肠道营养前后患者体质量、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结果15例患者于肠道营养后14~53(194-7)d拔管,无再次插管及手术者。经肠道营养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0.05)、转铁蛋白及白蛋白(P〈0.01)较前增高,有统计学意义;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胃管对食管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患者在胃减压的同时,经肠道营养,维持了肠道功能,保证了患者足够的热量及蛋白质的摄入,避免了营养不良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输入空肠袢造口十二指肠减压术防治十二指肠残端破裂53例分析福州市第二医院郑良,刘锋,杨胜我院外科于1984~1986年采用输入空肠袢造口插管十二指肠减压术治疗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下称残端)破裂者,疗效满意;于1988~1992年对残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官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指标变化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率为74.1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附件区包块消失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官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3年11月~2010年1月收治的7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AF系统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获得较佳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颅内压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最大程度降低颅内压,临床疗效可靠,术后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新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49-2451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9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JOA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t=6.092、7.114、3.714,均P〈0.05)。平均随访6个月,两组JOA评分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0.901,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t=4.014,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78.3%,对照组优良率为6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7.210,P〈0.05)。结论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对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化换药流程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11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使用普通换药包遵循常规换药流程,观察组改良换药包及细化换药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结果 两组导管局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导管平均置管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导管病原学送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检出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采用细化换药流程,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PICC导管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气管插管气道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需要气管插管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镇静后给予患者2.0%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进行表面麻醉,而后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同期选择45例需要气管插管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和插管后即刻及插管3min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等指标,观察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前、插管3min后MAP和HR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即刻MAP和H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气管插管气道表面麻醉,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孙弢 《安徽医药》2013,17(6):1033-103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2例术后发生肠瘘的结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16例患者采用禁食,补液,抗炎,胃肠减压或外引流等基础治疗作为对照组,1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6mg.d-1微量泵输入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瘘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漏出液时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漏出液血清淀粉酶及胆汁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瘘口闭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血清淀粉酶、胆汁酸及红细胞比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瘘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的同时,辅以生长抑素治疗,可进一步减少消化液分泌,促进瘘口修复,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长期留置导管在疑难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60例行长期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30例)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透析,对照组(30例)采用内瘘透析,对比分析透析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通路使用时间、最大血流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EPO的使用剂量、尿素清除率(Kt/V)、尿素降低率(URR)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留置导管患者的营养状况、透析的充分性等方面与内瘘相似,虽然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内瘘疗法,但是其仍可为无法进行内瘘患者提供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重症肺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鼻导管给氧。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心率、气管插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气指标,减少气管插管发生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黄龙  吴杰  廖婷婷  高晓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4,(8):1146-1147,1150
目的探讨在透视下与非透视下行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血透)导管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88例尿毒症患者行颈内静脉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前2年,42例均在导管室X射线透视定位下进行,右侧颈内静脉32例(A组),左侧颈内静脉10例(B组);后2年,46例均为非透视下进行.右侧颈内静脉34例(C组),左侧颈内静脉12例(D组),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尿素下降率(URR)、整体尿素清除率(Kt/v)及性价比。结果四组均能成功置管,A组、C组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及充分性均良好,但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B组置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及充分性均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首选非透视下进行,在节约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放射性接触;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可优先选用透视下进行.有利于及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并予以调整.避免透析血流量不足及透析不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