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影像诊断技术及血管内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血管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病及肿瘤的第三位致死疾病,更是造成成年人残废的第一位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但获得确切病因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比例却非常低。近年来,随着各种神经血管影像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的认识和治疗的策略有了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颈动脉狭窄,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这些特征能够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疗效。使用该药后24h内出现疗效57.5%。基本治愈19例(47.5%),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4年3月成功开展1例颈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该手术采用目前临床上最先进的带保护伞技术。为我省首例。现将该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D)是我国目前常见病、多发病 ,也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关于AICD的药物治疗 ,文献已报告过许多 ,并不断有新的药物问世 ,现就近年来有关AICD常用药物的应用综述如下。1 抗血小板药1.1 阿司匹林 通过使血小板内环氧化酶不可逆地乙酰化而抑制此酶的活性 ,从而阻止血栓烷A2 的生成 ,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 ,阿司匹林不仅对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有抑制作用 ,对尚未进入循环的血小板也有乙酰化作用[1 ] 。阿司匹林常用方法[2 ] :国内主张 5 0~ 75mg d ,国外主张 15 0~ 30 0mg d。1.2 肝…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颅内血管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诊断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1 1 脑供血动脉超声检查 :联合B型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检查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 ,其中经颅多普勒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无创检测方法。B型超声扫描可实时的显示动脉的纵向剖面 ,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评价颈动脉的血流状况 ,基于预先设定的参数 ,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1 2 CT血管造影 (CTA) :主要了解颈动脉系统颅外段有无狭窄、钙化斑块及其程度、范围。超声检查方法如不能肯定 ,可补充进行CTA检查。CTA可以精确地显示血管腔的直径 ,如果需要的话 ,在窗宽 85 0HU、窗位 2 0 0H…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都非常高。过去主要采用内科药物治疗,近20年来,随着血管内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已作为一种新的诊疗方法在临床广泛实践。本文就近年来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河南医学研究》2015,(1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5例,采用DSA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急性动脉血栓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6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包括9例脑动静脉畸形,3例后交通动脉瘤,36例大脑动脉狭窄,6例大脑动脉闭塞和11例血管正常者;42例血管狭窄或闭塞者经介入治疗,其病变血管的面积、直径狭窄程度明显降低,病变长度和最小直径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DSA检查,有助于对该类患者的病变性质进行准确判断,为介入治疗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彭志茹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12-12
应用降纤酶在发病24小时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减少血栓形成,加速血栓溶解,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而且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尽管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未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治疗效果,治疗学上仍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就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有关进展及发展的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由Ferrara等[1]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加速新生血管形成,提高血管通透性等生物学特性。本文就VEGF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表达、生物学作用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VEGF的分子生物学特点1.1VEGF的结构VEGF是由二硫键连接的糖蛋白二聚体,其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6p21.3,长约14kb,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交替构成,由于该基因剪切… 相似文献
13.
<正>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特别在发病3~6h之内。因为及时的治疗可以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与气象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解本地区的情况,本文仅就我院1981~1988年8年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与同期本地区的气象因素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人类医学的难题。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修复不仅与营养因子、生长相关因子表达等有关,还取决于缺血区血管新生(angiogenesis,AG)营造的微环境[1]。AG是缺血区组织的抗损伤和神经元修复的结构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后AG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的再生[2]330[3],并受AG相关因子的调控[4]。近年来,中医药对AG的研究逐渐展开,中医的"生脉"法、活血化瘀法、电针疗法等能促进缺血周围区的AG,从而挽救脑缺血半暗区濒死的周围组织细胞,减少后遗症。现将近些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中西医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到生命和肢体功能的疾病,因脑动脉突然堵塞而致脑细胞水肿坏死所致。及时给予的溶栓药能部分或完全溶解新鲜血栓或栓塞,重建梗塞区血供,则有可能挽救该供血区域尚未完全坏死的脑组织,达到减轻脑组织坏死面积和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为当前世界上三大主要死亡疾病之一,治疗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避免脑缺血损害加重,抢救受缺血损害而尚未死亡的脑细胞,以改善缺血脑组织功能,防止损害的扩展和复发,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19.
2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及防治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cute ischemiccerebral disease,AICD)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北京军区总医院报道:脑血管病发病率(国际调整率)为115.61/10万;病死率为81.33/10万;患病率:256.94/10万(1986年)。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国家由于开展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防治,积极治疗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病,宣传不吸烟,不酗酒等措施,近几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我国防治工作起步较晚,成效不十分显著。目前,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特别在发病3~6小时间。因为及时的治疗可以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