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鼻内窥镜修补脑脊液鼻漏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修补脑脊液鼻漏的效果。方法:15例脑脊液鼻漏,其中外伤10例,鼻内窥镜术后2例,脑膜瘤术后2例,垂体瘤术后1例,病史超过1个月的10例,经鼻内窥镜鼻内进路行瘘孔修补术。结果:全部病例均经1次手术修补成功,随访3个月 ̄6年无复发。结论: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扩开瘘孔,并用肌肉填塞形成嵌顿是手术成功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治疗额窦脑脊液鼻漏的新技术。方法 7例额窦脑脊液鼻漏,5例行经额一鼻内镜联合径路额窦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其余2例行单纯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结果 4例一次手术修补成功:2例接受了二次手术,另1例三次手术才修补成功。平均随访3年。尽管7例脑脊液鼻漏最终都修补成功,但接受经额经鼻内镜联合径路手术的病人比单纯行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病人术后恢复快得多。结论 经额一鼻内镜联合径路是额窦脑脊液鼻漏治疗的首选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3.
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03年10月~2008年12月诊治的38例行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患者,其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21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10例,其他原因7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1次手术成功率为92.1%。2次手术成功2例,1例3次手术成功,术后脑膜炎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各1例。结论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漏口定位和处理、适宜的外科修补技术及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3年5月~2000年11月收治的19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失败再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修补手术术后10 d内即发现仍有脑脊液鼻漏的12例,1个月后再次出现脑脊液漏的7例,分别采用鼻外筛窦入路、额鼻联合入路、鼻内镜入路再行手术修补。结果19例中再次手术1次修补术成功的18例,进行2次手术成功的1例,随访5~17年无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及修补材料,准确的漏口定位和正确的漏口处理及修补方法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修补术,并对其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结果1次手术治愈7例,1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全愈出院。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治疗脑脊液鼻漏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3年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病人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鼻内镜手术的优缺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中的注意事项。结果34例病人中,31例一次修补成功,3例经再次修补成功。随诊4个月至7年,脑脊液鼻漏未再复发,无任何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修补术可作为脑脊液鼻漏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其他术式可依据病情需要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鼻漏的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总结脑脊液鼻漏治疗的临床经验,评价不同的治疗方法,提出脑脊液鼻漏外科治疗的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3月-2001年11月83例脑脊液鼻漏,共有5种治疗形式,保守治疗17例,开颅手术修补8例,鼻外入路修补术2例,显微镜下鼻内入路修补术3例,鼻内镜下修补术54例。分析保守治疗的时间及外科治疗各组病例的病因,伴发病,漏口部位及修补材料等。讨论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和术中的关键问题。结果 随访6个月-9年。17例保守治疗全中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6d。开颅手术8例,鼻外入路的2例和显微镜下鼻内入路的3例均治愈。54例鼻内镜下修补术者1次手术治愈49例(90.1%);2次手术治愈2例(2/4),3次手术治愈1例,4次手术治愈1例,最终成功率98%,1例额窦漏口者第一次手术失败后改为鼻外入路修补成功。结论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外科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术式,其他术式可依病情需要适当选择。外伤性或手术并发的脑脊液鼻漏保守治疗的时间一般为2-4周,个别病例可达6-8周。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术后假性脑脊液鼻漏一例延鹏翔马玲国孙胜平刘桂荣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多数病例经保守治疗可以停止,仅少数病例需手术修补,修补后绝大多数可治愈。1994年收治一例假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报道如下。患者男,37岁。因头部摔伤后脑脊液鼻漏1年手术修补后...  相似文献   

9.
经鼻内镜额窦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目的探索额窦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进路、修补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对9例额窦后壁和4例额隐窝后外侧壁脑脊液鼻漏患者进行手术修补,其中首次手术行鼻内镜下修补术12例,联合进路1例;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一次修补成功,1例二次修补成功。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术后颅内感染,行鼻外引流、额窦填塞术治愈;另1例为阻塞性额窦囊肿,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愈。结论经鼻内镜可以成功修补可视的额窦后壁脑脊液鼻漏,但要注意额窦口及漏口大小,防止术后额窦阻塞,诱发阻塞性额窦囊肿、额窦炎和颅内感染;对于额窦内不可视的脑脊液鼻漏和额窦口扩大困难的病例,建议行联合进路修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脑脊液鼻漏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脊液鼻漏的病因、影像学特点及漏口位置、大小、修复方法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6例患者中自发性脑脊液鼻漏10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2例,感冒后出现脑脊液鼻漏3例,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1例。CT检查明确漏口位置11例,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明确漏口位置7例。漏口位于额窦3例,鼻腔顶部3例,筛顶6例,蝶窦4例。手术均在鼻内镜下完成,修补材料均采用自体材料;均一次修复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10-4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术前应用CT和磁共振水成像能准确判断脑脊液鼻漏漏口的位置、大小,术中修补材料的选择、漏口周围移植床的处理及修补材料与移植床的完全接触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脊液鼻漏经过开颅修补、经蝶显微镜修补及鼻内镜修补后,再次出现脑脊液鼻漏的原因,探讨改进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经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脊液鼻漏治疗失败及复发的15患者(其中4例病史同时有修补失败与复发),并分析脑脊液漏的原因、部位、影像特点、修补材料,修补失败的原因。结果修补术后失败病例10例次,其中自发性漏5例,外伤性漏3例,医源性2例。修补成功后随访1个月以上复发者9例次,其中自发性漏3例,外伤性漏4例,医源性漏2例。随访11~39个月,未再复发。结论外伤性额窦性漏多位于后壁或下壁,建议经鼻额眶上缘或冠状开颅修补。外伤性漏易导致多处隐性漏口,即使已发现一处明显漏口,仍须检查所有易发部位。不同原因的漏口在修补中均须扩大新鲜创面,行大块阔筋膜夹层修补。有放疗病史和体重指数(BMI)超标者为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和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4.
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9.
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