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的操作技术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PTCD治疗.15例彩超引导下进行,6例彩超引导下穿刺成功后,与X线结合下进行.其中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结果 彩超引导下1次穿刺成功率95.24%(20/21),2次成功率4.76%(1/21).除1例彩超下因靶胆管细小(≤4 mm)无法置入引流管外,均成功置管.其中2例彩超下置管后引流量少,经X线透视下调整引流管位置后则通畅.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一周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82.5 μmol/L.结论 彩超引导下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与X线结合下应用可提高引流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在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及操作方法。方法: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31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为90.3%,2次穿刺成功率100%。患者症状减轻,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疗效明确,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在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97.40%(37/38),二次置管成功率2.6%(1/38);术后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该治疗对黄疸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2例1次置管成功率90.63%(29/32),2次均成功,引流量300~700ml/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黄疸大幅下降。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准确性高、灵活、安全、实时。实施胆管引流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 PTCD)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对40例梗阻性黄疽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内置管引流,首次成功率达95.0%,二次成功率达100%,并发症2例(5.0%).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内置管引流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成为PTCD术的首选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如何能提高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的操作技术,再次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完成高效的引流质量,更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65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 65例患者穿刺置管引流完全成功。其中一次性成功率达97.1%(67/69)。两例患者行左右胆管同时置管,严重并发症发病率0.2%(2/69),一般并发症率0.2%(2/69)。结论 PTBD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准确性强、实时监测、可移动性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成功率、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4年5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超声科行PTCD治疗的14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汁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以及胆红素降低情况.结果 144例患者中17例行右肝胆管置管引流,18例行左肝胆管置管引流,23例行胆总管置管引流,19例行肝总管置管引流,67例于胆囊内置管引流.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142例患者术后引流通畅,术后3~5 d胆红素明显下降,1周后黄疸明显减退,2例患者引流不畅;144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胆汁性腹膜炎、胆管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定位准确、成功率高且操作简单,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结合X线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彩超结合X线引导下行PTCD,并对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35例,成功率97.2%。1例患者术后2周导管滑脱外,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胆患者,应用彩超结合X线引导下行PTCD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准确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洼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其中胆管癌7例,胰头癌12例,胆囊癌2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癌7例;胆总管结石1例,肝血管瘤介入术后1例。内引流8例,外引流21例。结果PTCD成功率为96.7%。血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特别是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放置导丝(PTC)治疗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胆道恶性梗阻ERCP治疗失败患者,先超声引导下PTC放置导丝入十二指肠,ERCP时经过此导丝行奥迪氏括约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8例均获得成功,其中右侧肝管穿刺12例,左侧肝管6例,主要并发症为胆道感染,7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 PTC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另一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玲  唐寒秋 《医学综述》2011,17(20):3194-319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治疗,术后观察生命体征、胆汁引流量、临床症状及置管后1周胆红素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腹膜炎表现和出血症状。结果 32例患者置管成功30例,成功率为93.75%,2例置管失败。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周后胆红素明显下降。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微创、痛苦少的特点,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经皮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单纯X线引导组(A组)和联合导向组(B组),A组57例,B组48例,比较两组的平均穿刺次数、胆道出血率、对比剂用量、平均曝光时间及平均手术时间。结果联合导向组的平均穿刺次数、对比剂用量及胆道出血率少于单纯X线组,且平均曝光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亦短于单纯X线组(P0.01)。结论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行PTCD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闫胜利  李慧  张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15-1317
目的:分析超声、透视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优缺点。方法: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穿刺右叶胆管24例,左叶胆管6例。DSA下成功放置胆道支架30例。结果:1针穿刺成功率及置入支架成功率100%。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内胆红素值明显下降,2~3周黄疸基本消退。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评价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梗阻性黄疸症状明显解除。血清总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233.6±109.1)vs(110.2±73.9)μmol/L,t=7.681,P<0.001);直接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192.0±96.0)vs(81.7±54.4)μmol/L,t=7.287,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vs术后为(117.2±67.7)vs(41.8±20.7)U/L,t=6.614,P<0.001]水平明显降低,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术后胆道出血,其中1例血栓阻塞胆道支架;10例高淀粉酶血症,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5例;支架阻塞6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操作安全,疗效明显,是一种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频介入热治疗(high frequency induced thermotherapy,HiTF)在肝内胆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17例肝内胆管癌患者,均为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病区住院患者,共21个病灶,采用以HiTT为核心手段的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于存在梗阻性黄疸的患者(12/17)先行经皮穿刺肝胆管内外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angic drainage,PTCD)或胆道支架植入术,待肝功能改善后,再行HiTT治疗,治疗后1~2周,根据患者恢复状况,采用吉西他滨+草酸铂方案化疗4~6个疗程.结果 HiTT治疗1周行CT复查,近期治疗成功率达100%(17/17),病灶单针原位消融灭活率76%(16/21).近期随访的平均生存期为13.5个月.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出血,术后疼痛,肝功能损害及发热等,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 HiTT射频消融在肝内胆管癌的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1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术式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治疗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 vs. 71.43%、84.21% vs. 10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8.25% vs. 78.57%、68.42% vs. 92.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DBIL、TBIL术后2周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vs. 17.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黄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 vs. 2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费用分别为(13.54±2.54)d vs. (20.14±3.38)d、(2.62±0.15)万元 vs. (2.15±0.41)万元、(4.82±0.69)万元 vs. (5.04±0.71)万元,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低位梗阻首选ERCP治疗,高位梗阻首选PTCD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