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自从1976年由 Morgan 等发现白细胞介素—2(IL—2)以来,尤其是 Rosenberg等首次报道用过继性免疫疗法治疗25例常规疗法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来,许多研究者投身于此热点领域,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国内基因工程产品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这将为我国临床  相似文献   

3.
4.
白细胞介素-2对培养的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HeLa细胞进行以下实验:以MTT比色法,测定IL-2对该细胞增殖的剂量效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IL-2对该细胞周期各阶段DNA含量的影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IL-2对该细胞内Ca^2 水平的影响。结果 IL-2(10-1000U/ml)可显著促进HeLa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DNA的含量发现,IL-2(100U/ml)可提高该细胞由G1期进入S期的比例。激光共聚焦法检测到IL-2(100U/ml)可升高细胞内的Ca^2 浓度。结论 IL-2参与了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调节,其促进增殖作用与该细胞周期DNA含量的变化和Ca^2 浓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3H-TdR参入法检测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重组IL-2的体外增殖反应。结果表明,EHF患者各病期的刺激指数为:发热期39.7±10.7(x±S_x)、少尿期43.1±8.3、多尿期28.7±5.2、恢复期29.9±7.4,与正常对照组(35.8±4.5)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EHF患者PBMC对外源性IL-2保持着良好的反应能力。早期使用IL-2治疗或许有助于纠正EHF患者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孕早期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取培养至第 4代生长良好的滋养层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的IL 2继续培养 4 8h后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CG浓度。 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较 ,IL 2在低浓度 (10 0U/ml、4 0 0U/ml)时促进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HCG分泌 (P <0 .0 5 ) ;在高浓度 (16 0 0U/ml、6 4 0 0U/ml、2 5 6 0 0U/ml)时抑制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 (P <0 .0 5 ) ,而对HCG分泌无影响。②IL 2与滋养层细胞增殖性之间呈负相关 ,与HCG分泌水平之间无相关性 ;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与HCG分泌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结论 :①不同浓度的IL 2对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产生不同的作用 ,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为病理性妊娠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也为临床抗早孕、异位妊娠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②IL 2可能不直接对滋养层细胞HCG的合成与释放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2和LAK细胞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实验研究张乐萍,殷慧君,毛宁,周生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与白细胞介素2(IL2)合用治疗部分晚期实体肿瘤已取得显著效果。我们曾在建立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78ll微小残留病变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到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2转基因表达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SV(X)-包装细胞系PA317基因转移系统,研究了IL-2cDNA转移和表达,以及抗HBV和诱导淋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对乙肝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活性,研究了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单独及不同组合时,所诱生的LAK细胞对HepG2细胞和22l5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初步研究了LA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机制。结果表明:三种细胞因子的组合诱导较两种细胞因子组合好,而两两组合又较单独诱导好;另外,IL2单独诱导时,随其剂量的增加,细胞表面IL2受体(IL—2R)表达量也增加,细胞内溶酶体含量也增加,其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也增加,均呈正相关。提示IL—2R和溶酶体可能参与LAK细胞的活化和杀伤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脐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采集15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CD3单抗、γ-干扰素、重组人白介素-2诱导成CIK细胞,部分CIK细胞静脉输注,部分CIK细胞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结果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NK细胞(CD1+6CD5+6双阳性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均提示病变较前好转。结论 CIK细胞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有确切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脐血IgE、白细胞介素2及5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曙粤  陈惠文  方方 《广西医学》2006,28(12):1862-1864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及其对预测婴幼儿哮喘发生的意艾。方法使用美国IMX型化学发光检测仪,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37例新生儿脐血IgE含量;用酶标仪、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172例脐血IL-2、IL-5含量。结果①新生儿脐血IgE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5);②脐血IL-2、IL-5水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家族过敏史的13例中IL2、IL5水平低于无过敏家族史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S)。结论脐血中IgE、IL-2、IL-5含量极低;性别对IgE有影响,对IL-2、IL-5无明显影响;家族过敏史可能对脐血IgE、IL-2、IL-5水平有影响,尚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人脐血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带血70 m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分3组进行培养。阴性对照组(N组):只加rhGM-CSF 50 ng/ml和rhIL-4 10 ng/ml培养10 d;阳性对照组(P组):在加入rhGM-CSF、rhIL-4培养的同时加入rhTNF-α50 ng/ml培养10 d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药物组(S组):加入rhGM-CSF、rhIL-4的同时加入舒芬太尼其浓度分别为(0.2、0.5、1.0)ng/ml(S_(0.2)、S_(0.5)、S_(1.0)培养10 d。培养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免疫表型CD80、CD86、CD83、HLA-DR分子的表达;ELISA法测定其分泌IL-12的水平;MTT法检测DCs刺激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N组比较,S组和P组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CD80、CD86、CD83和HLA-DR分子的表达增加(P<0.05),促进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强(P<0.05),IL-12表达增加(P<0.05);与P组比较,S组细胞随舒芬太尼药物浓度增加树突状伪足逐渐不明显,CD80、CD86、CD83和HLA-DR分子表达以及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典型的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P<0.05),IL-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可在舒芬太尼的刺激下诱导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但舒芬太尼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脐血内皮祖细胞移植改善肢体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Yang C  Zhang ZH  Lu SH  Yang RC  Qian GQ  Han ZC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37-1441
目的 研究脐血来源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的移植对局部缺血的恢复作用。方法 脐血CD133+ 细胞在体外诱导扩增 10~ 14d后 ,收集贴壁梭形细胞 ,检测其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的表达。将荧光标记的贴壁细胞从尾静脉移植到后肢单侧缺血的裸鼠体内。结果从脐血CD133+ 细胞中可诱导出EPC ,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的贴壁细胞。移植后 ,可整合到缺血部位新生血管内。移植EPC后裸鼠缺血后肢的毛细血管密度、血流灌注及坏死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缺血手术后 2周EPC组的缺血肢 /正常肢的血流比由 19 1%± 3 1%恢复为 77 3%± 5 6 % ,而对照组仅恢复为 4 0 6 %± 3 4 % (P <0 0 0 1) ;缺血后肢的完全恢复率由对照组的 1/10上升至 7/12 (P <0 0 5 )。缺血局部VEGFmRNA上调 ,体外VEGF对EPC具有趋化作用。 4h内趋化到下腔的细胞数为817个± 33个 ,而对照组为 4 74个± 6 2个 (P <0 0 5 )。结论 脐血CD133+ 细胞能诱导EPC ,体内移植后能促进肢体缺血的恢复 ,而缺血局部上调的VEGF表达可能是EPC定向整合到缺血局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对脐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探寻脐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新方法。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自制脂多糖和标准脂多糖分别加入含有脐血CD34^+细胞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采用MTT测定方法分别测定脐血CD34^+细胞增殖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自制脂多糖与标准脂多糖均可出现低浓度促进脐血CD34^+细胞增殖,高浓度抑制其增殖的作用。最佳效应浓度分别在30U/mL及10mg/L。结论:脂多糖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增殖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来源于骨髓和脐带血的基质细胞基本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骨髓与脐带血细胞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基质细胞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培养骨髓和脐带血基质细胞,以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CAFC),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为指标,比较两者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①细胞生长特性:出现贴壁细胞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3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5~6d;细胞融合成片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10~14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12~18d;第21天细胞增殖数,骨髓比脐带血细胞增殖少;②细胞成分:21d培养后细胞成分,骨髓来源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次是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脂肪细胞最少;脐带血细胞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其次是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偶见脂肪细胞;细胞化学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CD14、CD45的表达骨髓细胞明显低于脐带血细胞;③细胞功能:骨髓来源的基质细胞较脐带血细胞的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CAFC和LTC-IC明显多.结论①生长特征:形成贴壁细胞时间骨髓较脐带血短,骨髓细胞比脐带血细胞有核细胞数增殖快、持续时间相对短;②细胞成分特性:骨髓来源形成的基质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脐带血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③细胞功能特性:骨髓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较脐带血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更利于CAFC、LTC-IC生长.  相似文献   

17.
脐血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培养最佳收获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脐血(CB)多系造血集落培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最佳收获时机。方法 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培养基,该培养基分别含单用人骨髓基质细胞、单用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联合入骨髓基质细胞(HBMSC)支持培养体系。在0、6、10及14d各时间点分别取细胞进行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红乐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及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结果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第10d时各组CFU—MK、BFU—E及CFU—GM数均高于组内其它时间点(P〈0.05);在含HBMSC支持培养的组集落生成数优于其它组(P〈0.05)。结论 脐血MNC体外培养过程中,第10d可能是收获的最佳时机。FIBMSC能更好地维持造血干/祖细胞的活性,使其集落形成能数得到有效扩增。  相似文献   

18.
During the last 23 years, cord blood research ha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both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hematology. Cord blood-derived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have been shown to possess particular bi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ir study has been very important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hematopoietic development. Today, >20,000 umbilical cord blood (UCB) transplants have been performed worldwide and ~460,000 UCB units are being stored in >47 UCB banks worldwide. Here a brief overview on some of the most relevant issues regarding cord blood research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脐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及促血小板生成素 (TPO)水平 ,并比较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 (RIA法 )及酶标法 (EIA法 )分别测定脐血EPO、TPO水平 ,并与正常成人血清对照。结果EPO水平脐血[(25.22±17.42)mu/ml]高于对照[(7.68±3.89)mu/ml,P<0.01) ,脐血和对照男女性之间EPO水平均无差别 (均P>0.05)。TPO水平脐血[(208.60±114.99)pg/ml]与对照[(182.62±88.91)pg/ml]相近 (t=1.423,P>0.05) ,而对照女性高于男性 (t=4.896,P<0.001),脐血男女之间差别不明显 (t=0.605,P>0.05)。男性脐血与对照TPO水平有差别 (t=3.989,P<0.001) ,女性则无差别 (t=0.060,P>0.05)。结论 足月新生儿脐血中EPO水平高于成人外周血 ,而TPO水平与成人外周血相近。输注新鲜脐血或脐血浆对EPO及TPO水平低下的患者可能具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冻存脐血复温后不同输注时间对脐血移植患者输注不良反应及脐血植入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脐血输注时间序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输注时间20 min,对照组输注时间10 min。每次脐血输注前至输注完6小时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的输注不良反应和干细胞植入状况。结果两个输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脐血输注时高血压、腹痛、呕吐、胸闷、头痛、寒颤的发生率低(P<0.05);干细胞植入率和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存脐血复温后输注时间20 min,可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输注安全,不影响干细胞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