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环肺静脉消融术(CPVA)后早期复发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0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阵发性AF患者120例,实施CPVA进行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8例)和未复发组(82例),探讨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P波离散度、左心房内径、术前及术后NT-proBNP水平以及AF持续时间均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P波离散度以及术前NTproBNP是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P波离散度以及术前NT—proBNP是CPVA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P波离散度提高能够预测复发,而术前NT—proBNP提高则提示AF易感性增强,亦可预测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
赵娜  谢玮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63-1365
目的评估心房颤动(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62例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经电复律成功恢复窦性心律,在基线水平,测量每位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临床随访3个月,比较房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基线特征,并分析复发预测因素。结果40例复发(65%),复发组房颤持续时间长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左房内径大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hs—CRP高于未复发组∽〈0.05)。经回归分析表明房颤复发预测因素有hs—CRP、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结论Hs—CRP、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房颤患者后左房容积指数(LAVI)的变化,及讨论LAVI对RFCA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接受RFCA治疗的房颤患者68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的变化,并分析RFCA后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RFCA患者治疗后1年后复查LAVI明显减低,LAVI与房颤复发独立相关。结论RFCA治疗有助于心肌结构的改善,LAVI可用于预测RFCA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心功能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心力衰竭的患者,该组患者均行NT—proBNP监测,分析NT—pro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及顸后的关系。结果:NT—proBNP的水平在心功能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Ⅲ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有重要的检测价值,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并能预测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功能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2019年10月确诊房颤并首次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8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组(19例)和未复发组(6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功能相关参数。比较房颤复发与未复发2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并明确其中的危险因素。 结果 房颤RFCA术后复发组左房前后径、左心耳口径及深度大于未复发组(均P<0.01),而左心耳面积变化率、排空速度、充盈速度复发组小于未复发组(均P<0.01)。左心耳面积变化率与复发时间(r=0.685,P=0.001)、排空速度(r=0.562,P=0.012)、充盈速度(r=0.627,P=0.004)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BNP(r=-0.558,P=0.013)及心耳深度(r=-0.496,P=0.031)呈负相关。左心耳面积变化率预测房颤RFCA术后复发的AUC为0.933(0.875~0.991),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减小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左心耳面积变化率<40.95%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界值效果最佳。 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功能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有预测价值。其中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减小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术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大内皮素(big-ET)及氮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影响。方法5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负荷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5例。阿托伐他汀组术前12小时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安慰剂组对应时间点给予安慰剂口服。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7d留取静脉血,检测血中big—ET及NT—proBNP。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术前血浆bigET-1和NT—proBNP的浓度均无差别(P〉0.05),术后1d.3d.7d均小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术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抑制二尖瓣置换术后big-ET及NT~proBNP上调。  相似文献   

7.
贺勇  王晶  贾锋鹏  王新 《重庆医学》2013,42(14):1585-1588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规律性,以及对房颤RFCA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阵发性房颤组(64例)和持续性房颤组(41例)。分别检测两组术前24h、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时NT-proBNP的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等参数。比较两组患者间消融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NT-proBNP是否与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有相关性。结果术前持续性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高[(842.09±197.31)pg/mL vs.(658.35±202.45)pg/mL,P=0.040]。阵发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术后3个月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40),术后3个月与术前基线相比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随访6个月阵发性房颤组有15例(23.44%)出现复发,持续性房颤组有12例(29.27%)出现复发,两组中房颤复发患者基线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房颤复发患者。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T-proBNP水平(P=0.048)以及左心房内径(P=0.049)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dNT-proBNP水平呈下降趋势,以持续性房颤患者最为显著,术前较高的基线NT-pr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可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杨寿艳  杨坤  潘波  代静澜  牟海刚  梁伟  覃策 《重庆医学》2015,(15):2065-2067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26)及窦性心律组(n=30),并选取年龄和性别与入选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计算PtfV1。结果阵发性房颤组的NT‐proBNP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后NT‐proBNP水平显著减低。阵发性房颤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543,P<0.05),与LAD呈正相关(r=0.606,P<0.01),与LVEF呈负相关性(r=-0.750,P<0.01),与PtfV1绝对值呈正相关(r=0.513,P<0.01)。结论测定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及PtfV1,有助于综合评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浆D-二聚体在ACS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及其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ACS患者103例治疗前后及25例正常对照者血cTnl、NT—proBNP及D-二聚体,并比较各组血清cTnl与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对7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心功能Killip分级,分析AMI患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的相关性。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血cTnI、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组,U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血清cTnI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1);经治疗后STEMI组和NSTEMI组及UA组血cTnI、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MI患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NT—proBNP及D-二聚体对ACS的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206例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比较结果,并分析NT—proBN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不同病因患者的NT-proBN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浓度随心力衰竭的分级增大而升高(/9〈0.05);随访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P〈0.05);NT-proBNP浓度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P〉0.05);死亡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显著升高,其检测值越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其对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200例心衰病人及50例正常人NT—proBNP,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E/A和E/E’。结果:(1)心力衰竭组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血浆NT—proBNP相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从右心衰组、左心衰组到全心衰血浆NT—proBNP相应升高,全心衰与左心衰、右心衰组比较P〈O.01(3)从舒张性心衰组、收缩性心衰组到混合性心衰组血浆NT—proBNP相应升高。混合性心衰与收缩性心衰组与舒张性心衰比较P〈O.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协助诊断心衰的一个可靠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田歌   《中国医学工程》2012,(5):80-81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和抑郁状态对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房颤(AF)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73例行RFCA的AF患者,所有患者于纳入研究时和随访12个月后均行12导同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根据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析RFCA后AF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73例患者均完成CPVA,达到消融终点;随访12个月时未复发128例,复发45例。复发与未复发者比较,其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SDS有差异。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SDS评分低于术前,左房容积指数和抑郁是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能显著改善抑郁状态。左房容积指数和抑郁状态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浆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衰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确诊的慢性心衰失代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旦组各20例。用药前以及开始用药后1个月两组均行NT—proBNP检测、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且分别与治疗前诸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严重程度的递增而增加,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左西盂旦能显著降低失代偿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反映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左西孟旦能增加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及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儿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特点以及与HPH的相关性。方法围产期缺氧性新生儿根据生后第一天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HPH组与非HPH组。HPH组依据其生后第7天肺动脉压力(PASP)是否恢复正常分为HPH恢复正常组和HPH未恢复正常组。选择同期入院无围产期缺氧病史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所有对象于生后第1天、第7天采集静脉血,测定其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生后第一天各组血浆NT.proBNP比较,HPH组与非HPH组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及重度HPH组高于非HPH组和轻度HPH组(P〈0.05);重度HPH组高于中度HPH组(P〈0.05)。生后第7天HPH恢复正常组及未恢复正常组血浆NT—proBNP与第一天比较,血浆NT-proBNP均低于第一天(P〈0.05)。生后第一天血浆NT—proBNP与PASP呈正相关(r=0.826,P=0.000)。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HPH患儿心功能状态及PASP高低密切相关,动态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可反映其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浆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患者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焦作市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检测血浆NT—proBNP含量,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分别为(473±189)pg/ml和(88±32)pg/ml(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82,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 proBNP)联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募有慢性心衰病史、入院完善NT proBNP和eGFR的临床心功能下降患者124例,并按照心功能等级及eGFR进行分组,分析肾功能正常及减低患者间血浆NT proBNP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NT proBNP与eGFR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心衰程度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T proBNP与预测模型对慢性心衰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 肾功能减低组血浆NT proBNP水平较肾功能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对心功能Ⅲ级和Ⅳ级分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减低组患者NT proBNP亦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NT 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49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后纳入NT proBNP、肾功能分期以及两变量乘积建立模型,ROC曲线分析提示预测模型比单用NT proBNP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恶化程度预测性更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和0.751)。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NT 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性关联,且NT proBNP联合eGFR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衰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回顾分析2005-2009年间在我院内分泌科和心内科收治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非M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NT—proBNP)值与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关系,并采用协方差分析各组间Log(NT—proBNP)值的差异。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为Log(NT-proBNP)值的独立预测因素;MS组患者Log(NT—proBNP)值明显低于非MS组患者(P〈0.05);高甘油三酯和体重指数、正常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的MS患者Log(NT—proBNP)值均明显低于非MS患者(P〈0.05)。表明MS患者NT—proBNP水平明品低于非MS患者,这可能与M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和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具有再次发生卒中的高风险,因此需要改进策略以预测卒中的复发。目的:在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中,评估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高半胱氨酸、肾素、脂质和脂蛋白颗粒浓度和大小的预后价值。设计、机构与受试者:在参与培哚普利预防复发性卒中研究的受试者中进行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培哚普利预防复发性卒中研究是一项基于培哚普利的降压治疗以预防复发性卒中的安慰剂对照试验,该治疗方案能使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24%。作者对2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了平均3.9年的随访,每例患者都有1~3例与之相匹配的对照者。随机化匹配以下变量,即年龄、性别、治疗分配、病变部位和最近的主要事件。主要观察指标:根据基线时的sVCAM-1、NT—proBNP、C反应蛋白、高半胱氨酸、肾素、脂质和脂蛋白颗粒浓度和大小对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进行预测。结果:sVCAM-1和NT—proBNP浓度可以预测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校正相匹配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后,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sVCAM—1的最高四分位数OR为2.24(95%CI1.35—3.73),NT—proBNP的最高四分位数OR为1.62(95%C10.98—2.69),sVCAM-1和NT—proBNP的最高四分位数患者发生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数患者的3.6倍。安慰剂组和培哚普利治疗组患者的svCAM-1对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预测作用相似。基线时的血浆C反应蛋白、高半胱氨酸、肾素、脂质和脂蛋白颗粒浓度和大小不能预测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风险。结论:sVCAM-1和NT—proBNP水平能够提供传统危险因素以外的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鉴别呼吸困难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3例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A组,32例)和肺源性呼吸困难(B组31例)2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用酶联免疫附法)。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2135.51±328.15),浓度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334.12±5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血浆NT—pro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对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术前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用于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预后的价值。研究连续入选了891例肌钙蛋白T水平正常(≤0.03μg/L)且接受PCI治疗的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每例发生了心血管事件(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匹配两例未发生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的手术操作成功,且均完成了随访。至随访期结束时(平均2.6年),有75例患者发生了心血管事件(41例死亡和34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在多变量分析中,病变程度、糖尿病和NT—proBNP水平处于最高四分位区间(〉490mg/L)被认为是PCI术后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可得出结论,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与PCI术后远期预后有关。NT—proBNP可用于对接受PCI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