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受到重视[1]。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出血性脑梗死(HI)35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因,以便及早预防与治疗该疾病。方法如果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降纤药物、溶栓药物以及能够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的药物,则应立即停用;缓解患者出现的脑水肿,并将颅内压降低。采用一定药物来保护脑细胞,如清除自由基的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支持治疗。结果得以治愈的患者有21例,有23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好转,好转的患者为2例,另有2例患者的病情恶化,1例患者死亡。结论因为HI通常不会出现附加临床症状,所以容易被漏诊;对此应为患者定期检查脑脊液,并复查CT。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脑梗死并非少见,自CT、MRI检查普及以来,其临床诊断有了很大提高,回顾我院四年来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及诊治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梗死后出血(亦称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HI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占同期住院脑梗死470例的5.1%,入院时即诊断为HI 4例,另20例入院时诊断为脑梗死。梗死部位位于前循环者20例,其中大脑皮质10例,基底节区6例,半卵圆中心4例;梗死部位位于后循环者4例,均为小脑梗死。在20例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治疗过程中16例病情无好转或加重,通过复查头颅CT发现为HI。经调整治疗20例预后较好,4例死亡,病死率为16.7%。结论:①梗死后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②应适时复查头颅CT;③慎用降纤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由于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血液重新涌人梗死的病灶,引起梗死区的出血转化,被称为出血性脑梗死。自CT和MRI问世以来,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也日渐增多,尤其近年来溶栓和抗凝药物的普遍应用,出血性脑梗死引起广泛关注。现将我院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是指脑梗死患者由于梗死区血管再通,血流重建而发生的出血。我院自2006年以来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6例,经治疗大多好转,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名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论:护理人员保持较强的责任心,能够细致认真地观察患者的病情,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对2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主要为:高龄、高血糖、高血压及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结论 为避免发生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建议根据患者情况调控血压、血糖,对于高龄患者慎用抗凝、扩容、扩血管药物.病情变化及时完善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由于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血液重新灌注梗死的病灶,引起梗死区的出血,CT平扫在梗死的低密度灶中出现高密度灶,被称为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头CT检查特点。结果根据头CT特点,出血性脑梗死可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特别是大面积梗死及心源性栓塞者,均应定期查头CT,便于及时发现出血性脑梗死,及时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CT表现与分型、发病机制及诊断与鉴别。方法对4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前查头颅CT,未明确病灶的患者入院后2~5d复查,入院后15—20d常规复查,有症状加重的患者随时复查,每位患者均做2次以上的CT检查。结果40例患者临床诊断全部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且经CT确诊为脑梗死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或用原发梗死灶无法解释的症状或体征时,再次行头颅CT检查,发现有梗死后出血的表现。结论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当病情变化、加重时,及时检查CT是必要的,有利于HI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输卵管炎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统计资料表明,近10年出血性输卵管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跃居妇科急腹症的第4位。由于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认识,易与其它急腹症相混淆而导致误诊误治。本院1998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出血性输卵管炎22例,误诊率为77%,略低于文献报道。为提高对出血性输卵管炎的认识,降低其发病率及误诊率,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CT和MRI的应用,国内外学者陆续发现小量脑出血可引起类似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称之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我院自2002年至2005年共收住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以及进行溶栓治疗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栓塞、大面积腑梗死、皮层梗死、糖尿病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的机率增大,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确诊出血性输卵管炎9例,对出血性输卵管炎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原则上抗炎和对症治疗,对诊断困难者,在积极抗炎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如24小时病情无改善或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及腹腔内出血,则行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6.
钟华  钟冬梅 《现代医院》2008,8(4):49-50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经头颅CT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纳洛酮治疗组予以纳洛酮4mg稀释后静滴,同时静滴β-七叶皂甙纳30mg,共14天;对照组仅静滴β-七叶皂甙纳30mg,共14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第90天进行欧洲卒中(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第14天和90天纳洛酮组ESS积分增加和BI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可以促进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出血性及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出血性输卵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极易误诊为异位妊娠、卵巢破裂等病,是目前妇科急腹症中一新课题.现将我院20例出血性输卵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脑梗死后发生HT患者49例,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未发生HT)106例作为对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应用x2、t检验,各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HT组出血后临床症状加重21例(42.9%),其中表现为意识障碍程度加重8例、偏瘫加重7例和出现头痛头晕或加重5例;(2)梗死后15d内发生HT占87 0%;(3)皮层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房颤)、脑栓塞、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均增加脑梗死后HT的风险(P<0.05),其中以脑栓塞及房颤影响最大;(4)HT各亚型中以脑实质血肿形成2(PH-2)型出现临床症状的概率较高.结论 大动脉主干闭塞较易发生HT,且多在脑梗死后15d内发生,其短期预后与分型有关;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房颤、脑栓塞、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H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它是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病情重、预后差。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对近4年来收治的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3例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03例疑似患者,手术结果显示,62例为出血性脑梗死,41例为非出血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10%、90.24%、88.35%,均高于CT诊断的66.13%、70.73%、6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的5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图像显示大片状或斑片状信号(长T1、T2),T1WI序列低信号区表现为类圆形、斑点状,高信号区表现为云雾状,且边界清晰,T2WI序列高信号区表现为大片状,且信号不均匀,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花边状、地图样强化,2例出现脑回样强化。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