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引起老人痴呆的原发性疾病中最多的是脑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型痴呆,两者均与维生素B_(12)有关,前者主要是由于脑内B_(12)浓度明显减少,而后者主要是B_(12)代谢异常。同时还叙述了应用B_(12)治疗痴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痴呆患者的各种症状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因此恰当治疗、管理痴呆患者的各种病症,对患者、亲属和照顾者都有益处。由于当前药物治疗疗效比较局限,因而针对痴呆的非药物干预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文全面系统地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痴呆患者非药物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痴呆综合症,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逐年增加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脑血管病的多发,我国VaD在老年期痴呆发病率中居于首位,由于VaD的病因复杂,至今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防治VaD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综述近几年来VaD的病因、诊断、防治及中西医临床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持续性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全面认知功能障碍,是以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受损的痴呆综合征.V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VD的发病率约占全部痴呆患者的60%[1],是我国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VD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本文根据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VD患者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仅观察丁咯地尔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阁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和脑血管管病发病率的升高,血管性痴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诊断和分类、治疗几方面进行综述,以说明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关键是预防卒中发生,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控制引起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麻痹性痴呆是由于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实质,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器质性损害而引起,因其病情发展迅速且可治疗,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状况,而对麻痹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则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探讨了脑电图在梅毒晚期麻痹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应用。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麻痹性痴呆患者60例(实验组);60例健康志愿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 VD)是由于脑血管疾病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记忆、执行能力等损害,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各种痴呆类型中唯一可早期预防、治疗的痴呆.现阶段,除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免疫与炎症因素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中,一些炎症标志物的改变,可作为VD发病早期的前哨因子,甚至...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功能减退,从而发生的进行性痴呆。血脑屏障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脑屏障的损伤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因素参与了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改变,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变化则是血管性痴呆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对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及其血管性痴呆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特点进行综述,为探讨血管性痴呆有效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V_(B42)缺乏可引起精神紊乱、记忆力丧失和精神损害,甚至血液学改变。但对老年患者能否引起精神障碍,认识尚不一致。作者应用放免法测定20例60岁以上的Alzheimer型(简称A型)痴呆患者血清V_(B12)含量(排除酒精中毒、滥用药物、头部外伤、高血压、糖尿病、局灶性神经症状及可能为治疗所致的痴呆)。并取年龄相称的非A型痴呆及无痴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65岁以上的老人中,痴呆占4.4~8%,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5~69岁为2.3%,超过80岁则骤增至22%。临床所见和病理学研究证实50%的痴呆是原发变性疾病所引起,而20~22%是由于脑血管疾病所致。因为脑血管疾病病人仅有一部份最后发展成痴呆,这很可能是多发性梗塞或分布部位特殊的原故,所以有人称之为“多发梗塞性”痴呆,另一因素是平均脑血流量减少导致限局性改变。但是,有这些病变的卒中病人并不一定并发痴呆,因此有必要把并发痴呆和无痴呆的卒中加以比较,以期搞清  相似文献   

11.
1 可逆性痴呆的概念与诊断可逆性痴呆是指在临床上能够治疗的痴呆。假性痴呆是把不是痴呆的疾病误诊为痴呆 ,如抑郁症或药物中毒。因此 ,对可逆性痴呆和假性痴呆的正确认识对我们神经科医生和康复医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系统研究是Marsden和Harrison ,在 1972年对10 6例初诊为痴呆的病人进行观察分析 ,后来发现其中 15例没有任何智能方面的衰退 ,而是由某些其它疾病如抑郁症、药物中毒或精神错乱所引起。还有 2 1例痴呆病人被分类到可治疗性痴呆。这就是作者最早强调的要精确评价痴呆病人 ,以便能够发现可治疗性痴呆并…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是以缺血缺氧性或出血性脑损伤造成的病理组织学损伤和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的疾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类型。因此,血管性痴呆实际上是一系列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临床以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较多见。该病与高血压、脂质紊乱、动脉硬化、高同型半胱胺酸、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SA-PD基因有密切关系。目前,血管性痴呆是唯一一种可以防治的痴呆,故对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痴呆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痴呆行为并发症治疗的研究尚未引人注意。痴呆的行为并发症包括有淡漠、激动、不协作、神志恍惚、精神病等。目前,抗精神病药物仍是治疗行为并发症的主要药物并被广泛应用。作者曾对21篇有关文献作一综述,并对研究方  相似文献   

14.
痴呆的定义、分类和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痴呆的定义痴呆是指意识清晰的病人,由于各种躯体疾病而引起持续性的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的弥漫性紊乱,最终导致精神功能衰退的一组后天获得性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张伟  谭兰 《山东医药》2009,49(21):105-107
痴呆是一种由大脑病变引起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定向力障碍、计算力障碍、情感障碍、行为异常、理解判断力障碍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现将痴呆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荣家  于国力 《山东医药》1989,29(10):11-13
痴呆系指意识清楚情况下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持久性智能衰退综合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我国属脑血管病高发病区,且血管性痴呆又是一种常见而某些功能障碍可逆的疾病。因此,积极探索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治疗,对防治脑血管病及血管性痴呆具有积极意义。我科自1986年12月~1989年1月共收治45岁以上脑梗塞住院病人264例,其中22例为血管性痴呆(8.33%)。本文重点讨论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7.
痴呆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痴呆的原因较多,其发生基础是原发或继发性脑部病理生理改变,其中一些属于不可逆性逐渐进展的病例,也有一些病例经治疗可获得不同程度好转甚至基本恢复。对于某些原因引起的痴呆,如能重视并采取相应得力措施也可取得预防作用,因而对于痴呆的治疗和预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多发梗塞性痴呆(MID)的潜在危险因素,对多发性梗塞引起痴呆及未引起痴呆病人的颅脑CT 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132例多发性梗塞病人按 DSM-Ⅲ标准分为两组:MID 组58例及无痴呆对照组74例。根据颅脑CT 特征分析梗塞的数量、部位、大小、类型、脑容量、白质疏松程度及皮质沟和脑室扩大程度。结果:(1)平均年龄:MID 组76.0(s9.1)岁,对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治疗组使用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对照组使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束后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痴呆严重程度、认知能力及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简易精神状态评估(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临床痴呆评定(CDR)、长谷川痴呆修正量表(HDS-R)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治疗后四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尼莫地平,安全性较高,能缓解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杂志》2006,14(6):493-493
既往研究认为中年SBP可预示晚年认知功能下降,痴呆发生。该文目的在于研究这一关系是否由于脉压(PP)引起,研究资料取自夏威夷亚洲人老年研究。该研究是以社区日裔美国人为基础,1971~1974年测过中年BP,在1991年评估认知功能,1991年时2505人无痴呆者,在1994~1996,1997~1999又分别再检查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