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肖雪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29-3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 ,主要的康复治疗是综合性的 ,如适当制动 (卧硬板床休息 )、腰椎牵引治疗、手法推拿和各种物理治疗[1] ,特别是卧硬板床体位治疗 ,是每日 2 4h贯彻始终的治疗 ,目的是达到腰骶部肌肉松弛 ,使椎间盘内压处于最低状态 ,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和椎间盘纤维环的修复 ,同时缓解疼痛 ,巩固综合疗效效果 ,促使疾病早日康复和减少复发。通过对本院康复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 ,很多患者不适应卧硬板床 ,由于长时间睡姿固定导致某些部位肌群紧张、疲劳甚至挛缩 ,从而出现肩、背部疼痛 ,全身不适 ,… 相似文献
3.
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海山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6,4(10):78-79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骨伤科中是常见的多发病,我院理疗科从1996年6月-2005年6月单纯用旋转复位手法治疗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改变常为纤维环退变或破裂,髓核向裂隙迫挤,常在外伤和慢性劳损中脱出,压迫背神经根并引起神经根炎性反应及水肿。综合法配合手法旋转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见效快,痛苦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李海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3):9-,11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损伤,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 相似文献
6.
宫润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0,4(9):1404
1方法介绍 1.1治疗组 患者俯卧,先行揉、推等方法放松患者腰部及下肢,令患者双手拉住床头,并用固定带经背部穿过两腋下,捆在床头,医者站于患者床边,两助手分别牵拉患者踝关节。牵拉要领:调整牵拉的水平方向和力量,纠正背拉的侧弯;调整牵拉的高低方向,纠正腰椎扭转;在牵拉的同时适度抬高双足 50~ 70cm。医者双手后重叠,用掌根压于椎间盘突出隙部。令两助手使用冲击性力量牵拉的同时,医者也用冲击性力量按压患处,使腰椎按压处前移 2~ 3cm,上述动作进行 5~ 7次,每日 1次, 10d为 1疗程,疗程间间隔 1周。 1.2对照组 应用国… 相似文献
7.
8.
9.
手法复位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39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0例,采用手法复位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119例,采用针刺治疗。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变化和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85.83%,对照组72.27%(P〈O.05)。治疗组痊愈率53.33%,对照组36.13%(P〈0.05)。治疗组显效病例,达到显效时所需的治疗时间为12.60±3.39天,对照组为16.85±4.15天(P〈O.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麻下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8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作蛛网膜下腔阻滞,待麻醉平面稳定后行手法复位。结果:总有效率100% ;有效4例(6.9%);显效12 例(20.7%);治愈42 例(72.4%) .结论:腰麻状态下的腰椎牵引配合外界力量的点按,疗效肯定,但要掌握好适应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麻下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8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作蛛网膜下腔阻滞,待麻醉平面稳定后行手法复位。结果:总有效率100%;有效4例(69%);显效12例(20.7%);治愈42例(72.4%)结论:腰麻状态下的腰椎牵引配合外界力量的点按,疗效肯定.但要掌握好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药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早期可能无症状,遇诱因后出现腰腿疼痛、肢麻、行走障碍等复杂多变的症状,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牵引、推拿、针灸、理疗、注射治疗等。我院采用药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应用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疗效和体会。共治疗82例,疗效显著者54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9%。方法安全、简便、有效。作者认为:在髓核脱出部位,棘突间隙的变窄,下一椎体棘突的偏斜方向和椎旁放射性压痛的存在,对本病的诊断和定位有一定参考意义。对复位原理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在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4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治疗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及出院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手法复位可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显著,治疗优良率为79.1%,平均改善指数及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48例患者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79.2%,主要表现为马尾电位潜伏期延长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结论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经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作为微创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的一种新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前及术后患者正确的、有目的的体位训练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18.
手法复位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在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将4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随机分为手法复位治疗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及出院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 手法复位可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显,治疗优良率为79.1%,平均改善指数及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48例患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79.2%,主要表现为马尾电位潜伏期延长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结论 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的体位,旨在提高手术患者效果。方法患者术中取胸耻垫高、头高脚低呈20°俯卧位,行腰椎后路手术。结果30例患者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未发生椎管粘连及并发症。结论术中采用胸耻垫高、头高脚低呈20°角的俯卧位,术野暴露充分,骨质咬除范围小,出血少,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弓身旋髋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2例,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932例中,男483例,女449例;年龄13~76岁;病程2d~32年;有明显腰外伤史531例;腰痛789例,左下肢放射痛427例,右下肢放射痛386例,双下肢放射痛者119例;脊柱代偿侧弯398例;直腿抬高试验60°以下663例,屈颈试验阳性162例;932例查CT或MR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等改变,L3~4椎间盘突出37例,L4~5椎间盘突出者387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323例,L4~5与L5~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