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颅部亚低温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与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72h、21d后两组进行脑出血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在48h和14d后脑出血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诊疗的6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加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在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并评估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72小时,疗程为14天。两组在治疗开始、结束时分别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内环境各项指标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NIHSS、BI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积极意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目前基层医院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亚低温治疗组50例在常规术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手术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亚低温治疗后7 d颅内压改变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生存率及恢复良好率提高(P<0.05).结论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文见尚  张嵘峥 《安徽医药》2007,11(3):239-240
目的 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头颅局部亚低温加常规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的病死率及并发症;两组在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亚低温组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亚低温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改善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东菱迪荚治疗基底劝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16例,东菱迪芙组12例,对照组8例。联合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丁苯酞联合治疗,东菱迪芙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荚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疗程均为两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弟7、14、2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联合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东菱迪芙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东菱迪荚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与三七总皂甙联用在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12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联用组(局部亚低温联用三七总皂甙)、局部亚低温组、三七总皂甙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联用组各时期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4d,第30d显著低于亚低温和三七总皂甙组;联用组的有效率在30d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亚低温与三七总皂甙联用能显著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局部亚低温在重症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早期予局部亚低温治疗加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予临床疗效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治疗组第1、2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在重症脑梗死治疗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亚低温治疗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50例脑干出血中25例使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分别在开始治疗前及2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进行Glasgow(Gcs)昏迷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使用Glasgow昏迷评分观察意识障碍的恢复情况。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干出血,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仪(电子冰帽)治疗。观察脑内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变化。结果入组后7d两组的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后14d时,局部亚低温治疗组颅内血肿体积(20.54±16.41ml)和对照组(22.26±13.20)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周围水肿体积(22.01±12.08)ml较对照组(28.21±10.02)ml有显著缩小;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0.15±10.02)分亦较对照组(26.18±11.26)分有显著改善。结论电子冰帽局部亚低温治疗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消退,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陈志刚  刘长  易欣  郑肖 《安徽医药》2016,20(12):2339-2342
目的 探讨早期采用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行CPR自主循环恢复后病例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行常规治疗以及亚低温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病例CPR后2小时内瞳孔、眼球和肌张力变化、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 治疗前及心肺复苏ROSC后第3、7、14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脑功能分级(CPC)、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 ,以及28天后的存活率。结果 CPR后观察组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瞳孔变小、眼球活动、肌张力增加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天、7天和14天观察组的GCS均高于对照组,而NFI和CPC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天、7天观察组的SOF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8天后的存活率(38.24%)高于对照组(14.71%)(p<0.05)。结论 早期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PCAS病人,能恢复神经功能,保护脑功能和重要脏器功能,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陈慧  黄燕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74-3776
目的研究头颅局部亚低温与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时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通畅气道、护胃、降低颅内压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颅脑水肿体积及颅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1d后观察组患者水肿体积及血肿体积分别为(14.43±10.22)mL、(9.21±6.36)mL,对照组为(22.49±14.30)mL、(17.20±4.43)mL,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2.78、4.53,均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天、14天、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34、3.15、3.02,均P〈0.05),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17、6.72、6.86,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1,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均不影响药物治疗方案的继续进行。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与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耐受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在6~24h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5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第7d、第14d、第30d进行SSS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两组SSS神经功能评分第14d、第30d治疗组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68.2%)(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重症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及预后,起到脑保护作用,且远期疗效更具有临床价值,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改善和预防作用。方法将237例SAH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变化,比较2组患者发生CVS情况。结果观察组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和脉动指数(P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SAH患者CVS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对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梗死侧大脑半球局部亚低温治疗,设定制冷器温度为8℃,计算颅内缺血区温度为33℃左右,治疗时间为48h。与常规治疗组72例进行比较,统计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5天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表明,治疗14天亚低温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6.34&;#177;9.20和25.43&;#177;8.53(P<0.05);治疗5在血清NSE含量分别为13.32&;#177;4.34ng/ml和17.82&;#177;6.63ng/ml(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缺血脑组织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磊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56-2357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对5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临床表现常先以眩晕起病,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均经头颅MRI确诊,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双侧两处以上梗死灶,病灶分布以丘脑及中脑多见。予抗凝、清除自由基、降纤、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组织、阻止钙离子超载、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治疗,患者预后良好18例,死亡8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24例。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头颅MRI有确诊价值,可行降颅压、抗凝降纤、对症支持治疗,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雌激素与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6例SAH后CVS患者随机分为雌激素组和局部亚低温组各103例.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雌激素组另给予雌激素治疗,局部亚低温组用头枕电子冰帽维持头皮温度在亚低温水平(32~35℃),治疗14d.分别于治疗24h、7d、14d后分别测定MCA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局部亚低温组总有效率为96.1%高于雌激素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7d、14d后,2组MC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局部亚低温组低于雌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与雌激素联合尼莫地平均可有效治疗SAH后CVS,但局部亚低温对CVS的治疗效果优于雌激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8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天NIH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1d后治疗组、对照组NIH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长春西汀治疗恢复期基底节区脑出血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发病24h内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经常规治疗14d后,治疗组(50例)加用长春西汀10~20mg,每日1次,治疗14d,对照组(50例)按同样方式给予等渗液(安慰剂)14d,于治疗前1d及治疗后14d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状态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把握好脑出血治疗时机,应用长春西汀对完全止血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加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加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加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生化指标,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