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短时收缩压(SBP)变异性(SBPV)指标与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 064例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者2 464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1 004例。SBPV采用标准差(SSD)、独立变异性(VIM)、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为观察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1)除VIM外,随着平均SBP的增加,短时SBPV指标SSD、MMD、ARV均呈上升趋势(P0.05)。(2)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不同短时SBPV指标均与baPWV无线性相关(P0.05),短时平均SBP均与baPWV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baPWV均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收缩压变异性(BPV)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 064例受试者中,2 464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肾功能测定,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作为肾功能评定指标,资料完整并符合入选标准者共1 382例。以短时收缩压极差(MMD)作为收缩压变异性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收缩压MMD与e GFR的相关性。结果:1 382例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7.16±5.86)岁,其中男性905例(65.5%);e GFR水平随着收缩压MMD的增加而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 GFR与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MMD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日间收缩压MMD与e GFR呈负线性相关。结论:24 h和日间收缩压MMD与e GFR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收缩压与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2006-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最终符合入选标准2464人。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别分析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与CIMT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2464人,男性1667人,女性797人,平均年龄67.4岁。按照不同收缩压三分位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随着不同收缩压水平增加,CIMT显著增厚(均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CIMT呈线性正相关,收缩压每增加1mm Hg,CIMT分别增加0.001、0.002、0.002、0.002、0.002mm(均P0.01)。去除24h收缩压后(存在多重共线性),比较诊室、随诊间、日间、夜间收缩压与CIMT的关联大小的回归结果显示,随诊间、日间收缩压与CIMT呈线性相关,且随诊间收缩压与CIMT的关联大于日间收缩压(β值分别为0.154、0.098)。结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CIMT相关,其中随诊间收缩压与CIMT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名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等检查。分别按照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中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基线资料和baPWV的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种收缩压对baPWV的影响。结果共纳入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930(男性588、女性342)名进行分析。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的中位数分别为142.0、139.0、128.5、130.8和121.1mm Hg,baPWV的中位数为1731cm/s。高收缩压组的baPWV值,左、右侧baPWV值及baPWV≥1731cm/s的检出率均高于低收缩压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其每增加1 mm Hg,baPWV分别增加9.13、10.79、9.68、9.14、8.26cm/s(均P0.01);去除24h收缩压后,比较诊室、随诊间、日间、夜间收缩压对baPWV的影响,并校正其他相同的混杂因素,结果显示诊室收缩压与baPWV的相关性较大(β=0.36)。结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其中诊室收缩压与baPWV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例健康病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监护仪的检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RBP4的水平。比较两组血压变异性参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 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以及其与相关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RBP4(t=7.729,P0.001)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变异参数24 h SSD(t=7.626,P0.001)、d SSD(t=8.207,P0.001)、d DSD(t=2.891,P=0.005)、n SSD(t=5.653,P0.001)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变异性参数24 h SSD(r=0.829,P0.001)、d SSD(r=0.687,P0.001)、d DSD(r=0.571,P0.001)、n SSD(r=0.475,P0.05)与血清RBP4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RBP4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性,对病人的高血压病情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硬化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诊断及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尿酸等血生化指标,采取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baPWV组年龄与高血压病程均明显高于低baPWV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脉压(24 h PP)、昼间平均SBP(dSBP)、昼间平均PP(dPP)、夜间平均SBP(nSBP)、夜间平均PP(nPP)明显高于低baPWV组,24 h SBP标准差(24 h SSD)、白天SBP标准差(dSSD)、夜间SBP标准差(nSSD)明显高于低baPWV组(均P0.05)。Pearson线性单因素分析证实,baPWV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低密度脂蛋白、24 h SBP、dSBP、nSBP、24 h SSD、dSSD、nSSD、24 h PP、dPP、nPP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证实,高血压患者24 h SSD、24 h PP与血管硬化有独立相关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血管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及动脉硬化特点,为H型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68),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52)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动态血压变异性情况以及动脉硬化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为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24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24h SwSD)以及24 h舒张压加权标准差(24h DwSD)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L-CAVI、R-CAVI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24h SSD、d SSD、n SSD、n DSD、24h SwSD以及24h DwSD均与CAV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增高,且动脉硬化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4 h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72例作为高血压组,并依据24 h收缩压变异性第50百分位数(P50)将高血压组患者分为高血压变异性(BPV)组和低BPV组,以同期收治的老年非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记录3组患者24 h的动态血压值,对3组患者的血脂(TC)、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24 h尿微量白蛋白(MA)、合并心血管疾病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以MA、IMT、LVMI为因变量,其余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行Logistic分析。结果 1高血压组患者24 h收缩压(24 h SBPV)、日间收缩压(dSBP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高BPV组患者冠心病、粥样斑块、IMT、LVMI、MA发生率高于低BPV组(P0.01或P0.0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V与IMT、LVMI、MA均有相关性。结论 BPV可作为预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的重要指标,24 h SBPV更能够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以800例合并T2D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80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研究对象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合并T2DM组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高血压合并T2DM组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均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均P0.05);高血压合并T2DM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标准差、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经相关分析发现,患者血糖水平与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舒张标准差、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标准差、血压晨峰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增大,提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对患者昼夜血压调节损害较大并可能与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确定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同时检测血浆Hcy水平,分析其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实际变异指数(ARV)之间的关系。结果:136例患者血Hcy平均水平为(15.78±3.78)μmol/L。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肾小球滤过率(GFR)、血Hcy、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ARV均相关(均P 0.0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的使用、血甘油三酯水平与舒张压ARV密切相关(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Hcy水平与24 h收缩压ARV(P 0.001)和舒张压ARV(P=0.014)密切相关。结论:血浆Hcy水平是BPV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期高盐喂食对Wistar大鼠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3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2,饲以0.5%NaCl饲料饲养)和高盐组(n=41,饲以8%NaCl饲料饲养),共饲养24周。采用尾动脉测压仪分别测定Wistar大鼠实验前(0周)和实验3、5、6、7、9、11、13、15、17、19、21、23、24周时尾动脉压。实验24周时,依据血压水平将高盐组分为高盐血压正常组(HSN组,n=7)和高盐高血压组(HSH组,n=34),计算各组短时、长时BP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盐组大鼠血压、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短时舒张压标准差(DSD)、长时SBPV和长时舒张压变异性(DBPV)均增高(P0.05);HSN组大鼠仅长时SBPV[0~24周时SSD:(9.20±2.39)比(5.16±1.63)mm Hg,SCV:(8.14±2.23)%比(4.77±1.56)%]增高(P0.05);HSH组大鼠血压、短时SBPV、长时SBPV[0~24周时长时SSD:(15.46±5.38)比(5.16±1.63)mm Hg,长时SCV:(12.14±3.50)%比(4.77±1.56)%]、短时DSD、长时DBPV[0~24周时长时DSD:(16.19±4.57)比(8.93±2.30)mm Hg,长时DCV:(17.30±4.65)%比(10.99±3.14)%]均增高(P0.05)。与HSN组大鼠相比,HSH组大鼠长时SSD、SCV于实验0~3周增高并先于收缩压增高(实验第6周),长时DSD于实验0~5周增高并先于舒张压增高(实验第9周)。结论长期高盐喂食可致高盐高血压Wistar大鼠长时SBPV、DBPV增高且早于其血压升高;高盐血压正常Wistar大鼠仅长时SBPV增高。  相似文献   

12.
黄惠容 《内科》2014,(4):427-42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376例,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肥厚状况分为两组,以非左心室肥厚患者274例为对照组,左心室肥厚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分析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舒张压(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日间、夜间)、舒张压负值(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负值(24 h、日间、夜间)、舒张压标准差(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日间、夜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均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7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7例,其中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6例(观察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24 h血压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患者血脂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24 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血压变异性〔收缩压变异性(SBPV)和舒张压变异性(DBPV)〕。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 SBP和DBP、日间SBP和DBP、夜间SBP和DBP及SBPV、DBP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高,血压变异性升高可能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BPV)、血压昼夜节律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5例,根据cfPWV测定值分为cfPWV正常组(cfPWV9 m/s,n=126)和cfPWV升高组(cfPWV≥9 m/s,n=79)。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获得短时BPV、血压昼夜节律指标,分析BPV、血压昼夜节律与cfPWV的关系。结果与cfPWV正常组相比,cfPWV升高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较大(均P0.05)。cfPWV升高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高于cfPWV正常组(75.9%比57.9%,χ~2=6.91,P0.05)。cfPWV升高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nSBPF)、夜间舒张压下降率(nDBPF)较cfPWV正常组降低(均P0.05)。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提示,cfPWV与24hSSD、dSSD、nSSD呈正相关(分别β=0.217、0.181、0.234,均P0.05);与nSBPF、nDBPF呈负相关(分别β=-0.345、-0.332,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24hSSD、nSBPF是cfPWV的影响因素(分别β=0.358、-0.429,均P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年龄大小,nSBPF都是cfPWV的影响因素(P0.01)。在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中,24hSSD是cfPWV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反映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的指标24hSSD、dSSD、nSSD与cfPWV呈正相关,其中24hSSD是cfPWV的影响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反映血压昼夜节律的指标nSBPF、nDBPF与cfPWV呈负相关,其中nSBPF是cfPWV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指数(LAD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LADi,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左房增大,22例)和对照组(左房正常,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各项血压指标,检测各项血生化指标,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病程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24 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24h wsdSBP)、24 h舒张压加权标准差(24h wsdDBP)、晨峰血压(MBPS)、LAD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SBP)下降率、舒张压(DBP)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病程、24h SBP、24h DBP、24h SSD、24h wsdSBP、24h wsdDBP、MBPS均与LADi呈正相关(P0.05),SBP下降率和DBP下降率均与LADi呈负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ADi与BPV密切相关,检测BPV对于早期发现左房重构,减少房颤、卒中等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及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d SBP、n SBP、n DBP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d 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白昼收缩压变异性(d SBPV)、白昼舒张压变异性(d D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 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 DB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 SBPV、24 h DBPV、d SBPV、d DBPV、n SBPV、n DBP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腹胀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2例。结论与单用氨氯地平相比,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更有效地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治疗12 w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收缩压均数(d SBP)、日间舒张压均数(d DBP)、夜间收缩压均数(n SBP)、夜间舒张压均数(n DBP)、24 h SBP、24 h DBP、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 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24 h SSD、24 h DSD、ET-1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d SBP、d DBP、n SBP、n DBP、24 h SBP、24 h DBP、d SSD、d DSD、n SSD、n DSD、24 h SSD、24 h DSD、TC、TG、LDL-C、ET-1显著降低,HDL-C、NO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且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压变异性,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对开滦研究中部分老年人群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的影响。方法:抽取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离退休职工中年龄≥60岁、无心脏瓣膜病、心肌病、频发早搏、心房颤动、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等疾病,2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帕金森治疗药物、抗抑郁症药物及镇静止痛药物者2 464例组成研究队列,进一步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 h、日间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作为24 h、日间和夜间SBPV。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对24 h、日间和夜间SBPV的影响。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指:将2010年AHA提出的7项指标中的蔬菜摄入量改为食盐摄入量;体重指数(BMI)界限值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提出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BMI界限值参考标准;有关运动的定义也与AHA的定义略有不同,本研究采用的标准为理想运动量≥80 min/周,一般为80 min/周,差为从不运动。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812例,按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分组:第一组(0~4分,n=56)、第二组(5~9分,n=1 600)、第三组(10~14分,n=156);三组对应的24 h、日间和夜间SBPV分别为16.02 mmHg(1 mmHg=0.133 kPa)、14.91 mmHg和13.18 mmHg,15.42 mmHg、14.50 mmHg和13.22 mmHg,12.68 mmHg、11.44mmHg和10.16 mmHg(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评分每增加1分,24 h、日间和夜间SBPV分别降低0,20 mmHg、0.19 mmHg和0.37 mmHg(P均0.05)。结论: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SBPV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病房住院,既往未治疗或已停止降压药物治疗4周以上,且同时完善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60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析其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根据晨峰血压水平是否超过28.67 mmHg(所有患者晨峰血压水平的最高四分位水平)分为晨峰血压增高组(44例)和非晨峰血压增高组(116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非晨峰血压增高组相比,晨峰血压增高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均增大,这4个血压变异性指标与晨峰血压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0.315、0.316和0.286(均为P0.001);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校正了24 h收缩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和血压节律等影响晨峰血压的因素后,除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消失外,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仍显著存在,OR值分别为2.43(1.06~5.59)、2.23(1.16~4.30)、1.32(1.06~1.64)。结论对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下降程度、24 h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均与晨峰血压明显相关。与舒张压变异性相比,收缩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更强。24 h收缩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和晨峰心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晨峰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对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海门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0例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分别在治疗6周、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血压变异性、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6周、12周后,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收缩压(d SBP)、日间舒张压(d DBP)、夜间收缩压(n SBP)、夜间舒张压(n DB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12周后,试验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T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29%vs.80.00%,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效果相近,但是能够更好的减低血压变异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