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通过眼底照相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分析,并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 ,探讨与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出现视网膜动脉狭窄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明显增加(P0.01)。并且,随着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严重度的增加,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亦逐渐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视网膜动脉狭窄与高血压病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有关,经调整高血压病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因素后,视网膜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相关。结论: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钙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斑块钙化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24例,共375处明显狭窄病变,其中234处为钙化病变。比较斑块不同钙化程度、钙化斑块血管直径、钙化斑块长度和钙化斑块血管分布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对轻中度钙化斑块和重度钙化斑块,双源CT分别高估管腔狭窄6.8%(P=0.0028)和18.8%(P0.0001),且高估狭窄在重度钙化斑块中更明显(P=0.002)。对血管直径较小和血管直径较大的钙化斑块,双源CT分别高估管腔狭窄7.2%(P=0.0026)和17.1%(P0.0001),且高估狭窄在血管直径较大时更明显(P=0.001)。对不同长度的钙化斑块,双源CT的诊断准确性未见差异(P=0.792)。结论斑块钙化使双源CT高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且钙化程度重和血管直径较大时更易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及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主动脉瓣膜钙化部位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因胸痛来我院就诊的住院病人602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相关疾病,入选病人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瓣膜钙化和无瓣膜钙化病变病人及冠心病和无冠心病病人的危险因素,并对主动脉瓣膜钙化部位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瓣膜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年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及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年龄、男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及心脏瓣膜钙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主动脉瓣膜钙化部位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无关。结论主动脉瓣膜钙化部位不能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171例患者分3组: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无钙化组,冠状动脉狭窄伴钙化组,比较3组患者BMP-2水平的差异。结果:CAG发现有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组BMP-2水平高于正常组及冠状动脉狭窄而无钙化组。结论:BMP-2水平升高可能是动脉钙化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钙化斑块所致管腔≥50%狭窄评价的准确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50%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价的差异性。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病变中,钙化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50%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分析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管腔≥50%狭窄误差比较大,对混合斑块、非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管腔≥50%狭窄的评价可信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145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时期60例血压正常人为血压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根据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螺旋CT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将其分为冠状动脉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依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各组血清γ-GT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随着高血压等级的增加,患者血清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不同钙化程度患者血清γ-GT水平、CA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钙化程度的加剧,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γ-GT水平、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剧,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血清γ-GT水平与CACS、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γ-GT是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γ-GT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揭示冠状动脉钙化和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测量在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通过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评测及方法、钙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冠状动脉钙化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冠状动脉钙化与全因死亡及钙化的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由于钙化部位的血管壁僵硬,局部张力不均匀,球囊扩张效果不佳,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形成夹层。冠状动脉钙化(CAC)是PCI中夹层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消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已应用于CAC、球囊难以通过或难以扩张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慢性完全闭塞病等复杂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龄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生化数据。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D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Agatston法计算钙化积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龄冠心病伴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钙化组患者收缩压水平、血肌酐及血尿酸水平、糖尿病发生率及吸烟率均高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2,P=0.035)、收缩压(OR=1.546,P=0.024)、吸烟史(OR=1.328,P=0.029)、血肌酐增高(OR=1.325,P=0.025)、糖化血红蛋白(OR=1.697,P=0.031)、血尿酸水平(OR=1.732,P=0.015)为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Spearman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和尿酸水平与钙化积分呈线性相关。结论:老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其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和尿酸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CS)、电子束CT血管造影 (EBA)与常规冠心病危险因素诊断和预测冠心病 (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率≥ 5 0 % )的价值。方法  10 7例患者同时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 (非增强扫描 )和电子束CT血管造影 (增强扫描 ) ,以及常规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EBA采用静脉法单层心电门控增强扫描 ,诊断在断层和三维重建图像上完成。CCS采用Agatston方法完成。电子束CT及常规冠心病危险因素与CAG结果做双盲法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分别为 6 5例 ( 6 0 7% )和 4 2例 ( 39 3% ) ,CCS在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别为 5 33 5± 6 0 6 5和 14 2 4± 2 93 6 (P <0 0 0 1)。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P <0 0 5 )。冠状动脉钙化阳性 (CCS >0 )诊断冠心病与EBA有相近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 (P >0 0 5 )。EBA诊断非钙化性 (CCS =0 )或少量钙化(CCS <10 0 )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CCS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但对于较多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CCS >10 0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CCS和EB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9%和 73% (P >0 0 5 ) ,以及 6 6 %和 88% (P <0 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原位冠状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通畅率以及分析其进展为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ABG术后因再发心绞痛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4例,对其原位冠状动脉通畅率、病变进展程度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针对原位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结果 44例患者CABG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有21例(47.7%)至少存在1支原位冠状动脉CTO病变,CTO病变血管总数为26支(59.1%);CABG术后复查造影,10例(22.7%)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病变;CABG术前狭窄90%的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的概率是狭窄90%血管的3.9倍(70.0%比17.9%,P=0.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前左前降支(LAD)狭窄90%是原位冠状动脉LAD新发CTO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7.217,95%CI 1.801~411.268,P=0.017)。44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共30处原位冠状动脉病变具有PCI适应证,除1处因血管迂曲钙化,导丝不能通过而失败外,余29处(96.7%)均成功置入了药物洗脱支架(共63枚)。结论 CABG术后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病变并不少见。CABG术前原位冠状动脉狭窄 90%可能是其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针对CABG术后的原位冠状动脉行PCI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按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进行分类,对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研究320排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方法 102名患者行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共发现396个冠状动脉斑块,同期行CAG检查,对斑块造成管腔狭窄程度按无、轻、中、重、闭塞5个级别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按钙化、非钙化斑块分类计算符合率。钙化斑块按钙化阈值>150 HU、>250 HU、>350 HU、>600 HU共4个方案进行计算。结果 CTA显示钙化斑块占68.2%,非钙化斑块占31.8%。6%的斑块为不稳定斑块。7.8%的斑块不导致狭窄。钙化阈值设定>150 HU、>250 HU、>350 HU的符合率测量无明显差异,但>600 HU时有减低。CTA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性狭窄与CAG符合率为88.4%(非钙化斑块94.4%,钙化斑块85.6%,二者差异显著)。不相符多表现于对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高估。结论与CAG对照,冠状动脉CTA显示斑块狭窄符合率较高(88.4%),其中非钙化斑块狭窄符合率(94.4%)明显高于钙化斑块(85.6%);少数病例存在对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高估。因此CTA在非钙化斑块诊断上具有明显优势,钙化阈值设为>350 HU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方法对218例因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用电子束CT(EBCT)检查其冠状动脉钙化。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的钙化总积分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01),二者积分分别为229±363,42±125。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与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全组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75%及79%,与老年组相比,年轻组的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结论研究结果提示:EBCT钙化积分是预测冠心病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入选5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年龄52~84岁,(平均68.47±9.35)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行1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分析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及各冠状动脉节段(共分16个节段)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372,P=0.009)、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仅与部分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A(1#)、LAD(7#)、D1(9#)、LCX(11#),(相关系数、P值分别为:r=0.499,P〈0.01;r=0.431,P〈0.01;r=0.440,P〈0.01;r=0.469,P〈0.01)。冠状动脉各节段钙化积分与对应血管节段狭窄程度相关分析结果提示:RA(1#)、LM(5#)、LCX(11#)节段钙化积分与对应节段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总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提示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增加,但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仅在部分冠状动脉节段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且限于三支冠状动脉近段。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学基础,而冠状动脉钙化是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标志。检测和评估冠状动脉钙化不仅对预测心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了解疾病进展,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是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进行精确量化评估的无创检查手段,其对于定量冠状动脉钙化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冠状动脉钙化CCTA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成人瓣膜病患者电子束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价成年瓣膜病患者电子束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意义。208例42-75岁瓣膜病患者换瓣术前行电子束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进一步分析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发现,208例瓣膜病患者中无冠状动脉钙化者114例,造影证实无冠心病者109例,占95.6%(P<0.005),另5例合并冠心病,其中4例至少有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全组瓣膜病患者电子束CT检查既无冠状动脉钙化,临床又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共58例,造影证实仅1例有冠心病,占1.72%。结果表明,瓣膜病患者以电子束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阴性,并且无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者排除冠心病的准确性高于95.6%。从而认为电子束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阴性对排除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行电子束CT检查,可以大大减少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螺旋CT所显示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对50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及冠脉造影,2种方法检查时间间隔<3月。螺旋CT采用层厚为10mm,螺距1.5pitch进行扫描。冠脉造影采用常规的Judkin法。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指管径缩小>50%。结果钙化在前降支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回旋支、右冠脉及左主干。发现钙化的81支血管中,冠脉造影证实有48支狭窄(59.3%);56支血管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狭窄,其中85.7%(48支)有钙化。本组总的特异性77.1%,敏感性为85.7%,准确性为62.7%。结论螺旋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简便易行,无创伤性,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可用于临床预测及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目前推荐应用电子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EBCT),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以识别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在一项经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研究中认为,EBCT测量冠脉钙积分数为159作为区分阻塞性冠脉疾病(造影示至少一处病变狭窄程度≥80%)的理想分界点。在后来的研究中,尽管EBCT钙扫描评估预后的价值看法不一,但EBCT钙扫描的阴性结果排除了阻塞性冠脉狭窄,并预示发生冠脉事件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种因素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包括性别、年龄、持续的炎症状态、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非传统高危因素,以期为冠状动脉钙化的一级预防开辟新的思路。不断发展的影像学技术也为冠状动脉钙化的早期发现和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文章将重点回顾冠状动脉钙化的高危因素、发生机制、检查手段、临床意义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人们对冠状动脉钙化的进一步认识和重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子束CT对患者进行扫描,并统计冠状钙化积分,对冠心病各个危险因素和钙化积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均有关联(P0.05);危险因素越多,患者的钙化积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均影响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且危险因素越多,患者的钙化积分越高。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可为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