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22例脑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诊断。其中CT扫描19例,MR扫描3例。主要发现有室管膜下结节,皮质结节,白质异常和脑萎缩。1例合并胶质瘤。结合文献,作者讨论了结节性硬化的CT、MRI表现特点以及与脑囊虫病,脑结核的鉴别,并比较了CT和MRI对脑结节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多数病灶较小且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病人,本病常伴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结论:MRI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能对DAI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与DSA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与DSA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海绵状因管瘤的CT,MRI和DSA的影像特点。结果:CT对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做出了100%的准确定位,而定性准确率为7.4%。MRI对26例患者均100%准确定性,定位。DSA定位准确率为38.4%,定性准确率为0%,结论:MRI对颅内海绵血管瘤诊断价值优于CT和DSA。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评价最新的诊断技术^99Tc^m-ECD脑SPECT双嘧达莫负荷显像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脑SPECT静息显像和头颅MRI相比较。方法:对14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99Tc^m-ECD脑SPECT静脉和双嘧莫负荷显像及头颅MRI检查。结果:脑SPECT双嘧达莫负荷显像与静息显像相比较,共有10例患者在负荷状态下,局部放射性稀疏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着重探讨18FFDGPET与CT、MR影像诊断技术在肿瘤临床诊断、手术方案的确定和治疗后随访中的互补作用。方法 对28 例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同期进行18FFDGPET、CT和MRI检查,其中21 例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采用双盲法,将PET诊断结果与同期的CT和/或MR影像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27 例肿瘤中,18FFDGPET 显像结果与CT、MRI诊断相符20 例( 占74% ),18FFDGPET 显像进一步肯定或明确CT、MRI的结论7 例( 占26% );另1 例临床、CT和MRI均误诊为乳腺癌术后脑转移病例,经18FFDGPET 显示为脑梗塞;PET影像上,恶性肿瘤病灶均表现为局部18FFDG明显浓聚;CT和/或MR 影像上,20 例肿瘤有局部神经、血管和重要脏器等的侵犯,以及肿瘤瘤内出血、坏死和瘤周水肿等,但PET 均不能显示。结论 虽然18FFDGPET 对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是18FFDGPET仍不能取代CT 和MRI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最好的方法是结合PET、CT 和MRI多种影像结果分析,才能为临床提供有关肿瘤病变的解剖细节和功能异常改变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6.
急性多发性脑梗塞CT与MRI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多发性脑梗塞CT与MRI诊断的比较鲍光欣战胜才赖宁南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单发性脑梗塞的诊断比较已有报道,但两者对脑内同时存在多血管、多部位、多灶性梗塞的影像学诊断对比研究报道尚少。现对40例急性多发性脑梗塞CT和MRI在诊断的优缺点作...  相似文献   

7.
MRI及CT对脑血管病36例诊断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俊琪  吉仁珍 《现代康复》2000,4(5):718-719
目的:介绍MRI及CT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对36例脑血管疾病患在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后复查MRI及CT。结果:36例患中脑血肿18例和脑梗塞12例均获得满意的诊断。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在MRI对脑血与CT检查比较,CT扫描优于MRI检查。MRI对脑血肿亚急性期和脑梗塞早期诊断明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7d之内的病灶,在MRIT1和T2加权像中信号显示不敏感,而在CT扫描显示颅内纵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缺血性病变(SICVD)的特点,分析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rCBF)对S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SICVD患者均接受rCBF及脑MRI(部分行MRA)检查,比较rCBF与MRI的检查结果。结果 ①与MRI相比,rCBF更敏感地显示大脑各叶皮质的缺血性病变,较好地显示基底节核团的病变,对小脑、脑干及皮层下白质、内、外囊病变显示不良。老年人颞叶缺血比较多见。②rCBF因可敏感地显示枕叶病变而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VBID)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与MRI结合,为VBID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③部分患者存在缺血性病变区域的相应血管病变。结论 rCBF与MRI结合,可更全面反应SICVD。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AVM的影像学表现,探讨不同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报告14例经DSA或临床确诊的AVM,行CT、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5例CT提示AVM,MRI不能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RA可显示AVM的供血动脉,部分显示引流静脉,有利于观察病变的内部细节。结论: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显像技术,对于制订AVM的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具有指导意义,优于CT及MRI。  相似文献   

10.
PET在肿瘤影像诊断中与CT,MRI的相互关系:附28例^18F—FD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着重探讨^18F-FDG PET与CT、MR影像诊断技术在肿瘤临床诊断、手术方案的确定和治疗后随访中的互补作用。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同期进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其中21例经手术病理在检证实;采用双盲法,将PET诊断结果与同期的CT和/或MR影像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27例肿瘤中,^18F-FDG PET显像结果与CT、MRI诊断相符20例(占74%),^  相似文献   

11.
正常垂体移位在鞍区肿瘤MRI检查中的鉴别价值文明综述程耀,张克随审校鞍区肿瘤种类繁多,术前定性诊断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点,CT和MRI检查为目前诊断的首选方法。与CT相比,MRI具有多方位成像功能,不受骨骼干扰及增强检查无过敏反应等优点[1,2],越...  相似文献   

12.
脑结核瘤是脑实质的一种局限性结核。以往诊断比较困难,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进行诊断,而且常需与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随着CT和MRI的应用,对脑结核瘤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工作中我们用MRI诊断了两例脑结核瘤,现总结报告如下。病例1男,26岁,以头痛、头晕、行走不稳及听力下降一月余住院,无颅脑外伤史。查体无明显异常。脑脊液生化:脑脊液清亮,细胞总数15×106/L,糖24mmol/L,蛋白049g/L,氯化物114mmol/L。头颅CT仅示第四脑室、脑干受压移位,考虑右小脑半球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血ELISA法与头颅CT、MRI检测对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从阳性率看,MRI〉血囊虫ELISA〉CT,分别为96.55%、93.65%、82.85%。但血囊虫ELISA法对诊断脑囊虫病有较好的敏感性的特异性,且简便、快速、费用低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如能同时作头部CT扫描,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当CT阴性或显示非特异性囊虫改变,临床疑有脑囊虫病时,可进行MRI检查,为断诊提供可靠的依  相似文献   

14.
MRI在脑血管畸形中的应用阙利双李永秋CT扫描的出现,对脑畸形的神经放射学诊断变得很容易,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的引进,使这类疾病的诊断变得更加准确。现报道1例经MRI、MRA证实的左颈内动脉狭窄畸形及左大脑半球发育不良,并结合文献讨论MRA在脑血...  相似文献   

15.
小脑幕切迹疝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涉及了幕切迹疝CT表现及解剖学基础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临床证实为小脑幕切迹疝93例及对照组100进行CT扫描,观察鞍上池、环池、四叠体及中脑的变化,中线结构移位数据。结果:小脑幕切迹疝CT表现民缩小变莆或闭塞,环池一侧闭塞或完全闭塞。四叠体闭塞,中脑变形和偏移,73例表现2个以上也闭塞,中脑变形偏移均工多脑池闭塞或环池闭这线结构移位超过15mm,认为是小脑幕切迹疝的间接CT表现。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与其他影像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并与磁共振影像(MRI)、超高速CT)UFCT)等影像诊断进行比较。方法 对139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照手术结果,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以及并发症的准确性,并与MRI、UF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TE、TEE、UF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分别为89  相似文献   

17.
脑转移瘤低场MRI诊断及与CT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转移瘤低场MRI诊断及与CT对比研究黄超骏①刘杰明袁大森罗美华本文分析21例脑转移瘤低场MRI表现及同期CT图像,就瘤灶检出情况,影像表现和顺磁性造影剂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脑转移瘤影像诊断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本文21例,男14例,女...  相似文献   

18.
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与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数字减影 (DSA)具有空间分辨率高 ,实时显示图像等优点 ,并能显示颅内血管动脉期、静脉期、毛细血管期 ,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AVM )、脑血管闭塞、动静脉瘘、肿瘤血管的多少和肿瘤染色 ,为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现将我院1995 1999年DSA 15 0例脑血管病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本组 15 0例 ,男 87例 ,女 6 3例 ,年龄15~ 6 0岁 ,平均 35 .7岁。临床症状和体征 :头痛、头晕、呕吐 ,眼球突出 ,颈部血管杂音 ,动眼神经麻痹、癫痫等。本组全做了头颅CT ,其中有 39人做MRI检查 ,CT和MRI诊断脑…  相似文献   

19.
顾镜月  吴玲 《疾病监测》1999,14(3):101-103
本文收集1993~1998年12月住院儿童脑囊虫病患者115例,对其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部分磁共振成像(MRI)征像,进行总结,并对诊断问题加以讨论。115例病例均经临床表现、囊虫免疫学、CT及MRI检查后确诊,符合脑囊虫病...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MRI影像表现。方法对9例主动脉夹层的CT与MRI所见,以及两种检查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漏诊1例,CT和MRI诊断率分别为88%和100%。CT对内膜破口及夹层范围诊断有一定限度。MRI对内膜钙化内移显示率低。二者对内膜片及双腔显示率相似。结论CT和MRI均是诊断夹层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