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5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oAVB)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临时起搏治疗和转归的分析,总结临时起搏的作用。方法分析15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临时起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接受临时起搏治疗后能恢复窦性心律,临时起搏留置时间2~13d。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使用临时起搏并辅以其他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 ,作为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常常被采用。恰当选择血管途径和合理的操作 ,可提高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对象与方法1.对象 :41例患者 ,年龄 16~ 84岁 ,平均年龄 ( 5 2 .5±2 0 .1)岁 ,男性 2 8例 ,女性 13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 <40次 /分 15例 ;Ⅲ°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停搏或发作室速、室颤需提高心室率者 2 1例 ;急性心肌梗死伴Ⅲ°房室传导阻滞 ,虽心室率 >40次 /分 ,但血压不能维持在 90 /60mmHg以上者 3例 ;病窦综合征 2例。2 .方法 :临时心脏起搏器采用Medtronic 5 2 75型 ,临时起搏电极导管采用Diag、…  相似文献   

3.
对16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于0.5~7d出现窦性心律,7—18d拔除起搏器,所有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对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行临时心脏起搏,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极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时,应该立即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最近,我们为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床边快速起搏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极起搏钢丝经胸壁心内膜起搏治疗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或心室停顿的患者,起搏100%成功。其中2例痊愈出院12例改为永久性起搏;12例死于泵衰竭。文章就国内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该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快捷,费用低廉,不失可供临床选择的一种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室双腔起搏(DDD)与心室单腔起搏(VVI)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接受人工永久双腔(n=13)或单腔(n=7)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前和术后10个月分别取静脉血,通过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结果术后10个月时,接受心室单腔起搏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高于接受房室双腔起搏的患者(81.85±17.21pg/mlvs54.15±18.16pg/ml,P<0.05)。结论DDD起搏后患者血BNP水平较VVI起搏的低。本试验结果进一步支持双腔起搏可较心室单腔起搏获得更好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 8例病毒性心肌炎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心律失常类型,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心房静止2例,Ⅰ°、Ⅱ°、Ⅲ°房室传导阻滞5 5例,三分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可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大多数药物治疗有效,少数需行临时起搏或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尤其心房静止及三分支传导阻滞者。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临床出现明显低血压,心源性脑缺氧等,进一步可导致心室停搏而死亡。近年来我们对8例急性心肌梗塞并Ⅲ°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及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8例病人,男5例,女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6.8岁。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梗塞部位:下壁并正后壁3例,单纯下壁2例,广泛前壁2例,广泛前壁伴下壁1例。出现Ⅲ°房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器术(VVI)与双心腔起搏术(DDD)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68例患者分为VVI组和DDD组,比较两组心功能变化、房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心动超声心功能测定,术前和随访结果比较:VV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从(53.8±2.1)%下降至(49.5±3.4)%,P0.05;DDD组LVEF从(54.1±2.6)%下降至(52.7±2.8)%,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变化、房颤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年患者,两种起搏方式的比较,DDD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年患者心功能的保护及房颤更低发生率均优于VVI组。  相似文献   

10.
室内传导障碍与完全性屋房传导阻滞的内在联系,多数作者认为是双束支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一股是突然发生,心室率慢,有莫—阿—斯综合征发作或心律失常性休克。往往是猝死的原因。本文检查了90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其中110例有室内传导障碍(阻滞)。这110例显示室内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塞者中,13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死亡9例。有几例穿壁性心肌梗塞。1例大块心肌梗塞,以前壁梗塞为主者7例,后壁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永久双腔起搏治疗对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房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实施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6例,所有患者术前以及术后连续3d进行静息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每份心电图P波以及QRS波频率,并将每日P波以及QRS波频率进行对比。同时记录并分析每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的基础疾病等。结果 46例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术前窦性P波频率60~88(73.4±6.2)次/min,室性逸搏频率30~50(41.9±5.6)次/min。术后第1天在未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上,窦性P波频率降至60~80(66.7±4.8)次/min,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2天以及第3天窦性P波频率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60~72(65.6±3.7)次/min,60~71(64.8±3.1)次/min,但速度已放缓,仍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腔起搏可改善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降低心房率。  相似文献   

12.
1991~1994年,我院共安置生理性心脏起搏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3~69岁)。其中双腔心脏起搏(DDD)36例,双腔频率应答起搏(DDDR)2例,心房起搏(AAI)13例,心房频率应答起搏(AAIR)1例。诊断为病窦综合征30例、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15例、双结病变4例、冠心病合并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三束支阻滞1例。术前对30例病窦综合征作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文氏阻滞点>120次/min者14例安装了AAI起搏器,文氏阻滞点<120次/min者安装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左束支区域起搏最佳房室间期的影响。方法:纳入19例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患者,术前采集心电图明确束支传导阻滞情况,术后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获取最佳房室间期,比较不同房室间期下所获取的超声参数差异及右束支阻滞对于房室间期选择的影响。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优化房室间期,可使心脏血流动力学最优化;术前伴右束支阻滞患者的最佳房室间期短于不伴右束支阻滞者(P0.05)。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是一种可行性高的生理性起搏方式,房室间期的选择可影响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最佳房室间期的选择具有个体差异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影响最佳房室间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例因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具有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起搏器患者的心电图,当房室传导功能正常时,以AAIR模式工作。出现间歇或短暂AVB,提供心室备用起搏。出现持续性AVB,转换为DDDR模式工作。具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可降低累计心室起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5.
回顾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资料,观察房室传导的情况。393例因持续性Ⅲ度AVB植入起搏器,46例起搏器不具有计算心室起搏比例功能的患者被除外。341例分为心室起搏比例≥90%组(NAVC组,n=300)和心室起搏比例90%组(AVC组,n=41)。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心律及合并疾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VC组QRS波群时限小于NAVC组(P0.05)。QRS波时限120 ms是持续性Ⅲ度AVB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OR 11.060(95%CI 2.396~51.050),P=0.002]。结论:约有12%的持续性Ⅲ度AVB患者出现房室传导,QRS波群时限小于120 ms可能是持续性Ⅲ度AVB患者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氨茶碱治疗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92年,我院应用氨茶碱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莫氏Ⅱ°Ⅱ型及Ⅲ°房室传导阻滞20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45~81岁,平均68.5岁。其中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3例,Ⅲ°7例。均经阿托品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无效。2.治疗方法及疗效:在心电监护下,将氨茶碱0.25g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静注,心率增至60  相似文献   

17.
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循环系统常见的急危重症,尤其是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AVB)、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可以导致病人阿斯综合征发作、甚至猝死。自上世纪80年代Robertolang等应用漂浮电极行床边心脏临时起搏后,大大提高了该病的生存率。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急诊监护室对14例患者实施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最短时间内稳定的提高患者的心率,维持患者的基本血流动力学,及时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起搏心电图(V)双腔起搏器心电图(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继鸿 《心电学杂志》2002,21(4):228-233
如前所述,DDD起搏器具有类房室结的传导功能,植入后可使患者原有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图5)。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功能具有多方面含义,这些功能特点在其心电图上都有相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缓慢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赛房和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十分常见;但患病宰尚未确定。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和病窦的病死率亦随年龄而增高。上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可能由心脏传导  相似文献   

20.
重症心肌炎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心肌炎常常因心肌损害严重短时间内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如:Ⅲ°房室传导阻滞(AVB),血流动力学影响过大而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1].我院1999年8月至2003年12月为重症心肌炎伴Ⅱ°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21例患者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