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楠  敖国昆  朱建华  吴凯  黄沁  陈伟  张林  王欣  王艳梅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1):1205-1207,1209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histoacryl)与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5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单纯组38例)与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组19例)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术后随访止血率、再出血发生率、曲张静脉曲张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急诊治疗11例,择期治疗8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2.2个月;近期再发出血1例,>6个月再发出血2例,分别为5.3%和10.5%;术后死亡1例,死于术后近期肝、肾功能衰竭;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3例(68.4%),明显好转6例。单纯组急诊注射16例,择期治疗22例,随访2~16个月,平均11.8个月;近期再出血7例,>6个月再发出血12例,分别占18.4%和31.6%;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近期肝、肾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于肝癌,1例手术后8个月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6例(42.1%),明显好转22例。结论联合治疗组比单纯内镜下治疗有效率高、重复性少、安全性好、近期复发再出血发生率低,是一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卢向东  张志广  辛昱 《临床荟萃》2011,26(12):1033-1035,1039,F0002
目的评价经内镜注射组织黏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8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合并急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中,活动出血5例,近期出血13例,胃静脉曲张Sarin分类胃食管静脉曲张Ⅰ型(GOV1)7例,胃食管静脉曲张Ⅱ型(GOV2)8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Ⅰ型(IGV1)7例,在静脉滴注奥曲肽的同时,经内镜首先选择靶静脉及穿刺点,根据曲张静脉的直径确定组织黏合剂的剂量,依次对胃曲张静脉采用三明治法进行组织黏合剂栓塞治疗,11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在栓塞治疗后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术后进行内镜随访,观察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病死率、静脉曲张消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100%,早期再出血率0%、静脉曲张消退显效13例(72.2%),有效3例(16.7%),无效2例(11.1%);3例出现术后低热,1例出现大肠杆菌败血症;11例注射部位出现糜烂,4例注射部位形成溃疡;1例术中出血。结论经内镜注射组织黏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应用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14例门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非随机施行三种治疗方法 ,其中 78例为经内镜注射硬化剂治疗组。该组中 46例活动性出血行急诊治疗 ,32例行预防出血治疗。结果 急诊止血者 44例出血终止。 78例患者随访 1~ 5年 ,再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率为 7 7% ,曲张静脉消失率 83%。结论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组织黏合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胃底曲张静脉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行组织黏合剂注射,对合并的食管曲张静脉同时行套扎治疗。术后观察不良反应、并发症和近期疗效。【结果】组织黏合剂注射量1.0~3.5mL,平均1.8mL,套扎5~12点,平均8.2点。治疗成功率100%。6例出现胸痛(18.8%),2例出现上腹不适(6.3%),全组未有异位栓塞的发生,追踪3个月未有再出血病例,28例3个月后复查胃镜,见胃底曲张静脉消失或明显减轻,食管曲张静脉减轻与红色征消失。【结论】组织黏合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侯俊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2):121-122
目的总结内镜下套扎并联合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经内镜下连续套扎术治疗的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 3例 ,及经套扎术后诱发加重的 4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联合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套扎治疗者 ,平均每例套扎 1.8次 ,共行 42例次 198处套扎 ,显效 13例 (5 6.6% ) ,有效 9例(3 9.1% ) ,其中 6例大出血经急诊镜下套扎后即获止血 ,并发大出血失败 1例 (4 .3 % ) ,总有效率 95 .7%。 4例患者分别于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第 4~ 12周出现 ~ 级胃底静脉曲张 (发生率 17.4% ) ,经联合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后静脉曲张消失 ,6个月后胃镜复查 ,组织粘合剂完全排出 ,未再出血。结论内镜套扎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显著。对套扎后诱发加重的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联合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自 1995年 11月~ 2 0 0 2年 5月我们对 44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采用善得定 (奥曲肽 )严密观察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44例患者均经电子胃镜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住院病人 ,其中男 30例 ,女 14例 ,年龄 2 2~ 76岁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38例 ,原发性肝癌 5例 ,2例有门静脉血栓形成 ,2 5例曾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 ,平均出血次数 2 5± 1 3次 ,5例曾行脾切除 +胃底静脉横断术 ,13例曾接受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 ,3例曾接受皮圈圈套结扎治疗。主要临床表现为 :突发呕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对合并的食管曲张静脉同时行套扎治疗,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组织黏合剂注射量1.0~3.2ml,平均1.9ml;套扎共行68例次,每例1~3次,平均1.4次,套扎217处。治疗成功率100.0%。9例(24.3%)出现胸痛,3例(8.1%)出现上腹不适,未有异位栓塞发生,随访3个月未有再发出血患者。31例3个月后复查胃镜,见胃底曲张静脉消失或明显减轻,食管静脉曲张减轻及红色征消失。结论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聚桂醇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治疗,观察止血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05例患者共行138次聚桂醇注射治疗,即时止血率100%。随访至今再出血率12.38%,死亡率2.86%。内镜随访24例,食管静脉曲张有减轻11例(45.83%),无明显变化13例(54.17%)。聚桂醇治疗后发热、胸痛、出血、穿孔或异位栓塞等不良反应少。结论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三腔二囊胃管压迫止血一直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法,2005-01/2008-06我科共为48例患者应用三腔二囊胃管压迫止血,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8例,女10例,年龄15~76岁。其中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0例,原发性肝癌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8例,出血量均大于2000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与硬化联用的疗效。方法 :对 4 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快速连发多环结扎术 (EVML)。其中 10例采用EVML EVS联合治疗。每例平均结扎 3次左右 ,每次平均结扎 5个点左右。硬化治疗每例平均注射 1.75次 ,每次平均治疗 4个注射点左右。结果 :显效80 .5 % ,有效 12 .2 % ,总有效率为 92 .7%。单纯EVML近期疗效明显 ,远期不太理想 ,1年内再出血 2 7.6 % ;EVML EVS联用 ,1年内再出血率为 0。结论 :EVML EVS联用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可有效控制再发出血 ,减少曲张静脉复发机率 ,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内镜序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序贯治疗的19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取规范的一级、二级预防,依据静脉曲张分型、分级采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按时间节点定期随访序贯治疗,总结评估内镜治疗时机、方法合理性及短期、长期疗效。结果 193例患者胃镜下见食管静脉曲张186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103例,近贲门部胃底静脉曲张4例,IGV1型3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178例,贲门部套扎5例,胃底密集套扎(DEVL)9例,胃底组织胶注射96例,食管套扎点平均7.12环;胃底套扎7~14环,组织胶注射1.0~5.0 ml;平均治疗食管2.68次、胃底1.07次。第1次内镜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51例(26.42%)、缓解140例(72.54%)、无效2例(1.04%),治疗有效率为98.96%;1个月后再行治疗,静脉曲张消除113例(58.55%),缓解28例(14.51%),无效1例(0.52%);3个月后再次内镜治疗,静脉曲张完全消除23例(11.92%),缓解6例(3.11%)。近期再出血8例,其中1例死亡。静脉曲张近期治疗总有效率96.89%,远期总有效率99.48%。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序贯治疗效果明显,减少出血和再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严重并发症 ,首次出血病死率为 2 5 %~ 5 0 %。我们使用内镜下硬化 (EVS)、套扎 (EVL)对 81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 ,并与药物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2年 4月~ 1997年 6月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入院患者 2 16例 ,所有患者经临床、生化、影像学检查综合确诊 ,经内镜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按非随机法 ,5 3例行 EVS,2 8例行 EVL,内科药物治疗 135例 ,食管曲张静脉按日本门脉高压症协会分型。1.2 分组  1硬化剂组 :5 3例 ,男 48例 ,女 5例 ;平均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氰丙烯酸烷基脂注射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5月对3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于出血72h内行注射α—氰丙烯酸烷基脂联合EVL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急诊止血率达100.0;总治疗有效率为73.3,其中显效7例(23.3),有效15例(50.0),无效8例(26.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α—氰丙烯酸烷基脂内镜下注射联合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疗效确切,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可避免或减少患者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美云  朱玉英 《临床荟萃》2001,16(20):933-933
1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内镜下结扎术 (EVL)对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进行预防性治疗和急诊止血。其中急诊止血 10 7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0 7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 ,男 80例 ,女2 7例 ;年龄 16~ 72岁 ,平均 44岁 ;出血时间 2~ 2 4小时 ;出血前明确有肝炎病史者 96例 (其中 5例为第 2次结扎止血 ,2例为脾切加断流术后 ) ,病因不明初次出血者 11例。 10 7例经胃镜检查全部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内镜下紧急止血后再根据病史及有关检查确诊 10 7例均为肝硬化患者 ,其中 2 2例合并腹水 ,2例合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内镜结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78例。首次EVL的实施距出血发作时间:8h以内10例,9~48h 26例,49~72h 37例,超过72h 5例。急性出血被控制后,每隔2周重复EVL直至静脉曲张被根除或缩小至Ⅰ°以下。经该法治疗,近期止血率达93.6%;63例生存病人经平均4次(2~7次)EVL,55例(87%)食管静脉曲张被根除或缩小至Ⅰ°以下;未发现与EVL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5月(8~48月),有11例病人复发出血(17%),这些再出血大多发生在曲张静脉根除之前,且容易被重复EVL控制出血。该组结果显示:EVL止血效果确切,安全易行,并发症少;对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尤其伴有肝功能不良者,EVL可作为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硬化剂与常规药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34例注射硬化剂,对照组3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以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且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酚妥拉明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46.5岁,病程半年~20年,据child肝功能分级:A级6例、B级20列、C级5例,其中表现为呕血19例,柏油样大便12例。经临床及纤维胃镜检查均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因:肝炎后肝硬化29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其中8例既往有出血或黑便史,治疗前未采用其它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镜下套扎、组织胶注射等联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或注射硬化剂联合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治疗33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观察治疗后根除情况、再出血情况、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治疗6个月后复查有56%(18/32)的患者达到静脉曲张根除,44%(14/32)的患者达到基本消失,随访1年32例患者均未再发消化道出血;治疗前轻度和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生率分别为18.2%(6/33)和3%(1/33),6个月后PHG的发生率为42.4%(14/32),其中3例为重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出现胸痛18例、上腹部不适8例、低热7例,均于1周后完全消失。结论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安全有效,但会加重PHG的发生及存在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也是其最重要的致死原因,初次出血死亡率高达30%~50%,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和操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胃镜下硬化剂治疗已成为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2003年9月至2011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中心356例经胃镜下硬化剂治疗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疗效及并发症。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本组共356例患者,男234例,女122例,年龄18~75岁,平均42.3岁;所有患者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1个月内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经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7例患者合并胃底静脉曲张;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6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内镜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套扎—硬化—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166例EVB患者采用“夹心”联合法治疗,其中10例在首次内镜治疗中同时进行食管静脉造影检查术。间隔10~12d后重复1次内镜治疗,直至静脉曲张消除。[结果]食管静脉造影检查显示。硬化剂在食管曲张静脉内滞留的时间超过30min。夹心法对活动性EVB止血成功率为100%(19/19),静脉曲张消除率93.4%(155/166)。达到消除的平均治疗次数1.9次。所需平均时间18.8d。并发症发生率8.4%(14/166)。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期内静脉曲张复发率11.7%(7/60),再出血率13.3%(8/60)。[结论]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安全而有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