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孕妇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新生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分娩的孕期伴有HBV感染孕妇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的96例作为单阳组,HBs 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均为阳性的60例作为双阳组,并选择同期无HBV感染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与比较孕妇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双阳组孕妇中肝功能异常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内胆汁淤积症及产后出血率均高于单阳组及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窒息和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阳组与对照组孕妇间母婴并发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HBV感染双阳性者可引起肝损害并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对母婴的影响较大,应加强孕妇产前检查及妊娠期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及HBV携带孕妇初乳中HBV感染性标志物(HBV-DNA)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30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80例(HBsAg携带者58例、小三阳57例、大三阳65例)于孕28、32、36周肌注HBIG200U,对照组120例(HBsAg携带者40例、小三阳43例、大三阳37例)不用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新生儿乙肝五项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产妇初乳中HBV-DNA情况。结果(1)两组产妇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8%和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肝大三阳产妇两组新生儿的脐血HBeAg阳性率为6.2%和10.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产妇初乳中HBV-DNA感染率分别为36.1%和4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IG能够阻断小三阳和乙肝携带者孕妇的母婴传播,但不能阻断大三阳孕妇的母婴传播;HBIG对HBV携带产妇初乳中的HBV-DN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光荣  蔡啸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43-2243,2245
目的 探讨5'-核苷酸酶(5'-NT)评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功能的作用.方法 检测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乙肝大三阳[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阳性]患者50例(大三阳组)和小三阳(指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患者20例(小三阳组)血清中5'-N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进行t检验.结果 大三阳组患者血清5'-NT、ALT、AST、TBIL、GGT水平较对照组、小三阳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患者ALT、AST、GGT水乎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NT、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NT对乙肝患者的肝功能评价具有特异性,与其他肝功能指标协同测定可作为乙肝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感染的生化指标,了解肝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愈后情况提供依据.方法:以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小三阳)两组共260例为测定组,以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标志物测定均为阴性者110例为对照组,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胺酸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G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10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大三阳组ALT、AST、CHE、GGT、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ALT、AST、CHE、GG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三阳患者ALT、AST、CHE、GGT变化与肝细胞损害有一定关系,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前白蛋白(PA)、镁(Mg)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了解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2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分为乙肝"大三阳"组68例、乙肝"小三阳"组75例、乙肝康复组77例3组;83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PA、Mg和TBA水平。结果乙肝"大三阳"组、乙肝"小三阳"组的P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各组的M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乙肝"大三阳"组、乙肝"小三阳"组的TB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乙肝康复组的PA、TB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大三阳"组PA水平较乙肝康复组降低(P<0.01)、TBA及Mg水平较乙肝康复组升高(P<0.05);乙肝"小三阳"组的PA水平较康复组降低(P<0.05)、TBA及Mg水平较康复组升高(P<0.05);乙肝"大三阳"组的PA、TBA、Mg水平与乙肝"小三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PA、Mg和TBA水平,对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梅  罗文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353-1353
目的 :探讨孕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78例妊娠期HBV表面抗原 (HBsAg) ,HBVe抗原(HBeAg)、HBV核心抗体 (HbcAb)和HBV -DNA均阳性 ,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及其新生儿 (研究组 )与80例无肝炎病毒感染 ,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及新生儿 (对照组 )作血清学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及胎儿、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研究组胎儿窘迫综合征发生率40.3 % ,产后出血率10.25 % ,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新生儿情况 :新生儿窒息率24.35 % ,低体重儿率 :16.66 % ,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引起胎儿窘息 ,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并致新生儿窒息率增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胎儿发育。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8,(2):273-274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与其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孕妇113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孕晚期孕妇115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孕妇入院后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的GBS检查结果,并根据GBS检测结果再将观察组胎膜早破孕妇分为GBS阴性组与GBS阳性组;观察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殖道GBS感染发生率,以及GBS阴性组与GBS阳性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GBS阴性组与GBS阳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8.58%高于对照组为4.35%(P<0.05);GBS阳性组孕妇早产率为33.33%、宫内感染率为14.29%、产后出血率为19.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9.05%、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为14.29%均高于GBS阴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GBS感染可能是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且其感染增加了孕妇的早产、宫内感染、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等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应加强妊娠晚期孕妇GBS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标志物定量检测指标与HBV DNA定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6月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确诊的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大三阳368例和小三阳507例中,各随机选取50例作为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的血标本同时做HBV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大三阳组HBsAg含量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 P<0.01);大三阳组HBV DNA定量阳性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P<0.01);HBV DNA阳性的大三阳患者HBV DNA含量与HBsAg、HBeAg含量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中的HBsAg和HbeA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定量检测HBV DNA、HBsAg和HbeAg对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的最佳方法. 方法采取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孕妇,对82例确诊HBV携带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 41例, 从妊娠26周后使用HBIG 200IU肌注,每4周1次,共3次; B组41例于婴儿出生后2 h内使用HBIG 200IU肌注;两组婴儿出生后12h内均使用乙肝疫苗针5μg肌注,第2个月、第6个月再加强1次,1岁时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及肝功能. 结果 (1) 两组婴儿在分娩方式、出生体重、1 min阿氏评分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2) A组 41例均无肝功能受损,HBsAg阳性5例 , HBV DNA阳性5例 . (3) B组 41例中肝功能受损6例 ,HBsAg阳性13例 , HBV DNA阳性14例.(4)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孕妇产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较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初乳中HBV-DNA与母乳喂养乙肝传染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肝产妇母乳喂养与新生儿感染乙肝的关系.方法 住院待分娩200例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孕妇,以HBV-DNA含量大于1×103拷贝/ml为HBV-DNA阳性,200例孕妇中HBV-DNA阳性115例,其中大三阳69例,小三阳46例.收集孕妇产后0~5 d初乳;新生儿出生后当天股静脉采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检测这115例孕妇初乳HBV-DNA及新生儿外周血HBV-DNA,并对正常哺乳的小三阳孕妇初乳中HBV-DNA阳性者所生新生儿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大三阳组69例阳性中,初乳HBV-DNA阳性率46.38%,新生儿血HBV-DNA阳性率68.12%;小三阳组46例阳性中,初乳HBV-DNA阳性率13.04%,新生儿血HBV-DNA阳性率21.74%.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大三阳产妇,建议人工喂养为宜;小三阳产妇如果乳汁中HBV-DNA阴性哺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的特点。方法应用ELISA对512例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HBVDNA的含量,分别统计每组的HBVDNA阳性例数及其阳性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BsAg(+)/HBeAg(+)/抗HBc㈩组168例,HBVDNA阳性161例,占95.8%;HBsAg(+)/抗HBe(+)/抗HBc(+)组163例,HBVDNA阳性51例,占31.3%;HBsAg(+)/抗HBc(+)组181例,HBVDNA阳性94例占51.9%;三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HBsAg(+)/HBeAg(+)/抗HBc(+)组中HBV复制最活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血清标志更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与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母婴宫内传播临床疗效。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自孕28周起多次肌注HBIG60例为预防组及未注射的5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母血HBsAg及其新生儿血HBsAg、抗HBs、HBVDNA。结果:预防组60例新生儿中有54例血清抗HBs阳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防组新生儿血HBsAg、HBVDNA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妊娠无子宫肌瘤孕妇283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分娩方式、手术中处理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妊娠合并大于5 cm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发生早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及低体重儿的风险大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术中行浆膜下及小型肌壁间肌瘤剔除并不增加术中出血风险(P<0.01)。术中剔除的肌瘤组织常规送病检,变性120例,变性率为71.4%。结论大于5 cm的肌壁间肌瘤增加产科并发症的风险。孕期肌瘤变性率高。浆膜下及小型肌壁间肌瘤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娩期并发症与人工流产史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647例,分成有人工流产史和无人工流产史两组,调查其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儿宫内窘迫、早产、胎膜早破),取百分率行u检验。结果有人工流产史组比无人工流产组发生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百分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流产会增加产后出血、胎盘粘连、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2009年6至12月我院胎膜早破孕妇115例分成2组,地诺前列酮组45例,孕妇使用控释地诺前列酮引产,缩宫素组70例孕妇使用缩宫素引产,记录2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生物物理评分.结果 地诺前列酮组引产失败率2.2%(1例),缩宫素组为11.4%(8例),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诺前列酮组胎儿窘迫发生率8.9%(4例),缩宫素组为21.4%(1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宫素组的剖宫产率较高[54.3%(38例)比28.9%(13例),P<0.01];地诺前列酮组的第一产程较缩宫素组明显缩短;但地诺前列酮组发生宫缩过度刺激的比例较缩宫素组高;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引产成功率较高,可以缩短产程,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但要注意宫缩过度刺激情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ntinuously released dinoprostone used for induction of full-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Methods This study recruited 115 full-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from June 2009 to December 2009.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ow groups: the dinoprostone group (45 cases) and the oxytocin group(70 cases). The modes of delivery, stage of labor, cesarean section r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fetal and neonatal condi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failure rate of induction induced by dinoprostone was 2.2%. The failure rate of oxytocin was 11.4%. The difference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20), as was the rate of fetal distress(8.9% vs 21.4% ) and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28.9% vs 54.4% ). And delivery was shortened obviously in dinoprostone group than that in oxytocin group. The over stimulation of uterine contraction occurred in dinoproston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 groups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neonatal conditions. Conclusions Dinoprostone increases the success rate of induction in full-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and shortened the delivery time. Dinoprostone does not result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or neonatal distress. The over stimulation of uterine contrac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inoprostone is used for induction of full-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测定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6186例非肝炎病区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的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62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58例,占总数的2.5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5.2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71例(44.94%);1~2μg/L的有26例(16.46%);2~5μg/L的有61例(38.6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抗-HH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产科就诊的12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内早产无胎膜早破孕妇120例设为对照组。通过结合观察组产妇的具体情况,适时采取促胎肺成熟、引产及剖宫产等措施。对比观察两组孕妇的异常情况,如感染、宫腔内手术史、宫颈口松弛、头盆不称、胎住异常等;分别观察两组的母儿状况,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异常情况占比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行剖宫产、出现胎儿窘迫、产后出血者,以及新生儿出现早产、肺炎、窒息情况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应注意孕妇的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胎膜早破的发生,减少母儿的危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影响,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85例妊娠期存在HBV感染者的妊娠结局。妊娠合并HBV感染易发生早产、妊高征、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母亲HBeAg阳性与HBV-DNA阴性是HBV宫内感染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与胎盘H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92例HBsAg阳性孕妇分成两组,研究组44例,于妊娠28、32及36周肌注HBIG 200IU;对照组48例,未用药。采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HBVDNA水平及乙肝五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各层细胞HBsAg及HBcAg的表达。结果(1)92例孕妇胎盘HBV感染43例,各层细胞感染后导致官内传播的相对危险度(OR值)由母面至胎儿面呈逐渐上升趋势。(2)研究组胎盘HBV总的感染率为34.09%(15/44).而对照组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研究组胎盘VCEC感染:率为6.82%(3/44),而对照组为27.08%(13/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胎盘VCECHBV感染是官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2)注射HBIG可降低胎盘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杨永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32-433
目的探讨HBV抗原蛋白特异性T细胞在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等内科治疗3个月后,检测其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以HBv特异性抗原蛋白HBsAg、HbcAg和HBeAg为刺激物,酶联免疫斑点检测其分泌1FN-γ产生斑点的情况。同时对血清HBV DNA和HBsAg、HBeAg等病毒学指标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测。以10例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均为HBsAg、HBeAg、抗-HBe、抗-HBc阴性,抗-HBs阳性。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的HBV-DNA>104拷贝/mL,经过3个月治疗后,45例患者的HBV-DNA的水平降到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HBV抗原蛋白特异性T细胞的反应可能做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评定实验室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