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报道2例桥本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2例均为女性,分别以痴呆、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伴有血清抗甲状腺抗体滴度显著增高,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2006-2015年报道的相关病例为126例。共128例中,男性18例,男女比例为1:6,年龄16—82岁,平均51.3岁,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57例(44.5%)、癫痫49例(38.3%)、精神行为异常35例(27.3%)、卒中样发作33例(25.8%)、意识障碍31例(24.2%)、椎体外系症状26例(20.3%)等,77.2%的患者(71/92)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提示桥本脑病是一种以神经精神症状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血清抗甲状腺抗体水平升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染色体及相关融合基因的变化和意义。方法:95例AML患者采用直接法及24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同时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Q—PCR)检测t(8;21)易位的AMl。1/ETO融合基因及t(15;17)易位的PML/RAR~融合基因。结果:95例AMI。患者中异常核型48例(50.5%),各亚型的异常率为:M3 88.5%,M2 44.7%,M4 21.4%,M1 50.0%,M5 16.7%。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8染色体4例(8.3%),最常见的结构异常为t(15;17)21例(45.9%),t(8;21)16例(33.3%),QT—PCR检测M2、M3相关的融合基因AML1/ETO及PML/RARa均发现了隐匿易位及变异易位。结论:成人AML进行染色体分析及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AML诊断及亚型之间的鉴别诊断,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8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阳性病变总检出率为81.9%(68/83),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7.1%(64/83),其中以血管动静脉畸形(AVM)最为常见(22例,占26.5%),其次为小肠占位18例(21.7%)和小肠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16例(19.3%),4例(4.8%)患者的出血部位位于小肠以外。〉50岁患者以小肠AVM为最主要病因,小肠占位主要见于30-50岁患者,〈30岁患者则以小肠溃疡最多见。所有患者检查中和检查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提示,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价值较高。OGIB以小肠AVM最多见,其次为小肠占位和小肠溃疡。不同年龄OGIB组间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62例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逐一分析。结果: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胆源性40例(64.5%),酒精性10例(16.1%),原因不明12例(19.4%);轻型56例(91.3%),重症6例(9.7%);肝功能受损42例(67.7%)。CT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优于B超。62例中,治愈60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果表明,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最常见,内科综合治疗是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发热待查(FUO)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武汉协和医院PET 中心行18 F‐FDG PET/CT检查的144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结果。以手术病理、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出院诊断并结合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分析PET/CT图像,并从病变检出率、诊断效率、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等方面评价 PET/CT对FUO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144例患者有130例最终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89例,14例病因未明。PET/CT为97.6%(40/41)的恶性肿瘤患者和88.7%(79/89)的良性病变患者检出了异常病灶,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40/41)、86.5%(77/89)、90.0%(117/130)、76.9%(40/52)、98.7%(77/78)。PET/CT 为46.3%(19/41)的恶性肿瘤患者首次检出了原发灶,并为92.7%(38/41)的患者检出了比传统影像学方法更多的病灶。结论18 F‐FDG PET/CT 显像对FUO患者病变的检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病理改变、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AIN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结果、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①确诊为AIN患者共34例,其中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27例,占79.4%,抗生素导致的AIN占DAIN的70.4%,最常见的抗生素依次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磺胺类。②临床表现有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00%)、发热(64.7%)、蛋白尿(55.9%)、少尿或无尿(52.9%)、镜下血尿(41.2%)、白细胞尿(38.2%)、皮疹(32.4%)、尿糖(26.5%)及关节痛(14.7%)。⑧病理显示肾小管损伤轻重不等,肾小球及肾血管无明显病变。④18例(52.9%)口服强的松治疗,7例(20.6%)应用甲强龙冲击,7例(20.6%)行血液透析治疗,2例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6周后,除2例患者未脱离透析,其他患者均明显好转.入院时患者平均血清尿素氮(BUN)为(19.9±7.3)mmol/L,肌酐(Ser)为(532±237)μmogL,尿酸(UA)为(415±141)μmol/L;治疗6周后,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平均BUN为(7.4±2.7)mol/L,Scr为(133±85)μmol/L,UA为f309±94)μ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疗效显著。结论AIN的常见致病因素为药物。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特异性,发热为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及病理改变决定治疗措施,激素及血液透析是治疗AIN的有效方法,及时把握时机,并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TP  Zhao YP  Zhu Y  Cai LX  Cui QC  C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7):2647-2650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68年7月至2005年1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8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外科处理、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分析进行总结。结果78例患者中查体发现者27例,占34.6%,最常见症状为上腹痛和上腹部不适,分别为30.7%(24例)和26.9%(21例);最常见的体征为腹部包块,占35.9%(28例)。Bus和CT为最常用的术前检查手段,阳性率分别为98.6(71/72)、100%(53/53)。外科手术死亡率为1.28%,恶性行根治性切除者5年生存率75%(9/12)。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含多种肽类激素者78.6%(55/70),神经元特异性稀醇酶及嗜铬素阳性者较多,分别为91.4%(32/35)和79.4%(27/3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及胃泌素的阳性率分别为64.6%(42/65)、47.5%(22/53)、45.8%(22/48)、37.5%(21/56)、23.9%(11/46)和22.6%(7/31)。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症状缺乏特异性,Bus及CT直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肝细胞癌(HCC)的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HBV、HCV和HGV肝炎病毒,探讨中国哈尔滨地区肝炎病毒类型与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19例HCC石蜡包埋组织,采用PCR技术,检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HCV-RNA和HGV-RNA。结果①119例HCC中,HBV-DNA阳性率为64.7%(77/119),其中主要为c亚型92.2%(71/77);②HBsAg和HBcAg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9.6%(55/119)和19.3%(23/119);③HCV-RNA和HGV-RNA阳性率分别为2.5%(3/119)和0.8%(1/119)。结论中国哈尔滨地区HCC的发生主要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特别是HBV的c亚型。  相似文献   

9.
229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异同。方法 对229例冠心病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 ①冠状动脉优势型的分布:维吾尔族以右侧为主(65%),汉族以左侧为主(77.5%)。②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维吾尔族以重度为主(36.7%),汉族以轻度为主(77.5%)。③冠状动脉的病变性质:维吾尔族以复杂病变为主(50%),汉族以单纯狭窄为主(57.4%)。④室壁瘤形成:维吾尔族发生率占23.3%,汉族占7.5%,附壁血栓发生率维吾尔族与汉族基本相符。结果 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冠造结果有显著差异,出现上述差异可能与早期治疗机会不同而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男女比例为1:3.1,术前诊断率19.8%(17/86)。乳头状癌90.7%(78/86),滤泡状癌6.9%(6/86),其他2例(2.4%),其中微灶癌占34.9%(30/86)。B型超声砂粒样钙化占47.7%(41/86),单发结节占38.4%(33/86),多发结节占61.6%(53/86)。行颈淋巴结清扫77例,其中淋巴结转移68.8%(53/77),微灶癌中淋巴结转移26.7%(8/30)。8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次手术5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无喉返神经损伤。51例随访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4.1%(48/51)。结论术前B型超声、术中冰冻切片是甲状腺癌主要确诊手段并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砂粒体样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单发结节、多发结节均可为癌。微灶癌也可多发,伴颈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规范化手术是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全身骨扫描的价值。方法:自1997-01-1998-08对7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前的病人常规行全身骨扫描。结果:77例病人放疗前骨扫描显示阳性率为11.7%(9/77),其中4例(5.2%)经同期CT或X片证实为骨转移,在中位随诊时间内总阳性率为15.6%(12/77),骨转移发生率为9.1%(7/77),总假阳性率为6.5%(5/77)。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前或放疗前应常规作全身骨核素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7--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载录的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文献,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特点和预后,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为关键词,检索CNKI载录的2007-2011年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文献,对文献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分型和预后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81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111篇文献,共10693例药物性肝损伤(DIH)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汇总。药物性肝损伤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最大为93岁,最小为7个月,平均为45.6岁。最高发的年龄段为41~60岁(421例,38.52%),〉60岁老年人占20.68%(226/1093)。43.51%的患者(2868/6592)无自觉症状,经体检或常规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其余患者以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及黄疸为主要表现。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几乎涉及了所有种类的临床药物和保健品,其中居前6位的是抗结核药(32.74%,3058/9340)、中药(22.12%,2066/9340)、抗微生物药(9.18%,857/9340)、抗肿瘤药(6.34%,592/9340)、解热镇痛药(4.80%,448/9340)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用药(4.37%,408/9340)。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最多见(63.66%,4438/6971)。患者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仅1.67%(114/6809)。结论抗结核药、中药、抗微生物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部分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处理大多可治愈或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以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基础化疗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6—01/201212月收治的357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化疗期间出现继发性糖尿病8例(8/304,2.63%),化疗后出现继发性糖尿病21例(21/304,6.91%),2例血糖控制不好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分别于化疗后5月和7月死亡(2/29,6.90%);32例出现糖尿量异常(32/304,10.5%),其中化疗期间出现11例(13/304,4.28%),化疗后出现19例(19/304,6.25Voo),经过饮食控制及物理治疗5例空腹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5/32,15.60%)。结论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以5一FU为基础的化疗与继发性糖尿病或糖尿量异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TCRE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97例患者,根据术后月经状况、二次治疗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总结术后3年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2.2%(155/297)的患者闭经或仅有点滴月经,40.7%(121/297)的患者月经量转为正常,7.1%(21/297)的患者症状复发,月经改善总有效率为92.9%(276/297)。7.8%(23/297)的患者因出现周期性腹痛、阴道淋漓出血不净等症状需进行治疗。再次住院行子宫切除术8例,行二次TCRE5例。总结满意度情况为:满意41.1%(122/297),比较满意50.8%(151/297),不满意8.1%(24/297)。结论TCRE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方法。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漏切和子宫内膜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3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的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CT及HRCT扫描,对合并肿块或纵隔内的可疑淋巴结进行增强扫描。分析其发病部位、范围及影像特征。结果: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感染率为57.6%(19/33),高于其他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两肺病变呈弥漫分布,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左肺下叶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6.7%、63.6%、78.8%、54.5%、75.8%。以斑片或大片实变影多见,占87.9%(29/33),结节影占81.8%(27/33),空洞影占45.5%(15/33),胸腔积液占21.2%(7/33),纵隔淋巴结肿大占21.2%(7/33),真菌球占9.1%(3/33)。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病变范围广,多为弥漫分布;以斑片状或大片实变影、结节影常见。  相似文献   

16.
调查130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Ⅰ型54例、Ⅱ型76例)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情况,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LMS)进行评定。结果表明TD的总发生率为16.92%(22/130),Ⅰ型及Ⅱ型患者的TD发生率分别为5.56%(3/54)和25%(19/76);TD组阴性症状综合评价总分明显高于非TD组;TD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服药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讨论了减少TD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烟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10岁左右与35岁左右。脑缺血表现27例(75%),脑出血表现7例(19.4%),症状性癫痫表现2例(5.6%)。儿童患者(≤16岁)15例(41.7%),成人患者(〉16)21例(58.3%)。其发病类型均以脑缺血为主,而在临床表现上尤以单侧肢体无力或偏瘫最常见。结论: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以脑缺血最常见。另外,DSA能对烟雾病作出明确诊断,所以对于临床疑似病例应该及早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昆明儿童HIV/AIDS患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以及机会性感染发生部位及病原情况。方法对昆明市传染病医院自2001—2008年5月收治的12例儿童HIV/AIDS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传播是本地区儿童HIV/AIDS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100%);发病年龄小(平均年龄2^7/14岁),潜伏期短(平均潜伏期2-3年)。进展快;流行趋势减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75.0%),精神萎靡(75%),咳嗽(50%),慢性腹泻(41.67%),淋巴结肿大(41.67%),皮肤病变(33.33%),重度消瘦(8.33)。25%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25%的患者血红蛋白低于9g/L,41.67%的患者血小板低于正常,胸片检查异常者占80%,CD4+T细胞〈200cell/uL者占66.67%;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83.3%,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肺部感染(66.67%),口腔真菌感染(41.7%),皮肤感染(33.33%),感染性腹泻(16.7%),肺结核(16.7%)等。结论昆明儿童H1V/AIDS均经母婴传播,潜伏期短,流行趋势减缓。临床上以发热、精神萎靡、咳嗽、慢性腹泻及淋巴结肿大为常见症状,大多数病例胸片检查有异常,CD4+T细胞下降。机会性感染表现为多系统,多种致病微生物并存,细菌、真菌、病毒均为常见病原,呼吸、消化系统以及皮肤软组织为常见感染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染色体异常及其演变在揭示MDS的发病机制、白血病转化和评估MDS预后中的意义。方法;77例MDS核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结果:77例中,40例(52%)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RAEB和RAEB-T的模型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20、10/14,明显高于RA和RAS(分别为15/37、2/5,P<0.05)。按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的多少依次为:+8、-7/7q-、5q-、-Y、20q-、+9、+21、dup(1q)、i(17q)和+19。核型异常者进展为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生存期也明显缩短(P<0.05)。复杂异常核型者预后最差。结论:MDS的骨髓染色体分析对研究其病因、明确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ardisease,AD)的关系。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关于中国人ACE基因I/D多态性与AD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c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总体分析未发现ACE基因I/D多态性与AD相关,亚组分析显示,在内地汉族人,携带I等位基因及II基因型的人群患AD的风险更高,合并的OR值分别为1.66[95%CI(1.31,2.12),2.17[95%CI(1.54,3.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内地汉族人AD的发病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