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腺样囊性癌(ACC)的CT及PET/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或支气管纤维镜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肺腺样囊性癌的CT及PET/CT表现,17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PET/CT检查.结果 17例ACC中,中央型(n=15)、周围型(n=2).中央型ACC中,肿物局限于腔内2例,腔内外肿块9例,弥漫管壁浸润型4例.周围型2例中可见分叶,未见明显毛刺.CT表现:除弥漫浸润型ACC边界不清外,大部分病灶边界较光整,密度均匀,2例见坏死,多数平扫为低或等密度,多为轻-中度强化.PET/CT上SUV最大值为2.5~8.7(平均5.96±2.38).8例继发阻塞性炎症或/并肺不张,4例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并肺内转移.结论 原发性肺ACC是一种少见的肺内肿瘤,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腔内外肿块或弥漫浸润性生长,CT扫描结合MPR技术可以清楚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原发性肺腺样囊性癌(ACC)与黏液表皮样癌(MEC)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ACC(ACC组)与18例MEC(MEC组)患者胸部CT资料,比较其CT表现差异,并对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鉴别MEC与ACC的效能。结果 ACC组与MEC组间病灶类型,增强扫描动、静脉期CT值及病灶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部位、有无阻塞性病变、囊变/坏死、钙化、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及远处转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中央型病变发生部位、纵向浸润范围及病变环周范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动脉期和静脉期CT值鉴别ACC与ME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及0.75。结论 ACC和MEC的CT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结合临床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泪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泪腺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资料,9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肿瘤发生在泪腺眶部,呈不规则扁长形9例,椭圆形3例;沿肌锥外间隙向眶尖浸润生长,与外直肌分界不清9例;8例边缘不规则。9例CT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伴眶壁骨质“虫蚀样”或广泛破坏6例,眶壁受压凹陷变形2例,骨质增生硬化4例。MR检查11例,T1WI呈等信号8例,低信号3例,信号不均匀,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侵及颅内、颞窝和海绵窦6例。结论泪腺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和MRI结合可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病例 男,59岁,半年前感腭部不适,近2月加重伴疼痛来诊.体检:腭部隆起肿胀,触之较硬,黏膜表面光滑无糜烂.余(一). 影像学表现:MRI表现:腭部、鼻部见团块状等低T1、等高T2混合信号影,内见囊变区并见条索状分隔,本例病变累及硬腭后部,软腭、鼻中隔、鼻甲,鼻咽部黏膜亦增厚,肿瘤形态不规则,大小约6.5 cm×3.8 cm×4.0 cm.CT表现:腭部、鼻部见团块状等密度影,边界不清,内见低密度囊变并见骨质破坏,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59岁,半年前感腭部不适,近2月加重伴疼痛来诊。体检:腭部隆起肿胀,触之较硬,黏膜表面光滑无糜烂。余(-)。影像学表现:MRI表现:腭部、鼻部见团块状等低T1、等高T2混合信号影,内见囊变区并见条索状分隔,本例病变累  相似文献   

6.
气管癌非常少见,医疗工作中极易漏诊或误诊,作者在近3万份CT片中仅发现1例,报道如下。病例男,54岁,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紧、喘息、呼吸困难、偶有咳嗽、一般无痰。在门诊按支气管哮喘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入院前10天,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咳嗽胸痛,咳少量痰且带有血丝,于2002年4月2日入院。因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改变给予抗感染、平喘、解痉等处理,症状仍无好转。多次透视和摄胸部平片,仍未发现异常。CT平扫:在定位像上见气管下段,距气管隆突上方3cm处管腔内有一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中央气道内腺样囊性癌(ACC)与黏液表皮样癌(MEC)的临床及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胸部CT检查并经手术或支气管镜病理证实的76例中央气道涎腺肿瘤患者,其中ACC 45例、MEC 3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38例ACC、29例MEC加行CT增强扫描,比较ACC与MEC的生长部位、最大径、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及阻塞性炎症、阻塞性肺不张、淋巴结增大及胸腔积液等CT表现差异。结果 MEC患者年龄低于ACC患者(P<0.01),两者咳嗽、咳痰、发热、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EC比较,ACC易发生于气管、多呈浸润性生长、强化程度较小、阻塞性炎症发生率较低(P均<0.05),而肿瘤最大径及阻塞性肺不张、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征象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央气道涎腺肿瘤发病年龄较轻。ACC好发于气管,多呈浸润性生长,增强CT呈轻-中度强化;MEC好发于叶、段支气管,多呈膨胀性生长,增强CT明显强化。MEC阻塞性炎症发生率高于ACC。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囊样肝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类型肝转移的认识。方法21例囊样肝转移性肿瘤,男16例,女5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61岁,CT检查采用GEHispeedCT扫描机,取仰卧位,层距10mm,层厚8~10mm,范围包括全肝。所有病例均先做平扫,后用团注法快速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速度为2.5ml/s,行增强扫描,增强延迟时间70s,必要时做延迟扫描,时间为3~15min。原发肿瘤为结肠癌11例,直肠癌3例,胃癌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胰腺囊腺癌2例,卵巢癌2例。结果囊样肝转移性肿瘤CT平扫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和分叶状低密度影,常见有分隔,壁结节和不规则厚壁,增强后病灶界限更加清晰,分隔、壁结节及腔壁可见强化。结论囊样肝转移肿瘤变化多样,与其他囊性病灶有相似和不同CT征象。CT薄层扫描技术和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结合有助于囊样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特点。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10例接受增强扫描。 结果 13例均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右肺7例,左肺6例;中心型4例,周围型9例;2例肿瘤形态规则,边界尚清,11例形态欠规则,边界不光整;病灶最大径3.0~8.3 cm,平均4.9 cm;肿块密度不均匀,10例增强后肿块均呈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3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5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单侧胸腔少量积液。 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和MR在诊断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均接受CT检查,4例接受MR检查,分析CT、MR表现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 7例均为单耳发病,左耳3例,右耳4例;表现为外耳道局部隆起1例、肿块6例;形态规则1例、不规则6例;累及软骨部3例,软骨部与骨部均受累3例,颞骨及耳周广泛受累1例;侵犯中耳2例、腮腺2例、颞颌关节1例;骨质破坏5例,骨质受压1例,无骨质改变1例;T1WI呈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1例.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前行CT和MR对该肿瘤定位、定量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原发气道唾液腺型肿瘤 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气道ACC和23例MEC患者的CT表现。结果 病变部位:ACC位于气管及主、叶支气管,以气管最多(12/22,54.55%),MEC位于段及以上各气道,以主支气管最多(9/23,39.13%)。ACC形态:气管腔内外肿物10例,气道壁弥漫增厚5例,肿物截断主支气管者4例,腔内宽基底肿物3例。MEC形态:气道腔内肿物20例,腔内外肿物2例,肿物截断主支气管者1例。密度:ACC平扫CT值24~35 HU、低于邻近胸壁肌肉,多轻度强化(14/19,73.68%);MEC平扫CT值40~60 HU,4例伴少量钙化,多明显强化(16/20,80.00%)。结论 气道唾液腺型肿瘤CT表现具一定特点,CT影像能较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CT表现,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动脉期、实质期、肾盂期三期增强扫描,部分病人做MPR冠、矢状位后重建处理。结果 9例囊性肾癌,4例冠状位或矢状位后重建图像显示为非规则圆形囊性肿块,囊壁弥漫弧形钙化2例,囊内平均CT值15~20 HU,本组最高达35 HU,高于单纯囊肿。典型征象包括,囊壁局限不连续,中断,向局部肾实质浸润。囊壁局限模糊,显示不清。囊壁局限增厚,突出壁结节,中等强化。结论 多层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结果 10例为中央型,1例为周围型;形态分别为椭圆形(7例)、分叶状(2例)及不规则形(2例)。9例边界清楚,2例边缘毛糙。10例为实性病灶,1例为囊实性病灶。增强CT显示7例肿瘤实质部分密度较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其中5例密度明显高于胸壁肌肉,4例密度与胸壁肌肉相仿,2例密度明显低于胸壁肌肉。3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液体影,2例见周围新月形或环形气体影。所有病例在CT上均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阻塞(8例见阻塞性肺炎,5例见远端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塞,5例见肺不张)。5例可见纵隔、肺门或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1例见同侧肋骨转移。结论大部分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提高气管腺样囊性癌(Acc)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与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cc好发于气管后侧壁,年龄偏低,生长缓慢,少见淋巴转移。于管壁及腔内外呈结节状或弥漫浸润性生长。气管体层、cT、螺旋CT重建及MRI均可显示。结论 与其他气管肿瘤一样较易延误诊断,但只要提高警惕,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紧密结合临床,多数患者是能作出诊断的。  相似文献   

1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07年收治的8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结果 77例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5例为两肺野内散在斑片状分布,1例局限于两肺下叶.83例均见小叶中心小结节,部分伴有树芽征; 54例细支气管扩张,伴有管壁不规则增厚,9例扩张的细支气管内可见黏液栓塞;38例见周围性空气潴留;36例见斑片状影,2例合并右肺中叶不张;肺间质纤维化7例,肺动脉高压7例,合并胸腺瘤和肺癌各1例. 结论 CT是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依据,结合临床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8例,其中5例复发,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扫描检查,分析其CT影像表现.结果 8例患者均见大量腹水,肠管受压移位,在肝脾边缘形成扇贝形压迹,且5例复发病例扇贝形压迹明显;5例有肠系膜浸润性改变,5例见脐疝;4例表现为腹、盆腔内分房黏液团块;3例原发病例腹膜增厚明显,5例复发病例无明显腹膜增厚;腹壁种植2例;1例合并胸水.结论 腹膜假性黏液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故CT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