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横纹肌溶解症是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近期收治1例阿托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并探讨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冠心病病例,按应用他汀类药物品种及剂量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 mg·d-1),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 mg·d-1);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瑞舒伐他汀10 mg·d-1),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瑞舒伐他汀20 mg·d-1)。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肝功能指标水平(ALT、AST、AKP、TBIL)、肝功能异常发生时间、处理对策及预后等,比较各组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评价肝功异常干预对策合理性及干预效果。结果: 共收集有效病例269例,其中14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21例患者的ALT高于3倍正常上限。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ALT高于3倍正常上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1)较低剂量组发生严重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药物使用种类和剂量分为4组,均30例.甲组: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d;乙组:阿托伐他汀口服40mg/d;丙组:瑞舒伐他汀口服10mg/d;丁组:瑞舒伐他汀口服20mg/d.比较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肝功能异常发生时间.结果:6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ATL高于3倍正常上限的13例,乙组ATL高于3倍正常上限的发生率较甲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异常发生时间多在7d内,但ALT>3×ULN发生时间多在服药后7~14d.结论: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发生严重肝功能异常风险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致横纹肌损伤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杰  许静  罗子玲  官碧琼 《医药导报》2012,31(8):1013-1014
通过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致横纹肌损伤病例,探索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及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发现患者高龄、体型瘦小,是阿托伐他汀致横纹肌损伤的易患因素。提出药师实施药学监护的要点。建议为达到二级预防目的,换用引起横纹肌损伤风险较低的氟伐他汀继续治疗。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实践可以使临床用药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与肝功能异常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住院高脂血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测定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评价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与肝功能异常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110例患者中ABCB1(2677T>G)基因频率分别为GG(60例)54.55%、 GT(26例)23.64%、TT(24例)21.82%,基因突变频率为78.18%。携带ABCB1 2677GG基因型的患者TC、LDL-C水平低于其他基因型患者(P<0.05);不同基因型患者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BCB1 2677GG基因型的患者ALT、AST水平高于其他基因型患者,且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携带ABCB1 2677GG基因型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时,降脂疗效较好,对肝功能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托伐他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至2012年所有中文文献。阅读、筛选所有描述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报道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文献53篇,收集病例53例。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8倍,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60岁以上占52.83%。不良反应损害主要以消化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3.40%和32.08%,临床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药物性肝炎,肌痛、关节痛及横纹肌溶解症。88.69%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d内,特别是用药后1周内。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一般转归良好,但在高龄患者中,横纹肌溶解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结论阿托找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性别、年龄相关联,在高龄人群中其不良反应可产生致命后果。开始用药后30d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并进行生化检查,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时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68例,均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根据其药物不同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消化道症状、横纹肌溶解症、肝功能异常、神经症状及精神抑郁症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各种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均会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横纹肌溶解症、肝功能异常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不同他汀类药物之间引起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提高警惕,对出现的症状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降脂药具有调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近年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也不断增加,其中肝脏、肌损害是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其肌损害表现为肌痛、肌炎和肌病,也可进展为少见但致命的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的溶解、破坏和崩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有文献指出,单用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为0.1%~0.5%,联合用药的发生率升高至0.5%~2.5%,常发生于合并多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糖尿病患者,女性略高于男性等[2].笔者近年工作中遇到1例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患者是高龄老年人,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及脑梗死等多系统的疾病,同时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属于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易感人群.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信华 《中南药学》2014,(7):711-713
目的了解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11例瑞舒伐他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瑞舒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3例;致肌肉酸痛及下肢无力各1例;致CK及CK-MB升高1例;致肝损害2例;致包皮水肿1例;致勃起功能障碍1例;致发热1例。结论临床应重视瑞舒伐他汀发生的不良反应,用药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王文联 《海峡药学》2022,34(1):211-214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筛选出瑞舒伐他汀所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用药、给药方式、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转归和关联性评价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提取40例报告,男26例,女14例;年龄42~90岁,平均65岁;瑞舒伐他汀引起的严重ADRs以肝损害(占65.11%)、横纹肌溶解为主(占9.3%);40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9例痊愈,26例好转,1例未好转,其他4例患者报表中转归项信息不全。结论 通过回顾性分析40例瑞舒伐他汀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年龄构成、特点及转归结果,建议在给予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时,应重视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尤其是老年患者。注意监测患者肌病症状、肝、肾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以减少其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一线调脂药阿托伐他汀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文献检索2001年6月—2011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案例,共收集34例,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结果 34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损害最常见(47.06%),其次是肝-胆异常(29.41%),老年患者(≥61岁)发生率较高(64.71%)。结论多种药物合用是导致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2年度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181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怀疑抗感染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81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95例(52.49%),女性患者86例(47.51%),平均年龄(51.74±19.37)岁;涉及抗感染药品12类、52个品种;由静脉给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共121例次,占上报总数的55.25%;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全身系统(23.65%)、血液系统(14.29%)和消化系统(13.79%)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包括过敏性休克在内的过敏反应(44例次)、肝损害(24例次)、血细胞减少(22例次)和肾损害(19例次)等。结论:抗感染药品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加强用药监护,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松岩  战心  徐辉  李连茂 《中国药房》2011,(20):1899-190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钆喷酸葡胺对比剂。方法:观察我院3657例按0.2~0.4mL·kg-1剂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657例中共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18%,其中轻度过敏反应5例、中度过敏反应1例、非过敏反应2例,未见重度过敏反应和死亡病例。结论:钆喷酸葡胺作为静脉注射磁共振成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比较安全,但也应引起重视,细心观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 ,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0 mg ,1d 1次,疗程均为8周,检测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肝功、肌酸激酶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三酰甘油(TG)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轻度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101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7年1 月1 日-2011 年12 月31 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101 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01 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42 例(41.58%),女性患者59 例(58.42%),平均年龄(55.03±18.11)岁;97 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引起,占上报总数的96.04%;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共累及10 个器官/ 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8.69%,其次为用药部位损害(18.98%)、神经系统损害(16.79%)、胃肠系统损害(10.22%)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5 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2 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2 例)、急性肾衰竭(1 例).结论: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 器官,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规定用药,同时加强用药监护,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董方亮 《中国药房》2014,(42):3994-3996
目的:总结常用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男性63例(68.48%),女性29例(31.52%);口服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71例(77.17%);ADR以肝功能损害(32.61%)为主,其次是过敏反应(27.17%)。结论:抗结核药的ADR发生率较高,以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为最常见,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112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春双 《中国药房》2009,(8):617-618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对2003~2007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收录的抗肿瘤药致ADR病例报告112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例ADR报告中,51~60a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1.3%),以铂类抗肿瘤药发生率最高(占36.6%),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占41.1%),其次为呼吸系统(占32.1%)以及皮肤及其附件(占28.6%)损害。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对抗肿瘤药致ADR的上报意识,分析ADR的发生特点,确保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诱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和总结1994年1月--2002年6月的50例老年糖尿病药源性低血糖症,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结果:50例老年糖尿病药源性低血糖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14例(28%),高血压20例(40%),冠心病10例(20%),脑卒中12例(24%)。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l例,胃炎4例,肠炎l例,呼吸道感染7例,肝脓肿l例,足趾外伤并感染l例。使用磺脲类药物所致18例,磺脲类加双胍类药物所致23例,单用双胍类药物l例,胰岛素所致8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治疗过程中,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肾功能不全、并发症全、多病同治、食物摄入不足等是引起低血糖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卫红涛  沈素  邸宣  崔璨  廖音  宋尧 《中国药物警戒》2020,(5):261-266,271
目的检索与分析长期应用氯喹/羟氯喹(CQ/HCQ)可能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及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常见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今CQ/HCQ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个案报道文献,设定服药3个月以上出现的ADR/AE为长期应用导致的ADR/AE,总结与CQ/HCQ可能产生严重相互作用的药物。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280篇,最终纳入85篇,其中视觉损伤51篇,出现黄斑病变35例,视力下降15例,视网膜病变1例,色盲1例,失明2例,停药后好转15例,未恢复38例,长期用药>5年、累积剂量超过1000 g的视觉损伤多不可恢复。心脏ADR/AE共24篇,病例31例,ADR/AE包括传导阻滞25例,心肌损伤17例,心衰15例;其中死亡4例,植入起搏器6例,心脏移植4例。皮肤ADR/AE纳入5篇,其他ADR/AE纳入5篇,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结论临床长期使用CQ/HCQ可出现严重ADR/AE,包括心脏毒性、黄斑变性、听力减退等需注意监测;CQ/HCQ主要经CYP450酶代谢,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