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浆置换19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浆置换 (PE)能除去血浆中的有害成分、毒素和异常蛋白 ,特别对癌细胞产生非特异封闭因子 ,使患者恢复免疫功能。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血浆置换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疑难、重症疾病的有效手段 [1 ] 。我院应用 Cs- 30 0 0血细胞分离机对多种疾病进行血浆置换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例患者中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14~72岁。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6例 ,多发性骨髓瘤 8例 ,类风湿关节炎 1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例 ,溶血性贫血 1例 ,恶… 相似文献
2.
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简称 PE)在国外五十年代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临床应用日趋普遍,1976年 Jomes 首次应用 PE治疗急性活动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病情缓解。在国内将 PE 应用于 SLE 的治疗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自1989年以来采用 PE治疗8例 SLE 的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按我国1982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和1979年 ARN 诊断标准,诊断住院病人8例,男1例,女7例,皆属于狼疮活动期,有肾损害6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57岁,平均年龄31.5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3.2年。二、血浆置换方法:按 Solomon 法稍加改变进行。按常规采血法穿刺肘正中静脉、股静脉或颈静脉。一个疗程为5次,每周2至3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总结单膜法血浆置换疗法的护理体会。方法 采用单膜法,用瑞典产BP10-1A血泵两台,瑞典产PF-2000血浆分离器1个,血路管2付,置换液选用4%的人体白蛋白或新鲜冷冻血浆及血浆代用品。血液通道采用深静脉置管或直接穿刺外周的静脉,全身肝素化,每次置换血浆2-3L,每周置换2次,结果 32例患经68次PE治疗后获满意效果。临床症状及化验验指标显改善,结论 简易血浆置换术不需庞大昂贵的血浆置换机,设备简单,疗效确切,便于携带,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战时或工伤抢救,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海生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4,21(4):359-359
随着住院日数的缩短,许多肾移植术前准备工作在门诊部完成。血浆置换也成为了门诊护士工作的一项内容。血浆置换(即PE)是迅速发展的血液净化技术,随着PE技术的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我们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肾移植术前准备。以清除细胞毒抗体,现将56例PE中护理观察要点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 2 0年来 ,血浆置换疗法得到广泛应用 ,我站于 1998年开始 ,利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为 6例病人进行了 11次血浆置换 ,其中 4例属免疫系统疾病 ,疗效肯定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6例患者 ,男性 4例 ,其中成年 3例 ,平均年龄 5 7岁 ,儿童 1例 7岁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4 1 5岁。1 2 病种 重症肌无力 2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 2例 ,多发性骨髓瘤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脊髓炎各1例。1 3 临床表现 见表 1。表 1 各病种主要症状及化验指标比较 病 例主要症状或化验指标1格林—巴利综合征呼吸急促、吞…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法是将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引入一个血浆置换装置,通过血浆分离器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补充一定的新鲜血浆或者代用品,如5%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林洛氏液等,帮助清除体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及部分抗体,接受这一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很高,血浆置换治疗后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显著下降,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我科于2000年开始应用此项技术,治疗50例次,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蓓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101-102
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简称PE)是治疗重症肝炎的常用方法,它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膜式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液中的血浆与细胞分离,弃去分理出的血浆,同时补充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从而达到清除患者血循环中因肝功能衰竭而产生的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并补充人体必须蛋白和凝血因子的作用,较好的替代了肝脏某些功能,为肝细胞再生或行肝移植手术治疗赢得时间。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将PE用于重症肝炎的抢救共35例,疗效显著。现将PE有关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振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5):84-8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青年女性多见.血浆置换(PE)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可以去除SLE患者循环系统中的抗原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使患者的病情迅速得到缓解.在PE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中通过严密的观察、早期预防及护理,保证了PE的顺利进行,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8年11月~2001年10月对5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用血浆置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人 ,男3例 ,女2例。年龄14~38岁。实施血浆置换治疗共22例次。其中15例次在医护人员陪伴下到血站置换 ,7例次因病情加重 ,行床旁置换。置换2次者2人。3次以上者3人 ,其中1例共置换6次 ,换血浆量约2800ml。2疗效病人置换血浆1次后病情均迅速得到控制 ,呛咳、吞咽困难好转 ,感觉障碍减轻。1例气管切开病人置换血浆后呼吸平稳 ,有力 ,意… 相似文献
11.
护士长 今天查房的目的是大家一起讨论重型肝炎血浆置换的健康宣教问题。首先请责任护士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肝炎患者实施血浆置换疗法,比较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并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血浆置换辅助方法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7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并给以积极护理。结果本组经治疗后共有40例治愈,占57.14%,好转率为78.98%,病死率为21.02%。治疗后的肝功能与凝血功能好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P<0.01),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辅助在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方面疗效理想,全面的、精心的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是确保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得到有效治疗并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血浆置换是较先进的治疗重型肝炎疗法,因国内开展尚不普及,故许多患者对此治疗缺乏了解,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可能出现的过敏、出血等不良反应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而产生了较严重的紧张、恐惧心理[1],对我科从2005年1月~2007年12月2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PE)治疗,均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PE治疗,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肝治疗是以血液净化的方法,利用体外循环的方式把血液通过膜式分离器,将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后再将血细胞与其他保留成分及与废弃血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的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所有接受人工肝治疗的患者病情较重,知道自己在死亡线上挣扎, 相似文献
16.
葛琴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3,30(4):351
<正>肝功能衰竭的病死率为50%~70%。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可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和滤过功能,净化血液,改善机体内环境,从而为肝细胞再生及肝移植赢得宝贵的时间。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ALSS最常见的方法。2008-02—2010-12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人工肝PE治疗肝衰竭患者2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8~64岁。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标准。急性肝衰竭12例, 相似文献
17.
18.
血浆置换是利用膜技术滤过分离的方法 ,清除体内有害物质使血液净化 [1 ]。通过输入大量的新鲜血浆 ,给衰竭的肝脏提供一个修复再生的机会 ,治疗重型肝炎具有一定疗效。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现将我科 1998年 3月~ 2 0 0 0年10月通过血浆置换治疗的 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重型肝炎 ,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5 5岁。慢性重型肝炎 2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2例 ,急性重型肝炎 1例。经过 2次血浆置换治疗 4例 ,3次治疗 1例。2 护理2 .1 术前护理 行血浆置换治疗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做好患…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总结血浆置换(PE)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30例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在本科行PE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30例,对其分阶段(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系统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经PE治疗后痊愈或显著改善,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5例出现皮疹、瘙痒,3例出现口周麻木、四肢麻木.结论 GBS患者的临床护理分阶段进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值得在护理人员中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