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并与女性SLE患者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2年6月~2009年6月住院的64例男性SLE患者和同期42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SLE患者家族史、以蝶形红斑为主起病的首发症状、多浆膜腔积液发生率较女性明显,但女性患者面部红斑、雷诺现象、光过敏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肾病综合征表现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而在蛋白尿、血尿、GFR下降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肾活检病理分型均以Ⅳ型为主,男性患者Ⅱ型、Ⅲ型所占比例低于女性,而重型病例(Ⅳ型、Ⅴ+Ⅳ型)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男女两组SLE患者在ANA、dsDNA、C3、C4的阳性率相似,但男性患者抗Sm阳性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好转率低于女性。结论:男性与女性SLE的临床表现有较明显差别,男性SLE病情较重,临床上要注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2例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现男性SLE发病年龄较轻,平均29.4岁,临床特点是脸部蝶形红斑有雷诺现象发现女性低,易误诊:但肾病、脱发、口腔溃疡及胸膜炎发生率较女性更为多见,实验室检查常见因和血小板减少,而血清C3、CH50下降及IgG升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0例男性和34例女性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首次症状到确诊时间、临床表现(关节痛、蝶形红斑、发热、浆膜炎、口腔溃疡等)和实验室检查(dsDNA、IFANA、C3等)男女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男性组反复皮肤溃疡为首发症状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肝肿大发生率也明显增高(0.01<P<0.05)。女性组ssA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组(0.01<P<0.05)。结论 男性SLE患者常以皮肤溃疡为首发症状,男性SLE患儿常以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与血液系统异常为首发症状,老年SLE患者常以浆膜炎为首发症状,女性SLE患者更易继发干燥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SLE患者81例,收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糖皮质激素用量、疗程,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使用、感染情况等。实验室指标有血常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白蛋白、病原学结果等,观察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及各因素对SLE感染发生率变化的影响。结果:(1)大部分感染以细菌为主,占53.4%,同时以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的G-菌占绝大多数;真菌以念珠菌属最常见,且多见于50岁以上SLE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是SLE感染患者主要的病毒检出类型。(2)SLE以呼吸道感染占绝大多数,其次尿路感染在SLE患者也不少见,带状疱疹是最常见的皮肤感染表现。(3)与SLE非感染患者比较,老年患者、CRP增高、血白蛋白下降者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50岁SLE患者感染危险度是年轻患者的6.44倍,血白蛋白下降患者感染风险较正常增加1倍。而性别、ESR、血脂等因素改变与感染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贫血对感染的发生率改变无明显影响。CRP增高与SLE的活动状态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3年4月~2009年4月收治的70例男性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70例男性SLE患者年龄16岁~72岁,平均(34.8±14.1)岁,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25例、慢性肾炎19例、急性肾衰竭8例、隐匿性肾炎14例,以及尿常规检查和肾功能正常者4例。42例患者进行了肾活检,肾脏病理结果为Ⅱ型3例、Ⅲ型5例、Ⅳ型20例、Ⅴ型5例,Ⅲ+Ⅴ型4例,Ⅳ+Ⅴ型5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21例进行了肾活检的,病理类型分别为Ⅲ型1例、Ⅳ型9例、Ⅴ型4例、Ⅲ+Ⅴ型2例、Ⅳ+Ⅴ型5例;在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中,7例进行了肾活检,病理均为Ⅳ型。结论:男性SLE在各个年龄段均可患病,临床和肾脏病理表现多样,多数患者病情较重,但也有部分患者肾脏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3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损害情况,与同期确诊的青年SLE40例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血常规、自身抗体、蛋白尿、肾功能、活动指数(SLEDAI Score)、肾脏病理改变及治疗后感染情况。结果:老年组狼疮SLEDAI评分明显低于青年组,皮疹、狼疮脑病发生率和狼疮特异性抗体(抗ds-DNA)的阳性率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但发热、关节炎高于青年组(P〈0.05),肾脏是老年SLE的最常见累及脏器,且重型狼疮性肾炎(LN)(Ⅳ、Ⅴ型)的发病率与青年组发病的SLE无差别。老年组治疗1个月内继发感染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SLE与青年SLE临床特征有许多不同之处,且起病隐匿,易误诊,治疗时并发症高于青年人,须谨慎用药。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常见病 ,在我国发生率高达0 .1% ,肾脏损害是其显著的特点 ,其发病有着明显性别差异 ,男女的比例为 1∶5~ 12 〔1,2〕。据文献报道 ,男性SLE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均有别于女性患者〔2~ 4〕。作者比较分析了收集到的 2 40例女性 ,32例男性SLE患者起病及进展期的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分布以及首始起病时的病理分型 ,以探讨两性SLE的临床特点。资料和方法1 病例来源  1983年~ 1999年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 ,以及作者在进修期间收集到的住院患者 ,女性 2 40例 ,男性 32例 ,发病年龄 5岁~ 78岁 ,全部 2 72…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本院收治的8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妊娠结局及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0例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特点及初诊误诊原因。结果:SLE形式多样,急缓轻重不一,非典型病例多见。30例中初诊误诊为急性肾炎1例,急进性肾炎2例,慢性肾炎4例,肾病综合征(NS)8例,隐匿性肾炎1例,风湿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各2例,结核性胸膜炎、溶血性贫血、急性白血病、乙肝相关性肾炎、甲状腺炎、偏头痛各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详询病史,仔细体检,科学地进行临床思维。对N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难以解释的神经精神症状、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等,要注意排除本病。对可疑病例应及时作免疫学等有关检查。对未达诊断标准的轻症、非典型患,应密切观察,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0.
11.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10年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死亡病例作了回顾性分析,死亡率为7.35%,对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病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死因均进行了分析。以感(32%),狼疮脑病(26%)、肾功能衰竭(18%)为常见。强调了早期诊治和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和重要性,去除各种可能引致并发症和加剧SLE活性的诱因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死因,目的在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对465例SLE患者中的90例死者死因进行分析。结果最主要死因是SLE本身40例(4444%),其次是感染30例(3333%),心血管疾病12例(1333%)。SLE与感染致死较常发生于年轻患者。SLE死亡多发生在诊断后的头三年。结论SLE死亡最主要原因是SLE本身,故对SLE活动应积极治疗,但不能过度,以免引发感染而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本院收治的来自华南地区男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男性乳腺癌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来我院诊治的乳腺癌的男性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平均年龄55.87±2.22岁,超重、肥胖人数占比为41.9%,77.4%病理类型为浸润导管癌,90.3%激素受体表达阳性,治疗上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术,并与内分泌治疗、放化疗综合应用,5年生存率为80.6%。结论 就当前31例来自华南的男性乳腺患者而言,年纪较轻(中位年龄56岁)及肥胖可能是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贫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伴贫血的发生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误诊情况。方法 :对10 3例SLE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中 78例伴有贫血的患儿分为两组 ,一组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组 (AIHA组 ) ,另一组为非AIHA组 ,进行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的比较。结果 :10 3例SLE中贫血发生率为 75 .7%(78/ 10 3) ;AIHA组和非AIHA组在发病年龄、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 ;在临床表现上 ,伴AIHA的SLE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或主要表现 ;实验室检查上AIHA组血中IgG、补体C3 、球蛋白 (Glb)、总蛋白 (TP)降低比非AIHA明显。结论 :贫血是SLE常见的表现 ;SLE伴AIHA者 ,其免疫功能紊乱更明显 ,狼疮活动程度高 ;以AIHA的表现为首发症状或主要表现的SLE患者 ,易误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几年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各种生物治疗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无溶血性贫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同。方法:将40例SLE患者分为2组,一组为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阳性,另一组为Coombs阴性,进行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比较。结果:Coombs阳性组中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_3、球蛋白(GLB)、总蛋白(TP)较非阳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Coombs阳性组患者因免疫机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引起溶血,同时其病情活动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坏死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以期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风湿科住院SLE合并骨坏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骨密度结果及受累关节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4例SLE合并骨坏死的患者占本院SLE住院患者的15%,12例女性,2例男性,中位发病年龄35岁,发生骨坏死时SLE的平均病程为61个月,骨坏死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1~17周,平均8周,发生骨坏死时SLE疾病活动度平均3分。肾脏、关节、血液系统受累者易合并骨坏死。14例患者中12例患者骨坏死为多发,股骨头坏死与膝关节坏死发生率相同。8例骨量低下患者中7例出现股骨头坏死,4例骨质疏松患者中出现3例膝关节骨坏死,2例骨量正常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出现膝关节坏死。结论 SLE患者合并骨坏死不少见,住院患者股骨头、膝关节发生率相当,应关注SLE合并膝关节骨坏死;肾脏、关节、血液系统受累、骨密度下降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易发生骨坏死。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肌肉表现黄少弼肖征宇曾庆馀骨关节、肌肉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累及的组织,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将我院1990~1993年100例SLE骨关节、肌肉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00例SLE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疗法治疗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治疗的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用免疫吸附治疗.结果:48例患者经免疫吸附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5.8%;治疗后抗核抗体滴度和抗ds-DNA抗体滴度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显著(P<0.05),而补体C3水平吸附前后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与药物治疗的协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