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王国栋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0,31(2)
目的 研究不同冷缺血条件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30%标准体积)后早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与肝脏再生的关系.方法 建立Lewis大鼠30%标准体积的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在UW液中冷保存时间的不同,将受者分为3组:冷缺血1 h组、冷缺血8 h组和冷缺血16 h组,每组均为20只.观察受者存活情况至术后第7天,并分别在移植肝恢复血流后90 min、1 h、2 h、4 h和7 d收集样本,检测移植肝组织中TNF-α和IL-6表达情况,肝细胞DNA的合成情况,进行移植肝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大鼠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移植后第7天,冷缺血1 h和8 h组受鼠的存活率均为100%.冷缺血16 h组受鼠的存活率较低,移植后第7天无受鼠存活.冷缺血1 h组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较低,冷缺血8 h组和冷缺血16 h组TNF-α和IL-6的表达则高于冷缺血1 h组(F=58.81和F=184.12,P<0.05).冷缺血8 h组和冷缺血16 h组间TNF-α和IL-6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缺血1 h组增殖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冷缺血8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5).移植术后24h,冷缺血1 h组移植肝有轻度的组织学损伤;冷缺血8 h组移植肝有轻度的窦状隙扩张和轻度的炎症;冷缺血16 h组移植肝有局部淤血,存在肝细胞崩解和坏死等改变.结论 在小体积肝移植后早期,TNF-α和IL-6的上调表达对肝脏再生有重要意义.不同冷缺血时间的小体积肝脏移植物内存在早期启动肝脏再生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腹腔注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ugmenter ofliver regeneration,rhALR)促进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60% 肝脏移植模型,部分肝移植术后腹腔注射rhALR 40 μg/kg 2 次/d(实验组,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注射用水);取术后第1、2、3、5、7 天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测定肝细胞PCNA LI 的变化,RT-PCR 检测肝组织IL-6 mRNA Cyclin-D1 mRNA 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A 组)与对照组(B 组)比较,术后第1、2 天A 组血清ALT 显著低于B 组.A 组术后第1、2、3、5 天的PCNA LI 均明显高于B 组同一时点的PCNA LI(P<0.05).A 组术后第2 天的肝细胞AI 明显低于B 组同一时点的肝细胞AI(P<0.05);A 组术后肝组织IL-6 mRNA 的表达与B 组在各观察时点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 组术后第1 天肝组织Cyclin D1 mRNA 的表达明显高于B 组同时点的表达(P<0.05),其余观察时点无明显差异.结论 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应用rhALR 可以明显促进肝细胞的再生,降低血清ALT,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功能.rhALR 促进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的肝再生可能并不是通过上调启动阶段重要因子IL-6 mRNA 的表达发挥作用,而是通过上调增殖阶段重要因子CyclinD1mRNA 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6在辅助性肝移植肝脏功能竞争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辅助性部分异位肝移植后两肝功能竞争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分3组:正常对照组(A组)(n=10):抽下腔静脉血0.5ml做为正常对照,另两组为手术组,均采用Hess法。手术实验组(B组)(n=10),切除受体大鼠肝的左外叶(32%)和乳头叶(10%)行辅助性部异位肝移植(APHLT)手术,移植肝门静脉与受体的肠系膜上静脉行端-端吻合。手术对照组(C组)(n=10):切除受体右肾,保持受体原肝完整无损,移植肝手术同手术实验组。观察关腹时和手术后1-4d下腔静脉和门静脉血IL-6含量变化以及术后4d的移植肝脏病理变化。结果:(1)IL-6水平手术实验组明显升高,手术对照组升高不明显,两组间存在显性差异(P<0.05)。(2)术后手术实验组移植肝组织增生,手术对照组移植肝萎缩。结论:移植肝的增生与IL-6的水平密切相关。当辅助性肝移植受体肝脏部分切除后IL-6水平升高,刺激移植肝增生;当辅助性肝移植肝脏完好无损,IL-6水平不升高,移植肝因缺乏增生刺激而萎缩。APHLT的两肝功能竞争的本质可能是由肝脏增生的不同刺激途径诱导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6.
7.
人IL-10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存活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介素 10 (hIL 10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存活期的影响。方法 将hIL 10克隆基因片断 ,经双酶切后定向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 (MSCV)中 ,用脂质体法转染PT6 7包装细胞 ,以G418筛选阳性克隆。将Wistar对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三组 ,组Ⅰ为空白对照组 ,组Ⅱ为MSCV空载体灌洗组 ,组Ⅲ为MSCV hIL 10灌洗组。观察大鼠存活期及肝脏功能变化。结果 hIL 10基因片断插入到MSCV载体中经转染包装后得到 2× 10 7CFU ml的分泌hIL 10的病毒悬液 ,hIL 10分泌量为 12 2 0ng 10 6 细胞 2 4h。组Ⅲ与组Ⅰ、组Ⅱ比 ,大鼠存活期明显延长 (P <0 0 1) ,肝脏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获得MSCV hIL 10重组质粒 ,获得高滴度的分泌hIL 10的病毒悬液 ,hIL 10的表达可延长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存活期。 相似文献
8.
冷缺血对大鼠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冷缺血对移植肝再生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稳定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 :5 0 %肝切除对照组、冷缺血 30min后部分肝移植组 (实验 1组 )和冷缺血 10h后部分肝移植组 (实验 2组 )。观察各组生存率 ,并分别于术后 1d、2d、4d取肝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TNF α、IL 10的表达 ;对各组肝再生增殖及TNF α和IL 10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探讨TNF α和IL 10的变化对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结果 5 0 %肝切除组、冷缺血 30min后部分肝移植组和冷缺血 10h部分肝移植组存活率分别为 10 0 % ,79%、2 9% ;冷缺血 10h部分肝移植组与冷缺血 30min部分肝移植组相比 ,PCNA、TNF α表达降低 (P <0 .0 5 ) ,而IL 10表达增高 (P <0 .0 5 )。结论 随着冷缺血时间的延长 ,降低了部分肝移植术后的肝再生能力和生存率。TNF α和IL 10在移植肝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5(IL-15)mRNA测定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诊断及其与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43例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内,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连续检测胆汁和血清中IL-15mRNA的表达情况,胆汁和血送细菌培养。排斥反应均经病理切片证实。结果1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排斥组),12例发生感染(感染组),其余15例没有发生并发症(正常组)。在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确诊前,排斥组62.5%胆汁IL-15mRNA表达阳性,这一比例明显高于感染组的16.7%和正常组的13.3%(P〈0.叭);当排斥反应和感染确诊时,排斥组胆汁IL-15mRNA表达阳性的患者比例上升至87.5%,感染组为25.0%;采取相应措施治疗3d后,排斥组表达阳性的患者比例下降至18.8%,感染组为25.0%。外周血IL-15mRNA表达阳性率,在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确诊前,排斥组和感染组分别为37.5%和41.7%;诊断确立后,这一比例上升至68.8%和75.0%;治疗后两组IL-15mRNA表达阳性率迅速下降,排斥组和感染组各检测时相的外周血IL-15mRNA表达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胆汁中IL-15mRNA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还有助于其与感染的鉴别诊断及抗排斥治疗的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三阴性乳腺癌中Rab27A蛋白调控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对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生信分析Rab27A与ZEB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 在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68)使用慢病毒转染技术进行Rab27A、ZEB1过表达及敲减, 并通过回复实验构建Rab27A过表达ZEB1敲减、Rab27A敲减ZEB1过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其蛋白表达。通过免疫印迹技术研究Rab27A调控ZEB1对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Shapiro-Wilk检测实验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结果在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中,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ZEB1过表达组高于阴性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07±0.019比0.460±0.073, F=124.111, P<0.05), Rab27A敲减组低于阴性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18±0.003比0.460±0.07... 相似文献
11.
白介素6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移植后的肝脏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介素6基因敲除(interleukin 6 knockout,IL-6 KO)小鼠原位肝移植后存活时间和肝脏再生的情况. 方法建立正常小鼠(C57BL/6 wild type,C57BL/6WT)和IL-6 KO小鼠的肝移植模型.38只小鼠分为3组:C57BL/6 WT→C57BL/6 WT肝脏移植对照组(n=10),IL-6 KO→IL-6 KO肝脏移植组(n=14)和IL-6 KO→C57BL/6 WT肝脏移植组(n=14).移植后观察小鼠肝移植物的存活情况.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免疫组化检测移植肝脏的再生.结果 实验各组肝移植物的冷缺血时间均<1 h.对照组小鼠肝移植后存活时间>16 d.IL-6 K0→IL-6 KO组的肝移植后移植物不能存活(2 d).IL-6 KO→C57BL/6 WT组的肝移植后移植物不能存活(1.6 d).实验各组间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09,P<0.01).对照组小鼠肝脏移植后组织学检查证实肝脏组织损伤较轻,无组织坏死等改变.肝脏移植术后48 h BrdU摄取轻度增加.IL-6 KO小鼠肝移植后,组织学检查表现出片状坏死和肝细胞气球样变等改变.肝移植术后48 h免疫组化发现有极少数BrdU摄取.结论 IL-6 KO小鼠的肝移植后肝再生反应障碍,肝移植物不能存活.IL-6是肝脏再生反应中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20%小体积移植物的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方法 原位移植建立20%小体积大鼠肝脏移植模型.雄性Lewis大鼠40只,供体20只,受体20只.供肝经门静脉用4℃ UW液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端端吻合连续缝合的方法.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分别用套管方法固定.套叠缝合法重建肝动脉.胆管重建采用内支架管端端连接的方法.观察移植物的存活率.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摄取溴脱氧尿核苷的情况.结果 共施行肝脏移植手术20例,移植手术成功率为100%.20%小体积肝脏移植物的存活率为93.8%(>14 d).组织学检查移植后的肝脏组织结构良好.移植术后72 h溴脱氧尿核苷染色阳性的肝细胞计数明显增多.结论 20%小体积大鼠肝脏移植物可启动完成移植后的肝脏再生.显微外科技术是移植模型成功的关键.该模型稳定性强,适合于部分肝脏移植领域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冷缺血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本组在2002年9月~2004年8月利用大鼠肝总量30%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肝总量70%肝切除组(C组)和冷缺血1、3、5 h组(E1、E2、E3组),观察1w生存率及肝重量/受体原肝重量比值(EGW/RLW),并检测术后1、2、3、7d肝细胞增殖活性及肝组织学变化.结果E1组1w生存率及EGW/RLW分别达100%和95%,均明显高于E2、E3组(P均<0.05);E1、E 、E3组均于术后2d达到增殖高峰,其中E1组峰值显著高于E2、E3组(P<0.001),且与C组峰值无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见E1组肝细胞核分裂明显活跃.结论冷缺血1 h的小体积供肝和70%肝切除后肝脏具有同样的增殖活性,仅增殖高峰稍晚;冷缺血超过3h严重影响小体积供肝的再生能力和受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的效果,初步研究移植肝24h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术者接受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的操作训练,每个训练周期完成10对小鼠的操作,共进行6个训练周期。分析每个训练周期内受体小鼠生存率以及受体小鼠生存率与术中无肝期时间的关系。3只小鼠接受冷保存24h的供肝,以建立移植肝24h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6h检N/b鼠血清ALT、AST水平并对移植肝组织进行Suzuki评分。结果术者经过训练后,第6个训练周期内受体小鼠7,14,100d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0%,60%。术中无肝期时间≤20min组与20min〈术中无肝期时间≤24min组术后100d生存率分别为56%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9,P〈0.05)。3只接受24h冷保存供肝的受体小鼠血清ALT、AST中位数分别为12350U/L、9870U/L,移植肝Suzuki评分为(10.6±0.6)分,提示移植肝出现了重度的组织学损伤。结论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技术简单易学,能够满足研究对小鼠的存活需求。本研究建立的移植肝24h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出现了损伤改变,能够满足后期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外源性重组白细胞介素6(rIL-6)对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敲除小鼠原位肝移植后存活时间和移植肝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动物为C57BL/6野生型小鼠和IL-6基因敲除小鼠,分为4组进行实验:基因敲除对照组,肝移植供、受者均为IL-6基因敲除小鼠;野生型对照组,以IL-6基因敲除小鼠为供者,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受者;基因敲除rIL-6组,供、受者均为IL-6基因敲除小鼠,肝移植前1h于受者皮下注射rIL-6,1 mg/kg;野生型rIL-6组,以IL-6基因敲除小鼠为供者,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受者,受者应用rIL-6,用法和用量同前组.观察受鼠的存活情况.获取移植肝,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供肝冷缺血时间约为50 min.基因敲除对照组受鼠平均存活2.2d,野生型对照组受鼠平均存活1.9 d,基因敲除rIL-6组受鼠平均存活>17.6 d,野生型rIL-6组受鼠平均存活>20.4 d.各组间存活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因敲除对照组和野生型对照组受鼠移植肝有片状坏死和肝细胞气球样变,有极少数溴脱氧尿核苷染色阳性的细胞存在.基因敲除rIL-6组和野生型rIL-6组受鼠的移植肝无细胞坏死等改变,有散在的肝细胞溴脱氧尿核苷染色阳性.结论 外源性的IL-6能够延长IL-6基因敲除小鼠肝移植后的存活时间,促进其移植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建立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模型,探讨移植物体积对受体生存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70%肝切除组(A组)、全肝移植组(B组)、中等移植物组(C组)、小移植物组(D组)。观察各组大鼠生存率。于术后不同时间点,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行肝组织常规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D组第3天生存率为56%,显著低于A、B、C组(P<0.01);各时间点D组各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A、C和D组肝脏组织学以肝细胞再生的表现为主,B组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D组术后第3天光镜下和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分裂肝细胞;第21天移植肝体积已达正常水平。结论 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模型供肝量应超过全肝重量的45%。影响小移植物成活的主要因素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保存不同时间的大鼠部分肝脏移植后的肝细胞再生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近交系雄性Lewis大鼠为供、受者,按照实验设计分别将供肝于4℃UW液中保存1 h(冷缺血1 h组)、8 h(冷缺血8 h组)和16 h(冷缺血16 h组).然后进行原位肝移植.移植肝恢复血流前,用3-0丝线结扎供肝左侧中央叶、左外叶及尾状叶,保留右侧的肝叶.即可制成大鼠50%体积肝脏(以下简称"半肝")原位移植模型.术后观察各组移植肝的存活情况和肝细胞再生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肝组织中自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_n)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信号传导与转录因子-3(STAT-3)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肝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I(Cyelin D1)的表达和肝细胞摄取溴脱氧尿核苷(BrdU)情况.结果 各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与冷缺血1 h组相比,冷缺血8 h组和冷缺血16 h组移植肝组织中TNF-a(F=67.45,P<0.05)和IL-6(F=287.73,P<0.05)的表达明显增加.STAT-3的表达也明显增强.肝移植后24 h.冷缺血8 h组在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Cyclin D1的表达.而冷缺血16 h组移植肝组织中未见明显的Cyclin D1表达.移植后24 h.冷缺血16 h组的BrdU染色阳性的肝细胞数无明显增多,而在冷缺血8 h组可见BrdU染色阳性的肝细胞明显增多(t=19.40,P<0.05).结论冷保存一定时限的大鼠部分肝脏在移植后可获得肝细胞再生,此过程可能通过TNF-α/IL,16/sTAT-3/Cyclin D1/DNA合成的途径进行调节;当冷保存时间达16 h后,肝细胞不能对肝脏再生早期信号起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