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中HIF-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VEGF-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及其受体VEGFR-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探讨HIF-1α对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发现的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在氧平衡及肿瘤微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HIF-1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HIF-1α是决定HIF-1活性的缺氧调节亚基.为此,我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HIF-1α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及生存期的关系,旨在探讨HIF-1α和VEGF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Jiang X  Huang X  Li J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0):583-585,I087
为探讨乳腺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984年至1985年手术切除的70例原发性乳腺癌石蜡标本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其中有腋淋巴结转移(LN+)者31例,无腋淋巴结转移(LN-)者39例。光镜下,200倍视野计数MVD,400倍视野计数VEGF阳性细胞。结果显示:LN+组的MVD及VEGF表达显著高于LN-组;MVD及VE  相似文献   

4.
血管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和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在血管瘤中的表达以及其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新生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 8例婴幼儿血管瘤中HIF 1α、VEGF的蛋白表达和MVD。结果  2 8例血管瘤中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 4 % ,71.4 %。其中增生期和消退期HIF 1α阳性率分别为 87.5 %、33.3% (P <0.0 1) ,VEGF阳性率分别为 93.7%、4 1.7% (P <0.0 1) ;MVD分别为 73 4± 14 6 3、30 2± 9 1(P <0.0 1)。HIF 1α蛋白表达与VEGF成正相关 (P <0.0 1) ,HIF 1α和VEGF与MVD都成正相关 (P <0.0 1)。结论 血管瘤增生期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着特殊的缺氧微环境 ,并通过HIF-1α表达水平提高调节VEGF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升高 ,促进了新生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胰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功  朱化刚 《消化外科》2005,4(2):149-152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众多促血管生成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外分泌胰腺癌侵袭性强,很早即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确诊时仅有10%~15%的病人可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BPH;HIF-1α和VEGF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前列腺癌中的HIF-1α表达水平和VE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HIF-1α和VEGF是检测前列腺癌的较好分子标志物,可望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HIF-1α是VEGF表达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肿瘤血管生成与MR灌注成像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瘤体内的微血管生成决定着肿瘤的许多生物学特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其表达影响着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反映肿瘤血流灌注和微血管分布的MR灌注成像的部分参数值与VEGF、MVD呈显著的相关性,预示可用于评价活体内肿瘤的MVD情况,为临床术前提供有价值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2(EPAS1/HIF-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EPAS1/HIF2α和VEGF表达与膀胱癌血管形成定量及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结肠癌早期肝转移中缺氧诱导因子(H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3例结肠癌息者,按术前及术后半年内有无肝转移分为早期肝转移组(15例)和早期无肝转移组(18例)。收集结肠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HIF、VEGF的表达和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早期肝转移组H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分别是86.7%、67.7%和(57.9±12.7)%;早期无肝转移组中的表达率为44.4%、27.8%和(22.3±10.2)%,早期肝转移组均显著高于早期无肝转移组(P<0.05,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的HIF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与早期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评价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取2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做对照.结果 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52例VEGF-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7%;对照组仅3例可见VEGF-C弱表达,阳性率为15%.乳腺癌组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VEGF-C表达阳性者阳性率(78%)明显高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激素受体、及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是乳腺癌重要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FAK、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92例乳腺癌组织中FAK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和46.7%,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星正相关(P〈0.01),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FAK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列联系数C≈0.3952)。结论FAK和VEGF-C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FAK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增强其淋巴管生成作用,进而促使乳腺癌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2.
13.
小鼠人乳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鼠人乳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43 5s( 2× 10 5/只 )原位接种至 2 0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 ,17周后处死 ,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肺转移状况。结果  17周后存活的 8只小鼠中 4只 ( 5 0 % )肉眼下见肺转移灶 ,1~ 3个肺转移灶/只 ,直径 1~ 2mm ,显微镜下所有 8只小鼠均观察到肺转移。结论 将MDA MB 43 5s细胞原位接种至SCID小鼠可成功建立小鼠人乳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活体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及白细胞介素 6受体 (IL 6R)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理学诊断方法检查腋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IL 6、IL 6R的mRNA表达。结果 IL 6组中 ,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IL 6表达率为 47.619% (10 /2 1) ,无转移的为 82 .979% (3 9/4 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9.0 13 ,P <0 .0 1) ;IL 6R组中 ,有淋巴结转移的IL 6R表达率为 3 8.0 95 % (8/2 1) ,无转移的为 89.3 62 % (4 2 /4 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19.60 ,P <0 .0 0 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的IL 6及IL 6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水平在刺激小鼠结肠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我们实验中所用的肝脏特异性IGF Ⅰ基因缺失 (LID)小鼠 ,其循环中IGF Ⅰ水平仅为正常小鼠 (对照组小鼠 )的 2 5 %。将Colon 3 8腺癌组织块 (碎片 )植入LID和对照组小鼠的盲肠表面。总共 15 6只 5周龄的雄鼠 (其中 82只LID小鼠 ,74只对照鼠 )接受了肿瘤移植。小鼠被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接受腹腔注射重组人IGF 1(rhIGF 1) ,每天 2次 ,共 6周 ,另一组接受生理盐水注射。结果 接受rhIGF Ⅰ注射组的LID和对照小鼠 ,血清IGF 1和IGFBP 3水平均升高。在生理盐水注射组中 ,对照鼠的盲肠肿瘤的发生率和肝脏转移率显著高于LID小鼠。和盐水注射组相比 ,腹腔注射rhIGF 1组中 ,LID和对照组小鼠均有显著的盲肠癌发生率和肝脏转移率。对照小鼠的肝脏转移结节数明显高于LID鼠。结肠癌组织VEGF的表达和血管的密度依赖于血液中IGF Ⅰ水平。结论 血液循环中IGF I水平在结肠癌发展和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以及20例乳腺腺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与CD4~+T细胞百分数与腺病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CD8~+T细胞百分数低于腺病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CD4~+T细胞百分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8~+T细胞百分数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分别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监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1956-2003年开展的l679例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临床资料,选取病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共4个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的因素,分析不同情况下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在选取的4个因素中,肿瘤大小不是影响内乳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腋窝淋巴结状况为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情况下,肿瘤位置和年龄对内乳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也不同。腋窝淋巴结阴性病人的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4.4%,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为18.8%,腋窝淋巴结4-6个阳性为28.1%,腋窝淋巴结≥7个为41.5%。结论有4个或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内侧肿瘤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0cm的年轻病人是内乳淋巴结转移率的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9.
VEGF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RT PCR对 6 2例大肠癌进行了检测。结果 :6 2例大肠癌免疫组化 2 9例VEGF表达阳性 ,阳性率 4 6 8% ;RT PCR组 2 6例VEGF表达阳性 ,阳性率 4 2 0 %。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和肌层、浆膜下层时 ,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当肿瘤侵犯到浆膜层和浆膜外时 ,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 (P <0 0 1 )。淋巴转移组的VEGF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组(P <0 0 1 )。两种实验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与肿瘤浸润深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乳腺癌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MS1)反义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BRMS1反义基因构建于腺病毒载体pAD-X,转染293包装细胞得到高滴度重组腺病毒,并用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BRMS1基因表达的验证。将重组腺病毒pAD-aBRMS1感染MCF-7细胞后,应用Tran-°swell小室法观察对细胞侵袭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酶切结果与预期相符,real-time PCR可检测到感染BRMS1反义基因重组腺病毒后MCF-7细胞没有BRMS1基因表达。病毒转染后Transwell 小室可见,MCF-7细胞的侵袭和运动能力均受到显著的抑制(P值均<0.01)。结论 重组反义BRMS1腺病毒载体正确构建,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侵袭和运动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