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脉压(P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65例中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及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肱动脉加压前后内径,并测压。以PP<60mmHg、60mmHg≤PP<80mmHg和PP≥80mmHg分为三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PP的增加,颈动脉IMT、血管僵硬度、斑块发生率升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血管扩张性下降。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PP与颈动脉IMT、FMD、血管僵硬度及扩张性相关性较强,以IMT及FMD为应变量,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进入回归方程的都有PP和年龄。结论PP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相关,P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老年动脉弹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弹性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选314例老年人,采用日本产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同步记录两侧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反映大动脉弹性的指标,应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有无估计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结果: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5);baPWV在颈动脉斑块组与颈动脉无斑块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 baPWV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PWV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 (P<0.05-<0.01)。结论:动脉弹性是反应血管亚临床病变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血浆内皮微颗粒和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的相关性。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48例,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无动脉粥样斑块且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0.9mm。使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CAVI,血管超声检测FMD,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血管内皮微颗粒。结果:CAVI与FMD呈负相关(r=-0.327,P=0.023),与内皮微颗粒呈正相关(r=0.348,P=0.015),FMD与内皮微颗粒呈负相关(r=-0.376,P=0.008)。结论:CAVI能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无创检查方法对X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的检测,探讨颈动脉IMT、肱动脉FMD与X综合征的相关性,从而了解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程度对X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X综合征患者63例(X综合征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2组的颈动脉IMT、肱动脉FM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综合征组肱动脉FMD明显低于对照组[(3.25±2.36)%vs(5.99±3.63)%,P<0.01],颈动脉IMT明显大于对照组[(1.03±0.36)mmvs(0.79±0.09)mm,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FMD与IMT呈负相关(r=-0.249,P=0.013)。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吸烟是肱动脉FMD的高风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是肱动脉FM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颈动脉IMT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X综合征患者较健康体检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肱动脉FMD明显降低。肱动脉FMD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硬化、hsCRP的关系以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46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研究组)和20例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测定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等,研究组予以辛伐他汀20mg/晚口服,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FMD低于对照组(7.6±1.9%vs9.7±2.2%),而IMT(1.32±0.51 vs 0.62±0.42mm)、hsCRP(5.81±1.62 vs 2.42±1.32mg/L)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辛伐他汀治疗后显著改善FMD(7.6±1.9%vs 10.5±2.6%),减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hsCRP,分别为1.32±0.51 vs 1.13±0.32mm、6.85±0.61 vs 4.67±0.62mm和5.81±1.62 vs 3.03±1.41mg/L,P<0.05;相关分析示FMD与IMT(r=-0.53)、hsCRP(r=-0.45)、SBP(r=-0.36)、TC(r=-0.29)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障碍较重,且内皮功能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成负相关,辛伐他汀可以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技术测定87例高血压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随血压升高,IMT依次增加,高血压1、2、3级间比较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血压升高,血管舒张功能(FMD)依次降低,高血压2级和3级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3级与1级患者FMD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颈动脉IMT及内皮依赖性FMD障碍是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人群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相关性。方法对陕西汉中老君乡10个自然村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选取其中完成IMT、FMD、baPWV 3项检查,符合入排标准的30~45岁青年人群473名进行体格及生化指标检查。BP-203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超声检测IMT和FMD。应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aPWV与IMT、FMD的相关性。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FMD值较高[(10.28±4.25)%比(9.38±4.40)%,P0.05],baPWV值较低[(12.26±2.05)m/s比(13.59±1.96)m/s,P0.01],两者IM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FMD、baPWV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FMD和baPWV则呈负相关(r=-0.3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等心血管病相关因素后,发现FMD是baPWV的影响因素(B=-8.689,P0.01)。结论在本组青年人群中,baPWV和FMD呈负相关,而IMT与baPWV及FMD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情况。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 89例老年女性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病组FM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分别为 (3.5± 3.1) %及 (7.6± 3.5 ) % ,P <0 .0 0 1,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及对照组IMT分别为 (0 .88± 0 .2 0 )mm及 (0 .6 5± 0 .2 3)mm ,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为 6 2 .2 %及11.4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B超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受试者的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并评估内皮功能状态,探讨血浆Visfatin在AS发生发展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中的意义.方法:62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颈总动脉、肱动脉超声检测的患者,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和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评价AS严重程度后分为对照组、早期AS组、严重AS组.采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评估各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检测各组血浆Visfatin水平,并将其与颈总动脉IMT、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及肱动脉F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S组血浆Visfatin水平显著升高,且严重AS组高于早期AS组(P<0 01);②血浆Visfatin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 475;P<0 01);③血浆Visfatin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 359;P<0 01); ④血浆Visfatin水平与肱动脉FMD呈负相关(r=-0 488;P<0 01).结论:血浆Visfatin水平与A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AS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的高低能初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状况和AS的严重程度,提示血浆Visfatin水平可能是一个新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对 39例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7例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及 2 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 ,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内径 (r)、IMT/ r比值和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 (FMD)。结果 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并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 IMT及 IMT/ r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增大 (P<0 .0 5) ,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下降 (P<0 .0 5) ,尤以高血压并脑梗死组改变更明显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老年高血压尤其并发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颈动脉 IMT和肱动脉 FMD这两项指标对高血压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隐蔽性高血压(MHT)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及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共纳入T2DM且诊室血压140/90 mmHg患者32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正常血压组(NH组)223例;MHT组97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血生化检查结果,进行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测定及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素(ET)-1的水平。分析比较两组baPWV、FMD、血清ET-1的变化;并分析baPWV与FMD、血清ET-1的相关性。结果 MHT发生率为30.31%。与NH组比较,MHT组baPWV、血清ET-1水平明显升高、FMD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血清ET-1水平正显著相关(r=0.766,P0.05);与FMD呈显著负相关(r=-0.565,P0.05)。结论 T2DM伴MHT患者AS及内皮功能受损程度加重,且其AS程度的增加与内皮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相关。  相似文献   

12.
梁凌  庞振瑶 《内科》2009,4(4):515-5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4h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方法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高血压2—3级患者100例、糖尿病患者10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5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颈总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计算颈动脉扩张性和僵硬度。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组的24h脉压均值、白天脉压均值、夜间脉压均值及颈动脉粥样硬化(IMT及斑块积分)、僵硬度均较高血压组、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IMT及斑块积分)、僵硬度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脉压增大和颈动脉重构,当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时,颈动脉重构更明显;脉压与颈动脉重构呈正相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脉压的监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MS患者(MS组)40例、健康对照组(NC组)36例,用彩超检测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结果 MS组IMT明显高于NC组(P<0.01),FMD及NID低于NC组(P<0.05),IMT与舒张压(SBP)、甘油三酯(TG)明显正相关,FMD与年龄、体重指数(BMI)、TG、SBP、收缩压(DBP)、空腹血糖(FBG)呈负相关.结论 MS患者存在较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4.
增龄是影响健康人臂踝脉搏波速度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作为反映血管功能状态的指标随增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以沈阳地区健康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年龄每10岁分为一组:44岁及以下、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及以上共5组,总计400人.检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参数等指标;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四肢血压(包括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baPWV和ABI等指标.结果 各年龄组间baPWV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增龄baPWV变快,≤44岁年龄组和45~54岁年龄组baPWV值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ABI值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baPWV具有显著相关性(r=0.732,P<0.01);而baPWV与收缩压、脉压差、舒张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总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亦显著相关(r分别为0.697、0.655、0.463、0.537、0.502、-0.277、-0.372,均P<0.01);baPWV与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的r值分别为0.176、0.163、0.125、0.099(均P<0.05).结论 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动脉僵硬度最主要的因素,baPWV可以反映随增龄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以有效评估健康人群血管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5.
将2型DM患者分为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另外选取48名健康人作为健康组.运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用药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0)及内皮素-1(ET-1)的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前DM各组IMT值和血清ET-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FMD值和NO水平却显著下降(P<0.01),IMT、FMD与NO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IMT值和ET-1水平明显降低,FMD和NO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型DM患者,可以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OGTT 2 h PBG)对轻度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8月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度前循环梗死患者166例,根据OGTT 2 h PBG分为糖耐量受损组91例(7.8 mmol/L≤OGTT 2 h PBG11.1 mmol/L)和糖尿病组75例(OGTT 2 h PBG≥11.1 mmol/L);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脂指标、空腹血糖(FPG)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OGTT 2 h PBG与轻度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受试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FPG高于糖耐量受损组和对照组,糖耐量受损组患者FPG高于对照组(P0.05)。糖耐量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颈动脉血流峰值剪切力小于对照组,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劣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颈动脉血流峰值剪切力小于糖耐量受损组,FMD劣于糖耐量受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GTT 2 h PBG与轻度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r=-0.747)、颈动脉血流峰值剪切力(r=-0.436)及FMD(r=-0.516)呈负相关(P0.05)。结论 OGTT 2 h PBG升高可导致轻度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降低,影响患者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反映动脉硬化的敏感特异性指标,颈总动脉IMT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病事件,还可用于评价各种治疗方法对动脉硬化的逆转或消退作用[1].研究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逆转颈动脉IMI[2],他汀类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已广泛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两者合用对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还少见报道.本研究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合用阿托伐他汀钙的降压作用及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高血压前期外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前期组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处内-中膜厚度均较正常血压组增厚(P〈0.05);高血压前期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FMD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已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管内皮功能已经受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正常高值血压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管内皮功能(FM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08-12湘雅医院体检中心正常高值血压者104例,根据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分为杓型组(55例)和非杓型组(49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FMD及颈动脉IMT。结果正常高值血压动态血压呈杓型及非杓型各占52.9%及47.1%,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IMT大于对照组[(0.74±0.06)、(0.75±0.06)比(0.47±0.05)mm],FMD值小于对照组[(8.07±1.18)%、(5.89±0.93)%比(13.78±1.98)%,均P<0.05],其中杓型组FMD大于非杓型组。FMD与IMT呈负相关(r=-0.843,P<0.01)。结论正常高值血压者存在血压节律异常、IMT增厚及FMD减退,动态血压呈非杓型者FMD损害较杓型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绝经期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探讨SLE疾病相关因素等非传统危险因素在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对111例绝经前SLE女性患者及40名健康女性进行研究.入选对象均要求无临床心血管疾病史.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SLE疾病相关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肱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以此评价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内皮功能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10例绝经前SLE患者中有16例(14.4%)存在颁动脉斑块,而在40名健康对照组中无一例存在颈动脉斑块(P=0.007).SLE患者组的平均IMT(m-IMT)(0.62 mm)高于健康对照组(0.45 mm)(P<0.01),最大IMT(M-IMT)(0.7 mm)高于健康对照组(0.6 mm)(P<0.01). SLE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者相对于无斑块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体质量指数(BMI)更大,血压偏高,凝血酶原时间更短,C反应蛋白更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积分更高,累积激素剂量更大,更少使用羟基氯喹,m-IMT和M-IMT更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NMD)减弱(P均<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SLE患者中,年龄增大(P=0.012,OR=1.137),BMI增高(P=0.051,OR=1.205),SLICC积分增高(P=0.000.OR=2.888)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SLE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除了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外,SLE本身以及与疾病相关的一些因素也参与其中,对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起重要作用.SLE患椭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因此,内皮功能受损也可看作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