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群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2006-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尿微量白蛋白(MAU)测定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共2464人。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别分析诊室、随诊间、24h、白天、夜间收缩压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MAU的相关性。结果 2464名研究对象,男性1667人,女性797人,平均年龄67.4岁。按照不同收缩压三分位数分为3组,lgMAU随不同收缩压升高而增加,而eGFR随诊室、随诊间收缩压升高而降低。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诊室、随诊间、24h、白天、夜间收缩压均与MAU呈正相关,而只有随诊间收缩压与eGFR呈线性负相关。去除24h收缩压(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后,比较诊室、随诊间、白天、夜间收缩压与eGFR、MAU相关性的回归结果显示,随诊间收缩压与eGFR呈负相关(B=-0.72,P=0.001),白天收缩压与MAU呈正相关(B=2.84,P=0.011)。结论诊室、随诊间、24h、白天、夜间收缩压与肾脏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名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等检查。分别按照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中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基线资料和baPWV的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种收缩压对baPWV的影响。结果共纳入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930(男性588、女性342)名进行分析。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的中位数分别为142.0、139.0、128.5、130.8和121.1mm Hg,baPWV的中位数为1731cm/s。高收缩压组的baPWV值,左、右侧baPWV值及baPWV≥1731cm/s的检出率均高于低收缩压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其每增加1 mm Hg,baPWV分别增加9.13、10.79、9.68、9.14、8.26cm/s(均P0.01);去除24h收缩压后,比较诊室、随诊间、日间、夜间收缩压对baPWV的影响,并校正其他相同的混杂因素,结果显示诊室收缩压与baPWV的相关性较大(β=0.36)。结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其中诊室收缩压与baPWV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4 h动态收缩压(SBP)与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关联性。方法 2006~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ba PWV测定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为2464例,资料完整者1004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别分析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与ba PWV的关联性。结果 (1)按照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三分位数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随着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升高,ba PWV均增加(均P0.001)。(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每增加1个标准差,ba PWV分别增加81.15、73.18、81.30 cm/s;此外,诊室SBP也与ba PWV呈线性正相关,且回归系数大于动态SBP。结论 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与ba PWV呈正相关,但关联性弱于诊室SB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时(年度间)和短时(24h)收缩压变异性(SBPV)指标与老年人群大血管功能及结构的相关性。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2010-2011年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064名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名。SBPV采用收缩压标准差(SSD)、独立变异性(VIM)、收缩压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4种指标;大血管功能及结构采用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两种指标。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年度间和24hSBPV指标与baPWV、CIMT的相关性。结果2464名观察对象年龄(67.4±6.1)岁,男性1667名(67.7%)。按各SBPV中位数分组,年度间、24h、日间SSD、MMD和ARV分组中,高水平SBPV组的baPWV、CIMT均高于低水平SBPV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度间SSD、VIM、MMD与baPWV呈正相关(B=55.50、57.35、24.34,均P0.01),年度间VIM与CIMT呈正相关(B=0.02,P0.05);短时(24h、日间、夜间)SBPV指标与baPWV无线性相关(均P0.05),24h、日间SBPV与CIMT呈正相关(均P0.05);24h、日间、夜间和年度间平均收缩压与baPWV、CIMT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长时SBPV与baPWV呈正相关,而短时SBPV与baPWV无相关;年度间VIM及24h、日间SBPV与CIM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 h动态收缩压(SBP)与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ALBU)的相关性。方法 2006~2007年第一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二、三次健康体检,并于第三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 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LBU检测等。符合入选标准者2 464例,资料完整者1 396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24 h、日间、夜间SBP与ALBU的相关性。结果 (1)按照24 h、日间、夜间SBP三分位数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随着24 h、日间、夜间SBP升高,lg ALBU增加。(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24 h、日间、夜间SBP每增加1个标准差,ALBU分别增加12.93、12.61、11.56 mg/L。结论 24 h、日间、夜间SBP与ALBU呈正相关,而诊室SBP与ALBU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人收缩压变异性(BPV)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 064例受试者中,2 464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肾功能测定,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作为肾功能评定指标,资料完整并符合入选标准者共1 382例。以短时收缩压极差(MMD)作为收缩压变异性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收缩压MMD与e GFR的相关性。结果:1 382例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7.16±5.86)岁,其中男性905例(65.5%);e GFR水平随着收缩压MMD的增加而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 GFR与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MMD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日间收缩压MMD与e GFR呈负线性相关。结论:24 h和日间收缩压MMD与e GFR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水平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做功指数(MPI)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并计算患者的MPI。根据左心室MPI值分为A组(MPI>0.49)45例和B组(MPI≤0.49)41例,测量并记录2组的平均诊室血压以及24 h、日间和夜间的平均血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MP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24 h和日间平均收缩压,24 h、日间和夜间收缩压负荷,24 h、日间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B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β=0.237,P=0.006)、日间平均舒张压(β=0.347,P<0.001)与MPI独立相关。结论左心室的MPI的高低与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和血压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064例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为1382例。根据动态收缩压的标准差(SSD)四分位数将调查人群分为四组,测定各项生化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秩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SD与eGFR的关系。结果在1382例观察对象中,平均年龄为67.16±5.86岁,其中,男性905例(65.5%),女性477例(34.5%)。24h SSD、日间SSD和夜间SSD均与eGFR呈负相关;对e GFR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24h SSD、日间SSD仍与e GFR呈负线性相关。结论 24h SSD和日间SSD与eGFR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以800例合并T2D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80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研究对象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合并T2DM组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高血压合并T2DM组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均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均P0.05);高血压合并T2DM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标准差、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经相关分析发现,患者血糖水平与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舒张标准差、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标准差、血压晨峰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增大,提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对患者昼夜血压调节损害较大并可能与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围与24 h动态血压参数的关联。方法 选取在2014-2019年期间完成随访且体检资料完整,并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的开滦研究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性别颈围的三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三组,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不同分位组观察对象颈围与24hABPM参数之间的关联,并根据观察对象是否患高血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共2 504例,其中男性1 709例(68.2%),观察对象平均年龄为(63.0±10.8)岁,平均颈围为(38.1±3.6)cm。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服用降压药、打鼾、糖尿病史、体育锻炼情况和体质量指数(BMI)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示:以低颈围组为对照,高颈围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分别增加了2.10、1.96、2.07、1.92、1.93、1.71 mm Hg(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示:在高血压人群中,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7例、女性73例,年龄36~82(63.4±10.3)岁。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血脂、空腹血糖、肌酐、血清尿酸等生化指标检测。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血清尿酸420μmol/L,n=96)、尿酸升高组(血清尿酸≥420μmol/L,n=64),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及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尿酸与BPV的关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PV的影响因素。结果尿酸正常与升高组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酸与24hSBPSD(r=0.620)、24hDBPSD(r=0.254)、dSBPSD(r=0.646)、dDBPSD(r=0.212)、nSBPSD(r=0.606)、nDBPSD(r=0.385)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酸是24hSBPSD、24hDBPSD、dSBPSD、dDBPSD、nSBPSD、nDBPSD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尿酸可能是高血压患者BPV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做功指数(MPI)与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PI的值,将患者分为A组(MPI0.46,68例),B组(MPI≥0.46,112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动态血压指标及BPV;对与MPI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程大于A组(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增加(P0.05); 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及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升高(P0.05),但两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增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I与LVPWT及舒张早期运动峰速(E)呈负相关,与nSBP及nDB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PWT、E、nSBP及nDBP是MPI的影响因素(B=-0.359,-0.179,0.259,0.179,均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和BPV与MPI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黄惠容 《内科》2014,(4):427-42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376例,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肥厚状况分为两组,以非左心室肥厚患者274例为对照组,左心室肥厚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分析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舒张压(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日间、夜间)、舒张压负值(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负值(24 h、日间、夜间)、舒张压标准差(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日间、夜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均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动态血压监测(ABPM)诸指标与难治性高血压病人心、脑、肾损害的相关性,可做其预测因子和研究工具。大量研究证明:24h平均动态血压、日间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性较偶测血压为优;夜间血压降低减弱或消失的难治性高血压病人与较高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相关;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损坏的严重性相关,而不依赖于血压水平;血压负荷是比血压水平更为准确的心血管危险预测指标;ABPM在预测难治性高血压无症状脑血管损害方面较诊室随测血压为优;微量清蛋白尿是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标志,尿清蛋白分泌率与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及24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动态血压监测的体检者1198例,根据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316例、超重组524例和肥胖组358例,分析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24 h血压水平、24 h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肥胖组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24 h血压水平、24 h血压负荷、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24 h血压水平、夜间血压负荷、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显著相关。结论随着体重指数升高,24 h动态血压水平、血压负荷、血压变化标准差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高血压病区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3例,分为绝经后组63例和绝经前组30例,分析血管舒张功能(FMD)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并以FMD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绝经后组病人年龄、FMD、24h收缩压平均实际变异(SBPARV)、日间收缩压平均实际变异(SBPday-ARV)、24h舒张压平均实际变异(DBP-ARV)、日间舒张压平均实际变异(DBPday-ARV)、夜间舒张压平均实际变异(DBPnight-ARV)与绝经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后组病人FMD与年龄、三酰甘油(TG)、尿酸(UA)、SBP-ARV、SBPday-ARV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FMD仍与SBP-ARV相关。结论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FMD与收缩压变异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对开滦研究中部分老年人群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的影响。方法:抽取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离退休职工中年龄≥60岁、无心脏瓣膜病、心肌病、频发早搏、心房颤动、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等疾病,2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帕金森治疗药物、抗抑郁症药物及镇静止痛药物者2 464例组成研究队列,进一步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 h、日间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作为24 h、日间和夜间SBPV。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对24 h、日间和夜间SBPV的影响。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指:将2010年AHA提出的7项指标中的蔬菜摄入量改为食盐摄入量;体重指数(BMI)界限值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提出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BMI界限值参考标准;有关运动的定义也与AHA的定义略有不同,本研究采用的标准为理想运动量≥80 min/周,一般为80 min/周,差为从不运动。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812例,按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分组:第一组(0~4分,n=56)、第二组(5~9分,n=1 600)、第三组(10~14分,n=156);三组对应的24 h、日间和夜间SBPV分别为16.02 mmHg(1 mmHg=0.133 kPa)、14.91 mmHg和13.18 mmHg,15.42 mmHg、14.50 mmHg和13.22 mmHg,12.68 mmHg、11.44mmHg和10.16 mmHg(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评分每增加1分,24 h、日间和夜间SBPV分别降低0,20 mmHg、0.19 mmHg和0.37 mmHg(P均0.05)。结论: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SBPV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参加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开滦离退休员工中整群抽取年龄≥60岁的2814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人,分析其中754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达标(诊室血压140/90mm Hg)和24h动态血压达标(24h平均血压130/80mm Hg)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不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754例中,诊室血压达标率19.2%(95%CI16.4%~22.0%),24h动态血压达标率33.6%(95%CI30.2%~37.0%)。诊室血压达标的14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h动态血压达标率为51.0%(95%CI42.9%~59.1%),男性、体质量指数(BMI)是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942(1.155~7.498),1.195(1.031~1.386)。诊室血压不达标的6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h动态血压达标率为29.4%(95%CI25.8%~33.0%),男性、诊室收缩压、BMI是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679(1.125~2.506),1.030(1.019~1.042),1.067(1.007~1.13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率低,男性、BMI、诊室收缩压是影响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隐蔽性高血压(MHT)、白大衣性高血压(WCHT)和持续性高血压(SHT)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初诊未经治疗的MHT 92人(MHT组)、WCHT103人(WCHT组)和SHT患者128例(SHT组)为观察对象,另入选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血压者80人为对照组(NT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CFR。比较各组间CFR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SHT和WCHT组的诊室血压高于MHT和NT组(均P0.05)。MHT和SHT组的24h收缩压和舒张压、白天和夜间动态血压高于WCHT组和NT组(均P0.05)。MHT组和SHT组的CFR低于NT组和WCHT组(MHT组:2.33±0.25比SHT组:2.30±0.37比WCHT组:2.86±0.38比NT组:2.92±0.42,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所有受试者中,CFR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r=-0.243)、诊室收缩压(r=-0.164)和舒张压(r=-0.193)、24h动态舒张压(r=-0.457)和收缩压(r=-0.386)、白天动态收缩压(r=-0.455)和舒张压(r=-0.388)、夜间动态收缩压(r=-0.334)和舒张压(r=-0.265)和空腹血糖(r=-0.159)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天动态收缩压(β=-0.736)和夜间动态收缩压(β=-0.518)是CFR减少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与WCHT和正常血压者比较,MHT和SHT患者的CFR明显降低,白天动态收缩压和夜间动态收缩压是CFR减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血清瘦素、脂联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6例,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单纯T2DM组100例、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组)108例和高血压+T2DM组98例。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基本资料、血压变异性指标,并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四组间瘦素、脂联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T2DM组与高血压组24hSSD、dSSD高于对照组,高血压+T2DM组24hSSD、dSSD高于高血压组,高血压+T2DM组24hSSD、dSSD高于T2DM组(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瘦素是24hSBP(B=0.378)、24hDBP(B=0.461)、24hSSD(B=0.083)、dSSD(B=0.061)、nSSD(B=0.093)、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B=0.027)的危险因素,脂联素是24hSBP(B=-1.070)、24hDBP(B=-0.655)、nSSD(B=-0.185)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高瘦素、低脂联素水平可导致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