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TurboHawk旋切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ISR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n=28)接受TurboHawk旋切联合DCB治疗,对照组(n=35)接受单独DCB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63例治疗均获成功,无死亡或截肢病例。术前、术后7天及6个月2组踝肱指数(ABI)差异,术前、术后即刻及6个月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ABI、MLD均高于对照组,晚期管腔丢失率(LLL)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28/28)、89.29%(25/28)及78.57%(22/28),对照组分别为91.43%(32/35)、71.43%(25/35)及51.43%(18/35),2组术后3、6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28)。结论 血管腔内斑块旋切术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ISR效果较好,近中期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前血管腔内治疗作为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主要手段,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最新研究表明:股动脉支架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球囊成形.然而支架内膜增生导致支架内再狭窄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我们使用斑块切除系统治疗了长段股动脉支架内的再狭窄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股腘动脉狭窄与闭塞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虽然药物涂层球囊(DCB)的使用减轻了ISR的患病率,但ISR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难点。虽然普通球囊(POBA)、切割球囊、冷冻球囊,再次支架植入已经在ISR的治疗中得到应用,但效果均不满意。而减容技术以及DCB分别有一定的局限性,将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可能是未来治疗股腘动脉ISR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支架内再狭窄(ISR)是股腘动脉(FP)疾病介入治疗术后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初次置入支架的FP-ISR发生率较高,并且反复的ISR往往需要多次后续手术治疗。前期的研究集中在球囊血管成形术、搭桥手术、覆膜支架、药物球囊、减容治疗,但最佳治疗方案仍有争议。近期的治疗方案已转向两种或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其中以Rotarex斑块切除术加减容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成为FP-ISR治疗的一种新选择。笔者就Rotarex联合治疗应用于FP-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并讨论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郭坚东张艳林印胜刘玉龙李王海李明月韩键李承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7):565-569
目的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20年11月,我科对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经球囊或减容技术行充分管腔准备后,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技术重建原病变血管。结果16例股腘动脉ISR血管均重建成功,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前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0.31±0.12,显著低于术后0.89±0.12(t=-48.257,P=0.000);术前后Rutherford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8,P=0.000)。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12个月,3例再发支架内再狭窄,6个月靶血管二期通畅率为100.0%(16/16),12个月二期通畅率为81.2%(13/16),12个月内未发生支架断裂和截肢的病例。结论股腘动脉ISR的处理,尤其是残余狭窄严重或合并支架断裂,使用Viabahn覆膜支架能有效扩张管腔,提高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支架内再狭窄(ISR)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临床问题,然而,目前通过介入技术治疗ISR尚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球囊(DCB)为股腘动脉ISR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近年来已得到初步尝试,与普通球囊相比,DCB治疗股腘动脉ISR术后6个月甚至1年血管通畅率更高,靶血管干预率更低,但其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且研究发现支架内长段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管腔内更容易再次发生狭窄。DCB与"减容"技术联合治疗股腘动脉ISR被寄予很大希望,但目前尚缺少充分的研究报道。而且在治疗股腘ISR时,目前尚缺少DCB与新一代金属裸支架、药物释放支架、覆膜支架等的疗效对比,且DCB与这些方式的联合作用效果是否会更加理想还不清楚。尚需要高证据级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髂股静脉血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0例髂股静脉血栓,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惠肢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15例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术,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0例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以及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门诊以彩超随访髂静脉通畅率。结果置管溶栓后经导管静脉造影显示髂静脉再通率30%-90%(平均55%),股静脉再通率40%-100%(平均7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住院费用(5.2—8.4)万元,平均7.7万元,30例随访1-31个月,平均11个月,25例髂静脉支架植入者髂静脉通畅率100%,5例单纯球囊扩张者髂静脉再通率0—20%。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术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价格昂贵,广泛临床应用困难,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采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36例(40条动脉).男28例,女8例,年龄60 ~ 84岁,平均(72 ±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及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其中股腘动脉原发性病变25条动脉,股腘动脉支架内再闭塞15条.按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分型A、B、C、D型病变分别为6、6、9、4条;Rutherford分级3~5级,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 0.53±0.12.结果 本组技术成功率100%,治疗成功率87.5% (35/40),无死亡病例.3例术中出现并发症:2例为血管损伤,其中1例采用覆膜支架处理,另1例因出血不严重,未予特殊处理;1例发生远侧肢体动脉栓塞,采用导管吸栓.所有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减轻,术后ABI 0.72±0.18.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6.4±1.2)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6个月出现再狭窄,再次置入球囊扩支架;对3例出现并发症患者行彩超随访,患肢股腘动脉病变段及栓塞处动脉通畅.结论 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安全有效,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资料。覆膜支架9例,裸支架44例。均行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术后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 53例均下肢动脉再通成功。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后造影,3例支架内残余血栓,留置溶栓导管溶栓,复查造影显示血流恢复;5例膝下动脉栓塞,其中胫腓干动脉开口处3例,经6F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后血流通畅,胫后动脉近段闭塞2例,经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3例残余狭窄>30%,置入补救性支架。术后未出现穿刺点相关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或死亡。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0.33±0.06,术后出院时0.84±0.07(t=-39.443,P<0.001)。53例均完成3个月随访,52例完成6个月随访,49例完成12个月随访。... 相似文献
11.
复杂股腘动脉病变(CFPAL)是临床治疗难点。药物涂层球囊(DCB)可携带药物直达病变部位释放,使药物在靶部位高浓度聚集,且可抑制内膜增生。定向斑块旋切术(DA)可通过切除血管斑块使DCB携带的药物更好地渗透入血管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DCB、DA治疗CFPAL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正>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angioplasty,PTSA)为代表的血管腔内技术日益成熟,在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硬化闭塞症的治 相似文献
14.
直接斑块切除术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SilverHawk直接斑块切除术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SilverHawk直接斑块切除术治疗11例下肢缺血共18个病变,其中完全闭塞9个,平均病变数(1.6±1.1)个,平均狭窄程度96%±14%,平均长度(3.4±2.2)cm.间歇性跛行4例(Rutherford分级:3),重症下肢缺血7例(Rutherford分级:4).按TASC(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股腘动脉病变分型:B型7例,C型1例(支架内闭塞),D型3例.平均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5±0.4.除临床症状外,还采用彩超或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方法对管腔通畅情况进行评估随访.结果 9个完全闭塞病变均经腔内开通成功.其中1例(支架内闭塞)先行预扩,经过平均(8±3)min斑块切除后,18个病变管腔均技术成功(残余狭窄<50%),平均残余狭窄15%±7%.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Rutherford分级:9例为0,2例为1;平均ABI1.07±0.12.平均随访(9±4)个月,Rutherford分级稳定无变化,平均ABI 0.93±0.14,管腔均通畅.结论 SilverHawk直接斑块切除术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ilverHawk directional atherectomy for femoropopliteal occlusive lesions. Methods Eighteen ischemia occlusive lesions in 11 patients of the lower extremity were treated with SilverHawk directional atherectomy. The mean lesion number was 1.6 ± 1. 1 per patient. The mean lesion length was ( 3.4 ± 2. 2 ) cm. The average degree of diameter stenosis was 96% ± 14%. 9 lesions were totally occlusive.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ed claudication in 4 cases ( Rutherford classes: 3) and critical limb ischemia ( Rutherford classes: 4) in 7 cases. Lesions characteristics were divided by TASC classification: TASC B in 7 cases; TASC C in 1 case (in-stent occlusion); TASC D in 3 cases. Mean ABI was 0. 5± 0.4. Patency was evaluated with color duplex sonography or CTA besides clinical examination during follow-up. Results Nine totally occlusive lesions were recanalizated successfully via intraluminal approach. 18 lesions achieved technical success (residual stenosis <50% ) leaving 15% ±7% mean residual stenosis in mean (8 ±3)min, predilation was needed in one lesion ( in-stent occlusion) prior to atherectomy.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d or disappeared with mean ABI 1.07 ±0. 12 and Rutherford grades: 0 (n =9) and 1 (n =2). Patency rate was 100% with mean 0. 93 ± 0. 14 ABI and Rutherford grades remain unchanged after follow-up of mean ( 9 ± 4 ) monthes.Conclusions SilverHawk directional atherectomy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结合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近肾主髂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采用置管溶栓结合覆膜支架行腔内血运重建的9例近肾主髂动脉闭塞病人,其中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71.1±11.2)(54~87)岁。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复查,及主动脉CTA复查。结果:9例均置管溶栓24 h。8例成功置入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和对侧分支支架各1枚,其中1例加用延长肢1枚。1例采用Kissing技术置入Gore Viabahn覆膜支架3枚。随访(9.0±3.3)(3~16)个月。技术成功率100%。所有下肢缺血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未见支架移位及内漏发生,主髂动脉移植物通畅。仅1例因局部感染行左足趾截断术。结论:置管溶栓结合覆膜支架治疗近肾主髂动脉闭塞,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Rotarex PMT联合DCB治疗的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结果26例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死亡或截肢,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术后1周Rutherford临床分级较术前降低(P=0.012)。术后3、6、12个月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6、12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15%(25/26)、84.62%(22/26),12个月免于靶血管血运重建(f-TLR)率为88.46%(23/26)。结论Rotarex PMT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