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作为无创冠脉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易受心脏博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还存在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低、运动性伪影干扰、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等缺陷[1].双源CT(Double-source CT,DSCT)作为目前新一代CT扫描技术,由于同时使用两套放射源及探测器进行扫描,明显提高时空分辨率,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在心脏及冠脉CT造影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应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探讨DSCT对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或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DSCTA和CAG检查资料。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SCTA诊断轻度(管腔狭窄<50%)、中度(管腔狭窄50%~75%)、重度(管腔狭窄≥75%)冠状动脉狭窄及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41例患者共546个直径≥1.5 mm的冠状动脉节段中535个满足诊断要求,其余11个因钙化斑块遮蔽管腔而无法诊断。DSCT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69.23%(36/52)、96.60%(341/353)、75.00%(36/48)、95.52%(341/357)、93.09%(377/405),68.42%(26/38)、99.42%(341/343)、92.86%(26/28)、96.60%(341/353)、96.33%(367/381),70.67%(53/75)、99.71%(341/342)、98.15%(53/54)、93.94%(341/363)、94.48%(394/417),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64.61%(115/178)、95.52%(341/357)、87.79%(115/131)、84.41%(341/404)、85.23%(456/535)。结论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DSCTA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源CT自适应心脏步进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采集58例接受DSCTA检查(心率≥70次/分,均未进行人为干预)的患者资料.数据采集期相为45%R-R间期,重建期相为45%±8%.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分析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间的关系;ROC曲线分析检验平均心率、心率变化对移动伪影产生的影响.14例患者在DSCTA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采用CTDI和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58例纳入患者中,可供评价的血管为948段,图像质量评价为1~3级者占95.68%(907/948).对于不同的心率变化,不同级别的LAD、LCX的显示节段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平均心率对冠状动脉移动伪影的产生有统计学意义(AUC:0.75,95%CI:0.55~0.96,P<0.05).DSCTA诊断狭窄程度<50%及≥50%血管的敏感度分别为80.00%(8/10)和90.48%(38/42);诊断血管狭窄的特异度为95.51%(170/178),阴性预测值为96.59%(170/176).有效辐射剂量为(6.46±0.12)mSy.结论 双源CT自适应心脏步进扫描技术对于心率≥70次/分的患者无需刻意降低心率,心率变化平稳患者均能得到良好的图像质量,诊断效能较高,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104例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于30日内先后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50%、≥500%和≥75%)的价值.结果 CAG显示1296段冠状动脉.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1217段,可评估率为93.90%(1217/1296);诊断<500%、≥50%和≥75%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9.12% (144/182) 、84.73% (172/203)和89.83%(106/118),特异度分别为97.33%(802/824) 、99.21%(1006/1014)和99.82%(1097/1099),阳性预测值为86.75%(144/166)、95.56%(172/180)和98.15%(106/108),阴性预测值为95.48%(802/840) 、97.01%(1006/1037)和98.92%(1097/1 109),准确率为94.04%(946/1006) 、96.80% (1178/1217)和98.85%(1203/1217).钙化斑块是导致血管不可评估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建时相及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并确定冠状动脉各分支在不同心率组间的最佳时相.方法 93名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以10%间隔回顾性重建20%~80%时相的图像,根据心率分三组(组Ⅰ:≤60次/分、组Ⅱ:60~70次/分、组Ⅲ:≥70次/分),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时相的图像质量.结果在组Ⅰ、组Ⅱ、组Ⅲ中的最佳成像时相,左前降支(LAD)分别为50%~70%、60%~70%、60%;左回旋支(LCX)分别为50%~60%、60%、40%;右冠(RCA)分别为60%、50%~60%、40%.LM、LAD近段在三组间显示比例无显著性差异;LAD中远段、LCX各段、RCA近段、远段在组Ⅰ与组Ⅱ间的显示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与组Ⅲ的显示比例有显著性差异;RCA中段在各组间的显示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6层螺旋CT在心率小于70次/分的情况下,采用多时相重建可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60例行64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连续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心率为46~113次/min,平均(72.10±12.54)次/min。应用1~4级评分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统计检查成功率(评分2以上)和图像优良率(评分3以上),比较心率为<60次/min、60~69次/min、70~79次/min、80~89次/min和≥90次/min时冠脉图像质量与心率的关系。同时分析不同心率下图像重建时相选择。统计分析心率与成像质量的关系以及不同心率时,冠脉检查成功率、显示优良率和重建心动周期时相的差异。结果260名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为99.26%(2581/2600),显示优良率为88.69%(2306/2600)。心率与成像质量呈负相关(r=-0.92)。心率<70次/min与心率≥70次/min者在显示优良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4.68,P<0.01)。心率<80次/min,重建时相以舒张中期(50%~75%)为主,心率≥80次/min,重建时相以收缩末期(25%~45%)为主(χ2=98.88,P=0.000)。结论心率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明显相关,64层螺旋CT在高心率下可以获得达诊断标准冠脉图像,心率在70次/min以下图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46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及狭窄程度.其中33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 1 262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7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常规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的节段,CT有89.6%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显示重度狭窄的节段,CT有90.9%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结论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对桥血管及冠脉支架术后复查具有优良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重建时相及其与心率的相关性.方法 163例患者接受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选择自动化最佳舒张期和最佳收缩期重建模式,按美国心脏协会(AHA)分类指南将冠状动脉树分为15个节段,分3级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的最佳舒张期和最佳收缩期时相位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其与心率的相关性.结果 163例患者平均心率为(69.3±14.6)次/分,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的最佳舒张期时相为(75.5±4.6)% R-R间期,最佳收缩期时相为(36.4±4.5)% R-R间期;最佳舒张期、最佳收缩期时相的位置与心率分别存在相关性(r=0.307、0.579,P均<0.05);单一最佳时相重建时,总体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得分为(1.06±0.22)分.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存在两个高峰期,即舒张中期和收缩中晚期;随着心率的增高,最佳舒张期时相位于舒张中期越晚的时相,最佳收缩期时相位于收缩中晚期越晚的时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非心率控制低剂量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94例患者进行双源CT非心率控制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冠状动脉15支分支血管的成像质量,图像质量≥3分认为可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分析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评估2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并计算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结果扫描期间94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87.24±13.76)次/分。共1410段冠状动脉节段纳入分析,其中1334段(94.61%)可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76段(5.39%)不能满足要求。94例患者平均冠状动脉得分为(4.25±0.93)分,图像质量与心率(r=-0.17,P=0.11)及心率变化(r=0.10,P=0.32)均无相关性,2名评价者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0,P<0.001),CTDIvol均值为(11.84±1.76)mGy,平均ED为(2.19±0.45)mSv。结论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无需控制心率而得到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图像,且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48例高心率(≥90次/min)患者根据心率分成三组,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以静脉法增强扫描,前置性心电门控数据采集,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技术重组,以MIP图像评价冠状动脉管腔,以VR图像5级记分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获得冠状动脉影像,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显示图像质量优良。部分分支随着心率的提高出现轻中度伪影,但不影响诊断。C组与A、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源CT能够对高心率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并取得满意效果,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率是影响冠状动脉CT成像的重要因素.Phil-ips iCT大大提高了扫描的时间、空间分辨力.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心率的冠状动脉影像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心率对Philips i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术前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患者肺动脉及体肺侧支发育的价值.方法 20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患者同期接受DSCT、心血管造影(C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ECHO),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3种检查对各种心脏畸形的检出率;着重对照同一患者肺动脉和体肺侧支相同位置的DSCT和CA测量值,并分别计算相应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PAI)和总体新生肺动脉指数(TNPAI)比值,对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各种心脏畸形共55处,其中DSCT检出52处(94.55%),ECHO检出43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肺侧支DSCT检出14例(共37支),CA检出13例(32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肺动脉融合部DSCT检出16例,CA检出10例(P=0.047);DSCT和CA测量肺动脉、体肺侧支及膈水平胸主动脉直径的定量比较具有高度相关性(r=0.95~0.98,P<0.01);相应McGoon比值(DSCT:1.18±0.60;CA:1.23±0.64)、PAI[DSCT:(130.96±99.38)mm2/m2;CA:(140.91±107.87)mm2/m2]和TNPAI[DSCT:(160.31±125.62)mm2/m2;CA:(169.14±122.81)mm2/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无需获取压力等血流动力学资料的情况下,DSCT结合多普勒超声能够初步取代CA,成为肺动脉闭锁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12月,对临床诊断或可疑为冠心病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①无明显心律不齐;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③碘过敏实验阴性.共检查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54.7岁.其中8例于2周内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检查,对其中76例患者同时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 检查,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4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DSCTCA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部分分支,228例患者的747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76例患者的122支冠状动脉伴有重度狭窄或闭塞,以CAG为金标准,得出DS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0.00%及94.84%,尤其对于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诊断准确性达98.92%.结论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心肌CT灌注成像(CTP)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Wed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CCTA联合心肌CTP诊断冠心病的中英文文献。按照诊断试验标准筛选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2(QADAS-2)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分析合并效应量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共611支冠状动脉,在血管水平CCTA联合CTP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各自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6(0.92,0.98)、0.91(0.88,0.94)、206.14(100,424.94)、9.33(5.57,15.61)、0.06(0.03,0.13);SROC曲线的AUC为0.977。结论 冠状动脉CTA联合心肌CTP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第3 代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方案应用于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102 例接受第3 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扫描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并且选取CARE kV"on"模式调节管电压.根据心率(Heart Rate,HR)将患者分为3 组:A 组(36 例):HR≤70 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