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EPO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FKN及MC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EPO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后对FKN(fractalkine)及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EPO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的wista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组(B)和EPO实验组(C),各组取缺血45min、再灌60min、再灌120min3个时间点,各时间点随机分8只大鼠。观察各组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变化,并测量肺的湿干重比(W/D)及肺组织中炎性趋化因子FKN、血浆中MCP-1的含量。结果①病理变化及肺干湿重比值显示EPO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②EPO实验组(C)中FKN(fractalkine)、MCP-1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B)相比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EPO对大鼠肺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②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炎性趋化因子FKN及MCP-1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对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诱导单个核细 胞合成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FKN及其受体CX3CR1 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抗凝血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 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KN组、PTX组、RO31-8220组、PDTC组及 卡托普利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中NF-κB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 组培养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FKN组与空白组比较NF-κB 、TNF-α表达明显增多( P<0.05);G-蛋白阻断剂PTX组与FKN组比较NF-κB 、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 PKC阻断剂RO31-8220组与FKN组比较NF-κB 、TNF-α表达减少(P<0.05);NF-κB抑制剂PDTC组TNF-α表达较FKN组明显减少(P<0.05);卡托普利组较FKN组NF-κB 、TNF-α表达部分减少(P<0.05)。结论:FKN/CX3CR1有增加单个核细胞表达NF-κB、 TNF-α的作用;而卡托普利可通过减弱FKN/CX3CR1诱导单个核细胞合成NF-κB、 TNF-α,抑制炎症反应和抗动脉粥样硬化;FKN/CX3CR1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信号转导机制可能是通过以下级联反应实现的:FKN+CX3CR1→G蛋白→PKC→NF-κB→TNF-α。  相似文献   

3.
孟锐  黄李雅  刘雅琦  吴阳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6):4433-4436
目的 检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中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及其受体CX3CR1的表达水平,判断其能否作为SAP的预测指标。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因急性上腹痛起病,症状出现在3 d以内,依据2013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20例(30.8%),中型急性胰腺炎(MSAP)25例(38.4%),SAP 20例(30.8%),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FKN及其受体CX3CR1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急性胰腺炎患者FKN及其受体CX3CR1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定预测SAP的最佳截点及其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结果 不同病情程度急性胰腺炎患者FKN及其受体CX3CR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AP患者FKN及其受体CX3CR1表达水平高于MAP、MSAP患者(P<0.05)。FKN及其受体CX3CR1预测SAP的AUC分别为0.865、0.897,最佳截点分别为2.08 μg/L和38 μg/L,灵敏度分别为86.96%、90.91%,特异度分别为76.27%、88.24%,正确率分别为79.27%、89.04%。结论 SAP患者FKN及其受体CX3CR1表达水平高于MAP、MSAP患者,FKN及其受体CX3CR1可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转染CX3CR1基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趋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小鼠MSCs,体外培养、传代扩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志和细胞周期;将携带有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慢病毒(LV-CX3CR1-EGFP)及空载体病毒(LV-CON-EGFP)转染小鼠MSCs细胞,RT-PCR法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细胞中CX3CR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印记法检测CX3CR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ranswell共培养体系观察不同转染组细胞向趋化因子FKN的迁移情况。结果:成功获得了细胞形态均一,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细胞CD29、CD44、CD34有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MSCs不表达CX3CR1基因;构建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pUbi-MSC-CX3CR1-EGFP能成功转染至小鼠MSCs中,并使转染后的MSCs表达CX3CR1 mRNA及蛋白。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转染CX3CR1基因的小鼠MSCs向趋化因子FKN趋化能力明显强于各对照组(P=0.000),其中阴性对照组浸润至下室的细胞数为:(13.80±2.17)个每高倍镜视野(n=5)。实验组浸润至下室的细胞数为:(35.80±3.34)个每高倍镜视野(n=5)。FKN抗体阻断组浸润至下室的细胞数为(14.80±1.92)个每高倍镜视野(n=5)。结论:转染CX3CR1基因能有效增加小鼠MSCs向趋化因子FKN趋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Deng YJ  Tan N  Zeng HK  Fu YH  Dong X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8):3431-3434
目的 通过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脑利钠肽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对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2)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5 min、再灌注4 h;(3)脑利钠肽(BNP)组:缺血前10 min,静脉开始予以BNP 0.01μg·kg-1·min-1,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5 min,再灌注4 h,BNP静脉恒速维持至再灌注结束.用TUNEL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方法 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BNP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5.4%±4.2%、22.5%±9.5%、45.2%±13.0%(P<0.05).bcl-2蛋白表达假手术组、BNP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0.87±0.09、0.70±0.07、0.38±0.09(P<0.05);假手术组、BNP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Bax蛋白表达分别为0.08±0.04、0.39±0.09、0.71±0.18(P<0.01).假手术组、BNP组、缺血再灌注组的bcl-2/Bax比值分别为0.763±0.154、0.099±0.025、0.022±0.024(P<0.05).结论 BNP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从而上调bcl-2/Bax比值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t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m-10,IL-10)、S-100蛋白以及-氧化氨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亚型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辛伐他汀预处理组(Si组)(20mg/kg灌胃,术前连续3 d),采用Zivin改进法建立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在冉灌注6、12、24 h,取脊髓组织作HE形态学染色;ELISA法测定组织TNF-α,IL-10;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S-100蛋白;比色法检测组织NOS各亚型以及测定24 h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I/R组各时间点TNF-α与S-100蛋白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I/R组相比,Si组形态学的损伤改变较轻;Si组能提高再灌注后12、24 h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各时间点TNF-α,含量及再灌注后12、24 h S-100蛋白的表达,提高再灌注6、12 h结构型NOS(Constitutcive NOS,cNOS)活性,降低再灌注12、24 h诱导型NOS(Inducible NOS,iNOS)活性,但IL-10含量在再灌注24 h上升不如I/R组明显.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S-100蛋白的表达与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相关性.辛伐他汀预先给药后,S-100蛋白的表达减少,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其机制可能与减少TNF-α的释放,上调cNOS表达,降低iNOS活性有关,但辛伐他汀不能通过增加IL-10的释放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超  龚明玉  许倩 《河北医学》2013,19(8):1127-1130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苓桂术甘汤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苓桂术甘汤组。辛伐他汀组药量为20mg.kg-1.d-1,苓桂术甘汤组药量为50g.kg-1.d-1,另2组给生理盐水0.1mL/kg。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心肌细胞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的TGF-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苓桂术甘汤和辛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的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辛伐他汀组和苓桂术甘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可能与下调心肌组织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脑缺血白细胞介绍-1I型受体(IL-1RI)蛋白和mRNA表达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栓线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的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内IL-1RI蛋白和mRNA的表达。③结果 正常及假手术大鼠IL-1RI蛋白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在皮质表达;缺血后IL-1RI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在缺血侧皮质、海马及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加,在皮质再灌注后12h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正常及假手术大鼠IL-1RI mRNA阳性细胞主要在皮质表达,海马区偶见阳性细胞;脑缺血大鼠IL-1RI mRNA阳性细胞在缺血再灌注后2h表达增加,再灌注后6h达高峰,随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④ 结论 脑缺血后IL-1RI上调竞争结合IL-1β,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加重缺血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高小鹏  王永光  马伟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278-1280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库普弗细胞(KCs)中Chemer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trol group),缺血再灌注组(IRI group)0h组、1h组、6h组、12h组、24h组。建立大鼠常温下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后0、1、6、12、24h分离库普弗细胞(KCs),用免疫组化和RT-PCR测定KCs中Chemerin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0h组KCs中无或少量Chemerin,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h KCs中Chemerin蛋白和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12h达到最高峰,至24h仍有高表达。结论:KCs可能是大鼠肝脏HIRI局部产生Chemerin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可能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4,GRK4)对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SPF级健康野生型[8周龄、体质量(21.34±0.42)g]和GRK4转基因型[8周龄、体质量(21.87 ±0.68)g] C57BL/6小鼠,各12只.各型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野生型假手术对照组、野生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GRK4转基因型假手术对照组、GRK4转基因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对照组均采用开腹后不阻断肾动脉血流;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均采用夹闭肾动脉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小鼠肾脏I/R模型.各组处死小鼠后,取血标本进行肾功能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并行肾小管损伤半定量评分;测定肾脏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氧化应激水平改变;TUNEL染色检测肾脏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记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GRK4和AT1受体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野生型小鼠肾脏I/R模型后肾功能受损,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肾脏小管上皮细胞脱落、死亡(P<0.05);肾脏组织中GRK4蛋白表达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RK4过表达小鼠上研究结果发现,过表达GRK4的肾脏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增加(P<0.05).肾脏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上升,总SOD下降和MDA升高(P<0.05);肾脏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肾脏组织中AT1受体表达量增加(P<0.05),AT1受体含量的升高可以加重小管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发生.结论 GRK4可以通过上调肾脏AT1受体表达,增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和肾小管细胞凋亡,加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环氧酶-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环氧酶(COX)-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缺血2h组,缺血再灌注3、6、12、24、48和72h组,每组10只。评定神经功能损伤,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缺血2h组可见COX-2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后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12~24hCOX-2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达到高峰。结论COX-2基因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过程,COX-2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光镜下,假手术组(F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腺苷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cl-2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在缺血半暗带周围出现Bcl-2蛋白弱阳性表达,6h后表达增多,24h达到高峰,72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腺苷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Jun氨基端激酶(JNK)活化及其介导凋亡信号通路在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即刻(0)、0.5、1、4、6、12 h]组,夹闭肠系膜前动脉40 min后再灌注造成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夹闭动脉。假手术后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处死小鼠取小肠标本,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肠JNK、磷酸化JNK、Cleaved-caspase-3、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肠组织病理损伤最重,至12 h肠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肠缺血及再灌注早期,小肠组织JNK持续活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0.5、1 h小肠组织Cleaved-caspase-3明显增加(P<0.01),同时抗凋亡Bcl-2蛋白明显下调(P<0.01),各组间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肠缺血再灌注早期小肠组织JNK活化、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caspase-3依赖的细胞凋亡和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I/ R)过程中复方丹参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 (SMA)夹闭 1h后松夹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作为动物模型。将 4 2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假手术组分离 SMA但不夹闭。余各组分别于缺血即刻、缺血 1h和再灌注1h3个时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肠 ICAM- 1表达 ,同时检测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组织水含量等指标 ,并行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ICAM- 1蛋白表达在缺血再灌注组肠缺血 1h及再灌注 1h组较假手术组、复方丹参治疗组增多 (P<0 .0 5 ) ,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同时升高 (P<0 .0 5 )。HE染色显示 ,I/ R损伤后 ,复方丹参治疗组肠屏障功能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减轻。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时肠血管内皮细胞 ICAM- 1表达增加 ,由此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局部聚集、活化可能是肠粘膜上皮损伤和肠通透性增加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复方丹参通过抑制 ICAM- 1的表达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蛋白在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TLR4受体的激活与肝功能损伤间的关系.方法以BALB/c小鼠复制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动态观察TLR4在肝脏的分布,并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系统分析结果,同时动态监测血浆谷丙转氨酶水平及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肝脏左中叶缺血1 h后,不同的再灌注时间,缺血肝叶内有增强的TLR4蛋白的阳性表达,以再灌注1 h的表达最为强烈,阳性细胞主要是Kupffer细胞及血管内粒单核细胞,且TLR4的动态表达与肝功能的损伤不平行.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非内毒素血症下,TLR4蛋白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有动态表达.TLR4的激活参与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诱导CD4+ T细胞趋化的趋化因子的表达.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5 min后恢复再灌,在不同的再灌注时间点0、2、6、9、12 h获取心脏组织(每组4只),相应时间点的假手术组作为对照.RT-PCR检测趋化CD4+ T细胞的趋化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趋化因子诱导的CD4+ T细胞的募集;组织学评价心肌细胞的损伤.结果诱导CD4+ T细胞募集的趋化因子的表达在再灌注2 h即迅速增高,随后出现下降.其中,CXCL-10(IP-10)的表达高峰出现在2 h,与其共用同一受体CXCR3的其它两个趋化因子CXCL9(Mig)和CXCL11(I-TAC)的表达,分别在再灌注12 h和9 h出现另一高峰.受趋化因子的诱导,组织中浸润的CD4+ T细胞逐渐增多;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也随之不断加重.结论诱导CD4+ T细胞募集的趋化因子,通过CD4+ 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作用,最终导致了心肌的梗死.  相似文献   

17.
p38MAPK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MMP-9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孝文  吴小候  余晓东  李俊 《重庆医学》2007,36(14):1368-1370
目的 探讨p38MAPK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MMP-9表达的调控情况及它们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组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实验大鼠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38MAPK、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缺血45min再灌注,24h达高峰(P<0.01).MMP-9蛋白在假手术组呈少量散在表达或不表达,缺血45min再灌注6h有少量表达,再灌注12、24h及72h呈阳性表达,在24h达高峰(P<0.01);p38MAPK蛋白在假手术组呈少量散在表达或不表达,缺血45 min,再灌注6、12h及24 h呈阳性表达,12h达高峰(P<0.01).p38MAPK,MMP-9蛋白的表达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可激活p38MAPK,活化的p38MAPK可以上调MMP-9蛋白的表达,可能促进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袁平  何晓英  李小刚 《重庆医学》2015,(10):1314-1316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健康 SD 大鼠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2 h 组(R2 h 组),缺血再灌注12 h 组(R12 h组),缺血再灌注24 h 组(R24 h 组)。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TRAF6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定位 TRAF6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和 R2 h 组、R12 h 组、R24 h 组 TRAF6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AF6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细胞细胞质。结论大脑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活化的 TRAF6参与脑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的分布和表达,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缺血脑组织内的浓度.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LR4蛋白在皮质缺血半影区及邻近纹状体区有表达,且在再灌注后1 h即达高峰;IL-1β在再灌注后3 h明显升高[(4.47±2.13) ng/ml],表达高峰在再灌注后12 h [(14.39±2.58) ng/ml].结论 脑组织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LR4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作为重要炎性受体介导脑缺血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脊髓神经的具体机制?方法: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缺血预处理组(C组5只)?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D组20只)?A组动物麻醉后仅切开腹腔后关腹;B组和D组采用左肾下方0.5 cm处腹主动脉夹闭法夹闭0.5 h后松开,再灌注3?6?12?24 h,其中D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行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缺血预处理,共3次;C组仅行3次缺血预处理?造模成功后,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估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活性,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分析自噬标志物LC3-Ⅱ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中,LC3-Ⅱ蛋白在再灌注3 h后显著升高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24 h后几乎无表达;Beclin-1蛋白于再灌注后3 h开始升高且在24 h达到峰值;再灌注24 h后实验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脊髓损伤症状,脊髓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中,LC3-Ⅱ蛋白表达从再灌注3 h开始升高并持续至再灌注24 h;Beclin-1蛋白在再灌注24 h后才开始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通过维持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自噬水平并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从而保护脊髓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