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研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rapamycin-eluting stent,RES)与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 BMS)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分析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支架血栓发生率和特征,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中造影证实的支架血栓事件风险。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1997/2009)检索关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安全性的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检索词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支架内血栓”。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共有12项实验3 839例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管脉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随访结果显示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均较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再狭窄率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支架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延长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很有必要。 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后的安全性尤其是晚期血栓问题的确值得关注,但发生率很低,临床实践中需要对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安全性以及危险与获益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判断。治疗多支血管病变时全部采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优于金属裸支架,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与风险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观察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4/2008)检索关于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词为“洗脱支架、裸支架”。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共有19项实验2 731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置入后比较,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血管再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洗脱支架较金属裸支架能明显减低再狭窄率,靶病变血管重建率等,但其远期在体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结论:与金属裸支架相比, 药物洗脱支架在小血管复杂病变中置入是有效的,且能明显减少术后再狭窄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但由于纳入试验少,证据的强度不足,其他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有待更多证据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赵惠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5):6919-6922
目前国外有几种类型的心血管支架获得了相当满意的临床效果,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临床试验,均肯定了血管内支架置入的临床意义。但进口血管内支架价格昂贵,难以广泛应用。近年来国产血管内支架已开始用于心血管疾病,但由此产生的并发症也日益显露出来。药物洗脱支架在降低再狭窄率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何种材料、何种药物涂层的血管内支架更适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尚无定论。目前开发新的涂层药物,并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药物组合,以提高抑制新生内膜增生效果是当务之急。随着科技的进步,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种新型合成材料且具有多效能的药物涂层支架将问世。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治疗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但其主要问题是会造成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使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是目前世界市场上主流的2种药物洗脱支架,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在预防血管内再狭窄、降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方面表现优于紫杉醇洗脱支架。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发生率的问题将逐渐得到满意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背景: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有效防治措施,是国产和进口支架材料会有什么区别吗? 目的:比较新型国产EXCEL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进口Cypher永久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冠状动脉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置入支架的不同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EXCEL支架组(n=130):置入新型国产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支架组(n=129):置入进口永久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结果与结论:256例患者完成随访,失访者3例,其中EXCEL支架组1例, Cypher支架组2例,失访率为1%。两组患者各有2例发生急性和亚急性血栓,Cypher支架组患者有3例发生晚期血栓。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期间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置入后18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生存率为98.8%,置入后亚急性血栓发生率1.56%。提示,EXCEL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Cypher永久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面的近期及远期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者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背景:大量临床实验已证明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应用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置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方法:纳入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61例,女47例,年龄37~81岁,平均(57.2±13.1)岁。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置入前后常规用药,观察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结果,6~12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以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为主要终点来判断临床事件。 结果与结论:支架置入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分级为Ⅰ~Ⅱ级6例(5.6%),Ⅲ级102例(94.4%);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8.1%;支架置入后6,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7%和3.74%。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从支架本身、涂层物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以 “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血管再狭窄”为中文关键词;以“Drug-eluting stent, Bare metal stent, Restenosis ”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8-10相关文章。纳入与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比较研究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7篇文献为主重点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目前临床上所用的药物洗脱支架均存在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未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方向是研发适合小血管、分叉部位的支架和扩展PCI适应证;寻求新的涂层、生物材料支架;研发支架药物的选择和洗脱技术,以及在维持DES作用、改善安全性的同时,寻找促进支架植入部位血管内膜愈合的方法。 结论:改良支架平台及研发新型支架仍将是热点,注重远期疗效成为药物洗脱支架发展趋势。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心肌梗死;金属裸支架;安全性;血管再狭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42  相似文献   

9.
摘要 背景:药物释放动力学不理想、高分子载体引起的后期血栓和涂层完整性破坏等是目前药物洗脱支架面临的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改变支架上药物的装载方式,包括药物和载体的选择以及药物涂层的制备工艺。 目的:讨论目前药物洗脱支架的药物装载方式,探索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Elsevier、ACS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中 2000-03/2010-01关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的文章,在标题中以 “stent; drug; coating ”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初检得到44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制备的31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研究的药物洗脱支架涂层按照药物与其载体间的结合方式可分为物理装载,静电吸附和化学键合。文章分别讨论了不同体系的药物、载体、涂层制备、释放动力学和降低再狭窄效果,指出不同的药物根据其自身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选择合适的载体和改变涂层制备工艺,从而达到相对理想的释放动力学。另外还展望了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望为该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涂层制备;药物装载;药物载体;释放动力学;支架再狭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2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并总结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支架置入后的冠状动脉再狭窄,展望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 方法:以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生物相容性,再狭窄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drug eluting stent, bare metal stent, biocompatibility, resten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再狭窄率,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为评价指标。纳入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 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523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普通金属裸支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用普通金属裸支架取代球囊扩张,使支架内再狭窄由50%下降到20%~30%;药物洗脱支架改善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愈后,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大多数药物洗脱支架由药物、药物载体、支架平台3部分组成,其中金属支架和聚合物不能被人体吸收。金属置入物和药物载体长期存留于血管中,影响内皮化、引起局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和后期的血栓形成。 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防止支架内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明显优于普通金属裸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载体对血管内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Biodegradable stent coatings were recently introduced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overcome sustain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observed with permanent polymer-based drug-eluting stents. In a preliminary study, selected biodegradable or permanent polymer-based sirolimus-eluting stent (SES) formulations were screened for effectiveness in comparison to bare metal stents (BMS) at 28 days. Subsequently, the most favourable SES formulation was compared to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ES (Cypher?) at 28, 90 and 180 days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pathologic response as well as tissue, blood and organ pharmacokinetics. Overlapping SES implantation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vascular healing at 28 days in this particular setting. SES with biodegradable poly (L-lactide) polymer (PLLA) or poly(lactide-co-glycolide) showed the most favourable outcome with regards to reductions in neointimal area in comparison to BMS at 28 days. The PLLA SES showed a similar reduction in neointimal area compared to Cypher? at 28 days, with significant greater reductions at 90 and 180 days (1.7 ± 0.7 mm2 vs. 3.1 ± 1.5 mm2, p=0.03 and 1.8 ± 1.2 mm2 vs. 3.0 ± 1.5 mm2, p=0.01, respectively). Sirolimus vascular tissu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ctable up to 90 days following implantation. Overlapping stented segments showed favourable histopathologic results with respect to fibrin deposition and endothelialisation at 28 days. In conclusion, the use of PLLA as drug-eluting matrix resulted in mil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the presence of effective sirolimus tissue concentrations. The greater efficacy observed at long-term follow-up in PLLA SES compared to Cypher? may be a multifactorial result of stent design, polymer biocompatibility and improved release kinetic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管材料改性后对血管内皮增生的影响和应用前景。 方法:以“血管支架材料,表面改性,内皮增生,再狭窄,生物相容性”为中文关键词,以“biological vascular scaffold;surface modification; tunica intimal hyperplasia;restenosis;biocompatibility”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8-01/2010-04相关文章。纳入有关与血管支架材料,血管支架材料改性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为重点分析,讨论血管支架材料改性对血管内皮增生、再狭窄的影响。 结果:支架植入后血管内膜的增生和再狭窄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分析表明,血管支架材料表面改性及载药复合支架能比裸体支架能更有效解决局部慢性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抗凝血等问题,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降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有效性。可降解血管组织工程支架的发展将成为新的里程碑,内皮细胞是血管组织工程中最重要的种子细胞,通过种子细胞在体外种植于生物可吸收材料的血管支架上,达到修复创伤、病变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结论:血管支架材料表面改性是目前解决支架植入后抑制内膜增生,防止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问题有效方法之一。血管组织工程支架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血管支架材料;表面改性;内皮增生;再狭窄;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40  相似文献   

13.
在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临床疗效机制的研究中,内皮祖细胞等存在于成体内的干细胞参与机体损伤修复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资料显示,针刺可以从多种途径缓解和改善脑缺血带来的损伤且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血管新生可能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缺血性损伤会导致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修复,多种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们可动员并诱导内皮祖细胞归巢。现有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影响其中部分因子的表达,这种内在联系为针刺治疗脑缺血机制的认识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背景: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对增加脐血造血细胞数量及植入能力至关重要,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介导的体外扩增不仅能使造血细胞数量增加,而且能够上调和归巢有关的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 目的:实验拟观察白细胞介素3和白细胞介素6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中的作用及对扩增后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开放性实验,于2007-03/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实验室完成。 材料:10份足月顺产健康新生儿脐血标本。 方法:将自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 d,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 对照组(无细胞因子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组(A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白细胞介素6组(B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白细胞介素3 (C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白细胞介素6组+白细胞介素3 (D组) 。 主要观察指标:在0,7 d检测有核细胞数, 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数。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A,B,C,D组均可有效的扩增脐血造血细胞(P < 0.05), C,D两组扩增效果均优于A,B组,差异显著(P < 0.05),但A,B两组之间无明显区别(P > 0.05), D组能有效的扩增脐血细胞,并优于C组(P < 0.05)。A,B,C,D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上CD49d, CD62L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 A,B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但均优于C组(P < 0.05),D组CD34+CXCR4+,CD34+CD62L+和CD34+CD49d+的细胞数扩增倍数优于A,B,C组(P < 0.05)。 结论:白细胞介素6组+白细胞介素3可协同扩增脐血细胞,并能促进和归巢有关的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  相似文献   

15.
背景:椎旁肌被广泛认为是导致慢性下腰痛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往往伴有椎旁肌的肌内压力增高和血流减少。目前国内尚缺乏盐酸乙哌立松对椎旁肌血流影响的相关研究。 目的:观察盐酸乙哌立松对慢性下腰痛患者椎旁肌肌肉血流效应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试验,于2007-07/2008-06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就诊的男性慢性下腰痛患者45例,平均年龄46岁左右。 方法:45例男性患者随机分配到3个组:每组15例,对照组仅接受物理治疗;EMPP组接受4周的盐酸乙哌立松治疗和麦肯基疗法;麦肯基疗法组接受麦肯基疗法。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受试前、第2,4周以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系统(JOA)、目测类比评分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值,以非侵袭性的近接触红外分析镜观察椎旁肌血氧含量。 结果:4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3组间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史及骶骨前倾角、T11~L1脊柱前凸角度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第4周EMPP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JOA评分3组疼痛值无显著差别。EMPP组较麦肯基疗法组和对照组的椎旁肌血氧达到高峰的时间缩短、且椎旁肌血氧含量明显增加。 结论:使用盐酸乙哌立松4周后,患者的神经根性痛得到改善,增加了椎旁肌血氧含量及椎旁肌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易于提取、分离及扩增,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等中胚层组织细胞,还可以跨胚层分化为神经细胞等。 目的:观察糖尿病鼠胰腺内植入的肌源性干细胞存活情况,及其调节血糖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4/09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SPF/VAF级新生5 d龄SD大鼠31只,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造模使用的链脲佐菌素为星隆达公司产品。 方法:取5只大鼠的前肢肱三头肌与后肢腓肠肌,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移植,临用前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悬液进行转染。取20只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15只成功造模,取12只随机均分为2组:细胞移植组胰腺被膜下移植肌源性干细胞约2×106个,模型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不含细胞的培养液。余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肌源性干细胞移植至胰腺后的存活情况,移植后大鼠血糖浓度的变化。 结果:移植后1周,胰腺组织呈网架样结构,表达较强的黄绿色荧光;4周后仍有荧光表达,但强度减弱。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移植前2 d细胞移植组大鼠血糖浓度无明显差异(P > 0.05);移植后4,8 d,大鼠血糖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至移植后第4,8周大鼠血糖浓度明显下降(t=-2.416~8.372,P < 0.01)。 结论: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后能在糖尿病模型鼠的胰腺部位存活,且一定程度上可下调大鼠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羊膜含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和整合素等多种成分,它表达多种生长因子mRNA及其相关蛋白,有利于细胞的生长繁殖,能负载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角朊细胞良好生长。 目的:拟验证人羊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角朊细胞对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胶原合成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贵州小香猪8只,3~6月龄;雌雄不限,体质量7~16 kg。 方法:贵州小香猪8只,每只背部脊柱两侧均有放创性全层皮肤缺损圆形创面(Ф3.67 cm)各3个,共48个创面。将经处理的人羊膜分别负载自体骨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角朊细胞,移植到其左侧24个创面作为实验组(人羊膜负载两种细胞移植组);右侧前16个创面用单纯无种植细胞的人羊膜敷盖;后8个创面用单纯油纱布敷盖。单纯人羊膜处理组和油纱布敷盖组作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用图像分析法测算7~21 d各组创面活检组织胶原含量。 结果:移植15~21 d,3组创面胶原均增加,以人羊膜负载两种细胞移植组创面胶原沉积明显,与单纯人羊膜处理组和油纱布敷盖组创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结论:人羊膜负载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角朊细胞植入可明显促进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a case of proximal vertebral artery restenosis following stent placement.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tudy helped delineate its characteristics. A 69-year-old man was admitted because of dysarthria and dysphagia. Angiography revealed hypoplasia of left vertebral artery (VA) and remarkable stenosis of the proximal right VA with inadequate collateral flow from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Balloon angioplasty and stent placement at the VA was performed to an excellent angiographic result with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symptoms. His condition deteriorated six months later due to intimal hyperplasia, which we evaluated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Balloon angioplasty was then performed. Stent placement may induce intimal hyperplasia and IVUS is useful to assess the lesion.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has reviewed the emerging side-effect profiles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Although these medications have favorable extrapyramidal side-effect profiles, clinicians must be aware of their propensity to cause weight gain, glucose and lipid abnormalities, and cardiac and sexual side effects. If clinicians are proactive about warning patients about these side effects and appropriately monitoring them, furthe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ay be prevented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Initial choices of medication should be made based on the relative side-effect profiles in light of a particular patient's medical status. In the future, new treatments may be developed, with even fewer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对97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狭窄性TIA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前、术后即刻(或次日)和术后6个月应用DSA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及狭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随访6个月观察TIA及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 97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狭窄112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释放109枚支架,94.5%释放成功.术后即刻(或次日)和6个月时动脉狭窄程度及Vm明显低于术前(均P<0.01).术后即刻发现1例丘脑出血.6个月随访期间,83例(92.5%)无TIA及脑卒中发生;9例(9.68%)发生TIA,3例(3.23%)发生脑梗死,2例(2.15%)死亡.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性TI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