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00例,并同时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根据胃镜下是否存在胆汁反流分为胆汁反流阳性组和胆汁反流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胆汁反流阳性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9.88%(8/81),胆汁反流阴性组22.26%(71/319),胆汁反流阳性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低于胆汁反流阴性组(P<0.05);胆汁反流阳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0.86%(25/81),胆汁反流阴性组51.72%(165/319),胆汁反流阳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胆汁反流阴性组(P<0.01)。结论胆汁反流可能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减少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评价;胃血色素指数的测定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价值;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除幽门螺杆菌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Joachim Labenz University of Bonn,Siegen,Germany 与对照组相比,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很少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提示H.pylori感染有保护作用。与之相反,根除H.pylori感染也许会导致GERD。在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时,GERD的诊断是可靠的。但是当症状与内镜所见无关,特别是在没有考虑到其他上胃肠道疾病时,GERD的诊断是不可靠的。1997年一个大样本病例对照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关系。[方法]将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反流性食管炎组)及慢性胃炎患者100例(慢性胃炎组),同时经13 C尿素呼气试验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对比2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根据内镜分级标准分为4级,比较各级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比较各程度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6.7%)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流性食管炎组不同内镜分级及不同临床症状程度者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过程中起保护作用,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及患者症状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是多种消化系疾病的病因之一,它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胆汁反流与Hp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6.
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慢性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核素显像与胃镜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中药胃痛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疗效观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胃内胆汁反流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胆汁和十二指肠其他内容物的反流和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等是上消化道黏膜炎症、溃疡乃至肿瘤的重要病因。胃部分切除术后 ,胃肠解剖结构的改变使十二指肠 胃反流危险增加 ,是残胃炎、残胃癌等的发病机制之一[1,2 ] 。然而 ,无手术史病人胃内胆汁反流的研究报道则较少 ,这些病人中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Hp感染、胃内 pH值以及胃 食管反流病 (GERD)等的关系尚不尽明确。本研究通过胃内pH值和胆汁反流联合动态监测探讨无手术史病人的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GERD、胃内 pH值等的关系 ,以期加深对胃内胆汁反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和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洛赛克、海地特、吗叮啉等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根除Hp治疗。结果实验组总好转率为76.7%,而对照组为58.3%。实验组Hp阴转率为85%,对照组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变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对符合诊断的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理及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为36.6%,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有关。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低于非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Hp感染率在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肠化生和萎缩性病变在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中较高,而异型增生的发生在脾胃虚寒型中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胃癌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5例与同期在本院就诊的胃癌患者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胃癌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组和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发生率分别是22.22%和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8,P<0.05)。胃癌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胃癌患者。 结论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1119例分析;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与下消化道功能关系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相似文献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动物实验已证实两者均有明显的致癌作用,但胆汁反流病因及与Hp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对18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与Hp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黏膜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74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低反流组42例和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MTL和VIP表达,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低反流组较对照组胃黏膜MTL表达明显降低(558.93±223.63,787.09±252.97vs 941.50±275.87,均P<0.05);VI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700.06±486.55.1241.19±359.34 vs 959.00±335.78,均P<0.01).高、低反流组胃黏膜化生性萎缩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50.0%,26.2% vs 7.1%,P<0.01或0.05).化生性萎缩组较浅表性胃炎组胆汁反流程度重(59.3% vs 30.5%,P<0.05).随着胆汁反流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下降(64.3%,47.6%vs 25.0%,P<0.01或0.05).结论:胃黏膜MTL及VIP分泌紊乱可能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中起作用.胆汁反流是胃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胆汁反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君曼  陈健 《山东医药》1993,33(5):12-13
应用胃胆康冲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9例(均为服用一般健胃西药4~6周无效者)。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胃胆康冲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高效、安全、制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有效率为95.92%。该药能保护胃粘膜屏障,使胃蠕动增强,减少反流,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研究发现胆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生长,但人体内胆汁反流对H.pylori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5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有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用改良Giemsa染色、RUT或血清H.pylori-IgG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治疗(1000mg.tid,4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6.0%,H.pylori感染者在I、Ⅱ、Ⅲ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共有48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内胆汗反流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pylori感染率为64.6%,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较非H.pylori感染者为重,且肠化发生率(39.4%)与非H.pylori感染者(11.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患者的胃炎和肠化均较单纯胆汁反流者为重。抗胆汁反流治疗可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但未能改善胃黏膜的H.pylori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关系探讨(附20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起胆汁反流入胃的因素一般认为是原发性运动功能失调,胃幽门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所致,笔者对胃镜下检查活组织幽门螺杆菌阳性同时伴有胆汁反流的病人 200例,进行根除 Hp的药物治疗前后观察,现整理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00例,男 108例,女 92例,年龄 18~ 67岁,平均 39.5± 11岁,临床症状上腹及胸骨后烧灼感 137例,嗳气反酸 16例,吐苦胃液 89例,腹胀纳差 73例,上腹胀痛 85例,呃逆 9例。   二、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①检查方法:本组病例应用富士能 EPX- 200型电子胃镜,同一内镜医师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Bilitec 2000在临床的普遍应用,发现部分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并发症患者食管内除存在胃酸和胃蛋白酶反流外,还存在病理性胆汁反流。胆汁反流在食管疾病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有学者指出胆汁是继胃酸和幽门螺杆菌之后,上消化道的第3个内源性黏膜攻击因子。本文就胆汁反流与食管疾病间关系的临床研究复习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胆汁反流(BR)引起胃腔内环境改变,破坏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胃炎中非常普遍,并被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致病菌。两者在慢性胃炎中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尚未定论,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淑杰  徐立宏  王燕 《山东医药》2006,46(16):79-8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反流引起。现对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结果及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0例、女156例,年龄17~80岁、平均43.7岁。均采用FuJinon-250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常规在幽门周围的2cm内取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行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内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红斑、糜烂,病变以胃窦部明显,镜下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窦部,黏液呈胆汁样。合并大小不等糜烂204例(55.7%),胃溃疡60例,十二指肠球炎74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食道炎27例。  相似文献   

20.
陈胜良  莫剑忠  陈晓宇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2,7(5):280-282,285
背景:胆汁反流、胃酸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均是胃黏膜损伤的独立致病因素。然而,它们共同存在时有无协同致病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胆汁反流、胃酸和H.pylori感染共同作用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和分布的影响。方法:37例胃镜检查疑有十二指肠胃反流者均经24h胃内胆汁监测证实,同时行胃内PH监测。胃体和胃窦黏膜有或无活动性炎症、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分别记2分或1分。分别以胃体和胃窦黏膜的各项病理学改变为应变量,以胃内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pH<4的时间百分比和H.pylori感染状态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7例患者胃内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为34.49%±22.69%,pH<4的时问百分比为78.68%土 9.91%,H.pylori阳性率为29.73%。胆汁反流出现在以胃体和胃窦黏膜肠化以及胃体黏膜活动性炎症为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H.pylori出现在以胃体黏膜活动性炎症为应变量的回归模型中。结论:胆汁反流是胃黏膜肠化的危险因素;胃内有胆汁反流存在时,H.pylori感染是导致胃体新膜炎症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