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脑血栓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本文就3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发现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如凝固性、高粘滞状态)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探讨对脑血栓的预测、诊断、早期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57例银屑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诸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微循环异常在银屑病中是一突出的表现。现总结如下:1病例与方法1.1观察对象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观察组5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龄21~61岁,平均39.5岁。病程1月~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凯时)对冠心病的血脂及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观察65例冠心病患列地尔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检测结果并对作比分析。结果:前列地尔对冠心病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微循环定量评分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前列地尔能有效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同时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梁云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10):931-93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方法血液流变学采用FL,系列血流变仪,甲襞微循环采用WX-9型多部位微循环仪,检测45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及微循环指标,与40例正常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电冰时间均增高。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周围状态都有改变。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高粘倾向,表明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容易导致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66例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刘安祥王树云*孙长华*(滨州地区中医院25661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笔者对66例冠心病人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静脉滴注灯盏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 10 6例 ,并设丹参作为对照组 ,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 ,微动脉管径增宽、微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白色微小血栓消失 ,较治疗前形态、流态、管襻周围积分值明显下降 (P <0 0 5 )。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较用药前改善 (P <0 0 5 )。同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及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改变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糖尿病(DM)患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改变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测定了35例DM患的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和部分生化指标,同时用44例正常人作对照。DM患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血管病变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并导致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186例高血压病患者,58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甲襞微循环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血压病人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2)高血压病人的畸形管袢数明显增多,血液流速明显咸慢,以慢粒流为多见。两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相比,高血压病组的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的积分值及总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因此,在高血压病的诊疗中,正确使用降压、扩管药物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积极改善微循环功能,对良好地控制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观察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用Svate-3治疗前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明显异常,高于50例正常组,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Svate-3对本病红细胞聚集性的疗效,优于血管痉挛型。Svate-3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结缔组织病48例治疗前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50名正常组比较,其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经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P>0.05).血液流变学异常主要表现为高凝聚状态,微循环改变主要为管袢模糊、动、静脉粗细不匀,RBC聚集、血流缓慢及微血栓形成.血粘度越高,微循环障碍越明显,二者的异常改变与病情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对冠心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鋆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16-17
[目的 ]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以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用西药基础上 ,加以口服中药制剂通心络胶囊。 [结果 ]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 ,微动脉管径增宽、微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白色微小血栓消失 ,较治疗前形态、流态、管襻周围积分值及总积分值明显下降 (P<0 .0 1 )。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全血粘度 (低切值 )较用药前改善 (P<0 .0 1 )。同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及降低血液粘稠度 ,从而能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活血化瘀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疗法对银屑病患者微循环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于治疗前后测定50 例男性患者(17~35 岁)的血液流变、甲襞微循环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存在血液粘度高和甲襞微循环异常。活血化瘀治疗使血液流变及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善。结论:活血化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从不同方面控制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灯盏细辛对冠心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鋆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5):452-453
灯盏细辛 [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 -Mazz]又名灯盏花 ,系菊科飞蓬属植物短葶飞蓬。含黄酮、内脂、挥发油及氨基酸等有效成分 ,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促进纤溶并有利于冠脉内微血栓的清除 ,从而缓解冠心病心绞痛[1] 。我们对 10 6例冠心病 (CHD)患者静滴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 2 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8月按WHO诊断标准[2 ] 住本院心内科CHD患者 10 6例 ,随机分为二组。灯盏细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地奥心血康及复方丹参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100例冠心病患者经地奥心血康及复方丹参片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100名正常人对照,用χ2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患者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二者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经地奥心血康及丹参治疗后二者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表明二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为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灌注量,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通心络胶囊,2粒/次,3次/d,4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及扩血管药物。于服药前3 d及服药4周后查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襞微循环与治疗前相比,除管袢交叉、管袢畸形及平均管袢数3项指标改善不明显外,余多项指标均有改善或明显改善(P〈0.05),其中以血流流态、红细胞聚集、管袢渗出及出血等项改善尤为明显(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有确切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对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180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5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经灯盏花素治疗俩周后甲嬖微循环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分值及总积分值明显下降(P〈0.01);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1); 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有一定疗效;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特性,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寒冷性荨麻疹患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循环测定仪血液粘度计,血栓形成等仪器观察血管袢数管径,管袢的形态,血液流变学等近20项指标。结果;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血比粘度等四项指标也明显增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结论:寒冷性荨麻疹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