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顺德市容奇镇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广东省顺德市容奇镇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并分析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腰臀比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普查容奇镇15岁以上所有有户口的居民25680人,内容包括问卷,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对于≥40岁的被调查者还测定了腰围、臀围等。结果 1996年容奇镇15岁以上的人群中,BMI 23.0-24.9kg/m^2占13.4%(标化率,以下同),25.0-29.9kg/m^2占8.9%,≥30kg/m^2占1.3%。随年龄增加,肥胖患病率增高,50-59岁组最高。40岁以上的人群中,腹型肥胖患病率为35.0%(以腰围为判断标准)和36.7%(以腰臀比为判断标准)。女性腹型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中更倾向于腹型肥胖。以高血压为状态变量,以BMI、腰围、腰臀比为测定变量,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对曲线下面积两两比较,结果提示腰围、腰臀比对高血压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优于BMI;腰围、腰臀比对高血压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40岁以上人群中腹型肥胖患病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腰围、腰臀比对高血压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优于BMI。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福州市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60岁的老年人健康体检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该人群血压水平及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按BMI分层,评价不同BMI类型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发病率。采用SPSS 11.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资料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与高血压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资料完整的1659例体检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4.2%(568/165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6.2%(363/1003),女性患病率为31.2%(205/656);该人群超重或肥胖患病率为48.1%(798/165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8.4%(485/1003),女性患病率为47.7%(313/656);随着BMI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BMI18.5,18.5~23.9,24.0~27.9,≥28.0 kg/m~2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0%,27.4%,40.4%,5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高、高尿酸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风险相关ROC曲线显示,对收缩压性高血压风险,男性BM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值为0.601(切点为25.55 kg/m~2),女性BMI的AUC最大值为0.609(切点为25.85 kg/m~2);对舒张性高血压风险,男性BMI的AUC最大值为0.665(切点为25.55 kg/m~2),女性BMI的AUC最大值为0.609(切点为26.35 kg/m~2)。结论随着BMI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高、高尿酸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BMI对预测高血压风险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地区15岁以上城乡人口5246人进行血压、脉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并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地区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1)。腹型肥胖的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腰围正常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线性趋势检验P〈0.01)。按BMI分组[〈18.5、18.5~23.9、24.0~27.9、≥28.0(kg/m。)]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9.39%、13.51%、26.23%、32.21%;按WC分组(男〈85cm或女〈80cm,男≥85cm或女≥80cm)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39%、28.81%。结论 重庆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与BMI、WC密切相关。BMI、WC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的发生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肃省7~18岁人群高血压检出情况以及与肥胖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甘肃省7~18岁汉族城乡学生的血压、腰围、身高和体质量等,男女各3300人;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身高(WhTR)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程度。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第95百分位为高血压。结果甘肃省7~18岁人群高血压检出率为9.71%,且以舒张压增高(单纯舒张压≥第95百分位)为主;超重和肥胖、腰围≥第75百分位、WhTR≥0.5(阳性暴露)是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均P0.05),并且随着BMI、腰围百分位数等级增高,OR逐渐增大。结论超重和肥胖、腰围≥第75百分位、WhTR≥0.5对于不同类型高血压发生的影响程度不同;用腰围指标预测高血压风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自然人群血糖、体重指数、腰臀比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人群中血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的水平对血压的影响及作用的大小。方法:应用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对象年龄在20-74岁。血糖值为早晨空腹口服75g葡萄糖2h后的血糖值。糖悄病及糖耐量低减(IGT)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结果:共调查11377人,其中男性5183人,女性6194人,平均年龄43岁,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重指数、腰臀比分别为117mmHg、74mmHg、104mg/dL、22kg/m^2和0.84。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为45.3%比14.4%,糖耐量低减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为32.2%比14.5%,肥胖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为21.5%比10.4%。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血糖体重指数、腰臀比对男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影响。结论:广东省自然人群的分析结果显示,血糖、体重指数和腰臀比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在控制我省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加的同时,尚须要注意控制血糖、体重指数和腰臀比的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腰围、腰臀比及BMI与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探讨BMI本身存在的性别差异及其完全取代腰围或腰臀比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仁济医院健康保健(体检)中心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客户体检数据库,研究纳入人数2054例,其中男性1322例,女性732例,按不同的性别分析腰围、腰臀比及BMI异常对血脂、血糖及血压的影响,同时比较腰围、腰臀比及BMI用于评估同一群体肥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女性BMI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总胆固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腰围、腰臀比和BMI异常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估同一群体的肥胖发生率时,3种方式的评估结果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BMI<25 kg/m2的群体中,腰围异常的比例分别为19.3%和33.8%.进一步对女性群体的分析发现,如果女性BMI以23.2 kg/m2为切点,对于腹型肥胖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分别提高到78.1%和87.9%.结论 BMI不能完全取代腰围或腰臀比对腹型肥胖人群的筛查价值.BMI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如果女性BMI以23.2 kg/m2为切点,可以明显提高腹型肥胖筛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尿蛋白/尿肌酐比(ACR)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血压的关系,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昆明铁路局体检职工中抽取612人,进行随机尿液的尿白蛋白、尿肌酐、血压、体重、身高、腰围和臀围的测定,计算ACR、BMI和腰臀比.结果 BMI与腰臀比超标者其白蛋白尿发病率明显高于BMI与腰臀比正常者(P均〈0.05).随着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压差的升高,其白蛋白尿的发病率明显升高(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影响后,腰臀比、舒张压与ACR明显相关.结论 肥胖和血压均与ACR有相关性,控制肥胖和血压有利于预防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孙英贤等发表研究称,高体质指数(BMI)和高腰臀比(WHp R)的高血压女性患糖尿病风险最高,这些因素具有协同作用。该研究发现,体质指数、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 R)、腰臀比和高血压与糖尿病风险增加独立正相关。该研究以BMI定义一般性肥胖;以腰围、腰高比和腰臀比定义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唐山冀东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参加2012年1月~2012年12月冀东油田社区健康体检居民8443例,男性4471例,女性3972例,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测量腰围,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己糖激酶法检测血糖,酶法检测血脂[包括: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2647例(31.35%),其中男性1726例,女性921例;②与非高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的年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和FBG高于血压正常者,HDL-C水平低于血压正常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0岁人群中,男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女性(36.34% vs.18.99%),>60岁人群中,女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于男性(56.46% vs.56.95%);④年龄、男性、超重/肥胖、血糖、TG和TC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唐山冀东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1.35%,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雌激素对于女性具有保护作用;年龄、男性、超重/肥胖、血糖增高、高TG和高TC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肥胖测量指标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方法利用江苏省2010年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描述新发现高血压患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运用双变量相关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身比和体脂百分比等肥胖测量指标与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的关系。结果江苏省成人新发现高血压患病率为35.3%,男性高于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MI、腰围、腰身比和体脂百分比等肥胖测量指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成正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χ2=129.67,P0.05)、中心型肥胖(χ2=157.05,P0.05)、BMI(χ2=176.21,P0.05)、腰围(χ2=187.73,P0.05)、腰身比(χ2=221.49,P0.05)和体脂百分比(χ2=155.22,P0.05)均与高血压患病显著相关;BMI、腰围、腰身比和体脂百分比每增加1个标准差(SD),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增加59%(OR=1.59,95%CI:1.50~1.70)、60%(OR=1.61,95%CI:1.50~1.71)、68%(OR=1.68,95%CI:1.57~1.79)和149%(OR=2.49,95%CI:2.21~2.80)。BMI、腰围、腰身比和体脂百分比等肥胖测量指标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依次升高。结论 BMI、腰围、腰身比和体脂百分比与高血压患病相关,高血压患病风险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血压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251例,根据患者的BMI分为正常组(18.5~24.0)kg/m~2和非正常组[超重组(24.0~28.0)kg/m~2,轻度肥胖组(28.0~30.0)kg/m~2与重度肥胖组(≥30.0)kg/m~2]。比较各组患者的血压水平、baPWV及ABI的差异,分析不同BMI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baPWV及ABI的相关性。结果重度肥胖组患者血压水平高于轻度肥胖组、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baPWV水平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而ABI低于轻度肥胖组、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轻度肥胖组患者收缩压与baPWV水平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而ABI低于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超重组患者血压与baPWV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MI非正常组患者收缩压与ABI呈负相关(r=-0.565,P0.01),与baPWV呈正相关(r=0.532,P0.01);舒张压与ABI呈负相关(r=-0.729,P0.01),与baPWV呈正相关(r=0.48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BMI、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吸烟、饮酒、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影响baPWV与ABI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BMI非正常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与baPWV呈正相关,而与AB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不同肥胖类型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控制率与踝臂指数的关系 方法:从我院高血压科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1日的已出院患者中随机筛选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0例。记录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吸烟情况、病程、24小时动态血压、踝臂指数、空腹血糖、血脂。采用OMRON BP-203RPEⅢ动脉硬度测定仪测定踝臂指数,美国太空90217型动态血压仪监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日立(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 HITACHI 7600-020的生化自动分析仪。先按照体重指数(BMI)分为BMI正常、BMI超重或肥胖两组,再按照腰围分为BMI正常/腰围正常、BMI正常/腹型肥胖、BMI超重或肥胖/腰围正常、BMI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四组。这四组样本人群分别使用卡方检验判断ABI正常和ABI降低组血压控制率是否存在差异,使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ABI是否相关。 结果:在BMI正常的患者中,腹型肥胖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高于腰围正常的患者,血压控制率、踝臂指数(ABI)、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腰围正常的患者;在BMI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中,腹型肥胖患者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高于腰围正常的患者,血压控制率低于腰围正常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ABI无显著差异;无论BMI是否正常,伴有腹型肥胖的患者中,ABI与血压的控制情况相关,且ABI降低组血压控制率低,而在腰围正常的患者中,差异不显著;在BMI和腰围均正常的患者中,ABI仅与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相关;无论BMI是否正常,在存在腹型肥胖的患者中,ABI不仅与24h平均收缩压相关,同时与24h平均舒张压相关;在BMI超重或肥胖但是腰围正常的患者中,ABI与24h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均不相关。 结论:腹型肥胖的患者舒张压升高明显,更易出现高血脂和高血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ABI降低不仅与收缩压升高相关,也与舒张压升高相关,ABI降低可以反应出腹型肥胖人群的血压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3.
秦皇岛市12~18岁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青少年中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定4604名秦皇岛地区12~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调查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12.1%和7.3%.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及肥胖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FPG、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1).体重升高组(超重及肥胖组)高TG、高收缩压、高舒张压、高FPG及低HDL-C的检出分别为16.9%,12.1%,7.3%,4.9%,15.0%,与体重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正常人群无代谢综合征发生,而体重升高组有60人诊断为代谢综合征.调查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3%.结论 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持续升高,加强对青少年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监控与防治,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吉林省部分农村中老年人群不同肥胖指标(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和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部分农村年龄在35岁以上人群中的2 608人。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人群、男性人群、女性人群向心性肥胖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总体人群、男性人群、女性人群不同BMI组间血压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了营养不良组与体重正常组之间血压(总体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男性人群舒张压,女性人群收缩压)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均值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吉林省部分农村中老年人群不同肥胖指标与血压关系密切,监测不同肥胖指标对控制血压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均具有重要意义,控制体重能有效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920例老年男性,分析其脂肪肝与年龄、体质指数(BMI)、平均血压、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吸烟和饮酒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肥胖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920例老年男性非肥胖(BMI<28kg/m2)与肥胖(BMI≥28kg/m2)者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111%和4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脂肪肝的患病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呈显著正相关(OR=3491,P<001),与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呈正相关(OR=1539、1585,均为P<005)。当将肥胖和脂肪肝分别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在脂肪肝组中冠心病危险因素除高血压外OR值均高于肥胖组。结论在男性老年人群中,脂肪肝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吉林省部分农村中老年人群人体肥胖指数(BAI)、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7~8月在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抽取年龄在35岁以上人群中2 608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压与BAI、BMI、WC、WHR、WHtR均存在正相关;控制影响血压的年龄、身高两个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总体人群血压与WC和WHtR的相关度最高,男性血压与WC相关度最高,女性血压与BMI相关度最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与WHtR的关系最为密切,舒张压与WC的关系最为密切(P<0.05)。结论吉林省部分农村中老年人群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血压密切相关,BMI、WC及WHtR均可作为高血压发病的预测因子,其中WC与WHtR可能与血压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用来预测或监测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行胃肠镜检查所检出常见疾病与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以及有无贫血、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的相关关系,探究疾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人群同时完善胃镜与结肠镜检查者检查结果,对常见疾病与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以及有无贫血、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资料进行相关因素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所检出胃肠道常见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1188人同时完善胃镜、结肠镜检查,经Logistic回归法分析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年龄、体质指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舒张压、男性、高尿酸血症为胃粘膜糜烂的独立危险因素;舒张压、臀围、腰围、腰臀比、体质指数、男性为十二指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男性为胃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糜烂、十二指肠炎、胃肠息肉、痔疮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相关因素可早期预防和缓解相关疾病,防止疾病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肃省玉门市2型糖尿病(T2DM)人群肥胖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门诊规律就诊的160例T2DM患者按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分组,观察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EAR)的变化。对T2DM患者的如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T2DM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是45.6%和18.8%,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是70%;DN患病率为26.3%,DN患者中肥胖的患病率6.9%,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25%。DM病程和WC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 DN发生和发展与中心性肥胖及DM的病程独立相关;重视患者的体脂分布特点,达到预防和减轻T2DM合并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体质指数(BMI)< 25 kg/m2的人群中找到能有效评价代谢风险聚集的最佳指标.方法:2007年4~8月期间入选了北京社区18~95岁BMI< 25 kg/m2的居民(男性1881例,女性3101例),进行了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及血压、空腹血糖、TC、TG的检测.代谢危险因素定义如下:①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85 mmHg,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经诊断为高血压;②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5.6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经诊断为糖尿病;③ TG水平升高:>1.7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④HDL-C水平降低:男性<0.9 mmol/L,女性<1.0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使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模型及ROC曲线分析对各种人体测量指数与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人体测量指数均与代谢危险因素正相关.对于男性人群,要检出2个以上代谢危险因素的聚集,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腰围均较BMI有相对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之间的AUC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于女性人群,4个体质指数的AUC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非肥胖人群中,中心性肥胖指标适宜作为评价男性代谢危险因素聚集的敏感指标,而对于女性人群,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均可用于检出代谢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身体脂肪分布与肥胖对女工血压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557名平均年龄36.27岁的女工体质指数(BMI)、腰臀围比(WHR)对血压的影响。发现,肥胖而非上身性脂肪分布(BMI≥25且WHR<0.8)者临界以上高血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仅呈上身性脂肪分布的非肥胖(WHR≥0.8且BMI<25)者,各年龄组均存在这一趋势。这明显提示在该人群中肥胖是比脂肪分布更重要的血压决定因子。年龄调整前后,BMI和WHR与血压均存在显著性联系(p<0.001),且BMI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偏)相关系数均大于WHR。控制WHR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存在显著性联系,因此我们认为在绝经前妇女高血压人群防治上,控制相对体重比控制身体脂肪分布可能更重要,但尚需前瞻性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