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现在对"证"、'证候"等概念仍众说纷纭,未能统一,以致觉得越规范越糊涂.关键是"证"、"证候"均包含病变的现象和本质两种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和应用的混乱.因此,首先必须对"证"、"症候"、"证素"、"证名"、"辨证"、"病"、"症"、"症状"、"体征"等概念作出规范,统一认识,避免概念混淆.  相似文献   

2.
周仲瑛教授治疗大肠癌的治法治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整理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临证治疗大肠癌的治法治则探讨,从其"抗癌解毒"、"清肠利湿"、"软坚散结"、"搜剔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健脾助运"、"温肝补肾"、"滋阴生津"等治法的运用着手,进而探讨论述其治疗大肠癌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千金子药名源流考释,辨析本药各种名称,为本药名称的规范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分析古今有关文献,考辨本药药名的沿革以及古今出现的各种名称。结果:本药在清代以前,本草著作均以"续随子"为正名;清代和现代本草文献"续随子"和"千金子"作为正名并用,但清代以"续随子"居多,现代以"千金子"居多。异名由于对古籍句读方法和本药药名理解的不同,古今记载不尽一致。结论:本药当以"千金子"为规范正名,以"续随子"、"菩萨豆"、"千两金"、"拒冬"、"拒冬实"、"联步"、"拒冬子"、"半枝莲"等为异名,以"打鼓子"、"一把伞"、"滩板救"、"看园老"、"百药解"、"千金药解"、"小巴豆"等为各地俗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古代文献研究发现,其中医病名有"白处"、"白毋奏"、"白癞"、"龙舐"、"白癜"、"白癜风"、"白癜疯"、"癜风"、"白驳"、"白驳风"、"白定"、"白点风"等,并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同时,发现文献中关于"斑白"、"斑驳"的记载为许多疾病临床症状而非病名;"紫白癜风"可能包括3种病名即紫癜风、白癜风、紫白癜风。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近日,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为了更好地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通过采取"三诊"、"三送"、"三好"和"三体验"等"四个三"形式,掀起了扎实有效的创建行动。"三诊"即上街义诊、上门出诊、下乡义诊。"三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内经》中"道"字进行检索、统计,以定量方式研究其分布、数量、类型等方面所表达的意义,以期对其基本含义及演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为经络研究提供原始文献考据资料。分析显示,"道"字含义有"针灸之道"、"天地之道"、"阴阳之道"、"水道"、"脉道"、"气道"、"血道"、"津液道"、"使道"等。得出结论,"道"字在《内经》时代其一般意义是道路,进而引申为法则、规律、原理,甚至进一步升华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直至道教概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变性为特征。分属中医"呆病"、"文痴"、"健忘"、"善忘"、"癫症"、"郁证"、"痴呆"、"不慧"、"神呆"、"愚痴"、"癫疾"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仍明显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学习与应用小柴胡汤应重视研究方药组成、柴胡用量及作用、煎煮与服用方法,权衡小柴胡汤主治"渴"与"不渴"、"嘿嘿"、"喜呕"、"血弱气尽"、"脏腑相连"、"颈项强"、"热入血室"、"如结胸状"、"如疟状"、"如见鬼状"、"必有表,复有里也"、"阳微结"、"假令纯阴结"、"舌上白胎者"、"更发热"、"诸黄"、"产后郁冒"、"血虚"、"但头汗出"、"邪高痛下"、"大便硬",以及权衡"柴胡证"及"柴胡汤证"适应范围与合方应用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反复研习中医经典、现代文献及多年临床实践探索基础上,本文提出感染后咳嗽从"风"、"痰"、"气"论治的中医临证思路。从"风"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诱因、咳嗽病位、咳嗽特点、咳嗽演变等均以"风"为主导,故临证首当从"风"论治;从"痰"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病位、咳嗽诱因、咳嗽怪异程度等均与"痰"相关联,故临证论治勿忘"痰";从"气"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发作、咳嗽症状、咳嗽病程等均不离"气",故临证施治当调"气"。结论:感染后咳嗽诱导于"风"、变见于"痰"、发作于"气",临证当从"风"、"痰"、"气"论治,处方用药当同时体现祛风、化痰、调气的法度,至于药味增减、用量多寡,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归属中医"胃脘痛"、"胃痛"、"心下痞"、"呕吐"、"心痛"、"吞酸"、"吐血"、"便血"、"胃痈"等范畴[1],但以"胃脘痛"为多.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运纳失常、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进而产生痰湿瘀热等病理因素,最终胃肠功能紊乱、脉络受损、腐肌噬脏而形成溃疡[2].胃脘痛主要由肝、脾、胃此病及彼,彼病及此,相互影响,使三者功能失常所致[3].中医学对溃疡病的认识, 呈现出在脏腑定位上以脾、胃、肝为中心,病机病性以虚为重点[4],治疗在辨证施治基础上,以疏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为主[5].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古籍中所描述的"干癣"、"白癣"、"白壳疮"、"蛇虱"、"风癣"、"风"、"白"、"松皮癣"、"银钱疯"等,其名各异,症状也有所差异,但都是从不同角度较为形象的描述了本病的特征[1-2].  相似文献   

13.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肝胃气痛"、"心胃气痛"、"泛酸"、"嘈杂"等范畴,主要由肝、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笔者取"百合汤"、"丹参饮"、"小柴胡汤"、"金铃子散"、"颠倒木金散"方意,筛选化裁而成"疏肝益胃汤",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傅青主女科》是清代妇科专著,全书提到"鬼胎"、"嫉妒不孕"、"妊娠多怒堕胎"、"大怒小产"、"妄言妄见"、"忿怒"、"不语"七种女性"情志病",对其辨证论治进行了论述,体现了《傅青主女科》"强调从肾治本"、"重视疏肝养肝"、"善于健脾调胃"的学术特点,特别是将"重视疏肝养肝"贯穿于诊治"情志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辨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二军  陶兴  孙伟 《中医杂志》2011,52(13):1152-1153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学之"水肿"、"关格"、"癃闭"、"肾劳"、"肾风"、"溺毒"等病证的范畴。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摸索总结出"肾常不足,内淫外扰"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床防治疾病方法最大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中医传统将"临床医学"、"临床经验"称为"临证医学"、"临证经验"等,可见"证"是中医学的一个极重要概念.什么是中医学的"证"、"证候"?学术界讨论旷日持久.然而,查阅当前杂志报道的一些文献,发现迄今对证和证候以及与其相关的"证型"、"证候诊断"、"辨证诊断"、"证候分类"、"证候类型"、"病因病机"等概念的内涵仍存在不同认识和理解,造成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实际运用中不统一、不规范.特别是"证",它是中医药学理论中最常用的独特概念,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一直被认为是辨证诊断及辨证论治规范化的第一步,也是开展"证"实质研究的前提.如果混淆证与证候等不同概念,会造成对研究结论的不知所指或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中医学古无"体质"之名,自《内经》始,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有"禀赋"、"素质"、"禀质"、"素禀"、"气禀"、"气体"等名称。中医体质学说始于20世纪70年代,匡调元最先于1977年发表了《体质病理学研究》的论文。1978年王琦、盛增秀明确提出了"中医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沈敏鹤主任医师治疗卵巢癌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整理。结果:用药频数最多者为茯苓,药物分类累积频数最高的是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药物性味频数最多的为"温"、"甘"、"辛"。结论:沈老师认为"虚"、"寒"、"瘀"为卵巢癌的三大基本病机,临证善于运用"温"、"甘"、"辛"进行配伍,以"温"、"通"、"补"三法治疗卵巢癌。  相似文献   

19.
胡铁城,主任中医师、教授、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老年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学验俱丰.胡师认为"精气亏虚"、"气血虚少"是老年疑难杂症的病理基础;风、阳、痰、火、瘀是老年疑难杂症的病理因素.故而老年疑难杂症的病机变化多为阴虚阳亢,或阴虚火旺,阳升气逆,血随气壅,痰液内聚或化风阳上潜,或血瘀经络等,从而导致"头晕"、"中风"、"头痛"、"失眠"、"胸痹"、"脏躁"、"老年性便秘"、"老年性浮肿"、"痛风"等病证.笔者有幸侍诊其侧,获益良多,兹将胡师临床治疗老年疑难杂症病案选析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自西汉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儒学为基础对中医学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儒家思想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阴阳"观念、"八卦"系统、"五行"观念及"致中和"思想为中医系统观念的构成以及中医经典提供了哲学思想和模式。本文将讨论"天人合一"思想、"阴阳"观念、"八卦"系统、"五行"观念及"致中和"思想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