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德春  向阳 《中国药房》2012,(36):3417-3419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结果:2组治疗后肝肾功能、血常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心肌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射血分数(EF)与E/A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并能够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美托洛尔对高血压LVH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102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予口服替米沙坦80mg,1次/d,美托洛尔12.5mg,2次/d连服24周,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IVST)、峰值速度A/峰值速度E(A/E)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美托洛尔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逆的变化。结果替米沙坦和美托洛尔能有效降低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口服缬沙坦80mg/d,依那普利5~10mg/d;对照组25例,口服依那普利5~10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Y-HA分级)评估,血压、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对两组心功能、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量、左心室收缩末期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等均有显著改善(P<0.05),心脏各个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血压变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较之单独使用依那普利更有利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曹彦敏  孙家安  张洁芳  刘东立 《河北医药》2008,30(12):1892-1893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与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8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氨氯地平组29例;培哚普利组30例,联合用药组30例均治疗24周。治疗前后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重构的各项参数及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3组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下降明显(P<0.01或0.05)。二尖瓣E/A峰速度比值明显升高;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均显著下降(P<0.01),而联合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或0.05)。结论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联用可有效降低血压,同时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非洛地平联合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监测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最大峰值流速比值(E/A),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降压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85.7%,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复查LVDd、LVPWd及LVMI均降低,EF及E/A均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非洛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并改善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章孔旭 《海峡药学》2011,23(6):116-117
目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药物以及社区干预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0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各54例,分别服用缬沙坦80一160 rag和氨氯地平5~10mg,均为1次/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比较均无明星变化,而A峰/E峰值则明显降低;治疗后缬沙坦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下降,而氨氯地平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均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和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1,24,48和72 h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功能包括等容舒张时间(IVRT)、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E)、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A)、峰E/峰A(E/A),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治疗24 h后的液体入量、尿量和两者的差值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的呼吸困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8 h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和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的NT-proBNP和cTn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指标的降低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4 h后的尿量及尿量与液体入量的差值均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差异。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近期疗效较好,改善临床症状、心功能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联用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对逆转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LVH患者46例,口服氨氯地平5m g/d、培哚普利4m g/d共6个月,观察血压、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E/A峰速度比值明显升高;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 d)、室间隔厚度(IV ST)、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后壁厚度(LVPW 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 I)均显著下降。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地效降压,并同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300mg/d及卡维地洛20~40mg/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以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 50例患者经厄贝沙坦及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由治疗前的(160.6±12.4)mmHg、(99.2±6.4)mmHg、(79.6±8.3)次/min下降到治疗后的(129.4±13.4)mmHg、(81.8±9.2)mmHg、(65.4±9.2)次/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峰、E/A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治疗早期出现乏力症状,3周后缓解;无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未出现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疗效显著,并可同时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HHCME ) 的疗效.方法 HHCME患者28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比索洛尔治疗.每月记录肱动脉血压及心率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室间隔厚度( IVST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采用Deve 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血压、心率、LVEDD、LVESD、LVPWT、IVST、CI及 LVMI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LVEF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HHCME能平稳控制血压及心室率,有效逆转左室心肌重构,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翠云  刘厚林 《中国药房》2012,(32):3007-3009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卡维地洛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最初3d给予卡维地洛5mg,bid,若无异常反应,后增至10mg,bid;同时给予坎地沙坦8mg,qd,若血压未得到理想控制,可增至12mg,qd),观察组40例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卡维地洛的用法同观察组;同时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qd,若血压未理想控制,可增至10mg,qd)。观察2组24h平均心率(HR)和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各项心脏结构指标,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HR和SBP、DBP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VPWT和LVMI减小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采用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有显著降压作用,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并能有效保护高血压靶器官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为对照组(n=61例),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为研究组(n=8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以及左心室功能特点。结果研究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以及夜间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的血流峰值流速减慢,二尖瓣E峰值和二尖瓣A峰值的比较(E/A)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正常者,更容易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3.
陈志龙 《中国药房》2010,(12):1128-112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压、脉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氨氯地平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提高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降低血压和脉压效果更为明显,二者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得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测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心室早期充盈速度及心房充盈速度,计算心室早期充盈速度/心房充盈速度比值,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壁相对厚度,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左室射血分数,计算左室Tei指数,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明显延长,射血分数明显缩短,导致左心室Tei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提供了一个简便、敏感、准确且全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倍博特)对高血压左心室(LV)舒张功能及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LV构型异常组(42例)和LV构型正常组(48例),均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1片(含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po,q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3和6个月测量血压、脉压和体质量指数,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受试者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d及LVDs)、室壁厚度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用多普勒超声和组织多普勒(TDI)分别记录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E、A、E/A)和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频谱(e’、a’),计算E/e’、e’/a’;运用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大径(Dmax)、最小径(Dmin),计算颈动脉动脉顺应性(AC)、血管僵硬参数(β)和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LV构型异常组的e’/a’低于LV构型正常组(P〈0.05),而E/e’β、Ep高于LV构型正常组(P〈0.05)。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3和6个月,与用药前基线值相比,IMT以Ep、E/e’降低(P〈0.05),AC、e’/a’增高(P〈0.05),LV构型正常组干预6个月时恢复至正常值范围。LV构型异常组在干预3个月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恢复至正常值范围,6个月时LAD、RWT、LVMI恢复至正常值范围,但E/e’、e’/a’、β、Ep与LV构型异常组仍有差别(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舒张功能、动脉弹性的减低,早于动脉结构及心脏构型的改变。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口服3和6个月,对LV构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和动脉弹性,对LV构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逆转心脏的重构,形态结构恢复正常,但心脏舒张功能和动脉硬化的参数未完全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4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2组血压,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左心功能及左心室参数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未期内径(LVSd)、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依那普利,改善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左室肥厚作用优于单独应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对比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对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以评价两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1月~2010年l月收集住院及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66例,自主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缬沙坦组)治疗或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卡维地洛组),观察两组治疗高血压取得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及半年后,缬沙坦组、卡维地洛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压趋势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患者服药后24h尿蛋白定量有所降低,与卡维地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且均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治疗可对蛋白尿有明显的减轻作用,说明其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和脉冲多普勒技术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58例作为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及脉冲多普勒(PWD)技术检测2组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Ve、Va)及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及E/A(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及Ve/V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较,高血压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高度成正相关,对照组与高血压组r值分别为0.81和0.74。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发生左心室肥厚前已有心室舒张功能异常;DTI技术与PWD技术结合,可以为评估左室舒张功能提供更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博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安博维组和对照组,于用药前和服药后1年,测量左心室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速度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速度、A/E值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测定血浆脑钠素(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A、A/E值、LVMI、BNP和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E、A、A/E、LVM1、BNP和hs—CR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提高,A及A/E值下降,LVM1下降,血浆BNP及hs—CRP水平下降,但安博维组治疗前后各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安博维组的各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博维能够有效保护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血浆BNP及hs—CRP是预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煜 《中国药房》2012,(24):2259-226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逆转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和改善左心室功能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165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和氨氯地平+辛伐他汀组,分别应用氨氯地平5mg.d-1和氨氯地平5mg·d-1+辛伐他汀10mg·d-1治疗,治疗前和随访结束时采用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心脏结构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2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氨氯地平+辛伐他汀组优于氨氯地平组(P<0.05);2组均能显著增加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P<0.05),且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氨氯地平+辛伐他汀组可进一步增加EF和E/A(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能有效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进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